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壮族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
2022-06-07刘桂红
刘桂红
摘要: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着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作为壮乡的幼儿园教师,应该让壮乡的孩子从小了解壯乡人民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可是现实生活中,幼儿园的孩子们对本民族文化知之甚少,弘扬壮族传统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幼儿园老师可以在班级的体育区、美食区、美术区、建构区、音乐表演区等区域融入壮族传统文化的元素,让幼儿从小了解壮乡人民的风俗民情,传承壮族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壮族传统文化 活动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在这里生活着的壮族人民,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我们生长在壮乡这片美丽富饶而神秘的土地,让幼儿园的孩子从小了解壮族人民的生活习惯、风俗民情,是作为幼儿园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但是在幼儿教育行业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西式贵族幼儿园、双语幼儿园层出不穷,一些幼儿园老师开展“冰雪奇缘”的主题活动,活动区投入的是艾莎公主裙、发饰、图片,冰雪奇缘的音乐环绕着活动室;一些幼儿园教师的活动内容是《勇敢的奥特曼》,活动区大量出现奥特曼玩具、服饰、卡片、图书等等;幼儿园的孩子们逐渐为外来的事物所吸引,喜欢吃麦当劳、肯德基,喜欢唱英语歌曲,熟悉蜘蛛侠、KT猫,却对本民族文化知之甚少。人们的乡土观念淡化,民风民俗情感冷漠,对壮族文化几无传承,服饰、饮食等生活习惯基本汉化或者洋化。生长在壮乡的孩子不知道对歌、吃五色糯米饭、碰彩蛋等壮乡习俗,不会抛绣球、跳竹竿、滚铁环等游戏活动,丢弃了我们壮族最基本的文化支撑,壮族传统文化将逐渐出现断层现象,弘扬壮族传统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
一、壮族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运用的意义。
(一)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坚实的精神根基。壮族传统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如传统游戏、传统建筑、传统节日、传统艺术、传统美食等等,将其应用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有利于加深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营造积极向上的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参与、实践,将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民族认同感,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于无形之中传承、弘扬、继承壮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能传承和发扬壮族民间传统文化精髓,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趣味性等特征,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导入,能够为幼儿带来新的视觉和思维体验,提升幼儿的活动兴趣,同时在面对新的文化知识时,幼儿也能够主动地的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进行自主创新、自主探究。同时为了使幼儿能够在区域活动中充分的利用壮族文化资源,教师还必须要指导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包括信息的提取和加工等,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文化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指导,因此幼儿必须要先有良好的民族文化意识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主动的探寻民族文化,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民族文化潜能。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为壮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应用的贡献。通过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应用壮族的文化资源,有利于提升幼儿的民族文化意识,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壮族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成为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的支持者、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需求,结合《纲要》中的具体要求生成有针对性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方案,并将壮族传统文化渗透、贯穿其中,最大限度彰显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主体性,加深幼儿对壮族传统文化的理解。
(一)把抛绣球、多人穿板鞋走、跳竹竿等壮族传统游戏运用在体育活动区
壮族传统游戏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文化形式,具有生活性、娱乐性和健身的功能。幼儿园教师可以对壮族传统游戏进行改编,既能够有利于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创新,又能够促进壮族文化的传承,还能够使幼儿的身体协调、健康地发展。
1.抛绣球。抛绣球是壮族人民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也是南宁市的体育中考项目之一,可见人们对民族特色活动的重视。在幼儿园抛绣球的玩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高杆式抛绣球,二是背篓式投绣球。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把高杆设为约1.5米高,让幼儿在距离约1米的地方抛绣球;背篓式抛绣球用的背篓可以用塑料桶或者塑料篮子代替。幼儿的自我中心性比较强,他们自己抛进绣球会很有成就感。幼儿非常喜欢玩五颜六色的绣球,抛绣球的过程可以提高幼儿对身体的控制力,可以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力量,还可以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2.多人穿板鞋走。这是壮族最传统的体育活动之一,相传明朝时候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率领“狼军”抗击侵略我国沿海一带的倭寇,训练士兵步调一致,命令多名士兵同穿一对板鞋齐步跑,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士兵纪律严明、斗志昂扬、所向披靡,最终挫败了倭寇。
练习穿板鞋走需要幼儿配合默契、且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完成,一般由大班的孩子练习。幼儿练习穿板鞋走应由易到难,刚开始可以先让两个孩子练习配合,边走边喊口令“一二一二一二”或者“左右左右左右”同时往前走,熟练后再增加到3个或者4个孩子一起穿板鞋走。幼儿使用的板鞋可以改为橡胶制品,以保证幼儿安全、摩擦、重心平衡等方面的因素。
3.跳竹竿。跳竹竿需要幼儿用手部和脚部动作力量的协调去完成,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肌肉、关节,弹跳力、平衡能力和反应能力,同时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愉悦幼儿的身心。在选材上,可以用细竹竿,并用海绵把细竹竿包起来,以免竹竿碰到幼儿的腿部。
跳竹竿看似复杂,但是幼儿园的孩子经过练习是能够完成。刚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把竹竿按照一定的距离固定摆放在地面上,引導幼儿逐个跨越竹竿;接着可以带领幼儿按一定的节奏跨越过固定在地面的竹竿。幼儿学会跳竹竿的基本方法后,就可以教幼儿按照二拍子或者三拍子的节奏打竹竿了。在打竿和跳竿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进行角色互换,可以自由交流和探索,跳出新的花样。
此外,滚铁环、推独轮车、打陀螺、抢花炮、玩藤球也是壮族人民喜爱游戏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改编这些壮族体育活动开展游戏。
(二)把壮乡的特色美食运用在美食活动区
1.特色美食。广西有着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美食,比如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南宁老友粉、上林肠粉等等,幼儿对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美食都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在活动区用张贴图片、播放视频的方式向幼儿介绍这些米粉,还可以提供白色皱纹纸或者餐巾纸让幼儿撕成细长条状当作米粉,可以提供彩色手工纸给幼儿剪成配菜点缀米粉,提供筷子让幼儿夹米粉喂娃娃。
2.壮乡小吃街。教师可以把幼儿的手工作品或者给幼儿提供手工作品如壮乡特色小吃如粉饺、彩蛋、五色糯米饭、糍粑、三角粽等等,协助幼儿分配厨师、服务员、收银员、顾客等角色,开展壮乡小吃街的游戏。
3.让家长参与到美食活动区的活动中。教师可以以家长进课堂的方式,请有壮乡厨艺的家长给全班幼儿介绍壮族小吃的制作过程,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动手,体验编制蛋兜、染红鸡蛋、做五色糯米饭、打粑粑、小卷粉、艾糍粑等等壮乡小吃的制作方法,让大家一起分享壮乡小吃,感受壮族特有的民俗文化。还可以组织家长一起开展庆祝“三月三”的活动,每个家庭可以自制1—2种家乡的特色小吃参加聚餐,既能丰富小朋友的庆祝活动内容,又能增进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亲情,同时增强班级和家长之间的凝聚力。
(三)把具有壮族元素的铜鼓纹、岩壁画、壮锦图案、蜡染图案等运用在美术活动区。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欣赏具有壮族元素的美术铜鼓纹、岩壁画、壮锦图案、蜡染图案等,帮助幼儿理解壮族民间美术作品的内涵,进一步了解壮族文化。小班侧重染纸、撕纸,中班侧重剪纸、泥工,大班侧重编织,同时重视幼儿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有机会用自身特有的方式操作、创造,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教师还可为幼儿提供麻绳、彩色塑料带、纸条、自然材料芦苇叶、稻草等,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编织活动;提供各种颜色、外形的布片、乳胶等供幼儿进行布贴;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尝试在各种器具上绘画,如在鸡蛋、葫芦、花盆、石头上进行创作等。教师在美术活动区要鼓励幼儿自己想,自己画,自己做,大胆想象,大胆尝试,别出心裁,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四)把风雨桥、鼓楼、吊脚楼等具有壮族特色的建筑运用在建构区。在构建区活动开展时,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相关图片,并向幼儿介绍这些建筑的特点以及在壮族人民生活中的应用,让幼儿感受壮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提高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教师要将主导权交到幼儿手中,让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者喜好,用积木、竹块搭建风雨桥、吊脚楼、鼓楼等具有壮族特色的建筑物,充分彰显幼儿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的个性成长。
(五)把壮族人民的唱山歌、吹芦笙等习俗运用在音乐表演区。
1.在音乐表演区,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观看电影或者彩调剧《刘三姐》片段,让幼儿沉浸在民族音乐的旋律中,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壮乡人民喜欢唱山歌来表达情意,广阔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历史上涌现有被称为歌仙的刘三姐。我们还可以设置壮乡歌台,投放话筒、音箱、壮族音乐等,小朋友可以在这里尽情地唱歌、对歌、表演节目。幼儿也可以在这里自发游戏、互动交流,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
2.教师可以在音乐表演区投放铜鼓、芦笙等乐器,引导幼儿敲击或者吹奏乐器,使幼儿熟悉乐器的音色、音质,增强节奏感,同时培养幼儿对民族乐器的浓厚爱好和兴趣。此外,还可以给幼儿投放壮族服饰,投放竹篓、簸箕、扁担、彩绸等典型壮族舞蹈道具,让幼儿穿上具有壮族特色的服装,摆弄着道具,载歌载舞,感受这壮族优美的韵律和富有变换的节奏,体验着壮乡民间艺术之美,从而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陶冶幼儿的情操。
3.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发动家长在三月三节、民歌节等传统节日带孩子观看对山歌、吹芦笙表演等有关庆祝活动,让幼儿真正感受壮乡的节日喜庆氛围,领略壮乡节日的独特魅力。教师还可以动员家长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参观广西民间艺术展览,或到广西各地旅游,感受壮乡各地的民俗风情。孩子在见多识广的情况下,就容易把各种事物的某些特点联系起来进行想象,而想象力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较全面发展。孩子生活内容越丰富,得到各类事物的形象越多,就越有助于想象力的发展,更有利于开展活动区的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创设,是促进幼儿有效教育的重要基础。让壮族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的班级活动区,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壮族传统文化,使幼儿从小树立民族自豪感,并激发幼儿不断探索,为壮族民间艺术注入新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高勇平,《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数码设计》2017.第13期。
[2]李定勒,《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的运用》,《新教育时代 教师版》,2019年第46期;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豆丁网,幼儿/小学教育,2020.7.8上传
[4]覃月弯 陈庆文,《壮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幼儿园中的开发与运用》,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5]《“三月三”壮族民俗传统文化幼儿亲子自制美食活动》。头条号/老亮说文化。
[6]中国论文网>政治论文>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