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儿童服装情感化设计原则
2017-03-04王国华
王国华
摘要:情感化的儿童服装设计要求在设计中充分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本文从本能情感设计、行为情感设计、反思情感设计三个层面着手,分析儿童对服装的色彩形象感知,使用时行为感受,对于服装的想象反思等三种心理感受水平的综合作用,从而引出针对儿童的服装设计原则。
关键词:儿童 服装设计 情感化设计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在其撰寫的《情感化设计》中,根据现代心理学对情感的分析,认为人的情感体验来自于情感产生的三个水平: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和反思水平。诺曼认为,情感化设计相应地也有三种水平,即本能水平设计、行为水平设计和反思水平设计。服装的情感化设计是人的内在情感和精神的需要,目的在于创造出令人愉悦、令人感动的产品,以满足人在各种日常活动中的相关需求。
本文讨论的儿童服装情感化设计原则就是从以上三个层面来构建的,通过对各种设计元素的把握,将儿童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情感需求融入其中,以本能、行为和反思情感设计等形式塑造良好的场所氛围,让儿童在穿着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满足,拉近儿童与外界的距离,营造积极的成长环境。
儿童阶段的身体机能和心理发展有其特殊性,表现出的情感需求也有其独特性。通过对儿童日常生活的考察,可以发现:儿童对父母等亲人较为依赖,基本不能独立生活;特别希望获得父母、周边成年人以及同龄人的认同,渴望归属感;其行为举止、兴趣爱好都容易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
由于儿童主要是依赖其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知觉对来自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反应,产生正面或负面的情绪,进而生成某种情感,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在顾及服装所处的环境、监护人及周围人群态度的同时,更需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观察思考,以儿童的天真之眼去看待"服装",才能做出更科学的设计。
一、形象与印象:本能情感设计
当我们感觉某物"好看"或"不好看"时,这一判断首先直接来自本能水平。诺曼认为,本能水平的设计的基本原理来自人类本身,在人们之间和文化之间都是一致的,在本能水平设计中,人对物的印象直观地来源于物的形象。因为本能水平的情感先于意识和思维出现,所以本能情感设计给予人的最初感观效果和第一感觉有直接关系。
儿童可以敏锐地接受到周围事物发出的情感信号,所以设计师应重视从造型、色彩、材料及肌理等基本形象因素入手,使儿童在喜欢和穿着时获得第一感觉上的认同。
造型所带来的亲和力是情感产生的途径之一。首先,儿童服装的款式设计要贴近自然,符合儿童对自然的感知,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和谐;其次,儿童服装可以带有某种玩具的性质,设计可以通过儿童熟知的游戏、动漫人物形象或场景来创设强烈的游戏趣味,迎合儿童的天性,获得儿童的情感认同。
在阿恩海姆看来,对色彩反映的典型特征,是观察者的被动和经验的直接性。情感化设计中色彩对人的视觉刺激是最为强烈的,甚至可以影响我们正常的心理感受。服装的色彩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儿童通常偏好明亮、轻松、愉悦的色彩,所以儿童服装宜选择此类色彩以求产生积极、活泼、愉悦的情绪情感。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服装色彩调和孩子的性格,比如给内向的孩子使选择亮丽色彩的服装,给急性子的孩子选择柔和色彩的服装等。
儿童通过服装的穿着,可以感性而直接地建立起对某种材料及肌理特有的视觉、触觉等的综合印象,进而产生对特定物质的初步情感。所以儿童服装的材料选择需要注重自然和环保,在满足儿童亲近自然的情感诉求的同时,培养他们形成对于周围物质世界的健康感情。
儿童服装情感化设计的本能情感层面的成功表达,在于服装的造型、色彩、材料及肌理等物理因素造成的综合形象效果所带给儿童的良好印象,要达到造型生动有趣,色彩明快有益,材料及肌理环保自然,结构科学安全等。
二、功能与人机:行为情感设计
诺曼提出,可用性研究界的实践者对设计强调的是,情感化设计中行为水平的设计主要讲究的就是效用。在这里,外形事实上并不重要,设计原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性能。
人与物交互的情感来自人们在对物的使用中所感知体验到的功能效果,即物的效用带给人们的情感体验。如《庖丁解牛》中庖丁凭借锋利的刀,将他解牛的精湛技术演绎到了艺术的境界,使观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这里"刀"的性能效用是关键。
儿童的行为是设计关注的焦点,服装的性能则是设计的关键,设计必须符合儿童行为特征的要求,让儿童在使用服装的过程中,因为其行为的参与而被唤起某种有益的心理感受,服装性能的设计考虑主要在功能与人机交互这两个层面:其中功能性是最基础的,即某种儿童服装最本质的使用要求;人机交互则重在易用性,在满足功能性的前提下,设计要符合儿童的使用特征--身体尺度、活动操控能力及认知能力等方面;。
行为情感层面的儿童服装情感化设计重视儿童使用时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与感受。儿童在使用服装的行为过程中,可以体验舒适和乐趣,获得一种对于事物具有的心理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儿童服装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功能细节体现对儿童活动的包容与关怀,让儿童使用时产生被关心、被呵护的感受。
三、想象与感受:反思情感设计
物通过自身的形态语言和功能符号传递信息,人们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对物产生想象与感受,直至理解或认同。期间产生的反思情感是由人类意识中的反思水平决定的,与人的阅历、所处的文化和时代背景有关。有时、一个物品并不好用,甚至已经根本没有用,但却仍然受到喜爱,这是由于该物品曾经被有效地使用过,或对某人发挥过重要作用,或是因为物品的某些稀有品质,从而使人喜欢,这就是反思情感在起作用,因为该物品会让人们为拥有或使用它而感到精神上的满足。反思情感是经过人类理解处理后产生的感受和情感,不同于本能情感和行为情感。
反思水平的设计注重的是信息、文化及产品对于使用者的来说的意义。它让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从情感上对物产生某种习惯和依赖感,建立起两者之间的长期纽带,甚至可以帮助使用者建立自我认知。服装设计中的反思情感是指服装整体所包含的某些信息在引起使用者的联想、共鸣和思考之后,所产生的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感受,如温馨、感叹、崇敬等。反思情感设计关注的是从"产品"到"思考"再到"感受"的过程,即设计产品整体形象给使用者留下的感性印象。
在儿童服装反思情感层面的设计中,服装通过其形态、色彩、材质和功能符号等带给儿童视觉、触觉和使用的感受,而儿童通过对服装的观察、触摸、使用和领悟来理解其功能、寓意和文化内涵。比如,设计师可以赋予服装以儿童喜欢的动物的概念化特征,儿童熟悉的童话或神话人物形象的概念化特征,儿童从这样的服装所获得的感知信息,经过反思、信息解码转化,就能唤起对这些形象的某种特殊情感,使其在与这些服装的相处与使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氛围与交流:室内空间场所精神的传达
任何室内空间都是有着某种特性的场所,这种特性就是空间氛围,作为空间的附属物,任何服装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除了提供自身本质的使用功能外,还会营造出某种空间特有的氛围,传达着某个空间特有的场所精神,为人与空间环境架起交流的桥梁。人在室内空间中感受到的氛围,是人的三个情感水平与服装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情感感受,儿童生活其中的室内空间,是成人们尤其是父母们提供给儿童的休息、活动、学习的场所。在这个场所中,成年人所提供的每一件服装都应该是包含着对下一代的浓浓爱心,他在整体上传达着社会成年人对于儿童的冠心爱护的信息。儿童在通过其对于服装的形象与音响的感受、通过对于服装使用行为的体验、并且通过反思与想象的体验等,产生着注入方向感、安全感、认同感及归属感等诸多的认知与情感体验,从而慢慢地领悟这蕴含其中的,并且使自己潜移默化的场所精神。
总而言之,一套设计优秀的儿童服装不仅能够提供给儿童身体健康成长的环境,还应该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在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周围世界十五的正确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发展。让他们在与服装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良好的交互性,从设计的巧妙与便捷中发现并享受乐趣,在生理和心理上获得舒适感和愉悦感,在美与哎的环境熏陶中快乐迪生活、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⑴(美)康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付秋芳,程进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第49、51、65页。
⑵(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堯、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1998,第455页。
⑶(中)童俐,《装饰》,中国装饰杂志社(100084),北京,2012年2月,总第226期,第102/1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