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云南边缘增长中心的形成*
2022-06-06梁双陆刘英恒太
梁双陆 刘英恒太
一、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实现亚欧非大陆与海洋在经济、政治、人文领域的互联互通,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繁荣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意义。作为中国提出的最重要全球性倡议之一,“一带一路”不仅联通亚太和欧洲经济圈,贯穿非洲、环连亚欧,还涵盖我国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地区共18个省份和直辖市,沿边地区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的“衔接带”和“接合部”,正由过去开放的“边缘地区”转变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的前沿窗口。云南省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地区最近的陆上通道,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地缘相近、血缘相亲、利益相容。自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至今,云南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在建设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因此,研究“一带一路”建设对云南省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梳理云南省在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建设中取得的成就,探究云南省边缘增长中心形成的过程,对于云南省在新发展格局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一带一路”倡议与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
在“一带一路”愿景规划中部署的六条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经过云南省的就有两条,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更产生了中国与缅甸之间达成的中缅“人字形”走廊建设,中国—中南半岛走廊、孟中印缅走廊、中缅走廊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乃至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重要载体,成为云南发挥区位优势的重大机遇。
(一)云南与中国—中南半岛走廊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以中国广西南宁和云南昆明为起点,以新加坡为终点,纵贯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是中国连接中南半岛的大陆桥,也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跨国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走廊建设对于云南省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中老铁路通车服务双边社会经济发展,云南受益最明显。据世界银行估算,中老铁路贯通后,中国至老挝(昆明至万象)与中国至泰国(昆明至林查班港)综合陆路运输成本将会大幅下降,分别由每吨72.53与92.27美元下降至34.94与55.54美元。(1)“From Landlocked to Land-Linked : Unlocking the Potential of Lao-China Rail Connectivity”,Worldbank,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handle/10986/33891,visited on 10 March 2022.中老铁路服务双边社会经济发展作用凸显,中老铁路开通百日(2021年12月3日至2022年3月12日)货运量超12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总量超28万吨。(2)《中老铁路开行百日 “黄金线路”助力沿线发展》,新华网,2022年3月13日,http://www.news.cn/fortune/2022-03/13/c_1128466098.htm,登录时间:2022年3月15日。由中国发往老挝货物占跨境货物总量的32.86%,主要包括化肥、电子产品、通信设备、汽车等产品,由老挝发往中国货物占跨境货物总量的56.79%,主要包括天然橡胶、大米、木薯粉、木炭、铁矿石等,此外另有冷链产品过境老挝运往泰国。中老铁路打通了连接云南与老挝、泰国及周边国家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大物流、大市场、大开放新格局,为推动老挝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运输支撑,驱动老挝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作用更加凸显。其二,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促进贸易便利化,与云南自贸试验区形成联动发展。合作区具有成为中老战略友好合作的先行区、昆曼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枢纽、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进出口加工基地、商贸服务基地、物流配送基地、睦邻安邻富邻示范区的战略地位。(3)《西双版纳磨憨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规划纲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2014年5月30日,https://www.xsbn.gov.cn/ynmhjkq/95825.news.detail.dhtml?news_id=1718575#_Toc373737246,登录时间:2022年3月15日。“一带一路”建设期间,合作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际物流监管场所、磨憨口岸国际商贸物流园危化品查验货场、自助通关系统、中国(云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等投入使用,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中老合作区双方管委会创新联动体系,共同建立联合招商新机制,发布招商引资新政点,支持国际商贸、加工制造、国际旅游、国际金融、现代物流、国际康养医疗等产业和项目;与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在创新跨境商事服务、推进跨境产能合作、促进跨境电商发展、联通跨境物流通道等方面形成联动发展。通过不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强与老方管理部门协调等措施,促进磨憨口岸通关秩序明显改善,通关效率明显提高,目前磨憨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均少于全国平均水平,日通关量提升84.2%。(4)《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基本情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2021年4月9日,https://www.xsbn.gov.cn/ynmhjkq/95832.news.detail.dhtml?news_id=2169563,登录时间:2022年1月28日。
(二)云南与孟中印缅走廊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中国、孟加拉国、印度和缅甸四国政府共同推进的“孟中印缅地区合作论坛”框架下的次区域合作构想。虽然因印度方面的认知困境与行为失当,(5)姚遥,贺先青:《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现状及前景》,《现代国际关系》2018年第8期,第46—55页。使经济走廊一度陷入停滞,(6)陈利君,卢森:《印度参与中印多边合作的策略研究——基于猎鹿博弈的视角》,《南亚研究》2021年第3期,第56—86、156—157页。但经济走廊建设的基本动力来自经济要素的流动,(7)卢光盛,邓涵:《经济走廊的理论溯源及其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启示》,《南亚研究》2015年第2期,第1—14、154页。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在各方积极努力下仍然在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互联互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相关研究显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促进了中国对孟加拉国、印度和缅甸三国的直接投资,影响效应约在48.77%左右,(8)陆亚琴,顾伟:《“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倡议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了吗?——基于倍差法的实证研究》,《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第30—41页。并通过专业分工效应提升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地位。(9)郑丽楠,马子红,李昂:《OFDI与制造业价值链地位提升——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板数据的研究》,《科学决策》2020年第5期,第62—80页。孟中印缅国际大通道重要路段腾冲至猴桥高速公路建成通车(10)《孟中印缅国际大通道云南腾冲至猴桥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21年1月4日,http://www.sasac.gov.cn/n2588025/n2588129/c16396492/content.html,登录时间:2022年3月11日。,使杭瑞高速公路与腾冲至缅甸密支那公路连为一体,对改善边境综合运输服务体系,促进云南省融入南亚东南亚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云南与中缅经济走廊
虽然孟中印缅四方体系遭遇地缘政治权力结构与合作机制困境,但域内中缅、中孟、印孟和印缅双边合作正在加快推进,近年来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成效显著。(11)李晨阳,孟姿君,罗圣荣:《“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主要内容、面临挑战与推进路径》,《南亚研究》2019年第4期,第112—133、157—158页。2017年11月19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内比都与时任缅甸国务资政兼外交部长昂山素季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中方愿根据缅甸国家发展规划和实际需要,与缅方共同探讨建设北起中国云南,经中缅边境南下至曼德勒,然后再分别向东西延伸到仰光新城和皎漂经济特区的“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形成三端支撑、三足鼎立的大合作格局。(12)《王毅同缅甸国务资政兼外长昂山素季举行会谈》,新华网,2017年11月20日,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1-01/12/c_1126971357.htm,登录时间:2022年1月28日。2018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缅甸计划与财政部在北京共同召开中缅经济走廊联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签署政府间共建中缅经济走廊的谅解备忘录,双方确定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框架,充分对接《缅甸可持续发展计划(2018—2030)》,共同规划和推进中缅经济走廊建设。(13)《中缅经济走廊联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18年9月12日,https://www.ndrc.gov.cn/fzggw/wld/njz/lddt/201809/t20180912_1167386.html?code=&state=123,登录时间:2022年1月28日。从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角度看,中缅经济走廊对我国西部地区由“开放末梢”转变成为“开放前沿”有重要意义,也能够通过经济走廊的规划和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在特定空间的集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缅甸和中国西南欠发展地区的经济增长。(14)姚勤华:《中缅交通互联互通现状与前景分析——以云南基础设施建设为视角》,《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第25—37页。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对于云南省的影响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云南贸易发展,皎漂深水港建成后可释放出巨大的经济发展红利,中缅铁路建成后将成为缅甸重要的铁路运输干线,不仅为缅甸创造大量就业,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而且将助力云南对外贸易发展与产业繁荣。其二,中缅油气管道项目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一方面解决了缅甸天然气下游市场难题,为缅甸带来国家税收、投资分红、路权费以及培训基金等在内的可观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填补云南成品油生产空白,拉动云南省化工、轻工、纺织等相关产业,对推进云南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内涵与进展
“一带一路”倡议为云南带来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大机遇和重要动力。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就是要发挥区位优势,广泛汇集国内外资源,以开放、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重点,(15)陈利君:《云南建设辐射中心的内涵与对策建议》,《云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第1—6页。打造边缘增长中心、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经贸合作基地、区域人文交流中心,形成陆海空、国内与国外、东部与西部联动互动的开放新格局,使云南成为中国对南亚东南亚国家产生较强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的沿边开放新高地。
(一)经济贸易中心
按照《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经济贸易中心实施方案》中“做强滇中、搞活沿边、联动廊带、多点支撑、双向开放”的发展思路,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功能的定位。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云南省正努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物流枢纽,构建以云南为核心连接中国西部地区和中南半岛国家的区域性经济双循环格局。
第一,建设“枢纽+通道+网络”的多层级物流枢纽运行体系。物流枢纽集聚效应逐步呈现,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的“一核一带三翼”(16)根据《云南省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2019—2035年)》,一核为昆明空港型、陆港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一带为沿边物流枢纽发展带,三翼分别为滇西、滇东北、滇南物流枢纽发展翼。物流枢纽体系;依托物流枢纽建设,构建“四出境四出省”物流通道体系(详见表1),大幅提升物流企业服务水平,促进物流成本显著下降;建设连接印度洋太平洋的陆海联运国际战略支点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综合物流门户枢纽,有效支撑“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孟中印缅”、“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建设。
表1 云南省“四出境四出省”物流通道体系
第二,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云南省建成了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瑞丽、磨憨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昆明、曲靖、蒙自、嵩明杨林、大理国家级经开区,昆明、红河综合保税区,中老、中缅、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瑞丽、畹町、河口、临沧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为纽带,沿边各口岸为窗口的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通关便利化不断提升,2020年全省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14.02小时,比全国平均进口通关时间少27.8小时,位列全国进口整体通关时间最短省区第4位;全省口岸出口整体通关时间0.12小时,比全国平均出口通关时间少2.07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位列全国最短省区第1位。(17)《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专题发布会》,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年4月9日,http://www.yn.gov.cn/ynxwfbt/html/2021/zuixinfabu_0429/3797_2.html,登录时间:2022年3月10日。建立促进自由贸易的合作新模式,积极探索与老挝、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在货物通关、贸易统计、原产地证书核查、检验检测认证标准、质量提升、打假维权等方面开展多双边合作。2020年云南省对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贸易进出口实现1102.36亿元,(18)按照收发货人注册所在地统计的一般贸易额。统计口径不局限于环印度洋37个国家和地区。本文所指环印度洋地区包括南亚、东南亚、大洋洲、中东、东非等地区的36个国家,具体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埃及、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巴林、东帝汶、厄立特里亚、吉布提、卡塔尔、科摩罗、科威特、肯尼亚、马达加斯加、马尔代夫、马来西亚、毛里求斯、孟加拉国、缅甸、莫桑比克、南非、塞舌尔、沙特阿拉伯、斯里兰卡、苏丹、索马里、泰国、坦桑尼亚、新加坡、也门、伊拉克、伊朗、以色列、印度、印度尼西亚、约旦。比2017年增长了94.2%,年均增长24.8%,处于高速增长态势,其中对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出口增长了86.3%,从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进口增长了100.4%,进口增长势头强劲。
第三,推动跨境经济合作区创新发展。云南省在国家的支持下,着力推进澜沧江—湄公河等跨境经济合作,积极探索中缅、中越、中老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中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合作机制,力图把合作区打造成为基础设施完善、成本优势突出、投资贸易便利、先进技术聚集、充满创新活力的国际化开放合作平台。共同创造条件,推动人员、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第五,已形成以花卉拍卖为核心的国际鲜切花批发和集散中心。昆明已经形成了以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斗南花花世界为核心的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斗南鲜切花交易批发市场和集散中心,其对产业上下游的辐射作用大。一是通过区域分工形成了以滇中、滇南为主的鲜切花、观赏苗木产区,以滇中、滇西南为主的盆花产区,以滇东北、滇西北、滇东南为主的加工花卉产区,以滇中、滇东北、滇西北为主的种用(植)花卉产区。二是在更大范围内集聚和扩散商品,跨省跨国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的名花,并通过线下、线上交易销往全国各地,以及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波兰、东南亚诸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是拥有大量的动态信息,促进花卉产业的相关经营主体整合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通过加工、组合、配送等现代物流系统,为各类消费者提供多功能、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四是优化生产组织结构,以合作社为平台,通过集货节点与批发市场的互动,为广大花农提供便捷、优质的物流、商流服务,促进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
(二)金融服务中心
云南省人民政府2016年出台了《关于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金融服务中心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面向南亚东南亚金融辐射中心的建设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同年,印发《关于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金融服务中心等5个实施方案的通知》,细化了相关政策措施、工作路径和时限要求。围绕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金融服务中心的定位,云南突出创新沿边金融、跨境金融特色。
第一,创新开展人民币跨境业务。2020年,云南与东盟国家人民币跨境收付合计470.9亿元,同比增长7.7%,在同口径本外币跨境收支中占比近六成,与毗邻的缅、越、老三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分别为182.1亿元、172.9亿元、44.9亿元。(20)广西金融学会研究分析小组:《2021年人民币东盟国家使用分析报告》,中国金融新闻网,2022年1月24日,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ll/sx/202201/t20220124_238076.html。登录时间:2022年3月24日。
第二,贴近市场需求,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印发《跨境人民币业务操作指南》,明确银行为企业和个人办理对外贸易、直接投资等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操作标准。简化边民互市贸易结算业务流程,指导省级自律机制在自贸区落地,更高程度便利化试点业务,将优质企业原本1—2天的结算时间缩短至几分钟内。此外,完善面向东盟的本外币现钞跨境服务。建立中越、中老现钞调运通道和西南地区第一个泰铢现钞直供平台,2020年云南省累计发生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业务17笔,金额合计1.5亿元。(21)广西金融学会研究分析小组:《2021年人民币东盟国家使用分析报告》,中国金融新闻网,2022年1月24日,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ll/sx/202201/t20220124_238076.html,登录时间:2022年3月24日。研究制定边贸企业超限额携带人民币现钞出入境实施方案,选取160余家企业作为试点,开展人民币现钞携带试点业务。
第三,探索面向周边的跨境金融业务。在面向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金融辐射方面开发了“东盟七国产品体系”“越老缅产品体系”“南亚国家产品体系”等跨境业务体系,实际业务开展以探索人民币跨境业务为主,主要集中在周边国家。目前已推进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兑换,构建了以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为支撑、银行柜台交易为基础、特许兑换为补充的区域性货币交易云南模式,2020年,云南省银行开展人民币兑泰铢、老挝基普、越南盾柜台兑换共计1.7亿元。(22)广西金融学会研究分析小组:《2021年人民币东盟国家使用分析报告》,中国金融新闻网,2022年1月24日,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ll/sx/202201/t20220124_238076.html,登录时间:2022年3月24日。同时,富滇银行到老挝设立老中银行,太平洋证券在老挝设立老中证券;农行泛亚业务中心、中行沿边金融合作服务中心、浦发银行离岸业务创新中心等区域性功能总部在昆明成立,开展跨境金融交流合作,并建立了12个沿边跨境反假币工作站;建设境外边民信息管理平台、外籍人员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站等。但受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国家金融开放程度低、金融监管薄弱、金融机构信用等级低等因素制约,金融机构对外合作都很谨慎,跨境金融服务于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格局尚未形成。
(三)科技创新中心
云南发挥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科技落差和互补性,在国家科技部等部委支持下,推动与周边国家的科技合作。
第一,充分发挥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创新中心作用,利用先进科技资源,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卫生与健康、现代农业、矿冶和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领域开展合作。
第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科技创新辐射模式初步形成。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主要集中在科技人文交流、跨境园区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四个方面。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共建10个联合研发机构(其中8个在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共建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9个,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合建13个境外或跨境科技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在现代农业研发辐射、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科技人员交流与教育培训方面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辐射模式,一批适用技术、成果在周边国家转化落地,但在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科技信息与大数据平台、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品商贸物流基地、跨境科技产业园区等方面建设缓慢。科技辐射主要集中在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国等周边国家,对南亚地区的科技合作才开始起步,在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孟加拉、斯里兰卡5个国家建立了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与印度共建双边中心。
(四)文化交流中心
云南发挥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及与周边国家人文相亲的优势,增进了解、增进信任、增进友谊,推动与周边国家在文化、体育、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交流。
第一,依托独特的区位条件和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以南亚东南亚国家为重点,构建立体化文化交流传播体系,生动展示七彩云南美丽中国良好形象(23)李智环,邵媛媛:《论跨境民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基于云南的思考》,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第89—93页。。在全国首创“国门书社”并与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共建柬埔寨金边中国文化中心、缅甸仰光中国文化中心。以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海外推广为契机,与老挝、柬埔寨积极开展国际数字电视项目合作,信号覆盖老挝万象市、沙湾拿吉省、占巴塞省、琅勃拉邦省,柬埔寨首都金边及马德旺、磅湛两个省份。
第二,面向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人文交流辐射程度在不断提高。云南与泰国、老挝、越南、缅甸、印度、马尔代夫、以色列等国家建立双边合作机制,与34个国家缔结90对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其中重点在昆明。昆明市已与世界五大洲的24座城市建立了正式友城关系,其中亚洲13对、欧洲5对、美洲3对、大洋洲2对、非洲1对。昆明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正式缔结友城数量居全国第一,基本实现对东南亚国家首都及重要城市缔结友城全覆盖,云南高校培养来自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留学生也在持续增加。
四、边缘增长中心在云南的形成
沿边区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为经济一体化和加强区域区际间合作提供了空间机会。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我们曾经(24)梁双陆:《中国边境地区的一体化效应与边缘经济增长中心的形成——基于空间经济理论的解释》,《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1期,第31—35页。通过构建包含两个国家内部地区和边境地区的空间聚集模型,得出边缘经济增长中心形成的条件与路径,即当国外为制造业小国、国内制造业份额越大于国外时,国内制造业向边境区选择区位的动力越强,随着边界对边境区的屏蔽效应不断减弱,边境区域逐步形成若干边缘经济增长中心。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实施了沿边开放战略,内陆边境地区在中国对周边国家开放过程中形成了要素跨境流动和内地厂商向边境区聚集的趋势,而在以次区域经济合作为主要形式的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中,边境地带的聚集效应更为明显,具有形成边缘经济增长中心更大的可能性。在我国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云南大部分地区都是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是中国重要的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仅有滇中地区被列为重点开发区域,滇中城市群聚集了46.5%的云南人口,63.8%的云南省地区生产总值,而城市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要素集聚体。(25)藤田昌久、蒂斯:《聚集经济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从地理空间上看,边缘增长中心的形成在云南主要体现为滇中城市群,为此滇中城市群(26)滇中城市群由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的蒙自市、个旧市、建水县、开远市、弥勒市、泸西县、石屏县七个县市组成,是云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国土面积占全省29%(114600平方公里),人口占全省44.02%。被列为全国19个重点发展和培育的城市群之一。
(一)边缘增长中心的政策供给在增强
国家为发挥云南的区位优势,不断增强制度和政策供给,先后出台了政策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2011年),支持云南省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2013年),将滇中城市群纳入全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支持云南建设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2015年),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2019),批准设立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2019年),批准实施《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2020年)。在这些政策的支持和制度保障下,地处边疆的云南省经济增长在加快,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2013—2021年),云南省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9%,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位列第五位,边缘增长中心的特点在逐步显现。从空间区位上看,滇中城市群发挥了从环印度洋地区进口的重要商贸集散功能,近几年的进口增长势头强劲,滇中城市群正在成为云南省建设对外开放门户的核心。
(二)边缘增长中心的产业支撑亟待转换
《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重点是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电子设备制造、通用航空等产业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但滇中城市群内的工业仍以资源型工业为主,装备工业发展严重滞后。滇中地区历史上就是我国的重要原材料工业基地,也曾布局过装备工业和日用消费品工业,发展至今,滇中五城的资源型工业占比高,装备工业发展薄弱(见表2)。工业发展不足,工业经济支撑力不强,是云南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云南工业看滇中,2021年滇中五州市的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71%,滇中城市群中工业经济所反映出的问题,也就是云南工业经济所存在的问题。工业发展不足是滇中城市群发展不快的突出问题,2021年滇中五州市的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25.2%,仅比全省水平高1.1个百分点。(27)数据为2021年1月累计数据,数据来源于云南省统计局网站进度数据《2021年12月云南统计月报》。在工业经济占比低的情况下,装备工业和日用消费品工业发展不足,造成滇中城市群集聚产业和人口的能力弱。
(三)区域报酬递增的源泉尚未形成
空间经济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是区域报酬递增源泉。滇中城市群要实现承载更多经济和人口的新型城镇化目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规划目标,实现边缘增长中心的快速成长,最缺乏的是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滇中城市群的科技研发投入严重不足,2020年滇中五州市研发投入强度最高的是昆明,为1.79%,最低的是楚雄,只有0.38%,曲靖市研发投入强度为1.02%,处于全省较低的水平,红河的研发投入强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楚雄州的研发投入强度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28)资料来源:根据《云南统计年鉴2021》计算。从企业层面看,研发投入强度低,一方面是由于滇中城市群中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所从事的产业处于技术较为成熟的中低端环节,企业研发投入的需求和意愿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消费品生产的企业小散弱,企业研发投入能力弱。从政府层面看,地方政府的研发投入也比较薄弱,2020年滇中五州市中财政科学支出比重最大的是玉溪,为3.24%,最小的是红河,只有0.25%,曲靖、楚雄和红河的财政科学支出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曲靖只有云南省的三分之一,红河只有云南省的四分之一强。(29)资料来源:根据《云南统计年鉴2021》计算。相比而言,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的研发投入强度是滇中城市群的3.6倍,珠三角城市群的研发投入强度是滇中城市群的2.8倍;京津冀城市群的财政科学支出比重是滇中城市群的2.7倍,珠三角的财政科学支出是滇中城市群的4.7倍。(30)资料来源:根据《云南统计年鉴2021》《北京统计年鉴2021》《天津统计年鉴2021》《河北统计年鉴2021》《广东统计年鉴2021》计算。
表2 2019年云南省及滇中五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结构比重 (单位:%)
*资源型工业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开采辅助活动、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装备工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其他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此外,支持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科研院所、设计院薄弱,各地建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认识还未形成。滇中城市群的产业聚集和产业转型升级都面临着严峻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板,为此云南省委于2022年2月召开了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云南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关于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三个政策文件,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提供政策支撑,这将有力地缓解云南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各地正在加快落实并出台符合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人才激励政策。
五、结论与建议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云南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在国家的支持下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辐射中心,具体细化为经济贸易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取得一定成效。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滇中地区是重点开发区域,滇中城市群被列入新型城镇化战略的19个城市群之一,滇中城市群有望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边缘增长中心,拥有政策叠加的良好条件,但滇中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型工业锁定效应,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缓慢,滇中尚未形成区域报酬递增的源泉,需要在新发展格局构建中内引国内大市场、外联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激活产业新动能、开放新动能、辐射新动能,真正成为中国的边缘增长中心,成为引领云南乃至中国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因此,特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激活产业新动能,打造承接国内产业转移与国际产能合作示范高地
主动服务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与推进与环印度洋国家产能合作中,实现重塑云南传统产业链和壮大新兴产业规模。第一,联合招商多点布局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充分发挥滇中日益增强的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以空港经济区为核心,以曲靖经开区、玉溪高新区、蒙自经开区、楚雄高新区为支点,建设滇中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示范区,引领全省的产业面向国内外开展产业协作。第二,探索飞地经济与反向飞地经济承接产业转移模式,使“飞地经济”和“反向飞地经济”相结合,在示范区内建设面向上海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的飞地经济园区,并同时开展反向飞地经济园区建设,深入国内发达地区,依托对方成熟市场和技术条件,积极在对方开展与其适应的生产经营,力争滇中产品“飞”得出去,外面技术“飞”得进来。同时,与环印度洋国家合作共建国别产业合作示范园,加快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二)激活开放新动能,打造服务国内市场的进口商贸高地
以服务于国内几大人口集聚区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进口与中国互补性强的商品、资源型产品,有效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第一,面向国内大市场着力扩大进口。依托云南出省大通道,开拓和对接强大国内市场,面向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地区市场,进口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地区的热带水果、热带植物类产品;面向大西北、关中、成渝等内陆地区市场,进口缅甸、印度洋尼西亚、马来西亚、孟加拉国、印度等印度洋沿岸国家海产品;面向国内工业基地,进口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资源类产品;用好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面向国内沿海地区制造业进口老挝、缅甸、柬埔寨的原材料和初加工产品。第二,建设面向国内大市场的进口商贸物流体系。以王家营国家级铁路集装箱物流枢纽站为核心,建设智慧化物流管理系统,有效链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综合保税区、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紧密连接曲靖、玉溪、楚雄、红河的物流枢纽节点,多点联动,优势互补,构建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枢纽。与昆明生产服务型、玉溪商贸服务型、楚雄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联动,增强王家营物流枢纽的集聚辐射功能,尽快建成滇中物流枢纽体系。
(三)激活辐射新动能,打造辐射中心核心区的“发动机”
依托产业基础,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教育、贸易、国际金融、文化、医疗服务等辐射中心的中央商务区(CBD),高效集聚经济要素和人口,培育壮大总部经济,激发CBD的城市“发动机”动能。第一,以呈贡大学城和信息产业园片区为重点打造科技教育辐射核心区CBD,依托呈贡大学城和信息产业园,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科创核心区。鼓励更多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高校加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吸引更多的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国家的高层次人才来滇留学、创业;引入国内外教育培训机构入驻大学城片区,为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国家培训人才。推进云南高校的科技成果面向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转化应用。第二,以新螺蛳湾商贸城片区为重点打造贸易辐射核心区CBD。发挥好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服务南亚东南亚的商贸功能,利用好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中国(昆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昆明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利用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构建跨境商贸服务链。第三,以巫家坝片区为重点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辐射核心区金融服务CBD。利用国家金融与发展(昆明)国际峰会“金融名片”,在巫家坝建设上市公司培育、金融中介、高端服务等聚集区,打造资本服务产业高地。引导区内金融机构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应用。第四,以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和飞虎大道片区为重点打造人文交流辐射核心区CBD。发挥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等国际会展的示范效应,在片区内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心、城市展示中心、国别文化展示中心、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