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的实践策略分析
2022-06-09朱璐
摘要: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高校教育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于钢琴教学而言,教师应积极建构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激活钢琴教学活力,让钢琴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在信息化课堂中学习钢琴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钢琴教学的基本特点,其次讨论了高校钢琴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立足实际问题,提出了几种能够提高钢琴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希望让高校钢琴教学获得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教育信息化;教学策略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高校教育教学的新发展方向,运用信息化教育手段来开展教学,成为了教师推进钢琴教学变革的有效途径。如今摆在教师面前的教学难题是如何利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来建构现代化的钢琴教学模式,让学生重新燃起对钢琴的学习兴趣,优化其在钢琴课堂中的学习方式,增强其钢琴学习效果,让高校钢琴教学焕发出创新发展活力。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的特点
(一)教育环境的开放性
高校为了迎合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利用网络技术开辟了互联网信息化教学平台。这一教学平台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环境的开放性这一优势,让教师在不受时空限制的前提下,对学生开展线上教育,为时刻培养学生的钢琴艺术修养与专业表演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1]。如今教师在开放性的教育环境下,更能利用便捷的线上教育手段,对学生实时开展专业的教育指导。
(二)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在传统钢琴教学中,教师一般注重将专业的钢琴课程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学互动具有单向性的特点,也不容易调动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活动的积极性,导致钢琴教学的氛围比较枯燥。而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却可优化信息化教学过程的互动形式和互动方式,能够让学生乐于与教师或者其他学生展开互动交流,从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信息,增强自己对钢琴知识与表演技能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资源的融合性
教育信息化时代对课程教学提出了多方面的教学要求,其中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整合丰富的教育资源,将其融入到课堂中,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满足不同学生不断产生的新学习需求[2]。因此,对于高校钢琴教学而言,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具有显著的融合性,教师可灵活地结合实际教学需要来开展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拓宽学生在钢琴课堂中的学习视野,增强学生主动学习钢琴知识、掌握钢琴演奏技能的积极性。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课堂偏向于理论讲解
教师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开展钢琴教学时,偏向于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理论知识,理论讲解在整个课堂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一方面,这种做法让钢琴教学难以摆脱传统教学束缚。虽然教师改变了知识呈现方式,但是呈现的知识内容依旧具有繁琐性的特点,会让学生产生枯燥的学习情绪,不利于增强学生在钢琴课中的知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这种做法难以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钢琴课的信息化教育特色并不明显,限制了钢琴课的信息化教育发展空間。
(二)信息化钢琴教学融合度不足
有些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这一新型的教育模式缺乏足够的重视,在推进信息化钢琴教学建设时,力度并不大,会导致钢琴教学与信息化教育的融合度不高。钢琴教学的艺术性气息比较浓厚,在钢琴教学信息化教育水平低下的情况下,教师难以有效营造合适的教育氛围,让学生乐于主动享受钢琴学习的乐趣。长时间下来,教师难以从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钢琴课堂中获得应有的教育成果,这显然会挫伤教师推进信息化钢琴教学的工作积极性[3]。
(三)教育方法的选择缺乏多样性
教师要开展信息化钢琴教学,一般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教育方法,指导学生展开信息化学习,让学生从信息化的钢琴教学活动中获得应有的知识与学习技能。然而目前教师用来开展信息化钢琴教学的教育方法缺乏多样性,比如有的教师单纯地借助PPT来讲课,或者简单地利用投影技术或者视频技术来放映教学内容,不注重从其它方面入手加强信息化钢琴教学模式的建构与运用,这不利于提高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钢琴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的有效实践策略
(一)在钢琴教学预习环节引入翻转课堂策略
钢琴课程蕴含比较丰富的知识,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意识,使其自觉地在课前预习新课知识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足够的学习空间,吸纳更多的钢琴课程知识。而且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师更要优化课前预习教学环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甚至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会自主获取钢琴课程知识,提高其钢琴艺术素养的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的钢琴专业知识水平与技能水平。
而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可将翻转课堂策略引入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展开信息化的自主性预习。以贝多芬的《大七重奏》OP.20第一乐章为例,教师可在自主预习方案中合理安排自主预习任务。第一,学生可自主搜集关于作曲家的资料,了解贝多芬的生平经历,同时也了解这首曲子创作的时代背景。学生可具体地了解贝多芬在同一时期创作了哪些音乐作品,并聆听相关音乐作品,更精细地了解当时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音乐风格、思想情感。
第二,学生可自主了解当时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具体特征,把握好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在古典乐派中的地位。第三,自主搜集不同版本的视听音像资料,包括钢琴版、管弦乐版的视听音像资料。在钢琴谱中,高低声部乐句蕴含了相对应的管弦乐器标注,学生可关注这些标注信息,对钢琴版和管弦乐版的音乐作品进行对比性的鉴赏。
第三,利用钢琴这一乐器,模仿其它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了解它们的不同演奏效果,在触键、对比、分声部训练、音响比例调节等方面,对不同版本的音乐作品进行鉴赏与分析,使其从中学习丰富的钢琴演奏技巧,思考表演者在演绎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时,如何凸显出音乐作品的戏剧化效果。
通过这些自主预习任务,学生可以对贝多芬的《大七重奏》OP.20第一乐章进行初步的学习与理解,为学生对该乐章的各种音乐元素进行全面的解读奠定了基础。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可将这些自主预习任务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主登录网络教学平台,从中下载自主预习任务信息,然后根据具体的预习任务来展开课前学习。
这种做法可以培养学生对钢琴音乐艺术的独立探索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为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学习作用,使其主动围绕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展开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奠定学生在钢琴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让教师真正转变自己的角色,在钢琴教学中始终发挥特有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发挥学习主体性作用的前提下,提高自己在钢琴课中的综合性学习效果。
(二)基于信息技术开展钢琴课程情景化教学
情景创设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场景,让学生走进场景之中,从中获得良好的情景体验,进而根据这种体验展开自主学习的先进教学方法。目前教师在利用情景创设法激活课堂教学活力的过程中,常借助信息技术来辅助学生营造生动的场景,刺激学生的视觉或听觉感官,使其主动融入到该场景之中。而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情景创设教学法来推进教育信息化模式的建构与运用,让钢琴课程教学迸发蓬勃发展的生机[4]。
例如,教师在围绕《牧童短笛》这一钢琴作品展开教学时,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放映牧童骑在牛背、吹着笛子走在原野的插图,让学生在脑海里根据插图内容想象成一个动态的画面。此时,学生会仿佛走进乡村原野的风景之中,融入到该音乐作品的情感氛围,获得接近真实的情感体验、生活体验。学生若是能够利用这一情景体验来展开钢琴学习,细心地体会学生《牧童短笛》钢琴曲创作与表演的实际效果,则可学会自主改善个人在钢琴演奏中情感匮乏、表演缺乏生活真实性等方面的问题。
尤其是有些教师过于注重锻炼学生的钢琴表演技能,忽略了学生对钢琴音乐作品的情感感知,也忽略了钢琴音乐艺术的人文性特征。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与情景创设教学有机融合,让学生不再只是干巴巴地利用自己学习的钢琴演奏知识来展开钢琴演奏训练,而是学会利用钢琴演奏的专业知识来增强自己的情感表达,提升自己的钢琴演奏效果。教师在《春之歌》的钢琴教学中,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来给学生呈现各种春天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在观看这些图片或视频时,可以根据自己对春天的理解,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情景之中。在学生走进情景之时,能够更好地贴合自己对春天的情感来剖析这首音乐歌曲的钢琴演奏技巧,让学生学会将情感与技巧相结合,增强自己的钢琴演奏表现能力。
再加上钢琴乐曲本身就体现了一定的艺术意境,教师辅助信息技术来开展情景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会用心地体会钢琴乐曲蕴含的情感,独立思考如何才能提高自己在钢琴曲演奏过程中的情感表达能力。这一情感表达能力与音乐表现能力存在紧密的联系,教师要改善学生音乐表现能力薄弱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效果,让学生对钢琴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抱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其主动通过增强情感体验的方式,提高钢琴演奏各方面的音乐素养与音乐能力,使其成长为具有良好音乐素养与艺术素养的人才。
(三)基于新媒体加强钢琴课程双向互动教学
以往教师都注重开展单向性的知识传授教学,忽略了互动教学的双向性。如今高校教育改革对钢琴课程的互动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即教师需克服传统教学理念下单向互动的教学弊端,将双向互动提上议程,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双向互动交流之中,旨在利用双向互动的方式,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成效。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下,教师可引入新媒体技术来优化钢琴课堂的双向互动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从双向互动交流中更快速又准确地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解决自己疑惑的问题。
例如,教师在讲授《匈牙利舞曲第二首》时,可以借助微信这一移动式的新媒体平台,上传钢琴课的专业知识,让学生从新媒体平台上获取知识的同时,还可与教师展开即时互动交流,随时随地解决学生的学习疑惑[5]。教师可注册微信公众平台,将其作为钢琴教学的新媒体教学平台,将二十一首《匈牙利舞曲》上传到微信公众平台上,让学生关注这一微信公众平台,然后找出第二首的《匈牙利舞曲》,初步让学生了解这首舞曲与其他舞曲之间的区别。
与《匈牙利舞曲》的其它舞曲相比,第二首舞曲为d小调,于是学生在辨别《匈牙利舞曲》的艺术特点时,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来引导学生解读《匈牙利舞曲》的音乐元素,并展开线上的双向互动交流。比如,教师可在钢琴课程的专用微信群里向学生提问:“勃拉姆斯在创作《匈牙利舞曲》時,是从哪里获得灵感的?那时匈牙利旋律颇为流行,这是为什么?第二首《匈牙利舞曲》是什么音乐节奏型?又具备了怎样的曲式结构?在聆听其它版本的音乐作品时,能否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这些问题能引领学生对钢琴课程展开深度的自主探究学习,使其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一步步深入地解读课堂中的钢琴音乐作品。在学生对这些问题展开探究学习时,教师可鼓励学生相互间展开双向性交流,彼此发挥协作作用,挖掘深层的钢琴知识。比如学生可各自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分别对乐曲A段、乐曲B段进行剖析,对它们的音乐旋律、音乐节奏、钢琴演奏技巧等音乐元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理解,从中挖掘重要的知识,为其接下来的钢琴鉴赏、钢琴演奏训练奠定基础。
四、结语
总之,高校钢琴教师缺乏较强的信息化教育意识,对“教育信息化”缺乏敏锐的感知,没能在准确解读教育信息化相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开展高效的钢琴课程教学。目前高校钢琴教学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教师可根据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钢琴教学的实际特点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改进高校钢琴信息化教学发展现状,让钢琴教学凸显信息化教育特色,也让学生能够从轻松愉快、便利快捷又高效的信息化过程中自主获取丰富的知识,提高个人的钢琴艺术素养与综合性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马丽莎.高校钢琴教学网络信息化改革与建设方向探究[J].艺术评鉴,2021(15):126-128.
[2]梅倩.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高校音乐发展新样态[J].科教文汇,2021(12):64-65.
[3]张倩倩.高校微课翻转课堂钢琴教学模式分析[J].参花,2020(10):132.
[4]石莹.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20(2):139,141.
[5]董宁.新媒体视域下高校钢琴课程教学创新研究[J].参花,2020(14):129.
朱璐 (1982,4~至今,女,博士 教学与技术方向, 籍贯: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