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醋制白屈菜的镇痛作用研究

2022-06-09刘南彤李瑞海贾天柱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白屈菜生品扭体

刘南彤,李瑞海,贾天柱

(辽宁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醋制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其炮制用醋多为米醋,药材经醋制后通常会达到减毒增效的作用[1]。本研究前期试验醋制白屈菜的最佳工艺已证明,醋制后白屈菜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均有增加[1],因此本研究将炮制品与生品分别对小鼠灌胃给药,比较醋制前后白屈菜药效作用的变化。目前制作动物疼痛模型主要有三种方法,分别是热刺激法、化学刺激法、机械刺激法[2-3],本研究采用热刺激法制造热板致痛模型,并采用化学刺激法制造醋酸扭体模型[4-5]。这两种模型具有既简单,效果又明显的优点;其中,热板法测定的药物镇痛效果属于中枢性的镇痛作用;醋酸扭体法测定的镇痛效果属于外周性的镇痛作用[5-6]。本研究将两种模型联用,能够更加全面地探究醋制后白屈菜的镇痛效果。

1 仪器与材料

1.1 药物及试剂

本研究所用白屈菜,产于河北安国,由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许亮教授鉴定为罂粟科植物白屈菜的干燥全草;阿司匹林肠溶片(济南永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乙醇、盐酸、氢氧化钠(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三氯甲烷(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厨邦9度米醋(广东美味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1.2 仪器

RE3000A旋转蒸发器(上海越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HH-M8八孔恒温水浴箱(上海赫田科学仪器);超声提取器(AS3120,天津奥特赛恩斯仪器有限公司);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CP225D,SARTORIUS);YLS-6B智能热板仪(济南益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3 动物

实验动物为昆明小鼠,全部为母鼠,体质量在24~30 g之间,由本校药学院实验中心动物房提供。

2 方法

2.1 白屈菜生品及醋制品的制备

2.1.1 白屈菜生品的制备 取白屈菜100 g,加入乙醇500 mL,超声提取(功率200 W,频率40 kHz)60 min,摇匀滤过,取续滤液,蒸干,残渣加入0.5%盐酸500 mL,超声(功率200 W,频率40 kHz)提取60 min,放冷过滤,滤液用10%NaOH溶液调节pH=11,静置30 min,置分液漏斗中,用三氯甲烷萃取,回收三氯甲烷,残渣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适量混合均匀。

2.1.2 白屈菜醋制品的制备 取白屈菜100 g,按照课题前期实验最佳醋制工艺[7],加入米醋30 g,焖润2 h,60℃下烘20 h,再按照“2.1.1”项下方法进行。

2.2 热板镇痛试验

2.2.1 分组及给药 将健康小鼠随机分成8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10 mL/kg)、阳性药组(阿司匹林200 mg/kg)、醋制白屈菜低剂量组(5 mg/kg)、醋制白屈菜中剂量组(10 mg/kg)、醋制白屈菜高剂量组(20 mg/kg)、白屈菜生品低剂量组(5 mg/kg)、白屈菜生品中剂量组(10 mg/kg)、白屈菜生品高剂量组(20 mg/kg),连续灌胃5d,之后对小鼠进行热板法试验,在为期5 d的灌胃操作中不限制小鼠的饮食与饮水,但在进行试验前12 h禁食不禁水。

表1 白屈菜活性成分对热板镇痛小鼠的作用

2.3 醋酸扭体致痛试验

2.3.1 分组及给药 同“2.2.1”项下方法,于第6天进行醋酸扭体致痛试验。

2.3.2 醋酸扭体试验步骤 首先在小鼠腹腔注射0.6%的冰乙酸溶液,造成腹膜炎疼痛模型,每只小鼠的给药剂量为0.1 mL/10 g。记录15 min内小鼠的扭体次数(腹部收缩内凹、伸展后肢、臀部抬高、蠕行),并计算抑制扭体百分率[5]。

扭体百分率=(模型组扭体次数-给药组扭体次数)/模型组扭体次数×100%[6]

表2 醋制前后白屈菜活性成分对醋酸扭体小鼠模型的影响 (n=10)

阿司匹林组、炮制品白屈菜低剂量组、炮制品白屈菜中剂量组、炮制品白屈菜高剂量组、生品白屈菜低剂量组、生品白屈菜中剂量组、生品白屈菜高剂量组的抑制率分别为:38.13%、4.67%、40.68%、67.99%、1.08%、0.61%、1.33%。

3 讨论

由上面表1结果可知,给药前这8组小鼠的痛域值没有统计学差异,在小鼠灌胃后的30 min、60 min、120 min后,给药量为5 mg/kg的白屈菜醋制品以及生品,这两组小鼠在热板上的停留时间与空白组小鼠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与空白组小鼠的痛阈值相比,阳性药物阿司匹林组的小鼠在给药后3个时间段的痛阈值均呈现出显著差异,说明此次阳性药物的选择比较成功。

当醋制白屈菜给药量为5 mg/kg时,在给药后的3个时间点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止痛效果,但给药量达到10 mg/kg以及20 mg/kg时,都表现出了比较显著的镇痛效果,而且高剂量组的醋制白屈菜延长小鼠痛阈值的效果更明显;根据白屈菜生品的3组数据可知,仅有灌胃高剂量白屈菜提取物的小鼠出现了显著延长痛阈时间的现象,效果与阳性药物组以及白屈菜炮制品中剂量组相近。

将上述几组的镇痛效果由弱到强排序依次为:白屈菜生品低剂量组=白屈菜生品中剂量组=白屈菜炮制品低剂量组<白屈菜生品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白屈菜炮制品中剂量组<白屈菜炮制品高剂量组。综上所述,可认为醋制后的白屈菜对热板法所致的疼痛其镇痛效果强于白屈菜生品,当给药量在5~20 mg之间,止痛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大。

白屈菜提取物的镇痛作用主要是外周镇痛作用[8],由表2可知,醋制后的白屈菜对于中枢性疼痛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当给药剂量在10~20 mg时,镇痛效果强于阿司匹林。按照本研究的提取方法,提取的是白屈菜的生物碱类成分,其中原阿片碱与白屈菜碱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由此推断白屈菜经醋制后所含有的这两个成分的含量可能有所提升,因此取醋制后的白屈菜提取物与白屈菜生品提取物各10 mg分别置于25 mL容量瓶中,甲醇溶解后经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后进行含量测定,发现醋制品中原阿片碱和白屈菜碱的含量分别为0.036 8 mg/mL、0.036 1 mg/mL,高于生品中的相应值0.033 5 mg/mL、0.027 7 mg/mL;因此可以认为醋制后的白屈菜具有增强止痛效果的作用。

阳性药物阿司匹林组与白屈菜低剂量组和白屈菜中剂量组在给药后的3个不同时间点,其小鼠的痛域时间并没有显著差异,高剂量组的白屈菜在给药后的30 min时出现了最长的痛域时间,将30 min小鼠的痛域时间与另外两组时间段小鼠的痛域时间进行t检验,发现3组之间的痛阈值并没有显著性差异,故不能认为给药后30 min该剂量得到了最佳镇痛效果。

醋酸扭体试验是利用化学刺激制造的疼痛模型,其主要用于评价药物外周性镇痛效果[9],该试验是利用醋酸刺激而引起小鼠腹腔产生炎症继而疼痛,因此小鼠会出现扭体反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腹腔pH值降低而直接刺激传入神经纤维,是传入神经和炎症递质共同作用的结果[10]。

从本实验可以看出阳性药物阿司匹林对抑制小鼠的扭体反应具有显著的作用,说明本实验阳性药物的选择比较合理;醋制后白屈菜低剂量组、白屈菜生品的3个剂量组与灌胃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的模型组小鼠相比,扭体次数无显著差异,也没有降低扭体反应的趋势;而醋制之后的白屈菜给药量为10 mg/kg与20 mg/kg时,小鼠的扭体次数减少十分明显,两者的镇痛效果与阿司匹林相比较,前者与之相近,后者则强于阿司匹林,由此可知,对于醋酸致痛模型小鼠的镇痛作用由弱到强依次为:白屈菜生品低、中、高剂量组=醋制白屈菜低剂量组<阿司匹林组=醋制白屈菜中剂量组<醋制白屈菜高剂量组。

4 结语

白屈菜经醋制后,对于外周性疼痛——醋酸致痛模型小鼠的镇痛效果强于白屈菜生品;醋制白屈菜的外周镇痛效果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即给药剂量越大,小鼠扭体次数越少,镇痛作用越强。对于中枢性热板镇痛模型鼠具有明确的镇痛效果,且强于生品。醋制后的白屈菜镇痛效果与用药的剂量呈正相关,用药的剂量增加,其镇痛效果越强。

猜你喜欢

白屈菜生品扭体
苦参生品及其炮制品的2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抗菌药效研究
蛤蚧生品及不同炮制品对腺嘌呤致肾阳虚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比较
蒙药阿给镇痛作用的研究
朱砂生品和炮制品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白屈菜多糖纯化工艺的优化
广藿香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研究
丹参生品及炮制品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白屈菜胶囊成型工艺
白屈菜红碱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补佳乐联合缩宫素建立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