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双减落地
2022-06-09本巴
本巴
摘要:“双减”的实施,关键在于减负和提高质量。针对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必须转变传统的作业方式,以大单位为基础,产生有效的作业群:精炼单元,指导作业设计;选择课堂后的问题,建立表达式的任务,在大的情景群中形成有效的任务;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可以使作业内容高度集中、数量高度精简、结构高度凝练,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 大单元 作业设计 大概念 任务群
前言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传统的家庭作业多是以单课抄、考题训练为主,内容复杂,数量多,效率低。《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学生家庭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2021年7月发布,其中明确提出,要“把作业的数量和长度全部压缩,把学生的作业负担降到最低。”由此可以看出,从传统的作业设计到精简、有效的作业设计已经成为必然。根据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统一编制特征,从目标确定、任务构建、个性生成三个角度,给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抽取单元大概念,导航作业设计
1. 明确大概念内涵
人教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人本主题与语言元素的双线组合,强调教师要有系统的思维,教学要以整体为基础。作业要按照单元的总体设计来进行,这是教学的延伸。大概念是整个课程的中心,所以作业的设计要以大概念为导向,大概念是一门学科的中心概念,它是对具体生活现象的总结,是一种可以被反复论证和讨论的观点。徐鹏认为:语言学科大概念是指包含在语言学科中的学科思想、学科原则和思维方式等基本概念。在表现方式上,主要表现为一组有用的理论、主题、假设、有争议性的意见,可以用词语、短语、句子或问题来表达;从内容的本质上讲,可以是学科内的、跨学科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与学习过程有关的。
2. 提炼单元大概念
我们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可以找到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核心句型和高频词汇,并初步确立学科思想、学科原则和思维方式。同时,结合学习需求和实际应用,从整体上考虑和提炼了通用、可移植的观念,也就是大单元学习,并以此作为作业设计的导航。以人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为例,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等四个课文进行了编排,其中的语言元素是“理解故事的主体,讲故事”,与语文课程标准相比较,可以看出,“复述故事”在小学低中高阶段都有出现,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高频词。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阅读”部分提出了“可以重述叙事作品的主旨”,由此可以看出,“复述故事”是以原文本的主旨为基础的语言活动。在实践中,讲故事的情景可以是在阅读课上向教师作简短报告,也可以在书店里用重复的故事来引诱客户去推销。结合新教材和实践,将大概念归纳为:“复述是一种忠实于原文主要内容、有目的性和客观性的语言行为。”
二、组建高效任务群,精简作业设计
1. 以大概念为导向,精选课后习题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包括填空、判断、选择、问答等。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关于基础知识和技巧的回馈,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单元的概念。因此可以明确,大单元作业设计包含部分指向大概念的传统作业形式。我们可以从单元课后的问题中挑选出一个大的主题,而其它与此无关的则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和辅助活动来完成。比如,三年级二册第8单元中的大概念就是:“复述是一种忠实于原文主要内容、有目的、有对象感的语言活动。”《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课后习题1 (见图一)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填空表,这份表格是根据时间来安排的,由那些对急性子顾客的需求和行为感到厌倦的裁缝,激发他们去把握故事的重点。内容教学法是一种可移植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后面的课文。因此,对学生来说,要做到对原文的忠实、对故事的复述以及对单元的基本概念的把握是必不可少的。
2. 结合理解六侧面,设计表现性任务
Grant Wiggins和 Jay McTiger认为,理解能力必须在学生的行为中得到反映,并且在不同的情况下,他们可以把这种能力运用到不同的情境中去。在理解方面,他们认为,理解可以分成六个方面:阐释,也就是恰当地使用理论和图表,对事件、行为和观点进行有见地和合理的描述;说明,即演绎,解释和转述,以提供一定的含义;运用,就是在新的、不同的、真实的情况下,对知识的运用;洞察力,是一种批判的,具有洞察力的见解;神通,就是能够感知他人的情绪和世界观;自知之明,就是了解自己的愚昧,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是怎样促成或阻碍了认识。因此,有效地进行大单元作业的设计,必须从六个层面出发,关注整体的单元概念,并关注表现式任务的发展。我们可以将基本的概念分解、精炼,并根据六个方面的认识,根据课本的内容,设计出适合的表现形式。表1所示为三年级第2册第8单元的演出作业。通过比较表格,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设计都与整体的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不同的认知层次上被创造,从而形成了对整体观念的理解的核心。
3. 创设大情境,整合系统任务群
有效的学习是与现实环境相结合的,教师可以在作业设计中创造包括大单位学习的大环境,通过情景发展的线索,调整任务的顺序,理顺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将任务组的描述环境化,并将同类的任务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环境。根据实习编辑的工作流程,对任务构成结构进行了重新编排,并对任务的描述进行了情景化。选择的课后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来的描写进行了修正,将情景转化为实习编辑进入杂志的入门考试。本课程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技能,并为第二部分掌握课文的重点,为学生提供可移植的学习工具;两个以诠释和观察为基础的任务,在实习编辑的基础上,改变了最初的顺序,变成了第四项。研究自我意识的任务,以“结束”与“开始”的重合为一体,从而使其具有双重含义,这不仅是对第一个大单元学习的总结,也是第二次复习与成长的开始。在大环境下,这六项任务的设计,在内容上高度集中,数量上高度精简,结构上高度紧凑,形成了一个系统化、情景化的、封闭的任务体系,激励着同学们通过大单元作业的学习、反思。
结语
作业是学生复习,理解,消化,运用所学的知识,以解决问题,培养技巧。在“双减”大环境下,以大单元为基础的教学活动更加迫切。从大单位学习中抽取大概念,进行作业设计;在课堂上选择问题,组织表现力任务,在大环境下建立有效的工作小组;大单元作业设计,內容高度集中,数量高度简化,结构高度凝练,能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鹏.基于语文学科大概念的教学转化[J].中学语文教学,2020(03):4-10.
[2] 威金斯,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9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