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运动设备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
2022-06-07刘付振威陈财杰
刘付振威 陈财杰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4-277-02
摘 要 智能运动设备包括智能服装、鞋帽等具有运动检测和增强功能的智能装备。在健身活动中,有着促进科学健身、有针对性健身的显著效果。目前,大学生使用的智能运动设备很多。研究智能运动设备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关系,对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具有积极作用,以为探索大学生健身锻炼的理想途径,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发现智能运动设备对体育锻炼行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佩戴智能运动设备的短时间内,促进运动行为的效果达到了顶峰,建议在提高智能运动设备精度的同时开发更多的扩展功能。
关键词 智能运动设备 体育锻炼 健康习惯 健身活动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运动设备已逐渐被大学生所接受,并迅速融入大学生的生活。无处不在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运动软件等甚至成为“生活必需品”。许多大学生把佩戴智能运动设备视为一种“新时尚”。1995年6月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出台以来,全民健身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大学生的体育参与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也是政府和体育学术界的重点工作。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首次将“健康中国”作为国家战略来推进,基本实现青少年掌握多项运动技能,保证学生日常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到2030年,青年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3次以上,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达到25%以上[1]。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体育活动、增进大学生健康等相关政策和要求已纳入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制定的相关文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参加体育运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许多大学生也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智能运动设备正是在这一需求中不断升级换代,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体育运动中,许多大学生把智能体育器材作为自己必备的体育器材。大学生是电子产品、互联网的主流使用者,对大学生进行智能运动设备的研究,更有利于我们了解其走向与未来发展形势。
二、智能运动设备类别
智能运动设备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穿戴类智能运动设备和虚拟类智能运动设备。穿戴类智能运动设备是指可以直接佩戴在人体身上或与服饰等生活用品一体化的可接收和发送运动相关内外信息的一种实体智能便携式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穿戴类智能设备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麻省理工实验室的几位科学家提出,他们设想将计算机技术(穿)在人身上[2],而真正具有智能可穿戴式的设备则于70—80年代出现。史蒂夫曼的苹果Ⅱ6502计算机原型可穿戴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是其中的代表[3]。虚拟类智能运动设备的出现要晚于穿戴类智能运动设备[4]。虚拟类智能运动设备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而出现,被广泛认识主要依托的是微信。自微信推出运动步数的记录之后,科技圈和创投圈掀起一股运动软件开发浪潮,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各种运动类APP多达1500款以上,包括火辣健身、咕咚、约运动、悦跑圈和Keep等。据统计,目前社会上最常用的穿戴类运动设备主要有五种类型:智能手环、运动手表、胸带式心率监测器、智能服饰以及其他健身监测器。
智能运动设备中,无论是穿戴类运动设备还是虚拟类运动设备,其功能从不同角度方面入手,体现为不一样的情况:一是运动数据监测,主要是对运动者运动时的相关运动数据的实时获取、分析和传递,如步数、步距、步频、距离、深度、运动时间、运动动作、运动轨迹等相关运动的专业数据统计分析。二是外部数据监测,主要是对运动者运动时的外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如气压、海拔、方向、湿度等外在动态变化数据。三是内部数据监测,主要是对运动者自身内部身体状况的监测,如心率变化、血压状况、消耗卡路里、身高体重等自身生理状况的监测。四是互动交往共享,主要是对运动者通过运动利用智能运动设备中内含的朋友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分享和交往。五是专业运动指导,主要根据运动者相关的运动数据,对应给予专业运动指导,一般从体育学、营养学、运动生理学等角度提出专业的“运动处方”和“膳食方案”。六是推荐信息服务,主要是为运动者推荐相应的运动装备、场地、教练等,如推荐运动鞋、服装等运动装备;也可根据运动者的兴趣爱好推荐相应的就近私教、专业咨询、赛事信息以及活动情况等服务。综上所述,随着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智能运动设備越来越呈现综合化的趋势,很多智能运动设备已经具备了多项功能,用以满足用户运动状态、生理指标、心理状态等多方位的需求,在提高运动质量的同时,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体育运动的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以及社会化。
三、运动智能穿戴设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实用性供能水平较低
调查过程中,80%的大学生反映市场上绝大多数智能体育器材的实用功能水平很低,日常锻炼过程中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智能体育器材对于大学生的现实意义还没有发挥出它的最大效用,也没有办法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科学健身需求。智能手环的出现已经逐渐取代了智能手机。支持活动、运动、睡眠等模式,可记录用户的营养情况,并具有智能闹钟、健康提醒等功能。内置电池可以使用10天,振动电机非常实用。其简约的设计风格也能起到装饰的作用。通过智能手环,用户可以实时记录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睡眠、饮食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IOS或Android设备同步,通过数据引导健康生活。但是,大多数的智能运动设备价格低廉,相应的功能也较为简陋,相对于更高端的智能设备来说,数据不够真实,有的时候会出现误判和数据错误。
(二)创新力度不足
数据分析显示,大学生对于运动智能穿戴设备的融合功能关注度达到60%以上。然而,市场上的运动智能设备除了功能单一、功能缺乏创新以外,很多设备还存在数据采集不准确的问题,经常出现设备显示数据与实际数据不相符合的情况,再加上各大运动智能设备厂商分化严重,对于数据的保守不互通,从而导致市场上运动智能穿戴设备创新动力不足,发展较欠缺。
(三)相关产业链尚未形成
国内运动智能穿戴设备发展处于一个发展初期阶段,各大运动智能穿戴设备厂商对于智能运动设备的市场的试探。对于未来发展和定位没有清晰明确方向,更多的运动智能穿戴设备是各大品牌所发展的“副业”,即从而没有核心技术可言,没有形成完整的市场产业链,更没有配套的服务产品。从芯片、感受器、显示器、产品组装尚未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整体,从而也使产品创新受到阻碍。
(四)受到其他产品市场冲击
近两年来,一些运动软件的兴起成为很多大学生健身爱好者的宠儿,如悦跑圈、咕咚运动、Keep。这些软件相对于运动智能穿戴设备具有更廉价、便利的优势,是越来越多的健身人群更具有倾向性的选择。这些新兴的运动产品为智能运动设备的发展设置了新关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四、前景对策
(一)营造科学健身氛围
现如今,大学生的自律能力日益下降,大学生人数多、地域广,政府和学校不可能全意管理。因此更加需要大学生可以通过智能运动设备来自己进行相应的健康管理。所以,政府对于未来智能运动设备持肯定态度,希望智能运动设备的出现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去管理大学生的健康。
对于智能运动设备的发展,国家的政策及各方面条件支持起着风向标和基础性的作用。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于大学生体育健身活动大力支持,积极营造科学体育健身活动的良好体育文化氛围,使得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科学健身的思想意识,提高大学生对于智能运动设备的认识,使得智能运动设备更好地为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服务。
(二)加强创新资金投入
现阶段,智能运动设备不论在国际领域还是在国内仍然处在一个发展的初期,且发展处于一个平台期。在市场上,表现为智能运动设备的功能普遍较为单一,各个品牌的智能运动设备的功能都大同小异,且缺乏创新产品,不能满足各个阶段的用户需求。并且,智能运动设备的厂商要将技术创新能力、商业模式创新能力、产品服务创新能力以及运营能力作为智能运动设备技术突破的关键因素和指标。
(三)提高产品的实际应用服务水平
现阶段,市场上的智能运动设备的融合功能普遍较低。智能运动设备对于大学生的实际使用意义还没有发挥它的最大效用。所以,各大厂商应该加强对于运动智能设备的各种实用功能的研究,加大对其实用功能的投入力度,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从而提高智能运动设备的实用功能,为大学生的生活带来更多方便,为大学生精准化健身活动带来更多便捷。
(四)开创新型商业模式
智能运动设备的技术创新的核心体现在其智能程度。更加便捷化始终是大学生所追寻的目标。因此,应努力将各种高科技技术应用于其中,力求多种功能的完善以及加强传感产品灵敏探测方面能力的提高,帮助大学生在健身活动更加便捷的应用,同时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应尽量实现运动智能穿戴智能产品具备典型“物联网”属性的设备和促使其应用市场愈加成熟。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以及为实现大学生对于数据整合、分析的目的,也为了实现“将科技穿戴在身上”的目标。各智能运动设备厂商应该创新思维,优化产业结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对于运动智能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赢得价格优势,为智能运动产品的发展争取更大的市场,扩大国内市场,也为“中国制造”贏得更大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推动中国的智能运动设备朝更智能、更便捷、更安全、更多样、更实惠的方向发展。
五、结语
现如今是高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大数据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应该有更多的大学生加入体验智能穿戴设备的队伍中来,也应该有更多的人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如果说科技改变生活,那么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的功能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加到体育运动中来,也是一种重要的历史使命。科技要发展,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也要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全民健康。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6-10-26.
[2]蒋薇,廖彦罡.穿戴式智能设备在运动健身市场的现状分析[J].科技咨询,2015(26):2-3.
[3]梁潇.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市场面临爆发[J].中国电信业,2013(12):84-85.
[4]谭芳.运动智能穿戴设备在大学生健身活动中发展的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05):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