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提升应用型人才毕业实践培养效果的改革与探索
2022-06-09蒋玉飞杨柳谢奇妙
蒋玉飞 杨柳 谢奇妙
摘 要: 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通过对合作企业、毕业生、行业协会的跟踪调查,分析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与学校培养之间的差异“黑箱”,讨论校企合作浅层化的根本原因,改革论证提升应用型人才毕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探讨具有实际执行力的毕业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应用型人才 毕业实践能力培养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大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十九大报告中再一次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1]。校企合作作为产学研合作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各大高校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推广,其在毕业实践培养环节中的作用尤为突出。然而,目前依托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毕业实践环节的培养仍存在下突出问题:
(1)校企合作浅层化,在毕业生实践的过程中校企仅局限于搭建一个实习平台,并未系统深入的展开切实的合作,实习过程凌乱,实习效果欠佳。
(2)企业普遍反映学生实习的持续时间短,或连续性较差,企业无法进行系统培养和训练,达不到实习的真正效果,甚至有学生被充当廉价劳动力。
(3)毕业生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应用衔接不畅,各门课程的知识点由于本科教学时间跨度过大而处于碎片状态,最终并未整体化和系统化,这为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了一定的困难[3]。
(4)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收获甚小,参与度不高。
为了突破以上校企合作瓶颈,我校面向西南区域建设工程领域,结合工程造价专业多年校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践经验,联动合作企业,从政产学协同创新的视角,对目前产学研创新成效及现状进行归集、总结、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宏观层面的国家创新体系开展跨层次探索和研究,提出以下可实现的校企合作毕业实践培养创新路径。
(1)构建“三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联盟,引入行业协会,实现企业、高校、行业协会三方共赢,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通过人才培养联盟的运行,高校可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扩充“双师型”师资队伍、依托企业资源建立“工程案例资源库”,提升高校科研的质量和工程价值;企业可以建立高效的储备人才培养与选拔渠道,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行业影响力;行业协会可以进一步促进区域工程造价行业储备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行业产、学、研深度结合,间接推动行业发展。
(2)推行“四环节”毕业实践规划。规划每年3-10月校企共同制定培训内容和计划,有
序进行毕业实践前的专业知识梳理和衔接;11月学生进入企业依托工程实际项目,开展专项技能培训;12-2月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师徒“一对一”责任制下的企业顶岗实习试用;3-6月企业和学校双向推进“定岗实习+毕业设计”真题真做的“1+1双导师”毕业设计指导。以此解决专业知识与工程应用的衔接问题,同时增强学生毕业实践的持续性、系统性和高效性。
(3)毕业实践所有环节高校、企业、行业协会全面合作,教师全程参与,互相监督和协同,同时也能够加强“双师”素质型教师的培养。
(4)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新型关系,强化“回归工程实践”大循环实践培养模式。大循环实践培养模式立足国家、行业、社会、地方环境,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从学生的知识体系搭建到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再到创新能力培养,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仅仅围绕“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这一难题,全程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资源、知识、能力的双向循环。
高校人才培养在加强校企合作,紧跟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各方参与主体的需求、冲突及对策,对企业和高校的人才培养创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形成有效的联动与耦合,促进应用型人才毕业实践培养效果的提升,形成产学研各主体之间合作过程中可落地、可操作、可实施的微观管理机制仍然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4]。
参考文献
[1]张健,王粲璨.產学研协同创新:从1+1到1x1—基于组织结构、机制和模式的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16(7)
[2]王凯,邹晓东.大学与区域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 以德国“研究园计划”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6(17)
[3]李晓晓.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模式、影响机制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6
[4] 杨少锋,杨堃,陈亚军,韦伟,刘明,严星.产学研相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机制研究—以南京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12)
作者信息:
1.蒋玉飞,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锦江大道1号,620860,1986年1月6日,女,汉族,湖北省当阳市,研究生学历,副教授,工程管理及工程造价
2. 杨柳,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锦江大道1号,620860
3. 谢奇妙,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锦江大道1号,620860
项目支持:
1.校企合作模式下提升应用型人才毕业实践培养效果的改革与探讨,校级重点教改项目,JG201707
2.数字造价时代工程造价专业信息化教学新模式研究与应用,2020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00211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