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专业中的文化教学法研究

2022-06-08李淑君

艺术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外语专业归纳文化教学

摘要:文化教学是当前外语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它不仅关系到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亦关系到外语学习者文化身份的认同。外语专业中的文化教学必定是两种文化的对比教学,是一个将外语文化与母语文化进行对比、归纳与应用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目前,外语专业的文化对比教学面临众多困难,如培养方案中的文化课程平行设置、文化对比教材缺失、教师文化对比意识相对薄弱及其思维定式难以改变等,这些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解决,以达到文化教学目的。

关键词:外语专业;文化教学;对比;归纳;运用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3-000-03

0 引言

外语专业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更是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比,文化教学在外语专业教学中同样重要。它不仅与学习者未来的跨文化交际休戚相关,更关系到外语使用者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问题。法国学者弗兰斯·万德穆雷认为,外语课堂使学习者去发掘、感知其他的事实存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与一种新的文化进行交互[1]。所以从某种意义讲,外语专业的文化教学使得外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相互碰撞,将外语文化与母语文化进行对比、归纳与应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工作者与学习者改变思维定式,进而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和提升语言能力的过程,这需要全体外语教学者和学习者的共同协作和努力。

文化对比、文化归纳与文化运用不仅是外语专业中文化教学的主要步骤,也是文化教学的重要方法和前提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重要保证。

1 文化对比

對比法亦称对比分析法或者比较分析法,它曾经在外语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比较古老的语言文化教学法之一,最初主要应用于语法和词汇教学。但是随着视听法、交际法等教学法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强调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作用,因此人们开始排斥对比法,甚至许多人开始认为外语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应该在纯外语的环境下展开,应该远离母语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这样才能学到纯正地道的外语文化。在此种思想的影响下,对比法的运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逐渐地只用于初级阶段的外语教学,或者跨文化交际课程简单的文化对比之中。然而,对比是人类必不可少的逻辑思维之一,对文化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成年人在学习外语时不可避免地受其母语文化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接触到的新语言文化现象与其已有的文化知识体系进行比较,试图找出二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进而将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更好地进行记忆与应用。这是人类思维无法避免的一种习惯与定式,是跨越国家和种族的存在。几乎无人能够违背人类大脑的这种思维习惯,因而教学过程中不该避开这种方法,而应该充分地利用其优势进行文化教学。

目前,外语专业运用对比法进行文化教学受到几方面的制约,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和教师意识等方面。

1.1 文化课程的平行设置

培养方案是专业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是专业设立的框架与纲领。其中的课程设置更是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体现专业教育的内容、方向、学时、学分、开设学期及考核方式等。随着国家外语专业质量标准的设立以及质量评估体系的完善,在2018年《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指导下[2],各高校外语专业培养方案的设定基本都在原来的语言课程基础上增添了中外文化课程,如外国社会与文化、区域与国别研究、外事礼仪、外国文学、大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等。这些课程的设置虽然可以让学生们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外文化的不同方面,但在一定程度上又将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分离开来。教师在课堂上受课程名称、授课内容及自身所学专业的限制,多数时候只是单一地介绍一种社会文化,难以进行两种文化的对比。此种情况下,母语文化和外国文化教学很大程度上处于平行状态,缺少交集,难以达到开设课程的最佳效果。

针对文化课程平行设置的情况,建议高校开设能够融合中外文化的新课程,在课程名称、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及考核方式方面建立相对明确的文化对比规定,如增添中外地理、中外历史、中外经济、中外文化艺术、中外诗歌、中外文学思潮等系列的文化对比方面的专业课程。如今,部分高校的外语专业已经逐渐开设了这样的课程,如东西方经典思想、跨文化交际等。这些课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教学中出现两种文化孤立平行的状态,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优化可以更好地促使授课教师相对系统地进行文化对比教学,进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1.2 文化对比教材缺失

目前,外语专业在进行文化对比教学的过程中,教材选择也存在很大的困难——如今的外语专业教材中涉及文化比较的较少,文化对比方面的教材编写亦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它一方面要求编者对中外两种文化具有广泛又深刻的认识与研究,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对比得出的结论很容易带有编者的主观色彩,得到普遍一致的认可有一定难度,需要反复的认证和考量,教学时亦容易出现主观化的情绪。而且在当前中外文化分离的大外语教学环境下,使用这些教材的可能性较低,教材的销售量相对有限,出版社也会考虑盈利问题而将这一类教材的编辑和出版计划束之高阁。因而目前中外文化对比方面的书籍很少以教材的形式出现,大多只是作为某些研究人员的专著成果或者研究生的阶段研究课题成果。

文化对比教材的缺失给文化对比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授课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同时还要担心授课内容是否带有太多的主观色彩,这对授课教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因此教师习惯性地进行单一、简单的文化介绍,而无法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所以针对文化对比相关教材的编撰和出版,建议出版社或者相关的教育部门组织编写系列的文化对比教材,邀请相关领域权威的专家作为主编,亦或者资助某些课题研究小组就系列的文化专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对研究成果进行严格的审核论证之后,将其作为参考教材出版。

1.3 文化对比意识相对薄弱

如果授课教师有着强烈的文化对比意识,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文化课程平行设置和文化对比教材缺乏带来的文化孤立问题。然而在具体的文化教学中,许多授课教师没有足够的文化对比意识,习惯于单一的文化教学。这种意识相对薄弱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授课教师自身未曾接受过相对系统的文化对比教育,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长期以来,外语教学强调语言教学,文化教学更多的是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进行介绍,并未将其与母语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即使之前涉及一些对比,也大多仅对某些语法、词汇或者个别文化现象进行浅显的比较。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教师本身形成了思维定式,不自觉地利用原有的思维习惯进行教学。二是授课教师并未在外国社会生活过,因此不能深入地学习和切身体会过其社会文化,缺乏文化实践机会,对中外文化沒有形成自己的看法或足够的认识。三是缺乏与同行的沟通与交流,大多以自身的经验为准,未对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四是出于思维定式,重复教授同一门课程具有一定的惰性,教师们很少去思考对授课方法的改进与完善,亦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

针对文化对比意识薄弱的问题,需要进行思想上的彻底改变。思维习惯决定着人的行为,只有有了文化对比意识才能进行文化对比学习、研究和应用。高校外语专业需加大对此方面的关注力度,鼓励和资助相关教师进到国外学习进修,提供更多的外国文化体验机会,使得教师走出校园加强进修,进而改变单一地进行知识“输出”而没有“输入”的现状。教师自身亦应该改变思想,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式,培养和增强文化对比意识,寻找和珍惜各种文化体验和学习的机会。

2 文化归纳

归纳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人们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找出基本规律并假设其他同种事物遵从这些规律的一种认知和科学研究方法,是一种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逻辑思维。“逻辑之父”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正式提出归纳法的学者,李廉在其论文《亚里士多德的归纳逻辑》中对亚里士多德的归纳法进行了总结:“关于归纳,亚里士多德认为:它是建立在相类似的个别事物的‘相同点’上的,但又与仅仅根据‘共同点’所做的推理不同,归纳是从个别抽取出一般,是包括该类一切共同点的‘一般’(或普通)。”[3]文化教学需要归纳法,因为文化现象纷繁复杂,需要通过这些纷繁的现象分析归纳出一定的规律,从而对文化的本质进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可以说,归纳法是文化教学必备的一种方法,如果不能合理地加以运用,则会彻底地迷失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之中。然而,一些文化授课教师缺乏这种归纳意识,只是讲授孤立的文化现象,并不对众多文化现象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亦很少启发引导学生们去发掘和归纳规律,导致学生们所学的文化知识支离破碎,难成体系,学生认识不到文化知识的深层本质,且很快遗忘,更不可能进行文化应用。

文化归纳要求授课教师本身具有通过现象看本质并进行归纳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需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这种文化归纳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所学的文化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并将其融入已有的文化知识体系之中加以运用。此外,还需要避免文化刻板印象的消极影响。作为一种不可避免的文化无意识心理,文化刻板印象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进行归纳总结,但我们还是应该避免以偏概全、过于简化和主观臆测,应将归纳建立在数量和质量都能得以保障的材料基础之上——从文化本质出发进行的文化异同对比分析和归纳才是科学的研究。

3 文化运用

目前,外语专业的文化教学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的不平衡,在课程设置上,理论课占据了文化课程的很大部分,如外国社会与文化、区域与国别研究、外事礼仪、外国文学、大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跨文化交际等。这些课程大多是对文化知识的介绍,很少有涉及文化的运用。授课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受授课时间、授课内容及考核方式等的限制,很少要求学生对文化进行运用。只有跨文化交际等课程含有极少的实践性质。此外,有时文化课程虽然列出了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但后者所占比例很低,而且在具体教学中常常被前者替代。在实践性很强的毕业论文中,即使涉及中外文化的比较,也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很少涉及对文化运用的研究。这种文化教学中理论与应用的脱节会导致学生的文化知识僵化死板,使跨文化交际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导致文化教学的失败。

学以致用的原则适用于各种教学,文化教学亦应把文化运用或者文化践行当成重要的教学目标。除了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训练以及跨文化交际这种集中的语言文化综合运用培训课程之外,文化运用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如专题研究、论文写作、角色扮演和口头讨论等。只有在运用中进行文化的教与学才能真正达到文化教学的目的,才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为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保驾护航。

4 结语

文化对比是外语专业中文化教学不可或缺的思维方法,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文化对比不是目的,通过对比归纳出其中的异同与规律,分析出其根本原因,并对其进行合理运用才是最终的目标。文化对比法之外,人们亦可以根据文化的显性特征和隐性特征而选择其他不同的方法,如对于显性文化,在开设专门文化课程时可以采用文化包、文化丛、人类学训练法、文化多棱镜法、文化片段研究等方法,也可以利用文化旁白、体演及文化讨论等方式在语言教学空隙中进行教学。对于潜藏很深且难以掌握的隐性文化,如思维逻辑、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在专门的文化课程中可通过主题心理学投射联想、文化片段分析和跨文化比较等方法进行,在语言教学课堂中可通过词汇原文词典分析、篇章和段落结构分析、体演和主题心理学投射联想等方法来实现。虽然在具体教学时方法各异,但其前提和基础都离不开对母语文化与外语文化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对比、归纳与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将所学的文化知识纳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之中,才能更好地培养时代所需要的跨文化人才,进而达到真正的文化教学目标。其间涉及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以及教师的文化对比、归纳和运用意识及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等,则需要所有外语教学者的持续关注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弗兰斯·万德穆雷.法语外语:文化研究[M].柏林:柏林出版社,2011:23.

[2]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90-101.

[3] 李廉.亚里士多德的归纳逻辑[J].学海,1996(3):44.

作者简介:李淑君(1974—),女,辽宁葫芦岛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9年度辽宁省教育厅基本项目“外语专业中的文化教学法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J2019017

猜你喜欢

外语专业归纳文化教学
刍议高校口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浅析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考复习基因分离定律题型的归纳与探究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
外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