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化解小学教师焦虑情绪的路径

2022-06-09徐承芸

江西教育A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双减作业

徐承芸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国各地积极响应,一场堪称史上最大力度、最广范围、最大影响的“减负”战役拉开了序幕。

“双减”政策得到了社会、家长普遍的欢迎和好评。近日,笔者通过对1202名小学教师的调研,了解到“双减”政策实施后,小学教师的工作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有两点:一是周工作时间增长,47.5%的教师周工作时间在40~50小时,28.45%的教师周工作时间在50~60小时,9.57%的教师周工作时间在60小时之上,而周工作时间在40小时以内的教师仅占14.48%;二是小学教师压力普遍较大,65.31%的教师感到有压力,22.71%的教师感到压力很大,只有11.98%的教师感觉轻松。

在调研中,不少受访的小学教师用“内心惶恐”来表达自己的焦虑情绪。笔者了解到,他们产生“惶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担心作业改革导致学生学业水平下降,《意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这对教师原先的作业布置方式形成冲击,有教师坦言“现在不知道该怎样布置作业了”,作业量的减少是否影响学生学业水平的降低成为教师的普遍担忧;二是高质量课堂教学要求带来的本领恐慌,《意见》要求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显然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优化教学方式,才能适应“双减”政策的要求。这些原因归结起来就是教师在“双减”背景下教育教学新样态思想与行为的不匹配,也就是说,教师知道要改进教学,也希望提高质量,却没有更好的方法、更有效的行动。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帮助广大小学教师化解焦虑情绪,进而找到应对教育新样态的路径,笔者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精准施“教”,做到心中有谱目标清

在“双减”政策落地后,作业时长受限,作业量减少,之前靠简单、重复的作业拉锯战提高学习成绩的做法已无路可走。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安排高质量的作业?如何在作业量减少的情况下依然提高教学质量?这些问题倒逼课堂教学的变革,教师必须充分备好课,优化教学方式,结合学科特点,尊重学生需求,探索提质增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1.讀懂教科书。教科书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载体,是国家意志和课程理念的集中体现,凝聚了编者的智慧和心血。在备课时,教师应站在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高度,认真通读全册甚至整套教科书,明晰编者的编写意图,了解编排体系,结合教科书上的教学资源,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切忌盲目抄写教案,不动脑、不走心,或完全依赖网上下载的教学资源,不进行学习消化和加工便随意使用。

2.尊重学情。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育人如同育花栽木,培育花木的园丁需要先认识、了解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花木施肥、浇水。育人亦如此,教师施以学生的教育应视学生差异而不同。教师备课时既要有教材意识、课标意识,备课内容紧贴教材内容、实现课程目标的年段目标要求,还应有学情意识,尊重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能力层级、学习特点,设计出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如: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指导其通过温习旧知化解困境;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设计拓展题让其迁移运用;针对基础一般的大多数学生,教师可紧扣重难点内容、应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主要教学时间用于解决学生难于理解、易错的教学问题。

二、“学”以致用,做到关注过程提能力

在“双减”之前,不少教师从满堂讲到满堂问,教学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我们知道,教学的着力点在教,落脚点却在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转变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实效,努力实现学生的沉浸式学习。

沉浸式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过程参与学习,并能结合教师对重难点内容的点拨、引导,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并从中受益。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教学建议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彻的程度时,教师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孔子的教学理念,与今天的教育生活相联系,我们可以理解为教师教学时应以助学者的身份,先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再进行适当启发。现代教师尤其需要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与技能,而且能主动应用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

三、以“评”优化,做到分析反馈促教学

评价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和“学”的“指挥棒”,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还应有效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反馈、激励作用,这一点在“双减”背景下尤为重要。教师必须将作业及考试评价与课堂教学进行一体化思考:一是对作业及考试评价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明晰学生对重难点内容的掌握程度,掌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熟练度、正确度,发现学生知识、能力的缺失处,从而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作出合理的调整。二是根据评价反馈的学情实施精准教学、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系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双减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