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初中数学学习能力的研究
2022-06-07张艳玲
张艳玲
摘要:初中数学相对小学数学,在内容和形式上难度都有所增加,更加抽象的知识让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重点不仅是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看待事情、多维度地分析问题、多方面地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科学思维能力的养成,并引导学生将这种科学思维能力应用于其他学科及日常生活中,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关键词:科学思维能力;初中数学;策略
数学作为初中教育阶段一门重要学科,学习好数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过同小学相比,初中数学知识内容繁多,难度与深度均有所提升,教师讲授理论知识过程中需探寻有效策略,着重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一、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根据相关的调查报告显示,一个人只有处于相对轻松自在的氛围中,他的思维才能处于活跃状态,不断对外界事物做出及时而敏锐的反应。反之倘若一个人处于压抑拘谨环境中,此时他的大脑皮层处于相对滞后的情况,自然也不利于创新性思维品质的培养与形成。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以树立权威性为前提尽可能地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平等对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善意与友好。这样之后才能形成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学生真正地融入教学环境中才有利于教学实践活动的进行与发展。
二、利用开放性题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时,主要学习的是教师对数学知识进行概念理论上的讲解,学生了解新的数学知识后,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对新学习的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并且做练习有助于巩固学生新学习的数学知识。练习题的种类也有很多,有一种非常适合帮助学生培养思维活跃性,就是开放性题型,这样的题型相较于一般的题型来讲,没有固定的结论或者是题目的条件不完整,这样的题型给了学生更大,更广阔的思考空间,能让学生自由地发散自己的思维,可以从多个方向去进行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科学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对数学探索求知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逻辑要求严密的学科,这些逻辑构成了数学的体系框架,也正是这些逻辑让数学变得有序而又神秘。教师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索求知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在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索求知的过程中,学生们进行严密的逻辑思考,对问题进行分析,不断地深入探索,让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增强。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多进行探索和求知,发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数学课程的课后题中,常常有帮助学生开拓思维的练习题,这样的题很少,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正是用来给学生们自己探索数学知识的,在学生对这种习题的思考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在被培养着。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数学中的思维素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也是决定初中生学习数学这门课程素养的前提条件,所以学生要具有良好思维转变能力。因此,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让他们的思维有着合理的运用,去解决数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其次,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发展自己个性的意识形态。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先从勾股定理中进行分析比较,独立思考勾股定理逆定理與勾股定理有什么不同之处,然后总结知识内容,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进行解决数学问题。教师注重初中生思考数学问题的独立性,引导学生利用创新科学思维能力找出数学知识的不同解题思路和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领悟程度,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培养思维独立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学会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
学会提问才能有效抓住教学课本中的素材,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们的求知欲与学习能力。在教学环节中教师作为引领者的身份,势必会抛出一些问题。那么关键在于教师所抛出的问题如何才能确定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我们常说的思维品质其实就是对问题的分析思考后再加工能力。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是切合生活情景,把数学知识应用与平常生活紧密联系的,而不是大家调侃的“游泳池下端放水、上端注水”式应用问题。确切来说就是让学生真正熟练运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初中数学中学习立体几何部分,正方体,长方体等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单从课本上可能会让学生眼花缭乱,数学教师可以建议学生亲自动手做出正方体,长方体的实体并且观察三视图。通过自我动手的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几何体的空间印象,有助于知识层面的巩固与加深。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科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拥有良好的数学科学思维能力,意味着学生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理性判断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优秀素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结合多媒体教学以及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关注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精选例题引导,强化学生课后练习质量并通过情境创设来培养、锻炼、拓展学生的数学科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程宇. 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考试周刊,2020,(99):60-61.
[2]贺二平.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11-112.
[3]王旭东. 小学表现性评价的行为分类及其评价要点[J]. 教学与管理,2020,(20):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