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

2022-06-06曹友仁李振兴袁善权田家顺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稻曲病粒剂供试

王 昆,曹友仁,李振兴,卓 凌,贺 雄,王 凯,袁善权,田家顺

(湖南禾益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125)

水稻稻曲病是由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 Cooke)Takahashi]侵染水稻稻穗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水稻生长后期的主要穗期病害[1-2]。水稻稻曲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气候条件是稻曲病菌萌发和入侵的重要因素,另外还受水稻品种、栽培管理水平等影响[3]。该病在湖南全省境内均有分布,若水稻感病品种在破口抽穗前5~7 d 遇适温阴雨天气,极有可能出现大流行,严重影响湖南省水稻产量及品质[4]。防治水稻稻曲病的主要措施有选用发病轻的品种、播种前消毒、防止后期施肥过多、进行药剂防治等。由于稻曲病发生危害的历史较短、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很多关于水稻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不尽一致[4-6],因此,笔者选取8 种生产上常用的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杀菌剂开展田间药效评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高效、安全、低毒及环境友好的防控药剂,为其在湖南省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县黄花镇鱼塘村,试验总面积约0.13 hm2,试验地常年种植水稻,排灌便利,保水性好,土壤pH 值 6.0,有机质含量35.27 g/kg,肥力较为均匀一致,为历年稻曲病常发田块(土壤数据来源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

1.2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泰优390,该品种属三系杂交迟熟晚稻,在湖南省作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8 d 左右;水稻于2021 年6 月24 日播种,7 月15 日人工栽插,株行距25 cm×25 cm,试验田水稻长势基本一致。

供试药剂:10%嘧菌酯微囊悬浮剂(通州正大农药化工有限公司)、70%氟环唑水分散粒剂(陕西华戎凯威生物有限公司)、45%丙环唑水乳剂(南通联农佳田作物科技有限公司)、300 g/L 苯甲·丙环唑乳油(武汉国科格绿生态科技有限公司)、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湖南新长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井冈·枯芽菌可湿性粉剂(浙江省桐庐汇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蛇床子素水乳剂(安徽省锦江农化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9 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4 次,共36 个小区,每个小区20 m2,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间留40 cm 宽过道,确保各处理互不干扰,试验各处理设计见表1。

表1 试验各处理设计

1.4 施药方法与次数

采用利农牌HD-400 型背负式手摇喷雾器对各小区水稻均匀喷雾,用水量为675 L//hm2,喷嘴类型为空心锥,喷嘴压力为0.2~0.3 MPa,二次稀释法配置药液,遵循“先空白对照、后供试药剂,配制施用不同药剂前清洗配制施用容器”的原则进行。

施药时间为2021 年9 月8 日水稻破口前7 d 进行第一次施药,间隔10 d 于2021 年9 月18 日水稻齐穗期进行第二次施药,共施药2 次。

1.5 气象情况

第一次施药期间,多云,气温29.5~30.8℃,空气湿度83.4%~86.8%,风速≤0.8 m/s;第二次施药期间,多云,气温24.6~26.1℃,空气湿度81.5%~85.3%,风速≤1.7 m/s;施药当天至试验结束,无影响试验结果的反常气候(数据来源:使用UT363 手持风速仪、W5 手持温湿度计测得数据)。

1.6 调查时间及方法

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NY/T 1464.54—2014 第54 部分:杀菌剂防治水稻稻曲病,于末次施药后21 d,2021 年10 月9 日水稻黄熟期稻曲病病情稳定时调查一次。

每小区按照对角线5 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的10 丛水稻,每小区共调查50 株,记录总穗数、病穗数,按照以下病穗分级标准统计:0 级,单穗健康,无稻曲球病粒;1 级,单穗稻曲球病粒数1 个;3 级,单穗稻曲球病粒数2 个;5 级,单穗稻曲球病粒数3~5个;7 级,单穗稻曲球病粒数6~9 个;9 级,单穗稻曲球病粒数10 个及以上。产量调查:各小区单收单晒,统计小区产量,折算产量以kg/hm2表示。

1.7 结果统计与分析

使用Excel 2013 软件进行原始数据统计、防效计算。

使用DPS 分析软件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对各处理防效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药效计算方法见公式(1)(2):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2 可知,各供试药剂处理对水稻稻曲病均有一定防效,处理1~6 为化学农药,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在74.4%~84.1%之间,均显著高于生物农药处理7 和处理8;供试药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量168.75 g/hm2处理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84.1%,且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供试药剂70%氟环唑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量126 g/hm2处理与300 g/hm2苯甲·丙环唑乳油有效成分用量112.5 g/hm2处理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8%和79.7%,无显著性差异;供试药剂10%嘧菌酯微囊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120 g/hm2处理与430 g/L戊唑醇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96.75 g/hm2处理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6%和77.1%;无显著性差异;供试药剂45%丙环唑水乳剂有效成分用量135 g/hm2处理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为74.4%,显著低于其他化学杀菌剂;生物农药20%井冈·枯芽菌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用量105 g/hm2处理和1%蛇床子素水乳剂有效成分用量26.25 g/hm2处理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0.0%和65.2%。

表2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药效

2.2 安全性

试验期间,采用目测法观察各小区水稻生长情况,各药剂处理小区水稻生长正常,未发现药害现象。

2.3 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3 可知,使用药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的处理平均每公顷产量保产率为6.4%(即与空白对照相比的增产率),其中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量168.75 g/hm2处理保产率最佳达8.2%;1%蛇床子素水乳剂有效成分用量26.25 g/hm2的保产率最低为4.5%;所有参试药剂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排序为:处理6 >处理2 >处理4 >处理1 >处理5 >处理7>处理8 >处理9(CK)。

表3 各药剂处理水稻产量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稻曲病的防治,首先需要选择抗病水稻品种,其次是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如适时播种、科学的水肥管理、合理密植等栽培技术,再根据当年气候条件进行必要的药剂防治[7-8]。结合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肟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氟环唑、丙环唑、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对水稻稻曲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9-11];其中2 种不同类型杀菌剂复配产品300 g/L 苯甲·丙环唑乳油有效成分用量112.5 g/hm2处理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高于单剂产品45%丙环唑水乳剂有效成分用量135g/hm2处理,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量168.75g/hm2处理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高于单剂产品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96.75 g/hm2处理,复配增效显著。

该试验选取的8 种杀菌剂对水稻稻曲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于水稻破口前7 d 进行第一次施药,间隔10 d 进行第二次施药,共施药2 次;其中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量168.75 g/hm2处理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84.1%,保产率达8.2%,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但应注意需与70%氟环唑水分散粒剂、300 g/L 苯甲·丙环唑乳油、10%嘧菌酯微囊悬浮剂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稻曲病菌抗药性;在倡导农药减量增效,推进绿色防控的大背景下,生物农药的研发、推广与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该次试验所选用的2 种生物农药在大田环境下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显著低于化学药剂,今后还需进一步的研发和实践。

猜你喜欢

稻曲病粒剂供试
4 种牧草种子在不同逆境下的萌发特性
小麦全程绿色防控用药试验分析
小麦全程绿色防控用药试验分析
小麦全程防控应用拜耳公司农药产品试验
25%苯甲·吡唑酯水分散粒剂防治葡萄白粉病试验
60%吡蚜·呋虫胺水分散粒剂对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效果研究
籼粳杂交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试验
2011年怀集县水稻稻曲病重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深圳朗钛研发出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配方和助剂晁
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芋头疫病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