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2022-06-06李小寒刘璟石中全熊书

智库时代 2022年26期
关键词:病原思政实验

李小寒 刘璟 石中全 熊书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在课程学习中,护理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加强实践操作技能,即如何培养无菌的操作意识和规范的标本采集及运用合理的消毒灭菌方式,并对于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形态学特性、致病机理及防治原则等有正确理解。这有利于将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于护理临床实践中,降低今后工作中的危险发生率,并提高医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验课程的操作技能应当结合思政素材与课程环环相扣,使教育过程中知行合一的理念贯彻始终。注重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必须符合我国教育背景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元素也是不断更新交替,因此,建立思政元素资料库十分有利于思政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护理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必然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必须利用好课堂教学,通过针对性和浸润化的方式,将专业课程和思政相互促进、协同发展。随着国家对高等院校职业规划策略的发展规划,为了顺应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发展,提高护理专业的职业技能,提高护理专业的临床实践技能,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组织,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实验课程安排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要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过临床护士、专兼职教师的共同研讨,依据护理学生将来工作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遵循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规律,兼顾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选择、组织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为实际工作内容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涵盖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教育、微生物形态结构观察、微生物的培养、革兰染色、消毒灭菌、乙肝抗原检测。通过对理实一体化教学安排,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方法和思考能力。

三、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案例

(一)实验安全教育

实验室安全教育作为实验课程的起始环节,是专业基础课程技能操作重中之重的第一课。需要对学生在正式进入实验室之前提出规范要求,让学生在形态意识上就先入为主地植入安全生产防护意识,并且将该意识贯穿于本门课后续所涉及到的全部实践课程中。除此之外,还可延伸于其他相关专业实践课,例如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各类专业护理类核心课程中。实验安全教育主要的内容包括认识实验环境,熟悉常规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例如安全柜、酒精灯、镊子、剪刀、接种环等;具备无菌操作的意识及注意事项,为学生安全地开展实验,保护实验设备仪器、保护自我和他人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里着重强调的是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细无巨细的态度,因此我们的思政理念导向集中于预防和警示教育。

课中,以真实案例为依托,例如美国炭疽感染事件、SARS病毒感染等,到今后护理专业在临床工作中被患者体液感染,强调病原微生物感染常常是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而引发的,严重可危及到公众的安全。通过警示教育,强调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细节,保障实验顺利进行,进而得到客观的实验结果,获得熟练的操作技能,树立良好的思想意识,保护师生安全,正确处理意外事故,养成良好的操作方法,加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通过责任感的提升,有利于培养今后工作中的自信心,做到手中有数,心中无惧。

(二)微生物形态结构的观察

微生物是一类体型微小、结构简单、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微小生物,它的特点为肉眼不可见,必须要借助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千倍才能够被观察到。根据病原微生物的这个特点,在实验课程中设计了微生物形态结构的观察,主要借助显微镜来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正确的使用油镜观察微生物。在前期理论学习中,学生只能通过图片看到微生物的基本结构,因此实验课程中我们强调的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将行为过程趋向于结果导向,验证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思政素材以科学研究发展事迹为主线,如列文虎克的人物介绍,他如何发明显微镜,这个过程经历的艰辛和困苦,为生物医学事业的进步起到了质的飞跃,极大地促进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将微观不可见的事物转变为我们能够直观了解到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同样,也鼓励学科之间的交互作用,交叉学科的优势有利于思维的创新和进步,身为未来医学领域的工作者,除了要加强个人专业知识,还应该海纳百川,融合其他学科理论知识,这有利于本专业的发展和进步,合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来看待医学专业。弘扬有追求、对科学勇攀高峰的精神。2020年,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刘陈立带领科研团队,修正了微生物生长两大法则,他们利用大肠杆菌为模式生物,研究决定细菌的大小的因素,该结果挑战了传统法则对微生物领悟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在此前半个多世纪就有一些研究团队对两个法则提出质疑,但始终没有系统的方法证明,直到刘陈立带领团队潜心研究3年多才将此结果展现给大众。实验过程漫长而复杂,需要大量的重复监测和分析,依靠着团队的齐心协力,修正了传统的“指路牌”,为微生物相关领域的研究重新找准了方向。

(三)微生物的培养

微生物在自然界属于杂居型生物,人类对于微生物的研究,离不开对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培养。尤其是人工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出现,对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展开研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将德国科学家罗伯特·柯赫事件引入课堂教学中,他提出了一套完善科学验证的方法,并为病原微生物学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石。柯赫研制出一套系统的微生物学研究方法,并且验证了细菌和疾病之间的利害关系,将病原生物从受感植物上离体培养并分离纯化,得到的纯化物再接种于植物体,从而发现了引起植物感染的病原体属于同一类型,确定了感染的病原体。通过柯赫的四步法则我们不难发现,他在科学研究中的严谨和创新性思维,创新方法和研究目的之间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在实验课中,应积极鼓励学生从生活入手,从自己的随身物品、周围环境中尝试分离培养、纯化微生物,学生自行定制研究技术和方法,并在重复过程中不断改良。例如口腔、寝室环境中的细菌接种在学生自行配置的培养基中,观察生长现象,并分离和鉴定部分细菌。充分让学生意识到细菌无处不在,既存在于人体内也存在与自然界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无菌操作意识,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思维,学会从观察中分析疑虑,一步步培养严谨的科学研究思路和内在逻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本次课的教学效果。

(四)革兰染色

革兰染色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常见的一项内容,在理论学习中,需要同学们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由于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在细胞壁结构当中最大的差异来自于肽聚糖,而青霉素作为临床中常见的杀菌药物,起作用就是阻止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合成,通过革兰染色实验,能直观地从实验现象了解到细菌细胞壁结构的本质区别,将微观结构的化学反应与课本理论相结合。

课中,我们以青霉素的发现作为思政元素拓展,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三人从一开始发现了青霉素,研发提纯直至发挥临床效用,并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他们对科学研究孜孜不倦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他们将各自的研究进展相互合作交流,展现了合作共赢的品质,在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既要有专业能力,也要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共同协助拼搏,才能加快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建立了研制青霉素的小组,这个消息让当时正在威斯康星大学读博的中国留学生樊庆生兴奋不已,十分渴望正在被日军侵略的铁蹄践踏着的中国,能够及时得到最新药物的帮助。樊庆笙家境贫寒,但非常珍惜学习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只身前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留学,学了微生物学专业。樊庆笙回国与汤飞凡合作,目标就是要生产自己的青霉素,凭借着汤飞凡丰富的经验和樊庆笙的新设备、新技术。1944年底,中国第一批5万单位一瓶的青霉素面世,这就意味着在樊庆笙等人的努力下,仍然处在战乱之中的中国,成为世界上率先制造出青霉素的7个国家之一。尽管当时仅仅是小规模的产出,可是仍然挽救了许多前线士兵的生命。

(五)消毒灭菌

消毒、灭菌作为无菌观念和无菌操作中重要一环,能够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或芽孢。理论课中护理专业的学生已经学习不同的物品和环境需要选择不同的消毒灭菌方式进行处理。其中热力学灭菌法运用十分广泛,包括煮沸法、高温蒸汽灭菌法、巴氏消毒法。在实验课中,思政元素引入巴斯德生物学家的科研过程,并建立了巴氏消毒法,及时解决了生产应用问题,这个方法延续至今。当时,法国的啤酒、红酒制造业远近闻名,但随着保存时间不恰当,啤酒和葡萄酒常常发酸而难以下咽,这严重影响酒庄经济效益。巴斯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用显微镜观察后发现,当酒变酸后,酒液中有形似细棍的乳酸杆菌,它的繁殖导致酒变质。他经过反复多次的实验,终于找到了最有效的方法,将酒放置在60度左右的环境中,维持半小时,则可杀灭酒里的乳酸杆菌,又不会将酒煮坏破坏它的性质。这个方法后续也运用在牛奶等乳制品上,解决了生产中的关键问题。

2017年1月,青岛某医院被曝发生乙肝感染暴发事件,其血液透析室出现9名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经国家、省、市专家组现场调查,认定这是一起因医院感染管理不到位导致的严重医院感染事件。因此,严格规范的无菌操作不仅能够有效避免从事护理专业的工作者受到致病菌感染的机率,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在临床工作环境中暴露的风险,又能杜绝对患者产生侵入性的感染,保障医患双方的身心健康。

(六)乙肝抗原检测

在实验室中主要运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其中双抗夹心法是最常用的检测抗原方法,通过呈色反应来判断反应中有色产物含量与待检测抗体的含量关系。在课程中,主要通过我国科学家对乙肝研究领域做出的贡献,发扬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为国争光。2020年11月12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辉博士,荣获了全球乙肝研究和治疗最高奖——巴鲁克布隆伯格奖,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获此奖项,具有重要的突破性贡献。李文辉教授在2007年加入生命科学研究所,重点研究乙肝和丁肝病毒的感染,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发现病毒受体揭示了乙肝感染的奥秘。在寻找乙肝病毒受体的过程中,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前赴后继想要打开乙肝病毒感染的突破点,几十年中一无所获。但是经过潜心研究和钻研,李文辉团队发现了肝炎病毒在细胞中的受体。对于乙肝基础和应用研究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为乙肝药物的研发带来曙光,给肝炎病患者赋予了新的希望。

四、思政元素拓展与总结

在实验课程教学思政元素案例整理与设计(表1)中,教学内容涉及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的实验部分,是护理专业学生所必备实验课程,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涵盖生防意识、安全责任意识、勇攀高峰、标新立异、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思想、科学创新、爱国精神、民族自信、艰苦奋斗、孜孜不倦、职业道德、无菌意识、科研成果转化、艰苦奋斗、孜孜不倦等。从多个维度将思想政治教育“无声”融入教学中,并汇总为思政素材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补充素材库,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表1 实验课程教学思政元素案例整理与设计

五、学习评价改善

实验课程属于综合技能考试中的一部分,在总课程中占比约为10%,考核标准包括线上虚拟平台学习、上课出勤、实验操作规范度、实验过程严谨性、实验结果正确性及反思、实验态度等。考核内容为随机的无菌操作技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相比较常规的方式,新增一项学生在实验课后的临床案例收集,主内容要为病原生物感染的时事新闻、纪录片、研究热点等,鼓励学生从课外加强学习深度和广度。让思想教育层层递进,与时俱进,使教育理念过程中始终贯彻知行合一,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病原思政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