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
2022-06-09胡晓晨
胡晓晨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手术室,河南 濮阳 451100
受职业特性的影响,医务人员大多长期暴露于多种化学有害因素、物理有害因素及生物学有害因素下[1],相比其他行业从业群体更易处于功效学、心理学应激状态,出现相关不良影响的风险也明显更高[2-3]。血源性职业暴露是长期以来威胁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要疾患,其属于医护人员在护理、诊治过程中,被存在血液性感染疾患的患者血液污染皮肤黏膜,或被接触污染的医疗器具刺伤皮肤,产生血液接触而面临感染或潜在引发某项疾病的情况,属于严重感染事故[4-5],急需采取有效措施。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中最具危害性的暴露源病毒为乙型肝炎病毒等[6],院内最易暴露的群体之一为手术室护士,这是由手术操作内容的特殊性及所需器具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现状,制定管理对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 年3 月—2020 年6 月期间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200 例手术室护士的相关登记资料,分析其血源性职业暴露原因、暴露源病种、暴露部位以及暴露后处理情况,研究制定管理对策。
1.2 暴露后处理方法
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均需按本院制定的职业暴露紧急预案实施处理办法,出现锐器伤后对伤口作及时、规范处理,并作相关病原学诊断,同时需迅速将暴露事件上报至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于疾病控制中心实施风险评估操作,并及时进行相关预防接种,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对暴露者相关事项作详细记录,并定期进行跟踪随访。
1.3 调查内容
锐器伤调查:特指医疗锐器受存在血源性病原体感染血液、组织、各类体液的接触、污染,对医护人员皮肤、黏膜造成破损。 皮肤黏膜职业暴露:指医护人员皮肤或微小破损处、黏膜等部位直接遭受上述类型血液、组织、各类体液的接触的。血源性病原体:指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和艾滋病毒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源性职业暴露原因
200例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手术室护士中,134例为锐器伤,66例为皮肤黏膜职业暴露,锐器伤中以掰安瓿瓶为主,占比32.50%,皮肤黏膜职业暴露中以动静脉通路操作为主,占比9.50%,见表1。
表1 血源性职业暴露原因(n=200)
2.2 血源性职业暴露源病种
暴露源病种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占81.00%,见表2。
表2 血源性职业暴露源病种(n=200)
2.3 血源性职业暴露部位
暴露部位以手或手指为主,占93.00%,见表3。
表3 血源性职业暴露部位(n=200)
2.4 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处理情况
暴露后实施正确局部处理措施者共184 例,占92.00%。
3 讨论
相关研究显示,医疗相关职业暴露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包括所处科室、所用器械、操作熟练度以及其他多种环境因素[7],院内职业暴露高发的科室为手术室、急诊室,以及大部分病房[8],因上述科室工作流程复杂,侵入性操作实施次数较多,且工作环境具有狭隘、嘈杂的特性,相关护理人员出现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较高。
锐器伤是当前院内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原因,缝针、多静脉头皮针、针头均为引发血源性暴露的锐器,护士在实施拔针操作时极易发生职业暴露,在传递缝针、清理医疗废物时同样可能发生,这主要与相关操作不当有关,故相关研究认为,操作者自伤属于职业暴露原因中的重要原因[9]。部分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暴露研究表明,输液器针头刺伤及安瓿瓶划伤属于该群体主要锐器伤暴露原因[10],相似暴露环节也可发生于手术器械清点、静脉穿刺,因手术室血液喷溅几率较大,除锐器伤以外暴露原因的另一大占比为黏膜感染,这主要与手术室护士处理患者伤口时出现的血液喷溅,以及其他过程中体液、分泌物喷溅引起黏膜接触所致有关[11]。本研究结果显示,200例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手术室护士中,134 例为锐器伤,66 例为皮肤黏膜职业暴露,锐器伤中以掰安瓿瓶为主,皮肤黏膜职业暴露中以动静脉通路操作为主,其他占比较高的暴露原因为手术缝合或切开、抽取药液、伤口处理或更换敷料,与相关研究背景较为符合,这也说明本院手术室护士存在操作不规范、不合理之处,以及相关环节管控不力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改进调整。而对本次研究中发生血源性暴露的护士进行病原学检查后发现,暴露源病种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与其他同类型研究结果相似,这提示乙型肝炎病毒仍为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暴露危险因素。对感染部位调查后发现,大部分护士发生暴露的部位为手或手指,但也有少量护士为经眼结膜感染,这提示相关保护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手术室护士出现血源性暴露与其职业特征相符,除却大部分生物危害因素,这也与手术器械使用、清点的高频率有关,同时与较大工作压力下的精神疲劳有关,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护理人员操作水平的问题。相关研究亦显示,部分工作年限低于5 年的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的风险较大,提示血源性暴露与护士工作经验、培训次数有关[12]。发生血源性暴露后,除感染本身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大部分护理人员易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负担,造成不良情绪的堆积,导致部分护理人员工作障碍,在部分任职水平较高的暴露者中神经衰弱发生率明显更高。近年来,职业防护方面的宣传、教育在医院工作者中的影响迅速扩大,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部分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措施不当,如护目镜的佩戴不谨慎等,故大部分医院加入了手术室防护培训,并定期安排考核评估,敦促护理人员改进自身行为习惯。本次研究中,大部分护士在暴露后实施了正确的局部处理措施,但仍存在部分未按规范处理的情况,这可能与暴露方式隐蔽、护士侥幸心理有关。鉴于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危害众多,本次研究需进一步制定相关对应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一方面,需提高手术室护士对标准预防措施的重视,此类措施作为预防血源性职业暴露最为有效的方案[13],将所有接触患者的护理人员按潜在感染源对待,倡导医护人员对所有接触者均实施规范预防措施,杜绝双向传染。另一方面,预防措施仍需进一步加强,即面对高度怀疑传染病患者时需做好双层手套、防护衣、护目镜等医疗装备准备,并密切注意操作过后手卫生情况,妥善处理相关医疗器械,待锐器盒容量达到75%时,进行封存运输,手术室协助麻醉时需以纱布包裹安瓿瓶,严格实施回套时单手带帽操作,术中禁止直接传递缝合针、手术剪等锐器。除此之外,院方需进一步提高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重视,增加其预防方面的资金投入,做好质量合格隔离器具的储备,并尽量选择安全型医疗器具,如防刺防漏锐器盒、安全性留置针等。对于已经出现血源性暴露的护士,需进一步增强心理干预措施,防止其心理障碍、不良情绪的发生。同时,院方可对手术室护士定期安排相关体检、疫苗接种服务,以减少血源性暴露的危害。
综上所述,受工作内容及强度各方面因素影响,手术室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几率较高,经皮锐器伤作为其中最主要的暴露形式,将护士暴露部位集中于手部,亦存在部分皮肤黏膜暴露,这提示院方需在规范护士操作方式的同时,加强预防体系的建设,增加防护器具的投入,并安排相关疫苗接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