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对接湾区职教桥头堡 全力提升服务市域发展能力
2022-06-09赣州市教育局
赣州市现有职业院校本科1所、高职4所、中职42所、技工14所(双挂牌7所),在校生16.13万人。2021年,全市职业教育聚焦服务“三大战略、八大行动”,扩资源、提层次、优结构,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围绕产业发展重点打造“十大特色”专业,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强质赋能,全力提升服务市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技能大赛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4所高职院校与大湾区高职院校建立合作意向,“十大特色”专业建设校与大湾区中职学校形成结对帮扶。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寻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分别以《老区新颜 “家门口就业 稳稳的幸福”》《安远名小吃培训》为题报道了于都中等专业学校、安远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特色。
发展环境更优,夯实牢固基础
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赣州市委主要领导就发展职业教育多次听取专题汇报、调度部署,赣州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直面困难、研究举措,分管领导入校调研、带队考察、座谈把脉、狠抓落实,为打造职业教育“赣南高地”强化了顶层设计和条件保障。赣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打造赣南革命老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若干措施》提出了二十条举措,助力赣州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全市第一所市属本科高校——赣南科技学院获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复,和君职业学院的获批填补了赣州市没有民办高职的空白。
条件明显改善。按照赣州“每个县(市、区)建设一所以上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公办中职学校”总体要求,原办学条件和基础较薄弱的上犹县、于都县、寻乌县、宁都县、会昌县重建了中职学校(技工学校),一大批职业学校通过新(改、扩)建改善了办学条件。目前,全市中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生均占地面积34.23平方米(国家生均标准33平方米),生均设备值4454元(国家生均标准3000元),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19.3台(国家每百名学生标准15台),学校互联网接入率100%。
规模显著扩大。全市不断加大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调整力度,中职学校实行春、秋两季招生政策,执行高中录取最低分数线制度,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增量主要用于发展中职教育。全市中职学校招生规模逐年稳步扩大,招生质量逐年提高。全市中职学校招生5.85万人(教育口4.5万人,技工口1.35万人),招生数2021年比2020年增加了1.1万人,招生职普比为41.6∶58.4。招生工作的“量质双升”,为全市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生源基础。
办学成果丰硕。全市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全省获奖总数二等奖4个、三等奖5个),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三等奖1个,参加全省中职学校教学能力比赛、班主任能力比赛的获奖总数和一等奖获奖数均列全省各设区市第一,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中职学校组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入选首批立项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2个。
指标全省领先。五项指标高于人口占比,即:全市中职在校生人数占全省的22.9%,年度招生数占全省的23.8%,达标校数占全省的24.3%,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数占全省的一半(全省总数6个,赣州3个),“2019年中国中职50强”数占全省的一半(全省总数2个,赣州1个)。两项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即:中职学校校均在校生2500人(全省校均1343人),具有招生资格的中职达标学校占比95%(全省占比80%)。
紧抓融湾契机,校际交流和产教融合显成效
主动对接增感情。全市与大湾区教育主管部门、各类职业院校开展10余次交流活动。赣州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带队赴深圳对接商谈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出席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签约活动。赣州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带隊赴广州、深圳对接交流,洽谈建立职教联盟、探索“湾区+老区”职业教育联动发展新模式。深圳第一职业教育集团5家副理事长单位到赣州市交流与调研,并就赣州市筹建职业教育集团与深圳第一职业教育集团开展战略合作进行商谈。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派专业团队到赣州市考察指导,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与会昌中等专业学校签订合作协议。
洽谈交流促合作。赣州市在深圳举办全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研修班,共组织70余名职校校长及教育行政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并与当地职业院校深度交流,推进一批院校达成合作意向。如:赣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医护学院达成合作意向,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达成交流互访意愿。赣州市职业教育“十大特色专业”建设校与深圳中职学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实现了“专业有帮扶、校校有对接”。上犹中等专业学校、安远中等专业学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和于都中等专业学校服装专业得到深圳宝安职业学校帮扶,兴国中等专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会昌中等专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得到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帮扶。
产教融合显成效。全市积极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已有23家纳入建设储备库的企业分批建成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对通过认证进入国家目录的省级产教融合建设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全市职业学校主动对接赣州市委、市政府“主攻工业、三年再翻番”“两城两谷两带”等发展战略,围绕全市主导产业和市场需求,紧盯工业园区用工需求设置专业,为本地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如:于都县在工业新区开工建设于都理工服装职业学校,为于都工业园的服装产业提供更加匹配的人才服务;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对接南康家具产业,建设家具生产实训中心,并通过家具生产实训中心平台,申报并结题10余项省级课题,申报家具相关专利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与此同时,驻市、市属本科高校和高职学院依托科研创新优势与地方合作,分别建有家具学院、脐橙学院、新能源汽车学院、稀金(赣州)新材料研究所等特色产业学院、科研机构,取得各类科研、学术成果300余项,参与国际、国内大赛获奖30余项,完成课题近百项,指导学生在国际、国内大赛中获重要奖项50余项。教育与产业的融合互促日益深入,产教融合成效不断凸显。E9BAFDA8-9F80-4BA3-AC8B-06852D6D48E2
示范性实训基地初具规模。在赣州职教园区内,高标准建成了赣州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项目总投资8365.98万元,占地20亩,建筑面积15800平方米,建有现代制造技术、现代服务、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四大实训中心,年实训规模达1万人次。瑞金中等专业学校建设红色研学旅行培训基地,以弘扬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为宗旨,着力为瑞金及赣闽周边红色研学旅行提供技术服务培训、教育培训、实训培训;赣州农业学校正在新建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创新创业、技术研发服务于一体的农业培训基地,并成功获批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区域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单位。
校地校企合作,助力市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紧密衔接产业需求。全市紧紧围绕“1+5+N”产业体系和产业链重点企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重点打造电子信息技术、家具设计与制作、康养休闲旅游、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等特色专业。会同人社部门大力推进本地就业和现场签约,让全市中高职院校和企业面对面、零距离现场签订校企合作用工需求。目前,全市中职学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本地就业率呈逐年上升趋勢。
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才。全市中职学校与50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473个,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价值8000余万元,教师到企业实践每年1500余人次。赣州卫生学校与青峰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企业冠名班“青峰班”,赣州现代科技职业学校与赢家时装(赣州)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赢家班”,龙南中等专业学校与龙南骏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办了“骏亚班”。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第一批、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赣州技师学院、赣州农业学校正在开展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建在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内的区位优势,建设了新能源汽车学院,与国机智骏汽车(赣州)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了汽车智能焊接工作站,总投资600多万元,完全与新能源汽车生产接轨。
强化技能培训助力乡村振兴。全市中职学校在校生中农村学生占86.9%,贫困家庭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就读中职学校,可享受优先录取、优先择业、优先进入订单培养班、优先推荐就业等政策。同时,全市加大创业技能培训力度,帮助受训者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如:兴国中等专业学校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和农民工培训,打造了“兴国表嫂”“兴国工匠”“兴国能人”三大品牌;安远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了安远名小吃培训中心,参加培训人数达7286人。E9BAFDA8-9F80-4BA3-AC8B-06852D6D48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