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地名档案文化建设的思考
2022-06-07景雪
景雪
地名作为文化的符号,属于文化形态的一种,是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地名档案承载的是人文和自然地理实体的名称及相关信息,对地名的文化研究,实际上就是在对地名档案的整理过程中,挖掘研究档案中的文化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地名档案部门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多渠道多方式开发利用地名档案,保护弘扬地名文化遗产,推动地名各项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重视地名档案的规范化建设
地名档案是在地名工作开展中形成的具有一定价值的历史记录。笔者所在的地名区划档案资料馆(以下简称地名档案馆),馆藏地名档案资料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两次地名普查形成的成果类档案,其中,一普产生的地名卡片、地名表、地名图、地名概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非常珍贵的河北辖区内的各类地名资料汇编。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在一普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各类地名的由来含义和历史沿革。为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形成高标准的地名图集、地名录、地名词典、地名志等成果资料打下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馆藏档案也涵盖了开展地名管理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比如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颁发的关于地名相关工作的文件材料,地名标准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文件,以及具有行政职能的地名管理部门形成的关于地名方面的工作总结、报告。这些文件材料对于开展地名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地名档案作为专业档案,不仅反映了地名的相关基础信息,也记述了包括经济文化、自然实体、交通等概况,是国家开展经济、文化、政治等各项工作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资料。所以,地名档案的规范化建设是地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重地名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和规范保管,对于能够真实反映政区聚落沿革变迁、自然地理实体现状、经济文化地名概况等地名信息资料要应收尽收,在各类历史档案和特色档案资源里提取地名相关信息进行保护性的整合利用。在二普后期信息采集和成果转化阶段,地名档案馆主动作为,积极收集有关地名方面的影像资料和反映地名由来含义、传说典故的史料。从清末到民国初期,我省和京津两市行政区划多次调整,反映京津冀历代建制沿革的图书地图资料弥足珍贵,我们对展现河北省及北京、天津三地所辖区域变化的地图进行整理,收集到我省原版地图7幅,在陈铁卿先生编辑的《河北省沿革图稿》基础上,增加了从民国到2016年我省大的行政区划调整后编辑出版的省图25幅,同时附河北省政府驻地变更一览表,印制了《河北省沿革图稿增补》。这部历史文化图集共收录125幅地图,详实地记录了我省行政区划变更情况。我们对反映地名文化传说的历史典籍进行收集整理,共收集图书资料500余册,对部分地名方面的珍贵史料,进行保护性的再版。图书、调查材料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地图的直观性和严谨性,都能弥补传统档案在内容方面的许多不足。
二、加强地名档案文化产品的研发
编研工作是充分展示和深入挖掘地名档案资料的过程,是真正将档案工作和文化工作相结合的工作。地名档案馆依托两次地名普查,形成了大量的地名档案资料。它们是开展地名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依据,而其他相关的地名资料也有其独特的编研利用价值。编研工作者应该整合地名档案里蕴藏的相关信息,編印地名图录典志,提取地名档案里地名相关应用,以及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地名文化信息,开发与地名文化有关的文化产品,打造地名档案文化编研精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重点项目《国家标准地名志》突出地名的文化功能,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大量研究考证地名的文化应用,比如当地名人事件的文史资料以及名优地理标志产品相关介绍。总结归纳自然地名历史现状和命名规律,研究经济文化地名和交通地名的发展演变。同时将具有代表性的地标建筑及能反映地名源流的重要标志景观、城市概貌等照片资料加以开发利用。突破对馆藏地名档案研究范围,充分利用社会上各种信息资源,是编研开发利用的新趋势,也是推进地名文化建设新举措。河北省作为革命老区,有大量的红色革命地名,作为基础地理信息,承载着我们党在河北省境内领导人民取得革命战争胜利的光辉历程。曾为中共中央所在地的西柏坡和我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和碑文最多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都是全国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地名档案馆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向全省民政系统征集红色地名故事,编辑印制《河北省红色地名故事》,收录范围包括发生重大红色事件的村落、纪念地、重要的红色机构旧址、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等。这本书既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的重要书籍,也是展示河北红色地名文化的重要历史史料。在宣传推广党的艰辛奋斗历程,彰显党的辉煌成就的同时,保护和挖掘具有鲜明红色印记和深厚文化内涵的红色地名,努力打造红色产品和红色品牌,助力探索将红色资源转化成文旅产业。
三、拓宽地名文化宣传方式
“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做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地名文化,最重要的全方位挖掘开发地名档案中的文化因素。协调文化部门,加强与传统媒体和电子媒体机构合作,通过网络视频新媒体和专题展览等多种形式,营造地名档案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拓宽地名文化宣传方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充分发挥地名信息库服务平台建设价值。国家地名信息库已经建成,地名信息采集经过县级自查、市级核查、省级验收、国家抽查复验和入库验收等多轮检查,权威性和准确性高,作为地名档案部门应该配合地名管理部门做好地名信息库暨地名信息政务管理及社会服务平台的完善信息和日常管理工作,二普转化成果(图录典志)以及对地名文化的研究成果均可及时更新到社会服务平台,供用户浏览、阅读,为有需要者的利用提供便利,以满足社会需求,切实保护地名文化传承。二是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网络化服务。地名档案工作者应该考虑将通俗形式的编研成果引入大众传播媒介,进一步扩大地名档案成果对读者的影响面和对社会的宣传面、教育面。去年结合党史教育地名档案馆积极开展地名故事征集、摄影比赛、专题展览等主题活动,组织全省民政系统进行红色地名确认、故事征集,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讲好地名故事、弘扬地名文化充分结合。将征集到的优秀作品在河北省民政厅政务信息平台设置专栏,定期进行发布,营造地名文化宣传社会氛围,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我馆协助民政厅区划处策划组织的《寻访红色地名,留存乡愁记忆》系列主题短视频作品,集中反映了全省民政系统着力挖掘当地红色地名中承载的党的光辉历史、奋斗历程、革命传统、红色精神,在河北省委网信办公布的2021新媒体影响力评价和扶持工作活动中,被评为新媒体优秀作品,并在河北省民政厅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宣传活动中,获得一等奖。三是加强与相关文化部门合作。地名档案馆作为地名专业馆配合河北省民政厅,联合多部门积极推进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汇总整理地名资料中的文化因素,总结归纳地名的语词文化和实体文化,深入挖掘地名历史文化中历史渊源、延伸介绍地名文化应用中的文物古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介绍我省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地名渊源,开发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地名档案信息。通过交流活动和资料互换共享,推广介绍我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使民众广泛感受地名档案的独特文化魅力,也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全方位、多层次挖掘地名档案中蕴含的文化价值,通过运用文字、图片、电子媒体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宣传地名文化,同时积极推进千年古镇、古村落等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传播地域文化,让大众更加了解地名档案,感受地名文化,提高地名文化遗产的社会认知度,从而发挥地名文化对深化传统文化意识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永立.地名文化[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程鸿飞.河北地名文化千年古县[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3]周佳泉.地名的文化感悟作用[J]中国地名,1999(3):38-39.
[4]孙良同.古典文学中的河北及其文化意义[J]. 飞天,2011(8):81-82.
[5]王利君.中国地名的文化性及其翻译[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133-135)
[6]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
作者单位:河北省地名区划档案资料馆CD1566A7-19CB-4443-A71C-1BBAD5DD31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