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2022-06-10袁兆春
孙 敏,袁兆春
(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全科医学科,安徽 宿州 234000)
绝经后骨质疏松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类型,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的退化性骨病,其发病原因为患者雌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骨形成和骨吸收失衡,影响骨代谢。患者骨密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1]。骨化三醇胶丸、碳酸钙D3可通过补充钙(Ca)元素、促进肠道对Ca的吸收与成骨细胞生成等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临床症状,但在缓解患者病情进展方面效果不佳[2]。唑来膦酸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药物,可有效抑制骨吸收作用,延缓骨质疏松患者病情进展[3-4],但目前临床关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采用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分析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骨密度(BMD)、生化指标水平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年龄50~86岁,平均(66.93±2.33)岁;平均病程(3.52±0.55)年。观察组,年龄50~86岁,平均(67.42±2.51)岁;平均病程(3.57±0.56)年。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者[5];2)自然绝经,绝经时间超过2年者;3)近1个月内未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近半年内未接受骨质疏松治疗者;4)临床资料完整者;5)无精神障碍、语言障碍、听力障碍者;6)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1)患有糖尿病、性腺功能减退症、甲亢等可导致骨质疏松疾病者;2)由痛风、关节炎等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者;3)内分泌失调、严重消化系统疾病者;4)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5)合并恶性肿瘤者等。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骨化三醇胶丸口服,每次0.50 μg,每天2次;予碳酸钙D3口服,每次600 mg,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输注唑来膦酸治疗,每年1次,每次5 mg。2组均治疗1年。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 治疗1年后,根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拟定临床疗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骨密度(BMD)水平升高超过 0.05 g·cm-3;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BMD水平升高,但升高水平低于0.05 g·cm-3;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BMD未升高或降低。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2 BMD 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患者于门诊复查),使用X线骨密度检测仪(美国GE公司)检测2组腰椎1-4、股骨颈BMD。
1.4.3 生化指标 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患者于门诊复查),抽取患者清晨静脉血5 mL,3 500 rpm离心10 min收集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血清Ca、磷(P)、肌酐(Scr)水平。
1.4.4 生活质量 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患者于门诊进行测试),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6]对2组日常生活、躯体健康、生理职能、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分别使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例(%)表示,χ2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35) 例
2.2 2组治疗前后BMD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BMD比较(±s,n=35) g·cm-2
表2 2组治疗前后BMD比较(±s,n=35) g·cm-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组别 时间 股骨颈 腰椎1-4观察组 治疗前 0.54±0.08 0.60±0.07治疗后 0.73±0.08#△ 0.79±0.09#△对照组 治疗前 0.52±0.06 0.61±0.08治疗后 0.62±0.09# 0.68±0.07#
2.3 2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s,n= 35)
表3 2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s,n= 35)
组别 时间 Ca/(mmol·L-1)Scr/(mmol·L-1)观察组 治疗前 2.48±0.14 1.31±0.34 94.18±24.93治疗后 2.44±0.12 1.33±0.19 94.74±24.41对照组 治疗前 2.43±0.12 1.34±0.18 94.88±24.18治疗后 2.41±0.14 1.37±0.19 93.14±23.19 P/(μmol·L-1)
2.4 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n= 35)
表4 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n= 35)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组别 时间 日常生活 躯体健康 生理职能 心理状态观察组 治疗前 13.47±2.43 11.53±2.14 14.15±1.43 10.37±2.19治疗后 27.48±4.30#△ 23.44±4.48#△ 30.34±2.10#△ 24.49±2.84#△对照组 治疗前 13.48±2.48 11.49±2.15 14.19±1.48 10.39±2.15治疗后 19.14±6.13# 17.48±3.10# 21.43±1.84# 17.33±3.48#
3 讨论
绝经后女性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机体骨吸收超过机体骨形成。BMD是反映骨骼强度的重要指标,其数值越低说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吸收越严重,发生骨折的风险越高[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年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及股骨颈、腰椎1-4BMD高于对照组,说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骨密度。唑来膦酸经静脉注射进入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机体后可优先分布于骨转化率高的部位,降低法尼基焦膦酸合酶活性及破骨细胞微骨架的合成,防止患者骨量流失,同时可吸附于骨的羟基磷灰石结晶表面,与破骨细胞竞争附着位点,减少骨骼中钙盐溢出,诱导破骨细胞凋亡。唑来膦酸还可通过激活成骨细胞,促进骨形成,维持正向骨平衡,促进骨量增加,有效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BMD[8-9]。
腰背疼痛是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典型的临床特征,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年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躯体健康、生理职能、心理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唑来膦酸治疗可有效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唑来膦酸可通过增强成骨细胞活性,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机体BMD,降低患者腰背疼痛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Ca、P、Scr水平治疗前、治疗1年后比较及治疗1年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对患者机体血清Ca、P、Scr等生化物质的代谢影响不大。研究[11]及临床应用实际发现,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不良反应如发热、恶性等不良反应较多,但本研究未对此进行统计,因此后续可针对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唑来膦酸可有效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机体BMD,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不会影响患者机体生化指标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