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伐布雷定在扩张性心肌病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2022-06-06汪雅琳何丹杨文杰李婧武汉亚心总医院湖北武汉430022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武汉43003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11期
关键词:阻滞剂布雷心肌病

汪雅琳,何丹,杨文杰,李婧(.武汉亚心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22;2.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 武汉 430030)

扩张性心肌病又称为充血性心肌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心腔、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下降是引起机体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其治疗的标准药物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抑制剂/受体拮抗剂(ACEI/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1]。由于β受体阻滞剂在降低心率、改善心功能的同时还能降低心肌收缩力和血压,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药的应用范围,尤其在扩张性心肌病慢性心衰的患者中。伊伐布雷定是一种新型的窦房结If电流通道阻滞剂,减慢心率的同时无负性肌力或负性传导作用,不影响心输出量和血压,可以弥补β受体阻滞剂的不足,甚至早期应用时可减少β受体阻滞药剂量的上调[2-3]。然而,目前伊伐布雷定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应用研究仍较少。因此,本研究以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伊伐布雷定联合标准药物的治疗效果,为后期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符合条件的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88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27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符合扩张性心肌病的诊断;③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18》中慢性心力衰竭的定义;④静息心率>70次/分;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心脏疾病,如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疾病、心律异常、束支传导阻滞,肝功能不全、肾功能4-5期、恶性肿瘤、拒绝参与研究者。

所有参与者均了解研究目的与方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临床资料 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吸烟、既往史(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率、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B型利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室收缩末径。

1.2.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常规的心衰药物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伊伐布雷定(规格:5mg)。伊伐布雷定初始剂量5mg,每日2次,治疗2周后复查患者心率。如果静息心率持续>60次/分,则将剂量上调至7.5mg,2次/天;若患者静息心率持续<50次/分,或出现心动过缓症状,则下调用药剂量或停药。

1.3 观察指标 治疗6个月后,复查所有患者的心率(次/分)、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mmHg)、B型利钠肽(BNP,ng/ml)、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径(mm)、左心室收缩末径(mm)。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采用单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并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基线特征 本研究共纳入88例,男性61例,占69.3%,女性27例,占20.7%,平均年龄为(50.06±13.37)岁。其中,吸烟者有59例,占67.0%。治疗前有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史的分别有5例(5.7%)、23例(26.1%)、21例(23.9%)、14例(15.9%),见表1。

表1 患者的基线资料

2.2 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和血浆指标比较 治疗前,患者的心率为(88.99±14.60)次/分,收缩压(123.11±22.11)mmHg,舒张压(83.40±14.58)mmHg;治疗后,心率为(78.02±15.94)次/分,收缩压(129.32±25.95)mmHg,舒张压(79.14±16.24)mmHg。治疗后,患者的心率较治疗前降低了(10.73±16.89)次/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收缩压较治疗前增加了(7.69±25.19)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而舒张压无明显变化(P=0.214)。

治疗前,患者的BNP、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1817.5(549.5,5526.5)ng/mL,83.5(68.0,95.3)μmol/L,91.0(80.3,103)ml/min·1.73m2;治疗后,BNP、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均比治疗前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为28%(25%,34%),左心室舒张末径(66.9±7.1)mm,左心室收缩末径(53.8±7.6)mm;治疗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8%(33%,45%),升高了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治疗后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径和收缩末径均比治疗前缩小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17),见表3。

表3 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存活率,预后效果极差[4]。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异常是引起慢性心衰最重要的原因,尤其是扩张型心肌病(DCM)。DCM是一种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心腔增大,心肌增厚、变性、坏死而导致收缩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5],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年龄30-50岁较为多见。DCM起病时常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病程进展,患者逐渐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如:心悸、乏力、用力后呼吸困难,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心脏增大,心肌肥厚,晚期出现心衰症状后,五年生存率仅40%[6-7]。

目前DCM的治疗尚无特殊药物和方法。心衰是DCM的主要症状,因此DCM的基本治疗主要包括使用β受体阻滞剂、地尔硫卓、强心剂、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临床荟萃分析发现,在利尿剂、ACEI、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地高辛等药物治疗基础上,与对照组相比,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进一步降低全因死亡风险的39%,地尔硫卓可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率[7]。然而,由于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具有负性肌力或负性传导作用,许多患者无法达到药物的推荐剂量,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伊伐布雷定是一种新型窦房结If电流通道抑制剂,具有高度选择性,可单纯降低心率,而对心肌收缩力和心脏电流传导无明显影响。Swedberg研究发现,纳入6558例NYHA心功能Ⅱ-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35%的慢性心衰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给予伊伐布雷定或安慰剂治疗,随访22.9个月后,与安慰剂组相比,治疗组心率平均减缓8.1次/分,死亡和再入院风险降低18%[8]。此外,左伟[9]研究发现,伊伐布雷定治疗首诊扩张型心肌病12周后,治疗组患者急性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提示早期联合应用伊伐布雷定可使DCM患者获益。然而,目前伊伐布雷定对DCM治疗的文献仍较少。

本研究发现,在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伊伐布雷定,观察6个月后,患者心率可显著减慢10次/分,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约7%,左心室舒张末径和左心室收缩末径均减少3mm,提示联合用药可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BNP降低提示患者出院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从血浆指标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来看,伊伐布雷定对心衰患者肾功能的安全性良好。这与Voors等进一步的研究分析结果相类似[10]。

综上所述,伊伐布雷定联合β阻滞剂、利尿剂和ACEI可以减缓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的心率、改善心功能,并且对于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肾病的心衰患者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阻滞剂布雷心肌病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肥胖女性易患心肌病
常在夜晚咳嗽要当心扩张型心肌病
猜猜我有多爱你
在梅尔顿·莫布雷的孤独(外一首)
有些高血压患者不适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
提问扩张型心肌病
良心是上帝的眼
良心是上帝的眼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