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2022-06-07贾东红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情境

贾东红

【摘要】应试教育下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国家社会的需求,学生的综合能力缺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受到非常强烈的重视,而心理健康教育在其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每位教师来说,他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保障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是教师的责任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充分地了解教材中包含的心理教学内容,始终保持非常健康的心理,帮助学生树立榜样,努力地创造欢乐学习的情境,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可以在健康的环境下欢乐地成长.鉴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情境;课堂

一、引言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使得小学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推进.学校逐渐加强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而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制约,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因此,小学的心理健康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元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养成较好的习惯,也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开发更多的非智力因素,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促进学生的身心均衡发展.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导致学生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影响他们的日常学习,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教师需要把学生发展作为基础,在育人的时候需要育心.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既是新课程改革中的具体要求,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每位教师都必须承担起来的责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心理健康知识融入数学教学中的准备工作

多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内容都是理性的知识,人文性的知识比较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数学知识中隐含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了解其中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教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当学生学习小学数学“数和代数”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尽量培养他们的估算能力,让他们可以主动进行探索,从而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感受成功的自豪感.另外,在教学“图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观念和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从具体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当小学生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引导他们把统计知识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帮助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具备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意识,能够拓展学科课程整体的功能,深入地了解教学内容中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因素,并且把握切入点,在进行学科教学的时候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如果小学数学教师不具备这种意识,就会忽视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影响小学生今后的发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根据生活经验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为学生的情感会对身心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也是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志.在数学学科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严格遵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在小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中促进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从小学数学学科的内容来看,其中有很多比较抽象的概念,也有很多较为生硬的定理,还有比较乏味的计算,等等,这些都增加了小学生学习的难度,让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语文学科相比,數学学科较为枯燥,因此,教师要选择具有情趣的素材及活动内容,创设一个比较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带来的快乐,为学生创设一个快乐学习的情景,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所感悟.

(一)创设生活情境

对于学生来说,贴近生活的知识往往能够被他们更快地掌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通过选择教材里面的素材进行加工,创设一个学生更加感兴趣的情境,当作课堂的情境.通过情境教学,教师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创设不同的情境.由于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等比较感兴趣,教师在教材中把不同的问题编成不一样的故事,并将这些故事作为学习的辅助,能够促使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感受,让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保持更加愉悦的氛围.

例如,在教学“过生日”这一节课的相关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鸟一家为了给小鸟过生日,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东西,那么都有一些什么东西呢?这里的每样东西都需要分给三个人,如果你是小鸟,你会怎么分这些东西?通过创设小鸟分礼物这个情境,教师能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此时,多数学生都会争先恐后地回答:“需要把不同的东西都分成三个等份.”然后,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东西的大小具有差异性,最大的应该给谁,最小的应该给谁.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能积极讨论,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解决数学方面的认知问题,而且能在进行讨论的时候学会相互礼让的道德品质,因此,这种教学设计不仅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产生更多的求知欲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喜欢学习的情感.在这样的教育影响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自然会大大提高.

(二)注重动手操作

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论知识和知识运用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仅仅通过掌握理论知识,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有所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让小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小学生的实践能力能有所提高,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一直以来,学生要想主动学习,就必须进行动手操作,其中的特点是非常直观的.通过教学,我们知道学生要想拥有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方式,就要获取牢固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比教师的讲解更加有效,更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F8FD8E42-E1F3-4324-BACA-8D3BEE0675C9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节课的相关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预先准备一些教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提前通知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物体出发,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立体图形的特点,从而获得数学知识.不仅如此,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给每个小组准备不同的礼物,里面所装的是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让学生把形状一样的立体图形放在一起.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不仅能让学生通过外观加深对立体图形的印象,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能够增强自身对立体图形的感知,认识到更多的立体图形,从而增强对小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密切,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关爱,从而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由于小学生刚刚开始进行系统学习,他们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以及持久力不足.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使小学数学课堂尽量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更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从而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尤其是在进行数学练习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单调的形式,防止学生产生疲惫感.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竞争的方法,让新的知识和游戏活动之间能够融合起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教师利用游戏的形式能帮助学生产生更加丰富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例如,在教学“一起玩游戏”这一节课的相关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選择合适的游戏教学用具,促使学生把小组当作一个单位.小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出的规则,玩搭积木的游戏以及摸牌的游戏(每个游戏都需要将小组作为单位).在这节课中,学生使用数学方面的知识进行游戏,不仅能够提升自身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强团队意识,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科学评价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往往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对课堂评价工作重视起来,使用激励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对于学生所抱的期望,对于学生的心理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给予学生的关怀、鼓励和期望,都会对学生有所激励,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正向引导作用.一旦小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教师往往会用关怀的方式促使他们拥有学习的动力.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层次不一样的学生所面对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需要尽量给予他们真诚的正向评价,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需要在他们身上找到更多的闪光点,肯定他们,让他们把其看作朋友,充分了解其给予的劝勉,而且要在其劝勉的过程中找到更多的自信,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得到健康心理的塑造.

例如,在实际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部分班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学生,因为会严重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该名学生不开小差的时候对其进行鼓励.此时,如果这名学生非常认真地在数学课上听讲,并举起手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就必须抓住机会,在全体学生面前大声地表扬这名学生.在听到全班学生掌声的时候,这名学生的脸上将会露出非常灿烂的笑容,从而显示出更多的快乐教学的意义.在这之后,所有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都会非常认真,而且会积极地举手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身心的均衡发展.

(五)组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在学校教育中,同学之间相处的时间很长,能够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正是社会所需要的,合作精神对于人才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新课改中也指出,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和其他人相互合作,并且和其他人进行思维的交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群体合作的基础意识.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对于课程中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地让学生互相讨论,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与交流,促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影响、共同激励,互为对方的教师.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探索,利用观点交流的方式碰撞思想,达成共识,让更多的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有机会了解更多的解题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合作性受到激发,促使学生提升学习成绩.

(六)搭建表现的舞台,鼓励学生展现风采

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动手进行实践,这不仅是因为新课改要求教师将学生当作课堂上的主体,让学生可以自己表达、自己学习,而且是因为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需要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习方法更加新颖,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新的学习方法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服务,为学生搭建展现能力和才华的舞台,从而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上的主角.

例如,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学生可以配合教师进行教学.在教学“看图列式”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大组,每个大组都需要委派一个代表,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的练习.如果一些学生做错了,教师就需要让其他学生扮演指导者,对做错学生的答案进行批改.小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兴趣很高,他们都争先恐后地想要当小老师进行答案的批改.当学生在讲台上批改习题的时候,其他学生非常乐意在旁评价,而且想要将自己知道的知识展示出来.在比较平等的环境里,学生将拥有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这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搭建一座名为理解的平台,和学生之间敞开心扉进行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形成学习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和时代的发展保持一致,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激发学生的潜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不能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层面上,而要积极地帮助学生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林清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36):19-20.

[2]孙璠.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2020(20):232-233.

[3]詹银玲.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20(11):17-18.

[4]于安士.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6):160.

[5]万强兴.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甘肃教育,2020(2):170.F8FD8E42-E1F3-4324-BACA-8D3BEE0675C9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