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下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研究

2022-06-09李玉娣高歌徐晨光白雪

理论观察 2022年1期
关键词:政治认同新媒体大学生

李玉娣 高歌 徐晨光 白雪

关键词: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政治认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1 — 0029 — 04

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更迅速,新媒体对于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具有重大影响。研究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可以在教育基本面上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政治认同观念,从而有效应对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冲击,达到其在行与思两个方面更适应当今社会。以此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提高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大学生政治认同是一个复合型的概念,主要是指“大学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对现存政治体系及其运作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以及在政治生活中与政治体系一致下的政治价值取向和相应的行为活动”〔1〕。国内大学生政治认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新媒体下大学生政治认同就是指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新媒体是随着科技进步出现的,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成为大学生沟通和交流的主要渠道。新媒体下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认同有以下三个特点。

1.隐匿性

新媒体实现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隐匿性,突破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新媒体打破了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传统模式,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沟通,新媒体隐匿性的特点可以消除教师和大学生彼此的顾虑,师生可以放心大胆地相互交流,增强了二者交流的有效性,促进了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发展。

2.即时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微博等软件被应用得越来越多,这些软件的即时性不断加强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沟通。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对大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以此不断强化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效果。

3.可接受性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新媒体的形式也随之向多样化发展。微博、微信、人人和抖音等平台都成为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传播渠道,这些平台十分新颖,其传播的内容直观生动,容易被大学生接受。教师可以将这些新奇的平台和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充分凸显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优势”〔2〕,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

新媒体为大学生政治认同提供一个崭新的场域支撑,也给大学生政治认同带来了一些积极的效应。总的来看,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认同具有现实和历史双重意义。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新媒体信息能使大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和国情,更深刻地了解政治,这样对于“大学生自身政治观的构建”有极大的好处〔3〕。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来观看“杭州峰会”文艺晚会的盛况,神舟十二号的壮观情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的场景,以及港珠澳大桥顺利开通的恢弘场景,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更加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促进大学生政治观的构建。新媒体有助于青年个体社会化,它突破了时空的局限,使大学生提早接触社会,促进他们对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新媒体对于大学生视野的拓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

2.有利于推动高校良序发展

大学生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各项工作的主体。在学生管理事业中,大学生可以借助新媒体来宣扬自己的主张和意见,“形成‘诉求—服务—持续改进’管理互动机制”〔4〕,以此提升教育管理的效度,从而促进高校秩序良好发展。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提供及时的网络预警”〔5〕,以便教育者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更有效地监管学生,减少破坏学校秩序事件的发生,促进高校的稳定发展。

3.有利于培养社会合格的建设者

新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新媒体下宣传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的主流思想,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提高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责任感。通过新媒体这一有效途径,能促进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生生不息的人才资源。

4.有利于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6〕。大学生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更要有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新媒体使得大学生对“中国梦”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明确了大学生自身的责任与使命,他们将积极地加入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之中,助力“中国梦”的实现,使我们民族屹立于不败之地。

大学生政治认同事关高校“立德树人”的中心工作,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在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但新媒体毕竟是一个新兴的媒体,对这一领域,我们尚未完全了解。从客观角度分析研判,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只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人。人們为了自己的利益,使新媒体这一环境复杂化。而大学生能力有限,在新媒体这个环境中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1.大学生政治信念不坚

政治信念作为理想信念的一种表现,反应了人们对于未来的一种不懈追求。大学生政治理想信念是指大学生对未来社会政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此深信不疑“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7〕。综上所述,大学生的政治信念就是大学生坚信马克思主义、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及坚信共产主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这一群体政治信念不坚定有两个集中体现:一是政治信念功利化;二是政治信念模糊,认识不清。

2.大学生价值认知偏失

价值认知就是指对于价值这种特殊现象的认知。大学生的价值偏失就是指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对价值的理解与判断出现了偏失。在新媒体传播信息泥沙俱下的情况下,以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为代表的多元价值观充斥在大学生周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会被新媒体所宣扬的价值观念误导,让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失去或偏离正确价值观念的现象。

3.大学生政治行为失当

大学生的政治行为“包括内在的政治反应和外在的政治活动”〔8〕,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出现了行为失当的问题。大学生的政治行为失当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政治疏离感强烈。政治疏离感就是指“个体对于参与政治生活的不关心、不讨论、不作为的消极态度与行为”〔9〕,这种感觉使得大学生对于政治事件不发表任何看法和见解,也不参加政治活动。二是盲目参加政治活动。大学生参与政治热情十分高涨,对于一些政治活动不分好与坏,不假思索地参与其中。

4.大学生政治结果淡漠

政治结果淡漠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对一些政治议题、政治事件的结果不关心。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大学生结合自身的政治信念、个人经历以及家庭政治背景等因素,会对政治事件随意发表见解。甚至出现政治事件娱乐化的现象,这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政治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政治体系、理论学说及相应政治理想的认同、信服和敬仰”〔10〕,政治信仰坚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对政治结果的态度。简言之,大学生政治结果与政治信仰是相互影响的。

新媒体时代是伴随着科技进步而出现的时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简单说,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1.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充分

新媒体信息“去中心化”和“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新媒体的“去中心化”主要表现为“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和传播影响力的非垄断化”〔11〕,导致信息质量千差万别。新媒体的“碎片化”是指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时受篇幅、时长的限制,无法完整弘扬理想信念,大学生难以接受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政治认同课程教育设置得不完善也会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产生影响。大部分学校的“政治认同教育多以知识灌输和基础理论教学为目标”〔12〕,加之课程设置时间较短,老师讲授内容不够完整,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充分,使学生对这些知识了解得不透彻。

2.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践行力不足

大学生既是新媒体的受众也是新媒体的传播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当代大学生实现自身知情意行理性转换的过程”〔13〕,但是大学生还处于阅历不够丰富、视野不够开阔、思想不够成熟,以及三观尚未正确树立的时期,面对杂乱的信息“难以用理性的价值标准及正确的价值立场去评判”〔14〕。加之西方国家利用新媒体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意识形态的输出,“企图冲击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弱化和消解民众的政治认同”〔15〕,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学生,使得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不到位。

3.大学生政治融入度不够

大学生还处于政治心理尚不成熟的时期,对政治带有一定的偏見,认为政治是枯燥乏味的,政治活动与自身利益无关,致使大学生不愿参加政治活动。另外,新媒体的发展十分迅速,变化不定,致使法律法规相对落后。国家对新媒体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出现了一些利用新媒体手段的违法犯罪行为”〔16〕。社会不良风气的出现和政治氛围的缺乏,大学生经常会被新媒体传播的错误舆论引导,做出一些不符合大学生身份的政治行为,使得大学生政治行为失当。

4.大学生政治参与随性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建设步伐加快,就业压力增大,而且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大多数只关心经济发展。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和不关心政治的大环境,大学生对政治淡漠。加之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且更加透明,使得大量腐败信息迅速呈现在人们面前,同时缺乏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这使得大学生对政治兴趣不浓。这些因素使得大学生政治参与随性。

当今社会新媒体迅猛发展,大学生在政治认同方面涌现的问题都有待解决。因此,要从多方面着手,以此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水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且坚定的政治认同。

新媒体时代下,面对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的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17〕。因此,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极其重要的。

1.强化新媒体对理想信念的传播

理想信念是属于意识层面的,宣传起来是不太容易的,但官方宣传媒体对此有了重要领地,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阵地。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为主干、中央新闻网站与地方新闻网站优势互补、发挥主要商业网站积极作用的互联网新闻体系”〔18〕,借助已有媒体进行理想信念的宣传,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认同。还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点,将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新媒体融合起来,并将理想信念这种形而上的意识具体化、形象化,以此方便新媒体对理想信念的传播,便于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理解。

2.完善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体系

大学生的主要生活范围就是校园,主要学习活动就是课堂。应该增加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理论课程,并注重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政治认同教育体系。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的课程,加强引导“最大程度上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认同”〔19〕,将理想信念的教育与社团活动等大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得理想信念不脱离实际,易于大学生理解。老师也要帮助大学生对理想信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避免其只停留在浅层认知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要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来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

1.思想上领会价值观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大学生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结合自身实际,从现实出发,其根本要义在于从思想上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整体把握其内涵体系,进而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挖掘其潜在的内涵意蕴,做到真真正正从内心深处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2.行动上领会价值观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想让价值观发挥真正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20〕。这就进一步要求大学生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21〕,从行动上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此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历史使命感,提高大学生对于主旋律的政治认知能力,进而提升大学生对社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

要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能力,就需要对新媒体进行有效的治理。不但要从新媒体自身进行规范,更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用法律这一利器去监管新媒体,以此促进新媒体环境的生态化。

1.注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新媒体是一个传播信息的自由环境,而我们国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媒体这一新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这使得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时经常会钻法律的空子,导致新媒体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例如现今较为流行的以“抖音”为代表的视频软件,为博眼球会出现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现象,对事情断章取义甚至是随意歪曲,使得大学生对事情的认知一知半解,难以形成正确的、系统的政治认同。另外,“互联网也不是法外之地”〔22〕,因此,必须要加强和完善法律法规建设,规范新媒体行业,建立严厉的惩罚制度,以此来减少新媒体对于不良信息的传播,控制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的影响,引导新媒体有序健康的发展。

2.提升新媒体的自律能力

新媒体的出现是人们追逐利益的结果。新媒体去中心化的交流方式会带来更多的转载量和点击率,为新媒体获得更大的利益。但新媒体不能仅仅为获取利益而存在,还要考虑到社会效益。因此,新媒体在获取自身利益的同时要兼顾社会利益,努力提高自律能力,为受众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运行空间。那么,就能减轻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的压力了,促进大学生做出合理的政治行为。

面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淡漠的问题,国家和政府应想办法,采取有效的政治手段,克服新媒体所带来的问题。大学生也要提高自身素质,多方努力共同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有效性。

1.提升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

提升大学生的政治参與能力就要提升大学生的自我修为,包括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媒介素养。在新媒体下加强党建工作,注重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以此减少新媒体对于大学生的影响,让大学生客观地面对信息,做到不混乱、不偏信、不盲从。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因此,大学生自身也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树立正确且成熟的三观,注重培养自己理性思考的能力,学会自我控制,遇事冷静,做一名具有良好政治素养的好公民。

2.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

大学生自身能力不强需要多方面的引导,以此来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国家和政府要多为大学生提供一些政治参与的机会,增加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次数,引导大学生逐渐树立政治生活与我相关的意识。学校和家庭也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日常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使大学生有责任意识,减少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随意性。

大学生的社会经验较少,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文化冲击,他们往往很迷茫,这对于他们的政治认同来说都是冲击。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树立,不仅促进其全面发展,还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对于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的树立,不仅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努力,更需要学校、家庭以及新媒体的积极配合,也需要大学生自身的态度。只有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通过多方努力,才能使新媒体有一个良好的宣传环境,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认同,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祖国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才能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 考 文 献〕

〔1〕王武,卢吉超.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认同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20,(05):38.

〔2〕罗威.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载体合力〔J〕.高教探索,2020,(07):141.

〔3〕王玉婷.试论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影响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2):78.

〔4〕杨明刚.新媒体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09):101.

〔5〕张爱华,王振刚.新媒体技术与环境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45.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9.

〔7〕曾令辉.当代大学生政治理想信念形成规律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5):48.

〔8〕俞可平.中国大百科大辞典·政治学卷〔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162.

〔9〕黄蓉生,王华敏.大学生政治行为现状调查与引导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1):10.

〔10〕荆学民,施惠玲.马克思政治信仰的逻辑演进〔J〕.哲学研究,2010,(09):18.

〔11〕唐平秋.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4):73.

〔12〕胡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视域下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问题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6,(08):70.

〔13〕王树荫,石亚玲.当代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指南〔J〕.中国高等教育,2014,(07):9.

〔14〕韩文乾.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3):69.

〔15〕刘瑞.新时代青年政治认同建构的路径探析——以当代大学生为例〔J〕.学习与探索,2020,(02):71.

〔16〕白燕燕.浅析新媒体发展态势及对社会影响〔J〕.中国出版,2013,(03):34.

〔17〕王易,宋友文.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4):59.

〔18〕邹国振.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影响与应对〔J〕.学术论坛,2012,(01):225.

〔19〕顾栋栋.新媒体时代政治传播与青年大学生政治认同探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4):124.

〔20〕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2-25.

〔2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6.

〔2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6.

〔责任编辑:丁 冬〕

收稿日期:2022 — 01 — 07

基金项目:文章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实践路径研究(GJB1421340);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专项——“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135509604);齐齐哈尔大学党建项目——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QQHRUDJ2020-12)。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新媒体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