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失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2-06-08李钰琴胡家兰叶茂升
李钰琴 郭 玲 胡家兰 叶茂升
(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一、引言
我国的对外贸易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出口产品结构档次及附加值低;服务贸易发展落后,自有知识产权与自主品牌缺乏;对加工贸易依赖较大;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扩大内需造成影响。
国际市场上,不合理的外贸结构导致我国对某些国家或地区的依赖性较强,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也加剧了贸易摩擦;同时,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彻底消除,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这些因素都促使学者们开展有关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失衡的因素的研究。
二、文献评述
目前关于对外贸易结构失衡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广泛,李婷婷(2018)将改革开放以来的贸易政策划分为三个时期,研究了贸易结构在不同贸易政策下的发展特点,从贸易政策的角度分析了对外贸易结构失衡的原因;张澜(2019)通过研究经济新常态下的对外贸易特点,认为传统劳动力比较优势的丧失、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重构、过度依赖进口中间产品发展加工贸易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是造成新常态下对外贸易结构失衡的原因。
关于优化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措施研究方面,谢峰和胡昕(2019)通过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聚集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产业聚集效应与对外贸易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王玉和刘媛媛(2019)深入分析出口商品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出口地区结构来解决出口商品低级化的问题。
但是,现有的关于对外贸易结构的研究重点是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在有形商品内部采用通用的分类标准,如划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或者采用国际货物分类标准将商品分为九大类,但是这样的分类难以涵盖到所有产业或具体的某一行业。特别是服务贸易的数据由于统计难度较大,关于服务贸易结构的研究较少。在现有的研究中对对外贸易模式结构和对外贸易市场主体结构的研究较少。关于影响对外贸易结构的因素分析尚无定论,以及关于优化贸易结构的措施没有形成统一的路径。
三、中国贸易结构失衡的现状分析
1.商品贸易结构失衡
从有形商品贸易结构来看,我国出口主要商品是由机械及运输设备,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和杂项制品构成,特别是机械运输设备的出口额由2000年的105312.8百万美元上升到2018年的1207787.5百万美元,上涨了11.5倍。其次轻纺产品的出口额在2000年~2018年呈高速增长,随着金融危机与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大量的服装企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导致我国轻纺产品在2011年~2018年出口增速放缓。我国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占比较低。
从无形商品贸易结构来看, 2012年~2017年中国服务贸易的顺差主要来自电信计算机服务、建筑和其他商业服务。而服务贸易的逆差主要来自于保险和养老金服务、旅游和知识产权使用费。而这些行业属于新兴服务业,技术含量与附加值较高,更能体现一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说明我国的服务贸易缺乏竞争力,还不能完全满足国内消费,主要依赖于进口。
2.贸易模式结构失衡
对产业内贸易常用的分析工具通常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IIT)来体现,国际上通常把IIT大于0.8的产业作为产业内贸易为主的产业,IIT大于0.5的产品被认为是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根据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初级产品内部,大多数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呈下降趋势,而在工业制成品内部,大多数产品的指数呈上升趋势,说明产业内贸易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且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进行产业内贸易。
表1 2009年~2018年中国SITC分类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3.贸易主体结构失衡
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企业占我国对外贸易主体结构的80%以上。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为16630百万美元,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三种企业类型中所占比重高达69.4%,2010年~2019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占比逐年降低,集体企业的对外贸易发展较快,在2016年集体企业的进出口总额超过商投资企业。我国国有企业的进口额始终大于出口额,且逆差有扩大的趋势。
四、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失衡的原因分析
1.商品结构失衡的原因分析
技术上的差距是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形成的重要原因。技术优势的作用原理在于,前期大量的技术研发使得某一项技术获得突破,再利用这一技术上的创新获得专利,凭借这一专利技术,在他国还未实现突破前,最终实现优势利益所得。即对高新技术产品有着更大的市场占有率,生产和出口该产品也会占据较大比重。高端制造业对技术的依赖度较高,同时要求不断的更新迭代,因此技术密集型行业对技术创新的要求也是会持续不断的提升。因此可以看到技术创新对该项出口有着深远的影响,贸易出口结构也自然受到极大的影响。由于我国长期处于低端制造业,高新技术创造力缺乏,高端产品的技术专利掌握在别国手中,因此出口的产品价值偏低,技术含量也不足,始终不能站在价值链的上端。我们对附加值高的商品进口需求较大,更多的依赖于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
由于起步晚,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也不够合理。主要表现为传统服务业占主体地位、市场化程度滞后。同时外商直接投资难以进入,由于缺乏竞争,直接导致了服务效率低下,进而制约且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服务业出口增加值就更少。
在需求方面,国家需求一般分为内需和外需。内外需求比例是确保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既不能不与国际市场接触,又不能过分依赖外贸。目前国内生产能力过剩,需求小于供给,增加了对外贸易的出口额以及外贸顺差,使企业发展不平衡。其次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居民的储蓄率较高,内需缺乏相应动力。许多国内商品与同类国外的进口替代品相比,缺乏竞争力。
2.贸易模式结构失衡的原因分析
产业集中度可以反映出产业内资源在不同企业间的分布情况。当企业紧跟国际贸易的大趋势前进时,在对外贸易中将拥有更多的竞争力,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产业集中度也会越来越高。贸易大国的产业集中度更高,就表明该产业的就业人数较多,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更低,通过恶性竞争能够在对外贸易中进行垄断,从而掌握更多的主导权。但是反观贸易小国,产业内很难形成高度集中的形式,基本都是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较低。而贸易小国受自身局限性阻碍,很难通过价格战和提高效率的方式提高竞争力。所以产业集中度能够对不同经济体的贸易模式产生不同的影响。
同时每个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都不一样,而差异商品可以迎合不同的消费者,让他们都满意,但是要制造出消费者需要的所有产品,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不可能的,在此种情形之下,为了满足国家消费者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唯有经过产业内贸易才可以解决。生产方面,制造业是一个生产拥有差异性和不同性产品的产业,由于存在着规模经济,这个产业就会产生垄断竞争方式的市场结构,国内和国外都能创造出含有差异的产品。因此,产品差异是决定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关键因素,两者是正相关的关系。
3.贸易主体结构失衡的原因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国外大型投资机构开始着眼于中国经济,对中国市场给予了较高的认可,许多大型公司都选择在中国设立总部,建立生产基地,由于中国具备完善的生产要素同时劳动力成本偏低,逐渐形成了全球生产的核心地带,再有就是政府对外资机构给予了足够多的优惠福利,可以便于他们在国内快速地推动企业发展,由于中外合作,也带动了国内的公司积极投入研发开展之中来,也加强了中国制造走强全球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国内企业规模差异高低大,国有企业凭借规模优势能够获取更多的丰富资源,竞争优势巨大,相反,国内的民营企业竞争力就相对弱势,竞争力偏低。国有企业由于具备良好内外部环境,竞争对手较少,拥有更为丰富的资源。
五、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对策
1.外贸商品结构的调整对策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两者是交互作用的,产业结构决定对外贸易结构,贸易结构倒逼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随着全球价值链与产业链的重构,我国的出口商品附加值较低,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够。要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就是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相关工业制成品技术含量的同时,加大对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要素的投入。同时对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进行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技术研发,发挥某些行业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优化对外贸易整体结构。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鼓励服务行业的竞争和合作;同时人力资源是影响服务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应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培养出一批专业知识扎实、专业素养良好的复合型服务人才和知识型服务贸易人才,促进金融、通讯等新兴的、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发展;另外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我国的第二产业,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要制定优惠的投资政策,吸引外资更多的流向服务产业。另外由于我国的服务贸易起步晚,因此要大力引进国外服务贸易发展的经验、资金和技术。
扩大内需。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主要依靠吸引外商投资来促进我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没有注重培养国内的消费需求,造成过度依赖国外市场。扩大国内需求是解决我国对外贸易失衡的有效途径。首先应完善国内社会保障体系,使居民不但要能要消费还要敢消费,刺激消费,开发国内市场;其次,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生产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高质量产品,提高与国外产品的竞争能力,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
2.外贸模式结构的调整对策
根据产业内分工理论,参与贸易的各国在全球分工中所占据的位置越高,获取的经济效益也就越高。因此我国企业要应积极介入产品的销售领域,深入产品的价值链,同时向研发设计等环节进攻,在全球分工中主导核心环节;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动因,虽然我国的经济规模大但市场分割,产业之间缺乏聚集效应,因此政府应完善相关产业的基础设施,加强产业间的合作,培育规模经济优势。
外商投资企业始终是我国一大对外贸易主体,但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大量外资流入东南亚等国家,我国吸引的外资数量减少。同时我国的外资利用率较低,随着民营企业成为我国的对外贸易主体,我们应提高外资利用率,放宽外商投资项目的市场准入,促进外商企业与我国民营企业的合作;另外应完善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由于我国的融资市场还不够成熟,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渠道少,融资难问题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因此政府应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优惠政策,坚持市场化运作,降低融资门槛。
3.市场主体结构的调整对策
外商投资企业始终是我国一大对外贸易主体,但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大量外资流入东南亚等国家,我国吸引的外资数量减少。同时我国的外资利用率较低,随着民营企业成为我国的对外贸易主体,我们应提高外资利用率,放宽外商投资项目的市场准入,促进外商企业与我国民营企业的合作;另外应完善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由于我国的融资市场还不够成熟,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渠道少,融资难问题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因此政府应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优惠政策,坚持市场化运作,降低融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