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尿管刺激症状耐受程度的影响
2022-06-06李翠
文/李翠
神经外科疾病的类型繁多,包括颅脑损伤、颅内肿瘤等,具备发病急、高致死率等特征。为了切实维护患者生命安全,在其发病后多采用手术治疗方案,快速消除病灶,增加其生存率。由于此类疾病处于发病期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带来严重影响,继而削弱尿反射能力,造成患者无法自行排尿。而导尿管留置方式,是协助患者术后顺利排尿的重要途径,但因患者的尿管刺激症状耐受程度存在差异,导致患者不能完全适应导尿管的排尿环境。在导尿护理干预下,患者的认知水平以及依从性都将有所提高,借此巩固手术疗效,致使患者逐渐接受导尿管排尿形式。本文于本院2020 年1 月~2021 年7 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0 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80 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40 例,性别:男/女=22/18,年龄范围为45 岁到75 岁,平均年龄(54.82±1.82)岁,平均病程(7.82±0.23)d,择期开颅手术患者12 例,经鼻蝶切除术10 例,其余全麻手术18 例。观察组40 例,性别:男/女=21/19,年龄范围35 岁到75 岁,平均年龄(35.92±1.72)岁,平均病程(7.72±0.24)d,开颅手术、经鼻蝶切除术各有11 例、17 例,其余手术12 例。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 >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经脑CT 等临床诊断检查确诊为神经外科疾病;(2)患者皆处于全麻手术恢复期;(3)伦委会认可本次研究成果;(4)患者及其家属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神经外科肿瘤以外恶性肿瘤者;(2)先天性发育不全者;(3)凝血功能异常者;(4)患有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患者;(5)患有膀胱炎、尿道炎等男科/妇科泌尿系统疾病。
1.3 方法
1.3.1 调查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护理人员为其提供常规护理服务。例如在术前告知患者术后需要留置导尿管,而且还应在术后患者出现拔管行为时进行提醒加以阻止,必要时可强制干预,及时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惑等。
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导尿护理干预,其细节如下:
第一,术前宣教。对于即将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护理人员需提前一天与患者进行深度沟通,并为其普及留置导尿管的相关知识,而且还需细心帮助患者分析术后导尿管产生的种种不适感觉(疼痛感,异物感),为其讲述舒缓方法。如顺应尿意实施排尿动作,按摩尿道括约肌等,确保患者术前能够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应对术后尿管带来的刺激症状。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对于拒绝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从必要性、优势上消除患者的担忧,防止术后产生自行拔管现象。
第二,术后护理。对于导尿管的留置时机,除了可在术前进行外,还可在术后予以操作。但无论选择哪一种,都应当切实做好术后护理工作。首先,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术后极易出现的各种适应不良事件,为其实施针对性护理服务。如尿路感染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注重尿管替换等环节的消毒杀菌,一要以轻柔动作完成,二要遵照规范的操作步骤,杜绝交叉感染。而对于尿道损伤情况,需在置管时依据患者的生理特征,为其优选型号适中的导尿管,而且需保证尿管完全到达患者膀胱部位;其次,漏尿事件的预防,可从导管型号、插入深度、气囊注水量等因素予以调整;最后,护理人员需加强心理护理,真切了解患者实际感受,借助摆放绿植、播放音乐、讲笑话等方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并且还可为其列举成功病例,从他人的预后恢复结果上,增强患者的治愈信心,防止出现排斥情绪,扰乱患者的心理状态,继而产生不依从意识。
1.3.2 评估方法
尿管刺激症状耐受程度评分标准:共分为四个级别,从1分~4 分予以计取。一级(1 分),无基本躁动反应且不存在拔除尿管冲动;二级(2 分)表现为稍有躁动反应,但无切实行为,存在明显的不适感,无身体扭动现象;三级(3 分)出现身体扭动情况,不适感强烈,申请拔除尿管,经由劝阻后予以遵从;四级(4 分)强烈躁动,身体扭动剧烈,出现自行拔管行为,需要护士强制干预方可阻止个人行为。分数越高证明患者耐受程度越差,其尿管刺激症状反应越强。
SDS(抑郁)与SAS(焦虑)评分标准:满分皆为100 分,53 分~62 分/50 分~59 分为轻度抑郁/焦虑,63 分~72 分/60分~69 分为中度抑郁/焦虑,高于73 分/70 分为重度抑郁/焦虑。分数越高,其不良情绪愈加强烈。
VAS 评分标准:由0 分、10 分分别代表无痛、剧痛,分值越高,其痛感越强。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护理后患者适应不良率;(2)观察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3)观察患者护理前后不同时期尿管刺激症状耐受程度与疼痛感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护理后患者适应不良率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相比,护理后,其适应不良率略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后患者适应不良率对比
2.2 对比护理前后患者不良情绪评分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护理前不良情绪评分无对比意义。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不良情绪评分略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详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患者不良情绪评分对比
2.3 对比护理前后不同时期尿管刺激症状耐受程度与疼痛感评分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前(苏醒期),其尿管刺激症状耐受程度与VAS 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清醒期,其耐受程度与VAS 评分略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详见表3。
表3 护理前后不同时期尿管刺激症状耐受程度与疼痛感评分对比
3 讨论
神经外科手术是治疗神经外科疾病常见治疗方法。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常在术前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然而,伴随着全麻的同时,需借助导尿管,对患者膀胱内尿液进行引流,以免在长时间手术进行中,对患者的膀胱功能带来不良刺激。作为一项侵入式操作行为,尿管的插入,会在患者逐渐恢复清醒意识后产生强烈的异物感,甚至出现自行拔管的行为,这样不但不利于患者术后病情的稳定控制,而且还会对其尿道处产生损伤。本次研究活动提出的导尿护理干预,是从人文关怀视角,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以及术后自我护理指导,使之形成耐受力。同时,在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有所增强,其不良情绪能够得到有效缓解,甚至能够从护理行为中获得舒缓不适感的技巧,促使患者在整个导尿管持续侵入中能够降低拔管冲动,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做好导尿工作,其优势显著。经由观察组相关数据:患者在护理后及其清醒期,适应不良率1 例(2.50%);SDS评分(43.92±2.03)分,SAS 评分(42.32±1.01)分;尿管刺激症状耐受程度评分(2.16±0.23)分,VAS 评分(2.48±0.16)分,与对照组数据相比,差异显著(P <0.05)。由此证实尿管护理干预的应用,可降低患者的SDS 与SAS、VAS、尿管刺激症状耐受程度评分,而且可减少适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维护患者术后尿管的正常使用。
综上所述,导尿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尿管刺激症状耐受程度有着积极影响,既能增强患者耐受力,舒缓不良情绪,又能提升护理质量。对此,可将其作为临床护理首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