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2022-06-05李鹏王晓娟
李鹏 王晓娟
◆摘 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的成果,“课程思政”在我国存在的时间尚短。因此,很多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有着与“思政课程”混为一谈、课程“思政化”、“课程思政”建设脱离学校和学生实际等问题。原因在于高校对“课程思政”内涵理解不够深刻、对“课程思政”建设缺乏顶层设计,以及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功利化取向。为了使课程思政更高效地发挥育人作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恰当处理与“思政课程”的关系、系统规划设计高校课程、建设高素质的程思政师资队伍、构建科学化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关键词:课程思政;质量评价;问题;原因;对策
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思政课程”混为一谈
思政课程,主要指“学校专门开设的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系列显性课程,在课程内容上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课程”。由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承担的育人目标有相似之处,所以很多高校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中将“思政课程”一并纳入规划范围,忽略了二者在课程属性、具体目标、传授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思政课程”的淡化和弱化,任课教师的使命感随之下降,从而抹煞“思政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二)课程“思政化”
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此后,全国高校掀起一股课程思政的热潮,争相改革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等。很多高校要求任课教师梳理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诚然,这一做法有助于构建全课程育人的格局,但在具体实行中,部分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能力还存在差距,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恰当融入课程教学,只能以附加形式,向学生生硬宣讲,最终导致原有课程任务与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比重的失衡,产生课程“思政化”倾向,牺牲了原有课程所承担的教育功能。
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对“课程思政”内涵理解不够深刻
课程思政育人作用的高效发挥建立在对其内涵的深刻理解之上。首先,课程思政的根本目标在于“立德树人”,對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领、品格的塑造以及人文素养的培育,使学生不被社会上充斥的各种错误观念所误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课程思政具有“隐性思政教育”的功用,“往往采取一种比较潜隐的形式渗透于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接受主流价值观念的熏陶”。最后,课程思政与其他课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其往往依托、借助于专业课、通识课等进行,使其他课程在进行智育、体育、美育的同时,发挥德育价值。当下高校出现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混为一谈,课程“思政化”倾向,以及教师不重视课程思政建设等问题,正是对上述三点理解不够深刻才导致的。
(二)对“课程思政”建设缺乏顶层设计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统筹规划。然而,现实中很多高校只是一时热情,对此缺乏整体的规划设计,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思政改革机制。在改革理念上,不能将“课程思政”纳入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发挥教育的协同作用。在制度建设上,未将课程思政纳入学校章程和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授课计划中也很少看到课程思政的影子,评价体系、绩效考核体系更无从谈起。在物质保障上,缺乏对教材开发、资源整合的部署,忽视课程思政教学平台的建设。在师资团队上,存在着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视程度不够、有所误解的现象,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能力有待提升。在课程教学上,受到原有学科思维的束缚,无法科学有效地挖掘课程的德育资源。以上几点使得很多高校的课程思政沦为了形式主义。因此,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才能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
三、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问题的应对之策
(一)恰当处理与“思政课程”的关系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在于使其他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发挥教育协同作用。因此,课程思政的建设首先要处理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明确自身的定位。第一,要把握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联系在于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在专业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是基于专业课程内在体系,对思政课程中的一般性原理、要求的深化和具体化。区别在于“课程思政”需要借助其他课程教学进行,是一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程可以直接进行系统化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传授,是一种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要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使思政课程为课程思政提供基本理论的指导,并为课程思政的设计与规划、内容开发等提供支持,保证课程思政的高效运行;另外,要通过课程思政扩大思政课程的影响力,提升其教育效果。第三,要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坚持思政课程的主体地位,让马克思主义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二)构建科学化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有助于发现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改进课程思政教学,促进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高校应立足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建立科学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第一,向教师阐明课程思政评价的功用,帮助其认识课程思政评价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践行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第二,制定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案。第三,重视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得不到运用,评价就会流于形式。因此,高校应注意将课程思政的评价结果作为改进课程教学、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郑永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全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8(11):11-14.
[2]谭晓爽.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4):44-45.
课题:天津师范大学2018年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YB01218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