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合》课的“育人”探索

2022-06-07赵立霞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3期
关键词:集合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赵立霞

摘要:在《集合》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政理念。通过课前活动,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通过学习集合概念,积累数学抽象的素养;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部分与整体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逐步培养学生人文情感,科学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元素;课堂教学;集合

前言

本文是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高中“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案例研究》研究成果。“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本课题以教学案例研究方式,深入挖掘并运用高中各门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有效引导教师发挥课程育人的主导作用,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实践全过程,实现各门课程有效协同,增强课程育人的正面叠加效应,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教学背景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数学核心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我在进行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第一课时教学时,深挖课程育人价值,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贯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着力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课前活动,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通过学习集合概念,积累数学抽象的素养;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部分与整体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逐步培养学生人文情感,科学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构思与设计

本节课《集合》是学生进入高中第一天的第一节数学课。此课突出了以“整体”为教学主题,通过举例,充分体现“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对象汇总而成的集体称之为集合。”教学过程中坚持“整体”的指导思想,体现“部分与整体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认同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一个为国争光的好公民。

三、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和数学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并理解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点。

2、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掌握特殊数集的符号表示,培养数学抽象的素养。

3、理解部分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关系,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四、案例叙述

1、歌曲引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上课前,我用手机播放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一加十 十加百 百加千千万 ,你加我 我加你 大家心相连......歌声铿锵有力,振奋人心,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跟着唱了起来,到最后全班同学都在唱,虽然刚到一个新集体,同学之间还有些陌生,但他们就这样互相看着,唱着,一直到上课铃响。

2、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在同学们唱歌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今天的课题:§1.1集合。

我看着面前一张张稚嫩的笑脸,一双双如饥似渴的眼睛,感觉到了新学期新面貌。心里想到:他们每个人对我来说,是我教师生涯中的几千分之一,但对于他自己或者他背后的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一百。所以我暗下决心要认真负责地陪他们走这一段不可复制的高中生活。我稍作调整,恢复了思绪,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一滴水怎么能不干涸?”这时,坐在前面的一个女同学马上回答:“把它放到大海里。”“这句话是谁说过?”我追问,坐在教室后排的一个男同学接着回答:“是雷锋说的。雷锋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到: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话音刚落,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我趁势说;“那么咱们这个班的全体同学组成了一个新集体,每个同学都是这个集体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咱们一起给班级选一个口号吧?”可能是受到上课前歌曲的启发,有很多同学都说“同舟共济,劈浪向前!”还没说的同学也跟着说“行,这个好!”就这样刚刚上课的前五分钟时间,我就感觉同学们的心已聚在了一起。

3、突出主线教学,理解部分与整体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

“今天我们学习的集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我马上转入正课。同学们立刻低头看书,在教科书第三页看到“集合”是这样描述的: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研究对象汇集在一起,就说由这些对象组成一个“集合”。接着我举例,比如:所有小于10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由方程x的平方等于1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平面上与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r>0)的点组成的集合等等,与数学有关的例子。“根据老师的举例,谁能给大家说说集合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把它们放到一起就可以称之为一个集合。”“老师,我这样理解,您看可以嗎?能够构成一个集合的研究对象必须是具有某种特定的性质。”我示意他坐下,对同学们说:“他的理解对吗?接下来咱们每个同学拿出一张小卡,在上面写五个不同类型的你认为可以构成集合的例子。然后前后四人小组交流。”学生们低头认真写着,我巡视了一圈,看到学生们写的基本上都可以构成集合,但是有一个例子不是,我想看看学生们在交流时能不能找到那个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好,写到这,现在交流,之后寻找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这时一个小小的声音被我听见了,“所有爱笑的同学可以组成集合,这个好像不对吧?”,我大声地重复了一遍,接着说:“都谁爱笑?”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它能组成集合吗?”我也笑着问,“不能。”一个同学很肯定地回答,我追问:“为什么?”“因为没有一个没明确的标准,什么算是爱笑的人?”接着这个孩子像说脱口秀一样,说了很多种笑,全班同学的笑声再一次充满了整个教室,课就这样愉快地进行着。

4、拓展举例,在教学中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我趁同学们正沉浸在笑声中,打开了PPT,刚打开,同学们就一个接一个举例“我们国家的34个省级行政区就可以组成一个集合,它包括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所有中国人可以组成集合。”“祖国的所有领土可以组成集合”,“国家的所有河流可以组成集合”,“所有山脉可以组成集合”,“所有小岛可以组成集合”,还有很多......

“钓鱼岛是中国的。”一个同学补充说,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同学们还想说下去,我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接着问,“同学们根据刚刚的举例,想想集合的本质是不是如咱们同学说的那样: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研究对象汇总而成的集体。”同学们略加思考说:“是的!”“刚刚有同学说所有中国人可以组成集合,那这种特定性质是什么呢?”“都有中国国籍。”“美国人就不在这个集合里。”“对的。”“那么咱们中国人、他们美国人以及地球上的所有人是不是也可以组成一个更大集合了?”“对,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这个是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呀?”同学们边点头边说“是的!”

同学们又举了一些与中国文化有关的例子,比如有同学说“我国四大发明可以组成一个集合”,另一个同学又配合说“我国四大国粹也可以组成一个集合”。

“同学们,客观世界中任何两个事物总有差异,运用集合思想去看待它们,首先要善于把握研究角度,看出它们是否有某种特定性质,然后再把具有这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看作元素,进而再把各个元素构成的整体看作“集合”。这是对事物一种强有力的概括。现在同学们再回顾一下,你们前面举出的例子中,每个集合的“特定性质”是什么?”“同学们,这些例子不仅给我们数学思想的启迪,也告诉我们,数学和生活是密切联系的;特别是几个有关祖国、民族、人类的例子,让我们进一步理解大到国家、世界、宇宙,小到我们的班集体,我们每个人与世界息息相关,与国家、集体荣辱与共!希望每个同学都身怀感恩之情,有家国情怀,更有国际视野。”就这样,我在讲集合时有机融合了思政元素,厚植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认同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去做一个为国争光的好公民。

五、案例评析

1、教学设计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核心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科课程为载体,实施精细的浸润式隐性教育,克服课程思政中将思政元素简单嵌入各门课程造成机械的道德输出和简单的价值传递问题,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2、教学情境真实,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纯学科学习内容缺乏兴趣,而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巧妙的运用歌曲作为教学导入,营造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学习产生一种神秘感,并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开放性问题,巧妙加入思政元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兴趣。

3、教学主线突出,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流程和教学组织形式都突出“整体”的教学主线,围绕这条主线,在教学中注重解决“怎样教”和“如何教”的核心问题。教师立足课程自身特点,将本学科内含的精神和价值,外化为教学实践,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涵养和价值追求,不是对各门课程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功能的消解,而是对课程价值的进一步彰显,发挥了“1+1>2”的整体效用。

4、教学有效地双边互动,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

教师始终在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而学生始终在扮演学习者、合作者、互动者和求知者的角色。两者角色之间,在随着“教与学”和“学与练”方式变化,而相互转换角色,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营造了浓厚的民主教学氛围。教师不仅重视教法的有效性,同时也渗透着思政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体驗学习的愉悦和快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J].光明日报,2016-12-09(1).

[2] 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J].人民日报,2014-12-3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7.

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高中“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案例研究》+ZXSZ2021024+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集合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论述高中数学中集合的类型及基本运算
一道数学填空题引发对细节的思考
解读《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