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教材孕育的语文教学思考

2022-06-06徐慧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史铁生新教材诗歌

徐慧

部编本教材问世以来,引发了广泛关注,第十二届“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暨新教材·新思路·新方向观摩课大会,真正做到了对语文教学方向的引领。

一、语文教学迫切需要新思路、新方向

新旧教材差异明显,对语文教师而言既是挑战,也是革旧迎新的契机。

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经验丰富,但也容易落入教学思路单一的窠臼。新教材诞生后,语文学科测试在不断变化,以适应新教材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要求。随着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作用越发重要,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愈高。

二、巧妙提问让古诗文教学真诚起来

语文教师如何将学生领入诗歌的世界,如何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如果将诗歌的赏析定式直接给学生,学生真的能想象出诗歌描绘的画面吗?学生真的能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感情吗?对于十几岁的初中生来说还太遥远,他们可能只学会了技术层面的赏析,却无法在诗歌面前真诚。

1.提问要有效助力

《春望》一课中,苗老师范读诗歌,让学生闭上眼睛发挥想象,说一说望见了什么。范读将学生领入诗歌的世界,再巧妙點拨,你望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提纲挈领,这就是有效助力。

学生们的回答精彩纷呈。有的学生说,在我听到“国破山河在”的时候,我望到了连绵的群山、奔腾的河流;有的学生说,我望到了长安陷落、城门破败的景象……这样的提问方法,有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对诗歌表层意思的理解,而不是单纯地重复准备好的资料,这里闪烁着思维的光辉。

如果直接问诗题中的“望”字有什么作用,假如你是诗人,你望见了什么,这种问法看似简洁高效,但有些学生无法融入到课堂中。如果学生对于诗歌不感兴趣,这样直白的提问更加拒绝了学生的参与。对于老师而言,直白提问可以省却思维的麻烦,但课堂却缺少了互动性,减少了趣味性,时间一久,直白的问法将语文教学、语文课堂变得乏味至极,将我们的思维变得停滞不前。

2.提问要层层递进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挑战。课堂平铺直叙,便缺少思维的提升训练,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此时需要升级问题来搅动池水。

苗老师在课堂结尾处抛出了一个掷地有声的问题:“你看到了一只什么鸟?”

有的学生说,是一只麻雀,因为麻雀最常见,用最常见的鸟来表达离别,可以感受到战争带给人们离别的普遍;有的学生说,是百灵鸟,百灵鸟歌声很美妙,越是美妙的歌声此刻就越显得凄凉;有的学生说,喜鹊,因为战争,百姓流离失所,国家破碎,喜鹊无喜可报……学生的回答令人惊叹,可见巧妙提问的魅力。

最初的问题“你望见了什么”是对诗歌表层意思的初步感知,这个问题则是对整堂课所学内容的回顾整理,是对整首诗歌的体悟与升华。通过巧妙提问,主线问题层层递进,水到渠成,切实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教师与学生真诚对话,古诗文焕发新生,打破了古代诗文与现代学生之间的隔膜。

三、情境教学让现代文教学透彻起来

1.音乐渲染扩大情境

《秋天的怀念》一课中,谭老师将音乐完美地引入课堂,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快速进入情境,整堂课因为音乐的存在宛若一块温润厚重的玉,值得反复琢磨。

探索完“我好好活了吗”这个问题以后,谭老师展示了一首关于“我”的现代诗,配乐响起,对于史铁生无法接受自己瘫痪的现实,对命运怨恨、愤怒、绝望,无法好好活的感受,瞬间由内心的点滴情绪外化为课堂上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感受,使得情境不断扩大,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紧接着,师生共同探讨“面对无法‘好好儿活’的‘我’,母亲是怎样做的”这个问题。小结时运用了配乐对诗的形式,使得情境继续扩大,由学生本人感受史铁生与母亲个人的反应到由师生共同感悟史铁生与母亲之间复杂的关系变化。另外,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特定句式梳理了文本内容,在音乐的渲染下,深刻体悟史铁生对于母亲态度的转变,最终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选择合适的音乐,恰当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将抽象的感情外化扩大,让学生浸润于情境之中,深刻体悟文本。

2. 角色表演纵深情境

《驿路梨花》一课中,赵老师在结尾处创建了一个情境:“如果你在这间小茅屋里借宿,你会留下什么?” 赵老师为学生准备了书签,让学生写下来,贴在黑板上展示,将角色表演的情境教学落到实处。有的学生说,我会把水添满;有的学生说,我会写一些字留下来……学生通过角色表演融入了文章里,在思考的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体悟,使得情境教学更加纵深,由表及里,打通了文字与学生内心之间的距离。

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阅历不足,并不能完全领悟文章含义,纯粹的知识灌输和道理讲解并不适合初中学生,这时情境教学便可以破局而立,学生参与度大大提高,现代文教学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学生的理解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升,现代文教学也就变得更加透彻。

四、无痕指导让语文教学活泼起来

对于教师而言,最难的是无痕指导。学生完全跟随教师的思路前行,老师与学生之间真诚地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切实地联系,学习真正地发生,能力在无声中培养。

《春望》一课中,苗老师的开场导入十分精彩,苗老师说在学校的周围我们看到了高高的天空、连绵的山峰、飘动的白云……这些都是在高处,我们习惯了往上看,有时候我们也要往下看,往低处看,然后扣到低处的幸福生活,铺开杜甫《春望》这首诗卷。这里的导入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是一种启发式的指导,学生跟随老师的话语变换观看的视角。一切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前文中“巧妙提问”与“情境教学”也可以成为无痕指导的脚手架,显现出无痕教学的实效。无痕指导的语文教学会让语文课堂越发活泼,打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膜、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隔膜,打破沉寂的课堂、僵化的课堂、虚假繁荣的课堂,这是语文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未来语文教学的新思路之一。

猜你喜欢

史铁生新教材诗歌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史铁生:心魂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