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教学胜任力:认知变化、时代要求与形塑策略

2022-06-09解佳龙卢特英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3期
关键词:胜任混合教师

解佳龙,卢特英

(中南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2021年7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新冠大流行对教学的主要影响是在线教育的增加,混合教学模式已成为最流行的形式。”混合教学的井喷式发展不仅改变了线下教学独大的传统格局,倒逼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在线化”,而且让在线教学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其本身也催生了诸多变式[1]。所有的这些改变都会影响教学任务的承担者——教师,对该群体而言已不是想不想、愿不愿的态度问题,而是能不能胜任混合教学工作要求的能力问题,这给教师教学胜任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随着网络教育的高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日新月异,对于混合教学胜任力的认知视角和关注重点正不断发生变化,混合教学胜任力的结构细分与培养方向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因此,为积极应对后疫情时代给我国混合教学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有必要在厘清不同发展阶段下混合教学胜任力认知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混合教学胜任力的形塑策略,以期为建设拥有高水平混合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指明方向。

1 混合教学概念的演变特征

混合教学概念最早由Cooney在学龄前儿童教育研究中提出[2],随后Garrison[3]、Bonk[4]、斯隆联盟[5]等学者和组织对其多元释义。概念被提出后的二十余年里,有关其理论和实证研究迅速发展,探究焦点大体经历了技术应用→技术整合→“互联网+”三个阶段的转变,教学特性逐渐取代物理特性成为关注重点,如表1所示。

1.1 技术应用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混合教学并对其展开深入研究。技术应用阶段主要是从技术视角对混合教学进行定义,强调混合教学的物理特性,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斯隆联盟给出的界定“混合式教学是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的结合,揉合了两种历史上各自独立的教学模式”[6]。此外,还重点关注技术在混合教学中所发挥的核心作用,Jones等通过研究信息技术在混合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和深度,将这一发展阶段的混合教学划分为五个层次[7]:(1)没有技术支持的纯面授教学;(2)信息技术基本应用;(3)信息技术促进教学;(4)信息技术主导;(5)纯在线。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使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融入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中,标志着在线教学的出现和发展;而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技术应用阶段,学者们只是将混合教学视为传统面对面教学和单纯线上教学的过渡,以及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两种教学模式的简单结合,也未明确信息技术在混合教学中的应用深度。

表1 混合教学概念的演变阶段

1.2 技术整合阶段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践探索,针对混合教学的定义逐渐明晰起来。首先,在物理维度上明确划分“面授教学”与“在线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各占比例,将混合教学真正视为一种独立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过渡性质。斯隆联盟划分了在线教学的具体比例,明确指出只有30%~79%的教学内容采用在线教学,才能被称为混合教学[5]。其次,学者们基于教师视角将更多关注点放在教学策略、方法与设计上,对于混合教学概念的探讨重点是“交互”,明确混合教学实践给“交互”带来的变化。Bliuc等对混合教学的界定最具代表性,认为混合学习描述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实现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资源之间面对面交互与在线交互的结合[8]。此外,Yen等将混合教学定义为“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与再设计”,总结了混合教学的三个特征:⑴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⑵增强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内容、学生与外部资源之间的交互;⑶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9]。相较于技术应用阶段两种不明确的教学模式划分,技术整合阶段给出了在线教学的具体比例划分,并非常注重混合教学活动两大主体间的交互结合,关注视角从技术应用转变到师生身上。

1.3 “互联网+”阶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混合教学的定义也有了新发展,由“在线教学与面授教学的混合”演变为“移动通信设备、网络学习环境与课堂讨论融合下的教学情境”。Goodyear等认为混合不单是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的简单混合,更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下教学与辅导方式的混合[10]。不同于前两阶段的技术视角和教师视角,“互联网+”阶段的学者将关注点聚焦在学生身上,高度重视学生在混合教学中个性化、充分参与的学习体验;从以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为主转变成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为主,实现混合教学中互联网技术向深度融合转变。可见该阶段对混合教学物理特性的关注逐渐减弱,更多关注混合教学的模式特性,使混合教学的内涵有了更全面的发展。

2 混合教学胜任力的认知变化

作为混合教学的主要承担者,多数教师对混合教学持较保守态度,对混合教学的能力要求仍停留在最初的技术应用阶段,狭隘地认为只需在传统授课技能基础上掌握一些平台操作技术即可,甚至部分机构将混合教学与在线教学混为一谈或单纯进行硬件升级,可见帮助授课教师解决能力困惑与迷茫是混合教学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11]。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混合教学胜任力研究论述的梳理发现(如表2),混合教学胜任力将学生置于混合教学模式的中心位置,细分维度愈发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以往强调操作技能养成的基础上融入更多强化互动感受、学习体验的能力,对混合教学技术运用与策略设计的有机融合提出了更高标准,这与混合教学概念聚焦点由物理特性向教学特性的转变相吻合。

表2 部分学者对混合教学胜任力的认知

2.1 更加注重在线教学网络技术应用

混合教学模式兴起之初,多数教师认为在线教学只是对面授的形式补充,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课堂面授的知识传授及实际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与组织上,较少对线上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应用,而且对教师的混合教学能力要求更多看重知识传授、教学计划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不断增多,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方式的多样化及其便利性、灵活性,吸引了更多教师在开展混合教学过程中增加在线教学在整个过程中的占比,也对教师在线教学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保障混合教学的施教效果,教师既要不断提升自身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与管理、网络教学资源获取及运用、网络课程设计等方面的水平,还要重视学生学习情况跟踪、学情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熟练操作。

2.2 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

20世纪90年代末期,混合教学更加注重“教”的视角,要求教师完成整个混合教学活动所需的必备能力,很少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需求去开展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混合教学设计。随着混合教学在新世纪的深入发展以及各种数字化教学技术在混合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要求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学生对混合教学的个性化需求,秉承“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相关课程设计和教学资源选择,让学生对混合教学课程产生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保证混合教学目标的实现。

2.3 更加注重师生及教师之间的有效交互

很多学者在对混合教学能力的研究中,都强调了混合教学有效交互的重要性。混合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师生不仅可以面对面交流,还能在网络教学平台交流互动,“双线”交互更具时效性。教师在开展混合教学活动中须加强与学生的有效交互,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监督其自主学习,还可给学生进行答疑解惑。此外,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交互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相互分享混合教学的相关经验,还可以反思自身的混合教学工作并制定相应改进策略,提升教师的混合教学群体智慧。

3 混合教学胜任力的时代要求

在混合教学成为后疫情时代“新常态”的情境下,教师要从以往知识传授者和教学权威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19]。结合混合教学能力的认识变化和我国混合教学的实践经验,从能力视角出发总结当前对混合教学胜任力培养的时代要求。

3.1 塑造混合教学正确理念

教师对混合教学理念的正确认知以及对混合教学模式意义的认可,会对教师自愿推进混合教学活动和主动提升自身混合教学能力产生直接影响。首先,教师要认识到新技术的优越性,用新技术开发课堂和增加课堂趣味性,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其次,改变教师权威观念,实现从教学主导者向教学指导者的身份转变,引导学生激发主体意识来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再次,提升自身思想理论水平和新技术运用能力,变知识掌握为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要让学生不仅“会”,而且要“信”[21]。

3.2 优化混合教学课程设计

混合教学绝非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简单结合,应是两者混融共生的系统性重建,需要考虑线下课堂与线上平台两部分的有效衔接与融合。优化整个混合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设计,可帮助学生从知识的获取向构建转变,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深度学习和保障混合教学的教学效果。首先,明确混合教学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强化针对性课程设计;其次,在技术支持下做好混合教学环境和混合教学内容的设计,在传统素材、课程类资源基础上开发试题资源库、问题资源库等支持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再次,混合教学需要通过多个环节运用多种方法与途径来实现,教师应保证环节切换灵活自然、衔接紧密有序[22];最后,甄选混合教学所需课程资源并合理分配线上线下教学内容与时间,保证混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3 培养教学网络运用技能

网络教学平台是混合教学的重要依托,其多元性和趣味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作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影响着混合教学的总体效果,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混合教学重构“教师—技术—学生”多向交互的新型关系。首先,学校要建设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为教师提供网络教学技术培训,教师要主动学习线上教学平台使用、微课录制、线上与学生交流互动等实操技巧;其次,教师要在整个混合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利用线上课程资源和网络教学工具,适时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任务完成情况和学习态度;再次,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分析教学平台的学习数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并调整混合教学策略。

3.4 促进不同主体有效交互

混合教学打破了面授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师生双向赋能、积极互动探讨创造了更多机会,有助于教师快速反馈学生的各类问题,保证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利于教师反思与分享开展混合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保障混合教学变革的良性发展。在混合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交互,也要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对话增进了解,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引领学生由单向度的接受性向多向度的探究性、生成性学习转型。另一方面,学校建立混合教学知识共享平台,教师在平台上分享优质资源和教学经验,加强与其他教师的混合教学日常交流及自我反思,实现教师群体智慧共享。

3.5 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监管

混合教学纠正了以往学生等待、被动接受的心理与状态,对学生的自律性要求较高,教师要在充分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习全过程及多重能力的跟踪与反馈,促进学生完成深度学习,这对教师的监管技能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一方面,监管内容要覆盖多环节,既要反映传统教学评价对概念、理论与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要考虑学生课堂互动、课后自学、小组讨论等多个环节表现,评判其分析、思考与协作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根据课程特点选择师评、自评、他评、组间互评相结合的多维度评价形式,全面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引导教师反思与改进自身教学策略。通过实施有效的学习过程监管,从而激发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和学习动力,让学生乐于分享、自我求知、深入探索,并能持久地保持下去。

4 混合教学胜任力的形塑策略

4.1 混合教学胜任力培养的总体思路

相较于后疫情时代混合教学的新要求,教师对混合教学还缺乏前瞻视野,课程准备中的目标确立、内容设计与组织管理能力偏弱,网络教学技术的应用熟练度尚待加强,师生之间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互动欠缺。所以,厘清教师混合教学胜任力培养的总体思路极为必要,为相关机构开展混合教学培训支持和教师自我强化指明方向,如图1。总体思路将围绕机构外部支持和教师自我提升两大主线展开,分别提出政府和高校等机构在战略、支持和结构等方面的培养策略,以及教师自身关于混合教学态度和能力的准备策略。

图1 混合教学胜任力形塑的总体思路

4.2 混合教学胜任力的机构外部支持

4.2.1 全方位宣传混合教学理念

学校应通过邀请混合教学领域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开设混合教学专栏等形式,对混合教学理念进行全方位宣传,让教师真正树立起对混合教学理念的正确认知,做到将混合教学的目的与教师自身的价值观、教学目标相融合,提高对混合教学的认可度。此外,还应为教师提供混合教学的相关课程培训,在教师职前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加入对混合教学的课程学习,并根据时代变革和教育变革的新要求及时调整相应课程体系。

4.2.2 提供网络信息技术支持

首先,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网络信息技术部门应对网络服务器、网络宽带和其他教学基础设施调整升级,不断完善各教学平台,满足混合教学规模化对网络设施的要求;其次,学校要建造完备的、多样化的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并加强对信息化、智能化的混合教学设备的日常管理;再次,针对教师对于混合教学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工具使用难的问题,学校可邀请专业培训机构对教师进行大范围的主题培训。

4.2.3 搭建混合教学知识共享平台

知识分享是一个交流互动的过程,对混合教学的开展具有反思和改进教学策略的积极作用,学校应搭建混合教学知识共享平台,鼓励教师在平台上积极分享混合教学经验,提升教师混合教学的群体智慧。同时,还可充分利用该平台实时收集和了解教师在开展混合教学过程中的困难与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支持。

4.2.4 建立健全配套制度与机制

混合教学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是混合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有利于激发教师开展混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学校应建立以过程管控和结果导向为基础的混合教学课程评价体系,做好混合教学的管理、质量监控和评价等工作,通过管理政策变革推进混合教学的规范化开展,充分激发教与学的内在动力[23]。另一方面,各机构应建立健全混合教学激励机制,向主动开展混合教学的教师提供一定奖励,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项目评审等方面给予混合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适当倾斜,充分调动教师开展混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4.3 混合教学胜任力的教师自我提升

4.3.1 树立混合教学正确理念

授课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参加学校统一培训,加强对混合教学理念框架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在思想认识上要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拥抱转变,从学生培养和个人成长双向去认清增强混合教学胜任力的必要性,并通过对最新教育教学改革文件精神的领会,明确当前混合教学的教育变革方向,从而提高自身对混合教学的接受度与认可度。

4.3.2 加强混合教学有效交互

通过面对面或社交网络工具等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了解其在混合教学课程中的困难和意见,及时提供帮助和调整混合教学策略。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知识共享平台或在日常教学中与其他同行交流讨论,分享混合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反思自身混合教学工作的不足并作出相应改进,不断消除个人对混合教学的畏难情绪,更从容地适应混合教学“新常态”。

4.3.3 保持混合教学持续性创新

在后疫情时代,教师要接受混合教学“新常态”所带来的教学方式变化,勇于接受混合教学带来的创新性挑战。随着时代的变革和教育改革的需求,教师要秉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保持对混合教学的持续性创新,不断优化混合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付出更多时间与精力引导和辅助学生,及时了解与反馈每一个班级和小组的学习动态[24]。

4.3.4 做好混合教学课程分析与设计

在混合教学的课程准备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混合教学的目标,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做好课程分析和设计工作,认真、反复考量不同教学环节是需要线下教学手段实现还是线上教学技术来支撑。同时,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做好混合教学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并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的时间和内容,择优提供混合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源,保证混合教学的顺利开展。

4.3.5 全面提升信息化素养

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混合教学的关键环节,决定了该模式的推进难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师应重视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个性化需求不断优化混合教学的内容和呈现形式,做到将线上课程的内容动态、交互动态和课堂教学更好地融合。在混合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对教学平台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的挖掘与分析,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诊断学生的学习难点、痛点,及时为学生提供相应帮助和指导,保证混合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胜任混合教师
混合宅
最美教师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混合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