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化设计的隔代互动型玩具设计研究
2022-06-08邓卫斌李倩文翁梦莹
邓卫斌 李倩文 翁梦莹
摘要:为了建立祖孙之间良好的亲子关系,提升隔代互动质量,研究以情感化设计理念为指导,对现有的隔代互动型玩具进行分析,通过情感化设计三层次理念挖掘儿童和老人对隔代互动型玩具的共同需求,并提出设计策略。最后基于情感化设计进行隔代互动型玩具的设计实践,旨在帮助目标用户在互动过程中享受到愉悦、积极的情感,促进祖孙二人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情感三层次;隔代互动;玩具设计;互动型玩具
中图分类号:TS95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3-00-04
0 引言
随着我国三孩政策的全面开放,我国隔代养育比例呈稳步上升趋势。因此,隔代互动这一现象逐渐频繁,隔代双方在互动交流中产生的问题也越发凸显。隔代互动又称老幼亲子互动,从市场上现有的亲子互动玩具及其相关产品来看,很少有从隔代关系出发思考的,且大部分仅为儿童设计,往往忽略了家长作为参与者在互动中的体验,没有真正做到满足亲子双方对玩具的需求,使双方互动受到限制,亲情传递受到阻隔。本研究以3~6岁儿童、60~69岁老人为目标用户,借助情感化设计的相关概念,总结隔代互动型玩具设计机会点和设计策略,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祖孙双方的精神需求,最终设计出促进祖孙情感交流、增加老幼互动乐趣的互动型玩具,以提高隔代互动的质量。
1 相关概念
1.1 情感化设计与情感层次理论
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己各方面需要和期望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情感化设计旨在抓住用户的注意力,诱发用户正面的情绪反应,从而提升用户执行特定行为的可能性的设计。通过产品的功能、操作行为和本身的气质,让用户对产品产生情绪上的唤醒和认同,最终使用户对产品产生认知。唐纳德·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中将情感化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
本能层是从产品的外观式样出发,是人与物交互时最直接产生的本能感受,通常是指产品外观给用户带来的情感体验,产品的造型、色彩、材质越能满足用户在本能层面的认知感受,就越可能打动用户。
行为层是从产品的功能与操作出发,通常是指产品的易理解性、易用性、使用感受等实践主义因素给用户带来的情感体验。
反思层是从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所产生的个人感受与想法出发,受环境、文化、身份、认同等因素的影响,通过产品营造一种情景故事,传递蕴含意味的思考和领悟,给用户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基于情感化设计的产品可以为用户提供视觉感官上的愉悦与兴奋、流畅高效的使用感受,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表达和蕴含意味的领悟也可以更好地促进“用户—产品—用户”之间的三方互动。
1.2 隔代互动定义
“互”为相互,“动”为变化,《外国哲学大辞典》将“互动”一词定义为社会中人与人的交互作用[1]。通过人与人之间在生理、心理上的彼此联系,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一过程,进一步产生人的社会行为。隔代互动是在祖辈(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与孙辈(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之间进行的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过程。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差异性在于,隔代互动是一种基于家庭关系,以亲情维系为纽带的互动过程,具有血缘性、稳定性、长期性等特点。因此,本研究对隔代互动的定义是在三代家庭结构下,祖辈与孙辈之间通过语言、行为、情感等进行相互联系、变化、影响、作用并建立依恋关系的过程。
2 情感化设计在隔代互动型玩具设计中的应用及意义
2.1 情感化设计在隔代互动型玩具设计中的应用
隔代互动型玩具是亲子互动型玩具下的一个细分种类,其不同于以儿童为主的单向互动型玩具,而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双向互动型玩具,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玩具实现孙辈和祖辈的情感交流和互动[2]。它作为亲子间交流的工具和情感傳递的载体,关键在于能否促进用户的生理、心理、认知发展,同时满足用户的爱与归属、自我实现等需求。其互动方式和互动层次主要分为两种:用户与玩具之间的互动为人机互动,另一种是用户之间的互动。而大部分现有隔代互动型玩具存在人与玩具的互动性远远大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性的问题。
隔代互动型玩具不仅是家庭亲子教育实施的一种载体,也是促进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情感纽带。在隔代互动型玩具设计中融入情感,可以有效提升祖孙互动质量,增进祖辈和孙辈的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帮助祖辈正确地给予孩子“爱的教育”。正面的情绪可以引导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育时期的儿童健康成长,帮助其更好地表达内心的情绪,同时能给祖辈带来积极的影响。在用户玩玩具这一过程中,能够激发其强烈的正面情感,譬如爱、依恋、快乐等,以满足互动双方的情感诉求。这种正面的情绪也能激发用户探索事物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目前,市场上专门针对隔代关系设计的互动型玩具还较少,且大部分玩具没有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无法让用户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基于情感化设计的隔代互动型玩具开发市场空间极大。
根据相关调研和资料,现有的隔代互动型玩具主要分为教育类互动型玩具、运动类互动型玩具、休闲类互动型玩具三大类。笔者从每类中选取一款具有代表性的玩具,分别是Elf's Hat、Hackaball、风箱音乐-互动音乐盒,并对这三款玩具中蕴含的情感化设计展开分析。这3款玩具外观见图1。
2.1.1 情感化设计在教育类互动玩具中的应用
(1)玩具的功能。教育类互动型玩具以儿童早教为目的,通过玩具的使用方式、使用体验激发儿童的求知欲,通过家长的引导性教育帮助儿童进行有效的认知学习和技能锻炼。
(2)玩具的特点。Elf's Hat是以桌游为概念设计的一套烘焙流程教育玩具。从本能层设计来看,其造型采用了圆润、仿生形态,提升了亲和度。在色彩上采用明度高的暖色调,以给使用者带来温暖。从行为层来看,有温度的情境设计能加深沉浸体验,并根据儿童操作模式优化,让儿童更容易理解烘焙流程。从反思层来看,孩子能在动手制作的体验中学习烘焙技术,在玩乐中形成珍惜食物的良好品格。同时,家长可以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常识对孩子起到很好的辅助与引导作用,激发孩子模仿成人活动,这种引导式互动能很好地增进用户间的感情。4402CF9B-B5B8-4C48-A5B8-DEA2E0821ABA
2.1.2 情感化设计在运动类互动玩具中的应用
(1)玩具的功能。运动类互动型玩具的互动模式主要分为合作式互动和竞争式互动。双方将玩具作为载体进行肢体上的互动游戏,不仅可以训练身体动作协调、精细动作发展等能力,以帮助用户增强体质,也能拉近用户之间的距离,提升用户之间的亲密度。
(2)玩具的特点。Hackaball是一款将编程与团队运动游戏结合的玩具。从本能层来看,小球可以转换不同的颜色和发出不同的声音,给予用户感官上的刺激。从行为层来看,家长和孩子可以在APP上通过编程设定游戏规则与流程,自定义化的操作更能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类需求。从反思层来看,可以通过多种运动方式刺激用户生理和心理的内在反应,在亲子团队运动中,双方相互合作竞争,能在锻炼体能的同时满足用户情感性、互动性等多方面的需求。
2.1.3 情感化设计在休闲类互动玩具中的应用
(1)玩具的功能。休闲类互动型玩具的操作与玩法相对简单轻松,主要通过丰富用户感知觉上的体验来互动,使双方在互动过程中放松身心和获得情绪上的满足。
(2)玩具的特点。风箱音乐-互动音乐盒是以传统造物中的风箱为灵感,将风箱的结构和乐笛相结合设计的一款互动型玩具。从本能层来看,其采用邻近色配色给人柔和感,温暖的黄色与清新的绿色可以让使用者更加放松。从行为层来看,长辈拉动风箱把手,孩子控制笛子的出风口,易于双方操作,同时能提升亲子间配合的默契度,并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从反思层来看,在使用过程中能让亲子双方体会到传统造物的美,引发文化共鸣。
2.2 情感化设计在隔代互动型玩具设计中的意义
2.2.1 保持隔代双方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
情感对身体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而身体的健康状况也会对情感施加影响,两者相辅相成。积极的情绪感受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据统计,39%的家庭开支用于疾病治疗,二孩、三孩政策下,家庭压力不断增大,因此保持身体健康,减少医疗开支,减轻家庭负担,能有效促进社会发展。将情感化设计融入隔代互动型玩具设计中,可以有效调动用户的积极情绪,对用户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2 促进隔代双方的认知发展
从人类的认知角度出发,情感和认知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3]。正面积极的情感对人们的认知活动起着促进作用,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智力发展。基于情感化设计的隔代互动型玩具可以为隔代双方提供积极的情绪价值,满足双方的情感需求,从而有效帮助老年人健智,预防认知能力下降,帮助儿童训练思维,以促进认知能力发展。
2.2.3 维系良好的家庭关系,并树立正确的亲情观
社会公共环境变化、个体家庭经济压力增加等多重因素引发了隔代关系紧张、祖孙互动低频化、双方情感缺失等问题,因此,须借助中介载体激发祖孙双方良好互动行为的产生,以解决隔代关系中的负面问题。老人和儿童一样需要玩具的陪伴与慰藉,具有温度的玩具可以作为中介载体促进用户互动层次的递进,推动情感交流达到高级层面,同时也能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帮助每个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亲情观。
3 情感三层次理论下的目标用户需求与设计策略
3.1 视觉表象层的审美性
本能层次对应用户在玩具外观设计上的需求,其中造型与色彩是吸引用户注意力的第一要素,不同的造型表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差异,从而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4]。因此,设计者应对儿童和老人所使用的玩具外形进行人性化设计[5]。儿童与老人身体较为敏感,对尖锐、过硬的东西比较抵触,应避免玩具的尖角对身体的擦撞,以圆润、有机、仿生为特点的造型更具亲和力。模块化、造型可变化的玩具形态能增强吸引力,符合大多数儿童和老人对个性化的需求。在色彩选择上,儿童和老人都偏向色调柔和、多色搭配的玩具,因此色彩搭配应遵循保护视力的原则,通过明度对比、色相对比产生视觉冲击,刺激儿童大脑皮层的发育和智力发展,缓解老年人大脑皮层的功能性退化,同时让儿童和老人在使用玩具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在材质选择上,亲子玩具的材质和感性之间有密切的联系[6]。儿童和老人心理上对温暖、柔和的材质会产生舒适感,其能带来良好的视触感受、积极的心理联想和象征意义;对粗糙、冰冷的硬性材质,则会产生抗拒抵触的心理。
3.2 行为交互层的易用性和功能性
行为层次对应用户在玩具的功能性和使用体验上的需求,过于复杂的操作流程或结构会使老人和儿童产生沮丧感和挫败感,玩具的易懂性、趣味性和使用带来的积极反馈,可以给用户带来成就感和乐趣,因此可以加入即时反馈的功能,给用户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用户性格发展。在互动方面,儿童和老人都希望家人能够更多地陪伴自己,渴望与其他人一起玩玩具,对社交性有一定的需求[7]。因此,可以融入合作竞争性游戏,加入辅助社交的功能,帮助用户更好地融入家庭与社会环境。隔代互动玩具也应赋予人与机、人与人之间更多的交互,增强用户的参与性,如利用加入新兴事物、增加图像交互等方式增强互动性与可玩性,增强用户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3.3 社会反思层的价值性
反思层次对应用户对玩具的内部认知与情感化需求,与长期感受相关,儿童与老人需要深度沟通、情感倾诉和情感互动,可以通过玩具这一媒介引发用户与玩具的共同回忆和情感波动,从而帮助用户建立自我形象认知和找到个人价值,从而满足用户的个人情感需求和亲子情感需求。在设计时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玩具故事化。设定一个主题理念,通过视觉上的故事性语言和叙事性的表达将其传递给用户,加深儿童与老人的使用感受。二是使用情境化。设定特殊情境让用户拥有沉浸式的体验,帮助儿童和老年人集中注意力,加深心理感受。三是植入文化体验。可以将文化融入玩具设计中,增强民族认同感,通过玩玩具让用户接收文化信息后成为文化传播者,从而与用户产生情感共鸣。四是融入教育功能。用戶在玩玩具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也能吸收新知识,寓教于乐,促进隔代双方的认知发展。4402CF9B-B5B8-4C48-A5B8-DEA2E0821ABA
4 基于情感化设计的隔代互动型玩具设计实践
玩具的最终设计如图3所示,“运球帷幄”是一款以提高隔代互动质量、满足祖孙共有需求以及给予隔代双方精神慰藉为目标的玩具。
本能层的设计上,色彩以柔和的暖色调为主,从《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中选出三种基础色——库金、黄栗留、青粲,进行多色彩搭配,给予用户温暖感。在造型上,选取动物中圆润的“章鱼”元素进行仿生,并与传统纹样中的窗棂图案融合,在满足双方审美需求的基础上表达圆融之意。在材质上,选择有轻巧感的塑料材质和柔软舒适的硅胶材质相结合,在给予用户多重感官体验的基础上,带来温暖与亲切感。
行为层的设计上,从老人和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出发,共设置以下两种操作方式,相互配合开展游戏:磁吸棒控制磁性滚珠在空间位置中的移动和转动底板控制磁性滚珠在平面方向的移动。通过观察生肖小球的位置,然后控制磁性滚珠进行投掷。击中此生肖小球,其周围的灯带亮起,直至让所有灯带亮起即成功。祖孙二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操作方式和合作竞争等游戏方式的切换获得多种互动体验。玩具操作简单易懂,避免了给老人和儿童造成额外的心理负担。
反思层的设计上,在游戏主题中加入十二生肖文化符号,并对十二生肖元素进行抽象概括重绘,巧妙融合古典和现代的特色,满足儿童对具体形象的偏好以及老年人对传统文化的喜好,也避免对中国传统符号的过度使用。在游戏中,老年人可以引导儿童认知生肖图案,在游戏中进行传统民俗文化教育,让儿童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十二生肖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促使祖孙二人产生文化和情感上的共鸣。
5 结语
以人为本、以情感为导向的设计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儿童和老人是最需要得到关怀的两个群体,以情感化设计理念为指导的隔代互动型玩具,从造型、材质、色彩、功能、交互、感知中都赋予了情感因素,能够让祖孙二人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也能给予儿童和老人精神上的慰藉和情感上的关怀,从而帮助儿童更好地成长,辅助老人度过幸福的晚年生活,促进家庭关系和谐发展,缓解三孩政策下的压力。
参考文献:
[1] 李敏.亲子互动行为现状及问题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2] 马亚运,吴凤林,毕飞芳.针对学龄前儿童的亲子玩具研究与设计[J].包装工程,2016(22):173-176.
[3] 张紫然.情感化设计理论在儿童玩具中的应用[J].设计,2019(11):20-22.
[4] 苏龙.学龄前儿童玩具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5] 付业君,蒋鹏,李树.基于情感化设计的产品设计方向与实践[J].包装工程,2021(12):228-231.
[6] 马亚运.基于感性工学设计方法的亲子玩具设计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6.
[7] 周苗苗.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智能亲子玩具设计研究[J].设计,2021(20):120-123.
作者简介:邓卫斌(1970—),男,湖北武汉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玩具设计。
李倩文(1997—),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产品设计、玩具设计。
翁梦莹(2001—),女,福建福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产品设计、玩具设计。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百变货郎”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202010500089X;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項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CY12034402CF9B-B5B8-4C48-A5B8-DEA2E0821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