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彩陶文化与华夏文明起源

2022-06-09张显媚

收藏与投资 2022年4期
关键词:甘肃

张显媚

摘要:有关华夏文明起源的问题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引发国内外学者的热议。随着考古成果的不断出现,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心说”成为学者们热议的话题。甘肃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地区之一,在华夏文明起源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和作用。基于此,本文以甘肃彩陶文化与华夏文明起源为关键切入点展开相关探究。

关键词:甘肃;彩陶文化;华夏文明起源

彩陶是在黏土陶坯上利用天然矿物质进行各种图案、花纹描绘创作,然后通过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陶器。彩陶大多以泥质陶为主,其既是实用型器皿,也是装饰型器皿。甘肃地区是彩陶发展的重要地区,甘肃彩陶记录了彩陶的发源和衰退过程,展现了彩陶文化久远的历史和艺术魅力。甘肃彩陶与华夏文明起源关系密切,其历史价值和艺术文化价值极高。

一、华夏文明起源与彩陶发展

华夏文明的起源问题在19世纪中后期一直是中西方历史学者争论的重点。西方学者认为华夏文明是外来的,其论断主要依靠拉克伯里所讲的“故事”以及安特生因仰韶出土的彩陶与亚诺文化中出土的彩陶相似,而作出的彩陶文化自西向东传、华夏文明也由此自西向东传的推断,这两种都是没有明确事实依据的假设性说法。1945年,考古学家夏鼐对齐家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彩陶文化自东向西传的事实证据成为破除彩陶文化“西来说”的关键,之后梁思永发现的“后岗三叠层”更是佐证了史前到历史时期,华夏文明是一脉相承、从本土起源的,根本就不存在“西来”的情况。随着学者对“华夏文明”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最终形成了华夏文明有多个起源中心的华夏文明起源学说[2]。夏鼐对齐家文化的深入研究在使“西来说”的谎言被打破的同时,也让中国的彩陶文化发展正式拉开了序幕。

陶器是由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先民制作出来的,其在远古先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在生活中陶器可以用于制作食物、汲水盛水、储藏食物等方面,在农业活动中可以作为捻线的纺轮、收割刀具等生产工具。彩陶是在制陶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其制作有三个条件:合理使用颜料、烧制技术相对成熟、细腻光滑。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先民制作的彩陶常出现因火候不够导致色泽不均、因颜色选择不当和加工技术不够精良而出现的颜色不纯等情况。直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陶技术才开始飞速发展,专业的陶工出现,彩陶正式进入发展的兴盛期。

二、甘肃彩陶文化

甘肃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而甘肃彩陶又是甘肃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载体。最早出现的甘肃彩陶距今约八千年。从大地湾一期开始,到鼎盛期的马家窑文化,再到衰落期的沙井文化,甘肃彩陶贯穿彩陶最初产生到最后衰退的全过程,可谓一部重要的彩陶发展记录史,这既是甘肃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中国历史文明发展的一种表现。大地湾作为彩陶最早的发现地,也是距今时间最久的彩陶文化发源地,其不仅被认为是东方文化艺术的殿堂,更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大地湾是我国彩陶最早出现的时期,在这一文化时期出土的彩陶作品,在造型、图案、纹饰方面都别具一格,可以称得上是彩陶艺术佳作。这些彩陶佳作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当时文化的高度发展,也直接体现了当时的艺术水平。马家窑文化时期是甘肃彩陶的鼎盛期[3]。马家窑文化主要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其文化类别分别对应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马厂文化。

在前期文化中,彩陶的数量和品类最多,彩陶纹饰多种多样,其中,蛙纹鲜少有重复的样式,且蛙纹是当时氏族的“族徽”或“族标”。在前期文化中,代表陶器有尖底彩陶瓶、人面鲵鱼彩陶瓶等。

旋涡纹尖底彩陶瓶是国家一级文物,1971年出土于陇西县吕家坪,高26厘米,口径为7厘米。旋涡纹尖底彩陶瓶形状为喇叭形口沿、细颈、圆肩,器身由上至下逐渐均匀缩小,底部形状呈尖形,在瓶腹部有双耳。这件彩陶器造型独特,图案布局紧凑,以黑彩纹饰绘于器物之上,颈肩部绘黑色平行纹,腹部绘四方连续旋涡纹、弧线勾叶纹,旋涡纹饰宛如以石击水,浪花旋转,动感十足,是一件神形兼备的艺术珍品。

人面鲵鱼彩陶瓶也是国家一级文物,1957年出土于甘谷县西坪庄,高38.4厘米,口径为7厘米,底径为12厘米。人面鲵鱼彩陶瓶形状为圆腹平底,腹身有双耳,瓶口为小口平沿。这件陶器腹部图案为黑彩绘制的单人首鲵鱼图,该图案头部为人面,人面部有两只大眼睛,圆嘴大张,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人面上部绘有数道横纹,与皱纹相似,下部用直线描绘出胡须。图中的人面鲵鱼有双足,足外伸,每足有四趾,尾巴扬起卷至头部。人面鲵鱼彩陶瓶图案虽然简单,但是绘画水平极高,其上所绘的鲵鱼形象生动,长尾的绘制与当地伏羲龙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中期文化中,彩陶的花纹和器型是根据前期文化演变而来的,因此,这一类型的彩陶纹饰较为繁丽,大多以规则的几何形图案为主,其中神人纹最受人关注。

在后期文化中,彩陶各方面延续了中期文化特点,纹饰图案大多为回形、卦形、圆圈等纹路,代表彩陶器为1950年出土的彩陶瓮。

齐家文化时期的陶器造型独特,多为大耳或双耳类型,并且当时的人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较为高级的烧制技术。辛店文化时期的彩陶数量较多,纹饰以双钩纹、太阳纹、三角纹为主。寺洼文化时期的彩陶产量较少,只有极个别陶器会带有颜色,是彩陶文化衰落期的开端。沙井文化时期处于彩陶文化的结束阶段,纹饰有网纹或动物纹饰等,纹饰位置与先民喜欢在陶器主体部位进行装饰不同,这一时期的装饰更多出现在器物的上半部,特别是距离器物口较近的位置。沙井文化时期是彩陶文化的最后时期,也标志着当时以彩陶为主的黄河流域文化的一种湮灭。随着生产方式由农业转为畜牧业,人们不断迁移,沙井文化也随之消亡。至此,甘肃彩陶文化的发展画上了句号。

三、甘肅彩陶承载的华夏文明起源因素

(一)甘肃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彩陶的区域之一

中国彩陶分布广泛,从东海之滨横贯新疆天山南北,从北到南,各地均有其分布。甘肃彩陶文化的出现证明了我国彩陶出自本土,出现的时间与耶莫文化、哈孙纳文化的年代相当,驳斥了彩陶文化来自西方的错误说法,华夏文明起源“外来说”的谬论随之被打破。通过甘肃彩陶文化的发展,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彩陶史的辉煌,也看到了黄河流域的彩陶文化对后世文化发展的影响,这为后续甘肃彩陶和华夏文明起源的相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基础[4]。

(二)甘肃彩陶文化具有自己独立的发展体系

彩陶文化在甘肃地区分布广泛,呈现由东南向西北发展的趋势。我们不难发现,甘肃彩陶起源到结束的时间跨越了整整5 000年,从大地湾的彩陶文化起源到马家窑的鼎盛,再到沙井文化的结束,这不仅是中国彩陶文化的发展史,也是中国艺术的发展史。甘肃彩陶呈现了新石器时代制陶的最高水平,展现了华夏文明丰富灿烂的文明魅力,表现了独有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也呈现了一部精彩绝伦的中国彩陶史。

(三)甘肃彩陶文化是中国原始艺术的先声

甘肃彩陶的纹饰变迁特点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从纪实到想象,其在承载先民对生活热爱的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将现实到抽象的转化过程演绎得淋漓尽致,将实用和美观展现得恰到好处,将自然和文化融入了陶器,让陶器除了作为生活器皿,发挥实用功能外,还能作为一种寄托艺术追求的器物而存在。齐家坝出土的浮雕蛇纹红陶罐上亦蛇亦龙的纹饰以及人面鲵鱼彩陶瓶都是中国龙文化的一种外化表现。此外,1991年出土的蛇形繪画彩陶壶在纹饰绘画方面也十分具有创意,是表现原始文化的艺术杰作。

早期的甘肃彩陶文物,纹饰大多以自然元素为主,这表现了当时的先民对于自然的热爱和认同。在生活中,他们所见的一切自然事物,都可以是彩陶创作的重要素材。直至半山类型彩陶出现,在这一时期,先民们对纹饰进行了升级,几何纹、回形纹等更具写意风格的纹饰大量出现,不仅是对先民艺术认知水平提升的反映,也表现了甘肃彩陶艺术性不断延伸的特点。因此,甘肃彩陶文化是中国艺术源头的说法是有据可循的。

(四)甘肃彩陶刻画符号是华夏起源的重要象征

文字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人类文明时代的正式到来,也是先民所处时代的一种重要文化记录。在甘肃彩陶中,朱彩符号被学者认为是象形文字和数字最原始的模板,是文字的起源。这些先民在陶器上所刻画的符号对我国古文字研究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其可以更好地对文字发展、演变的整体脉络进行清晰的梳理,丰富我国文字研究。在甘肃彩陶中,这类符号在多个文化时期都有出现,这些具有重要意义的符号在陇原大地上使用了四千多年。因此,甘肃的彩陶文化代表早期华夏文明起源的说法有一定依据。

(五)甘肃彩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在甘肃彩陶图案中,人们可以看到写实的事物描述、写意的艺术思想,以及当时社会的文明与发展情况,还可以看到史前社会富有创意的艺术创造。甘肃彩陶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绘画艺术集,是史前先民为我们留下的历史瑰宝。甘肃彩陶纹饰对我国后来的纺织、瓷器、建筑刻画等图案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艺术造型也对后来的青铜器、雕塑等艺术品的造型影响深远,彩陶烧制技术则为后来各类烧制品的技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由此可见,甘肃彩陶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源头这一观点是学者们广泛认可的。

四、结语

陶器是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物质见证,而甘肃彩陶同样在华夏文明起源的判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其重要的标志之一。秦陇黄土高原地带优越的土质为甘肃彩陶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土质稀松且纯净,颜色橙黄,质感细腻柔韧,这些都使得史前先民可以更有条件地开展彩陶制作活动,而先民对于生命的讴歌和对生活的赞美又使得他们创造了更具有艺术性的彩陶文化。甘肃彩陶代表着中国彩陶艺术的巅峰成就,是华夏文明之源,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之根。

参考文献

[1]段小强.甘肃彩陶与史前彩陶之路[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6-13.

[2]李毅.美术课程中的地域文化特色—以甘肃彩陶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1):134-135.

[3]邓红霞.甘肃华夏文明特色旅游商品设计—马家窑彩陶艺术特征与旅游商品设计的关系[J].设计艺术研究,2014(3):26-31.

[4]赵逵夫.论甘肃早期文化同华夏文明的关系[J].甘肃社会科学,2013(4):131-133.

猜你喜欢

甘肃
甘肃两当县站儿巷镇:“民事直说”小程序派上大用场
甘肃:“三年行动”超进度
致敬甘肃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第17站甘肃
从陕甘宁边区到解放前甘肃老区的扶贫工作回顾
解决甘肃扶贫问题的对策探析
基于回归分析的马铃薯产值总量实证研究
甘肃三大举措精准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