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22-06-06吴仲玲
吴仲玲
◆摘 要:数学这门理性思维学科一直以来都离不开问题探究,问题是启发学生数学思维的根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但是不能够完全让教师一个人去设计问题给学生回答,学生自己必须要有问题意识,比如会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思路,主动评价问题答案是否正确,以及对比分析问题的不同解决办法等等。本文就当前初中教学现状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意识
学习是来源于思想,思想又是通过问题激发出来的,所以问题的解决过程看似学生应用知识的过程,但是实际上问题是学习的开始,初中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对问题不断的发现和解决的过程,教师只有让学生形成了基本的问题意识,才会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探究历程之中,这样的教学才会有深度和广度。
一、初中生问题意识缺乏原因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不仅要将课标上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全部分析讲解,同时还要针对中考命题的趋向进行教学,所以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会一直担心学生是否吃得饱,教学的覆盖面是否涵盖了整个中考的范围,最后形成的结果就是,教师以灌输式的方式来展开教学,把大量的知识和方法灌输在课堂上,而对知识的训练和强化基本上都是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所以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之下,学生已经习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全部的知识,而没有主动探究问题的想法,所以导致初中生缺乏问题意识。
(二)害怕挑战缺乏教学机智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学生能够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之多,有的时候在教师还没有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就已经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了相关信息。在教学上教师总会遇到有学生时不时的打断课堂教学过程,向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也许是和知识有关系的,也许是和知识没有关系的,对于一些教师前所未闻的问题,教师一时间不能够快速给出正确答案,将会陷入冷场的场面,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开始用不一样的眼光去看待教师。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会强行的搪塞过去,或者会告诉学生不要随意插嘴提与学习无关的问题。当学生遇到教师泼冷水式的应对后,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的意识就大大降低了,问题意识也很难形成,但实际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都是教师缺乏教学机智害怕应对突发问题的挑战。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意义分析
(一)提高课堂的生成性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一节课的内容全部都是由教师通过灌输法的形式给学生讲解,那么教师将会很快就完成教学任务,后续的时间又是给学生安排题海战术,这样一类课堂就表现出一层不变的特性。新课程理念中强调教学要凸显出生成性的特点,要表现出知识是不断的生成,新知识不断的涌现的过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对现象提出问题,问题的解决关键恰好是新知识讲解的起点,那么教学将会表现出层层递进的生成性特征,教学的效果将会更好。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新时代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对数学思维的培养,尤其是针对初中代数知识讲解的学习中,学生的理性思维、逻辑推理思维要求非常高。有关思维的形成学生必须要有主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意义就是让学生具备学习的主动性,不再是教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去解答,而是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自己寻找问题答案找到问题的解题思路,一切学习的过程都表现为主动,所以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也是非常有意义。
(三)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在初中阶段不仅要学习基本的知识,同时还要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心,对学生的学习的来说非常重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自信心,总是表现出畏畏缩缩,那么学生一面对问题将会被问题给打败。如果教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当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不再会畏惧,而是坦然面对,勇敢的投入到下一个学习环节: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长期下去学生形成问题发现到解决的学习行为习惯,不断的获得问题解决的成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
(一)转变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提问题
学生具备基本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的就是,學生自己喜欢在课堂上提问题,学生会主动的提问题,学生内心之中具备主动提问的倾向。并不是像以往数学课堂上一样,总是让教师千方百计的去迫使学生站起来提问,或者让学生回答教师给出的问题。教师可以从转变评价方式上,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提问题。评价中教师要注意评价的语言、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方式。首先是评价的语言,当学生能够主动站起来针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提问时,教师应该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让学生认识到教师认可自己的提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正被教师关注,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性语言之中感受到尊重与被爱,这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第一步工作。虽然有的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偏,或者问题比较简单,但是教师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给予学生言语上的鼓励。其次是评价的标准,教师对学生的提问给予鼓励,并不是意味着学生可以随意性的提出各种问题,甚至提出一些与教学无关的问题。所以教师的评价必须要制定一个标准,要求学生针对数学知识进行提问,这是保证学生问题意识发展具有正确方向性的前提。同时教师也要善于观察初中生潜在的提问标准,对其进行评价后,帮助学生将提问的标准导向数学知识。再次是评价的方式,对于初中生来说特别是初一的学生,他们有着天真、纯洁的性格特征,教师的语言、神态甚至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给学生留下不一样的印象,所以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尽可能做到多样化,比如: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创新,教师可以通鼓掌的方式鼓励学生,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待改进,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思考的表情,鼓励学生再整理思路改进问题。神态动作上的交流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评价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要发现评价的作用,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将评价贯穿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之中,将评价应用在学生提问表现上,从语言、标准和方式上,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提问的同时,将学生提问的标准引入到正确的方向上。6973D88E-F154-4958-A2A9-D419F8A76385
(二)信息化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初中数学代数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展示生活化情境来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让学生对生活现象产生疑问,从而提出与数学问题。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代数知识教学中,作用非常大,可以将代数知识的结构和形成过程,层层渗透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且信息化教学情境相对于其他的教学情境来说,更加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学生在观看情境的过程中,很快就能够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将这种问题意识迁移到生活之中,在生活中遇到相类似的情境,同样会产生疑问。例如在讲授:《不等式》这部分知识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讲解不等式的概念、解集,以及不等式的性质等等。不等式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生疏的知识。教师要将不等符号和算式整合起来,融入到生活情境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小明早上7点20从家里出发,要在8点上班之前赶到学校,而且小明家距离学校的路程是50千米,那么小明为了保证自己上学不迟到,小明的爸爸开车的车速至少要保证多少千米一小时呢?这个问题很明显是学生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上学路上不迟到,自然要保证路上有充足的时间,当时间不够的时候,必须要提高自己走路或者使用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学生开始思考:既然要保证不迟到,那么小明上学所使用的时间一定要小于三分之二小时,结合小学阶段学习过的路程公式,学生知道要求出时间必然要用路程除以速度。这个时候有学生提出问题:如果设小明的爸爸开车速度为X千米每小时,这道题目要求时间小于或者等于三分之二小时,多了个小于符号这个算式如何列呢?根据学生思考得出的问题,教师在黑板上展示“≤”这个符号,告诉学生如果将“≤”这个符号,代替“=”符号是否可以求解呢?学生听完教师的点拨后,开始尝试着利用“≤”代替“=”符号,列出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50/X)≤(2/3)。学生看着自己新列出来的不等式又开始提问,这个算式如何求解呢?是否和等式一样有一个固定的数值呢?随即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出:(50/X)=(2/3)这个式子展示出来,通过动画生动的展现出,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X,随后根据运算定律求解的过程。信息化视频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路倍受启发,学生继续排除“≤”这个符号的影响,在等式两边也同时乘以运动运算定律求出了不等式的解集。本次教学,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以不等式列式和解答为目标,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激发提问的意识,随后又通过信息化情境展示之前学习过的等式的求解,通过迁移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让学生更加有兴趣挑战问题,从而落实问题意识的培养。
(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组建学习小组的形式,在小组中针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换意见,提出自己的疑问。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疑问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正是发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好时机。针对初中数学代数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四人一小组中,结合导学案的要求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自主学习中组员要及时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让小组成员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习进度层层递进。例如围绕:《函数》这节课的学习,教师开展了一轮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活动,导学案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给予了思路:什么是变量和常量,结合公式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值确定时,另外一个变量的数值是多少,这个数值是否唯一呢?如果用图像来表示某个公式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個图像可以展现出函数的什么特征呢?导学案以层层渗透的形式,理性思维一步步加深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因为在每一个学习小组中,必然会有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对于低层次的学生,他们会遇到很多小问题,比如:他们会对函数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理解不透彻,这时候他们可以直接像同组的组员提问,组员通过列出函数图像,或者列出一些函数的变量数值以及所对应的自变量数值,来帮助组员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学习中,让学习层次低的学生体验到到问题解决后的成就感,这样学生就更愿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问,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结语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是促进教学深入开展的素材,问题不一定要教师像学生提出,也可以是由学生提出,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这是学生问题意识提高的表现。教师应该要根据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如何从评价、信息化教学情境、小组合作学习上展开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苏栋吉.巧用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下的初中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知识窗(教师版),2021(08):54.
[2]李云寨.基于培养问题意识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17):12-13.
[3]张晓雷.立足课堂有效教学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以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教学设计为例[J].新智慧,2021(01):87-88.6973D88E-F154-4958-A2A9-D419F8A76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