APP下载

物理降温治疗仪联合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疼痛及康复的影响

2022-06-10洪云霞

黑龙江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腓骨治疗仪降温

洪云霞

九江市中医医院,江西九江 332000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下肢骨折,多由直接或间接 暴力引起,以骨折部位畸形、疼痛和肿胀等为主要症状,如不及时减轻疼痛肿胀症状,易导致骨筋膜室综合症[1]。既往临床通过冰敷以减轻胫腓骨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程度,但冰敷时长与频次尚无统一标准,且冰敷过程中存在皮肤压伤、不易固定等弊端。物理降温治疗仪借助循环加压冷疗理论对患者患处行降温处理,具有易于固定、无刺激等优势。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通过优化围术期各项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身心应激反应,达到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的目的[2]。本研究就物理降温治疗仪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疼痛与康复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于九江市中医医院的8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29~61岁,平均年龄(48.93±4.25)岁;21例右侧骨折,22例左侧骨折;29例闭合性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对照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49.51±4.70)岁;23例右侧骨折,20例左侧骨折,28例闭合性骨折,15例开放性骨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经CT、X线检查确诊为胫腓骨骨折,均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骨折,物理降温治疗仪使用禁忌证,术前合并感染,有凝血功能障碍等。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择冰敷方式为患者提供降温处理,首先取200 mL水倒入250 mL的输液软袋,排尽袋内空气后放入冰箱。冷冻完成后用毛巾包裹,然后将其敷在患肢肿胀处(外侧、内侧各1个),用绷带固定,间隔60~120 min更换1次。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做好生命体征监测与病情观察,予以口头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与意愿指导其完成康复训练。

观察组实施物理降温治疗仪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如下。(1)成立小组。由科室高资历护士成立快速康复护理小组,包括主治医师、科主任及康复师等。正式实施前接受1周专业培训,内容有康复护理流程、骨折护理知识等,明确各成员职责,主任和主治医师负责指导工作,护士长抽查及监督,护士负责具体内容的实施。(2)术前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即向其发放健康手册,配合视频播放胫腓骨骨折知识,强调术后功能锻炼的优势,列举康复成功病例,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3)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沟通,掌握其心理状态,针对负面情绪严重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再次详细讲解治疗方案,使其充分信任医护人员。要求家属多关心、陪伴患者,并鼓励病友交流。(4)疼痛护理。术后主动询问患者疼痛程度,是否出现进行性加重情况,按时检查患肢足趾屈曲状况。若患者出现疼痛加重、伴有足趾牵引疼痛感的情况,考虑骨筋膜室综合症,立即告知医生处理。密切观察患者肿胀程度,运用夹板稍微松解,并抬高患肢。术后2 h使用RC-2000型医用物理降温治疗仪(北京禾和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为患者提供降温护理。设置输入功率为220 VA,选择间歇与连续加载运用工作模式,冰毯尺寸为550×550 mm,软冰帽有效面积为1 376 mm2,输水管长度为800 mm,持续工作时间在4 h及以上,冷却液温度设置范围10~37℃,将降温速率设置为≥0.2℃。温度稳定性为±2℃,体温控制精度≤0.3℃,噪声≤55 dB,将冰囊与患处紧密贴合,降温期间加强患处观察,出现异常立即停止。(5)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尽早下床锻炼,根据其骨折情况及身体耐受程度制定针对性锻炼计划,功能锻炼期间予以科学指导,注意不可运动过度。

1.4 观察指标

(1)术后疼痛程度及肿胀情况:术后第1 d及第7 d使用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下肢疼痛程度,由患者在10 cm长尺上标出反映下肢疼痛位置,0~10 cm对应0~10分,分值越低,表明疼痛程度越轻。肿胀情况=术后第1 d及第7 d骨折部位最大周径-对侧最大直径/术前对应部位周径×100%。(2)并发症: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张力性水疱、关节功能障碍、压疮及感染。(3)下肢运动功能:出院时使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量表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共7个条目,分别为下肢有无反射运动(4分)、屈肌协同运动(6分)、伸肌协同运动(8分)、伴协同运动活动(4分)、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4分)、反射亢进(2分)、协调能力与速度(6分),总分34分,分值越高,表明下肢运动功能越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肿胀情况

术后7 d,观察组疼痛评分和肿胀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肿胀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肿胀情况(±s)

组别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疼痛程度(分)术后1 d 7.06±0.63 6.95±0.54 0.869 0.387术后7 d 2.86±0.49 3.61±0.70 5.756 0肿胀(%)术后1 d 4.86±0.66 4.78±0.59 0.593 0.555术后7 d 2.01±0.65 3.23±0.88 7.313 0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例(%)

2.3 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

观察组出院时下肢运动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s)分

表3 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s)分

组别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下肢有无反射运动3.13±0.21 2.59±0.33 9.053 0屈肌协同运动4.72±0.44 3.99±0.51 7.107 0伸肌协同运动6.55±0.39 5.84±0.68 5.939 0伴协同运动活动3.02±0.19 2.56±0.37 7.252 0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3.11±0.20 2.72±0.35 6.344 0反射亢进1.30±0.23 1.03±0.16 6.319 0协调能力与速度5.27±0.25 4.66±0.34 9.478 0

3 讨论

胫腓骨骨折患者多伴有下肢疼痛、肿胀等症状,对疾病治疗与术后恢复均造成一定负面影响[3]。手术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式,但胫腓骨骨折创伤面积大,患肢疼痛程度严重,甚至可引起中枢及肠道系统异常[4]。手术是一种有创操作,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风险,且患者在骨折、手术创伤等因素影响下,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身心应激反应,影响术后康复[5]。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是一种优化护理模式,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功能锻炼等多方面护理,使得患者全程接受专业健康照护[6]。胫腓骨骨折患者创伤大,病情严重,易出现负面情绪,不利于骨折愈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首先采取健康教育满足其认知需求,使其明白配合诊疗方案可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配合心理疏导,进一步缓解负性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康复工作,为减少并发症、加快其身心康复奠定基础。功能锻炼是该护理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可有效减轻患肢的疼痛与肿胀,且正确的功能锻炼还能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有助于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评分、肿胀指数与并发症发生率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高,表明物理降温治疗仪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用于胫腓骨骨折患者,有利于减轻肢体疼痛肿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肢功能康复。物理降温是临床减轻胫腓骨骨折患者患肢疼痛肿胀常用手段,冰袋冰敷属于物理降温的一种,但冰袋接触体表时较难固定,易引起冻伤,导致皮肤出现张力性水疱,且冰块融化快,作用时间较短,故降温效果欠佳。物理降温治疗仪具有较高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其材料能够使温度相对稳定、降温速度慢,易于固定患处,通过轻微压迫血管发挥止血作用,有利于消除局部肿胀,预防皮肤张力性水疱[7-8]。骨折疼痛源于骨折后血肿与致痛因子刺激神经末梢所致,物理降温治疗仪可促使患处组织血管收缩,通过降低局部组织通透性以控制出血,降低神经传导速率,进而麻痹局部神经末梢,减少局部渗出,减轻局部疼痛肿胀。

综上所述,物理降温治疗仪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路径用于胫腓骨骨折患者,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肿胀,预防并发症,改善下肢运动功能。

猜你喜欢

腓骨治疗仪降温
高频超声诊断急性踝内翻腓骨肌腱脱位的临床价值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崴脚千万莫忽视
腓骨肌腱损伤诊疗进展
降温的办法
一起来消消暑 盛夏降温美妆品清单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