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发展党员视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6-09李琴

海风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思政

李琴

根据中组部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发展大学生党员力度在不断增强,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真正将思想政治素质好、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学生吸引到党内,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基础,更是关键。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的思政教育工作基本情况,剖析当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以期能补齐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短板,从根本上把好发展学生党员政治关、质量关,提升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进一步做好学生党建工作。

一、引言

建党百年以来,我党从建党初期的五十余人发展成为如今拥有9500多万人的大党,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广大共产党员总是冲锋在前,不计个人利益,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牺牲自我,无私奉献。继续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客观上也对目前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学生党员绝大部分是在校期间发展的党员,在近年来发展学生党员力度不断强化的背景下,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查找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短板,探索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发展大学生党员的角度,通过对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存在问题的解析,试图探寻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做好学生党建工作提供参考。

二、新形势下高校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情况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共计发展党员205.5万名,其中发展学生党员70.4万名,占比为34.26%;2019年共计发展党员234.4万名,其中发展学生党员84.4万名,占比为36%,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5日共发展党员473.9万名,其中发展学生党员187.2万名,学生党员所占比例39.5%,可见近三年来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因此,把好发展学生党员质量关已成为当前各基层党组织更加需关注的环节。把好发展学生党员质量关,关键在对大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此,各高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重视启发教育,做好思想启蒙

近年来,在上级党组织统一部署下,各基层党组织越发重视对于大一新生的入党启发教育,以每年至少一次或两次的频率集中全面开展新生入党启发教育,覆盖面广,成效显著,大一新生受党的知识洗礼,对于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初步了解。

(二)狠抓思政教育,严格党员标准

做好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程序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高标准、严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抓好对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等不同发展阶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深对党的知识的系统了解。

(三)落实思政课程,探索课程思政

按规定配齐思政课教师,开设“四史”等相关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探索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推进课程育人,全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探索合作路径,抓好“三全育人”

严格辅导员队伍管理,出台班主任工作制度等,高校各部门多处着力,围绕加强对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力图培养出思想政治素质合格的新时代优秀人才。

三、发展党员过程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剖析

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遵循发展党员“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方针基础上,规范发展程序,注重发展质量,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总体较好,但尚存在着提升空间。

(一)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考察机制尚不健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但“当前在校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环境相对富足,思想新潮,比较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利益的分配,社会实践经验不足,思想认识不成熟缺乏稳定性,对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的认识把握不足,缺乏客观性,容易产生偏激的认识,进而对于入党产生功利化的倾向,难以达到一名大学生党员应有的标准”[1],再加上就业压力、从众心理,导致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变得不那么“纯正”,而目前各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的以学生学习成绩或是否担任班干部来判断大学生是否具备入党条件,更加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重发展前教育,轻入党后教育

“高校党建工作者往往重视入党发展前的教育,在入党前进行重重考察,参加党校学习等,一旦进入预备党员期,就放松了对其严格要求,只要不犯错误就可转正,入党后更深缺乏专门的党员教育”[2],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对其从申请入党到列为积极分子、列为发展对象各个阶段都很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开展组织生活、各类活动、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教育,还有专门开设的思政类课程、融思政进课堂等等,都对广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一部分学生在被吸收成为预备党员后,入党介绍人、基层党组织对其跟踪教育力度还不够,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不够彻底,这也是当前很多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

(三)思政课程体系还需进一步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此后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但对高校来说,只有将“四史”课程融入思政教学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在学校有效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活动的问题,但显然,“四史”课程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系统全面的思政课程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四)发展党员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有待完善

2019年12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对当前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各高校通过开设思政课程、配齐思政教师队伍、重视辅导员及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等方式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是这些措施实际上更具有普遍性,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专门针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主要有“三会一课”“党日活动”等,发展大学生党员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稍显不足,机制尚未健全。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路径

(一)拓展大学生入党启发教育视野

从教育范围看,不应只限于大一学生,其他年级的学生均可成为入党启发教育的对象;从教育内容看,着重对学生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基础上,注重结合国内国际形势,对学生开展“四史”教育等;从教育方式看,不应仅限于知识传授,实践教育、红色资源利用等都能很多地起到启发作用,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共产主义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

(二)建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考评机制

高校学生党支部可探索建立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一整套入党积极分子考评机制,从日常接触中对学生进行各层面的考核,将政治思想素质、理论政策水平、日常表现、学习情况等各方面的表现情况作为将学生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指标,真正把思想政治过硬、品学兼优的学生吸收到党内。这就对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唯成绩论,从入口处切实把好发展学生党员质量关,杜绝入党动机不纯现象。

(三)充分履行好入党联系人、介绍人的培养教育职责

入党联系人应履职尽责,从申请入党人到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再到计划成为发展对象阶段,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展培养教育工作,制定好书面培养计划并付诸实践,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工作,通过参加创优争先、党日活动、扶贫帮困等活动,在实践中帮助培育对象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入党介绍人负有介绍发展对象入党和对预备党员进行继续培育教育的职责,积极传帮带、开展评议、言传身教地做好对预备党员的跟踪培育教育工作是解决“轻入党后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探索建立全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学生党员的全程思政教育工作机制,而不是在发展学生入党以后立即放松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发展学生党员全程思政工作,应贯穿于从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到学生毕业离校组织关系转出为止,认真抓好大学生入党后的培养教育工作,做到学生党员的思政教育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用党员发展的长时段特征保证思政教育的持续性,用党员发展这一极具延展性的阵地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助力新时代高校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3]。

(五)探索建立“组织育人”新模式

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组织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之一,各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学生党支部应充分履行组织育人职责,在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上,高校基层党务工作人员还应当从发展党员角度探索“三全育人”新路径,持续深化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组织育人”新模式,进一步推进“三全育人”理念落到实处,着力培养出政治素质好,能担民族復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六)不断完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

各高校在当前思政课程建设不断深入拓展的形势下,可尝试进一步拓宽课程育人思路,重视“四史”专业人才引进,打造“四史”教学团队,开设“四史”必修课程,打造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大学生开设“四史”精品课。加强教学研究,探索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融入思政教学体系的实现路径,防范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不断深化大学生对于“四史”的认知,从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中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探索建立思政课程品牌,打造出学生喜爱度高、接受度高、教学效果好的思政“精品课”。

五、总结

发展党员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程序性很强的工作,以发展党员工作为切入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提升学生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对于提升学校的整体学风、校风也有一定的帮助,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能使大学生树立起为祖国、为人民、为党的事业奋勇前进的远大理想,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伟大实践中。

参考文献:

[1]马金武,陈令军.大学生党员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J].思政研究,2016(1):140.

[2]王秀华,金艳红.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德育研究,2018(10):31-32.

[3]张坤美.高校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的思政教育实现路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0):71-73.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申请入党,是否需要多次提交入党申请书?
确定入党介绍人要注意哪些问题?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