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如何整合资源以涵养家国情怀
2022-06-07张梅
张梅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涵养家国情怀至关重要,对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依托课本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内容,同时,依托互联网渗透信息化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家国情怀意识培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资源整合
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演进中,“家国情怀”一直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一点,从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曹植“断送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陆游“位亢未敢忘忧国”等古代思想家的語录中可以看出。诚然,千百年来。正是因为中华儿女热爱祖国、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造就了我们今天繁荣富强的祖国。作为当代小学生,应当继承和发扬伟大精神,以伟大精神为力量建设伟大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奠定基础。
在小学教育中,引领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以课程内容为依托,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教育内容,同时不断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强化家国情怀教育,内化学生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培养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家国情怀概述
1、家国情怀的内涵
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我们首先需要深入解读“家”、“国”之意。查阅有关词典,“家”乃“居所”之意,延伸理解为家人、亲情;“国”也称为“邦”,指国家、民族;情怀,指情感、心境。将三者整合起来,我们可以将“家国情怀”理解为:个体对家庭、家长、国家、民族的情感,具体表现为:个体生存与国家生死存亡息息相关,其核心要义是“家国一体”。本文所指的家国情怀,意志青少年一代应当有“家天下”之思想,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集体利益。
2、家国情怀的特征
青少年的家国情怀有其独有的特征,主要包括:
首先,时代性。家国情怀具有时代性,个体的家国情怀伴随着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变化而有显著的差异。如在抗战时期,无数中华儿女不畏强敌、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就是其家国情怀意识的表现;而在新的历史时期,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应当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核心,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自觉遵守社会秩序,促祖国和谐稳定发展。
其次,稳定性。情怀与情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情怀是较长实践的积累和几点,一经形成便具有稳定性不易被改变;而情绪周期较短,容易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家国情怀作为个体对国家、民族的“情怀”,与早期父母的言传身教、学校的教育和培养息息相关。学生家国情怀意识的形成需要经历较长的时期,一经形成便具有稳定性而不易被改变。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如何整合资源以涵养家国情怀
本文中,笔者探索的重点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整合资源以涵养家国情怀,讨论的重心在于“资源”的整合方面。之所以要强调资源的整合,源于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重视不足,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更是不足。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需要教师依托于教材不断拓宽,方能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1、以教材为载体深入挖掘,涵养家国情怀
教材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载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切教学拓展以及延伸,都应当以教材为依托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整合资源以涵养家国情怀,也应当依托于《道德与法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内容而后进行拓展和延伸。本文所指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特指2019年全国推广使用的统编本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该版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内容。例如,在《公民意味着什么》的教学中,这部分内容涉及三个重要的模块:公民身份从何而来、认识居民身份证、我是中国公民。为了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提高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认同感和责任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基于生活化的教育思想,以教材的三个模块为依托开展教学,通过借助教学图片、教学视频融入的方式,涵养家国情怀,全面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
2、以“家国情怀”为核心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存在理论化、政治化的倾向。如在给学生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教师仅仅是让学生去背诵核心价值观,但背诵之后,多数学生不解其意。笔者认为:这种背诵的方式本质无意义,真正有意义的家国情怀教育,是要让学生将相关知识内化于心,并付诸于实践活动,方能实现好的教学效果。在涵养家国情怀的过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以“家国情怀”为核心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构建“体验式”的家国情怀教育模式,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如中秋节、端午节等活动,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以文化为依托涵养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立足教学内容整合信息化教育资源
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信息化的教学资源是帮助教师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整合的信息化教育资源有很多,如微视频资源、图片资源、音频资源等。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以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科学拓展教学资源,涵养家国情怀,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教学实践中国,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法律、对权力的认知是模糊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借助互联网搜集了一些维权的视频案例,将相关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借助直观的案例,学生轻松地理解了教学内容,同时相关的案例,也有效地帮助教师涵养家国情怀教育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邵长威.论习近平关于家国情怀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及培育路径[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1):1-3.
[2]张海燕.浅析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的路径[J].改革与开放,2019(24):117-119.
基金项目:金沙县教育科研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植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JSKT202147,主持人: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