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存左上腔静脉PICC置管心电图定位特点*

2022-06-04李江花朱玉欣韩素雅李玉霞齐增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10期
关键词:正位永存尖端

李江花 朱玉欣 韩素雅 李玉霞 齐增平 申 娟

1 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河北省邢台市 054000; 2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

近年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逐渐在我国临床广泛应用,其操作安全、留置时间长、可以输注任何药物,由护士独立完成。有文献报道导管尖端位置异常易导致堵管、输液不畅、静脉炎、心律失常甚至胸腔积液等并发症[1],严重影响了PICC的正常使用,为确保导管尖端处于理想位置,即上腔静脉下1/3及上腔静脉(Superior vena cava,SVC)与右心房交界处(Cava atrium junction,CAJ)为理想位置[2]。心电图定位目前在临床已逐渐使用,在床旁置管时即可完成定位,操作简单、安全、实时、准确、经济,出现特征P波是心电图定位的核心指标,特征性P波是在导管尖端进入上腔静脉时出现[3]。如果患者有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心电图定位出现的特征性P波与正常SVC出现的特征性P波波形有很大的差别。我院于2020年8月4日为1例PLSVC肿瘤卧床患者进行了PICC置管术,使用心电图定位,根据心电图定位特点,初步判断为永存左上腔静脉,后经胸部正位片定位,以及胸部CT横断位扫描验证为永存左上腔静脉,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85岁,前列腺癌晚期,自理能力0分,卧床,为进行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遵医嘱于2020年8月4日经左上臂贵要静脉行PICC置管术,置管前采集体表心电图,为窦性心律;使用超声评估左上臂贵要静脉,选择静脉穿刺部位,体外测量导管预置入长度,测量长度为43cm;在超引导下行改良塞丁格MST穿刺技术,穿刺及送管顺利;使用床旁心电图定位,以肢体导联Ⅱ导联的心电图P波为主要定位波型,当导管送至36cm时,P波开始变化,P波起始部出现负向波,同时P波增高,送管至43cm时P波起始部负向加深,继续向体内送管至44cm时,P波起始部负向继续加深,45cm时P波负向仍继续加深,P波波幅逐渐下降,至46cm时,P波完全负向(见图1),同正常的特征性P波特点不同,经多次撤管再送入进行调整,心电图变化仍为此波型,留置46cm立即行床旁胸部正位片定位,发现患者可疑永存左上腔静脉(见图2),导管尖端向患者左侧打弯,向外撤出2cm至红色线水平,使导管处于下垂状态;于8月6日行胸部CT横断位扫描(见图3)确诊为永存左上腔静脉,导管位置合适,目前PICC使用正常,静脉治疗顺利进行。

图1 体表心电图与定位心电图(43cm、44cm、45cm、46cm)

图2 胸部正位片

2 讨论

2.1 永存左上腔静脉的起源 国内外有文献报道[4-5]在PICC置管时发现永存左上腔静脉案例的发生率为0.24%。绝大部分人只有一根位于心脏右侧的上腔静脉,在正常胚胎发育早期,其实有两根上腔静脉,随着胎儿发育,左上腔血管逐渐闭锁退化形成韧带,血流终止,仅留右侧的上腔静脉来接收相应回流的静脉血。如果左上腔静脉未闭锁,就会形成永存左上腔静脉,其起行于左心房和左肺静脉之间,大部分沿左心房后部,静脉血通过冠状静脉窦口进入右心房。

永存左上腔静脉有五种类型[6]:Ⅰ型约占90%,不伴其他心血管畸形,对患者正常生活无影响,本病例为此Ⅰ型,患者已85岁,在此次置管时才发现为永存左上腔静脉,此前在右侧上臂贵要静脉PICC置管,心电图定位及胸部正位片定位位置正常,为双上腔静脉患者,且左上腔静脉管腔大小可容纳PICC,无占位效应[11-12];Ⅱ、Ⅲ、Ⅳ型仅占10%,因均存在右向左分流,静脉血进入动脉体循环,导致患者缺氧,影响患者日常活动,不能在此左上腔静脉置管,若确认应及时拔除,在右侧重新置管;独立型约占0.1%,即右上腔静脉缺如[13],若胸部CT确认左上腔静脉管腔足够大,导管无占位效应,PICC可使用。

图3 胸部CT横断位肺窗

2.2 永存左上腔静脉心电图定位探讨 正常上腔静脉心电图定位特点:观察肢体导联Ⅱ导心电图P波变化特点,当导管尖端进入上腔静脉中部,P波开始逐渐增高,到达上腔静脉下1/3时,P波高尖,甚至会超过QRS波波幅,当导管继续到达CAJ处时P波波幅最高,进入右心房时,增高的P波起始部会出现负向波,继续向右心房内走行,负向波越深,P波波幅开始下降,通常会在刚刚出现负向波时将导管向外撤,负向波消失,此时的P波波幅最高,理念上认为导管尖端到达CAJ最理想位置[1]。

本例左上腔静脉心电较定位特点:仍以肢体导联Ⅱ导心电图P波变化为观察指标,当导管尖端进入左上腔静脉时,P波增高且同时伴有P波起始部负向波出现,继续向左上腔静脉送入导管,P波经历由增高到降低,P波起始部的负向波逐渐加深,最终P波完全变为负向波,如图3中导管送至46cm时,P波正向几乎消失,负向为P波主波方向。P波负向与导管尖端位置处于窦房结除极方向相反有关,越向下,与窦房结除方向越远,导致导管尖端进入左上腔静脉P波便开始出现负向,越向下,P波负各越深,当P波完全变为负向时,导管位于左上腔静脉垂直部位下部,此位置是否合适,需经影像诊断来判断。

2.3 胸部正位片对左上腔静脉及导管位置的判断 本例肿瘤卧床患者在进行PICC置管床旁心电图定位时,出现与上腔静脉定位不同的特征性P波,无论如何向外撤导管,P波负向始终没有消失,左上腔静脉P波会随着导管的深入负向逐渐加深,最终P波全部变为负向,因是首次遇到这样独特的P波特点,立即行床旁卧位胸部正位片,发现导管未跨过心脏进入右侧的上腔静脉,而是向起先心脏左侧向下,初步诊断导管可能进入永存左上腔静脉。

胸部正位片定位PICC尖端理想位置为胸椎T6~T8,或气管隆突下4~5cm[14]。从图2胸部正位片显影:椎体显影不清,用气管隆突作为定位标准,导管尖端位于气管隆突下4.5cm,按照正常上腔静脉导管尖端处于CAJ处,导管悬垂状态,位置合适,但左上腔静脉中的PICC导管同样要保证处于悬垂状态,本例患者PICC尖端2cm轻度打弯状态,考虑可能与血管形成夹角,易形成血栓,向外撤2cm,即44cm,使导管在血管中处于悬垂状态,回顾查看44cm心电图为P波正向略小于负向,此时为最理想位置,因此病例罕见,建议胸部CT横断位扫描,再次判断。

2.4 胸部CT再次诊断并判断导管有无占位效应 经胸部正位片初步诊断可能为永存左上腔静脉,并指导导管尖端到合适位置,处于悬垂状态。为进一步诊断患者是否为永存在上腔静脉,并判断导管在静脉中有无占位效应,置管后第2天(即8月6日)行胸部CT横断位扫描(见图3)确诊为永存左上腔静脉;扫描每层厚度为5mm,导管在气管隆突下第5层消失,应该位于4~5之间,约4.5层,4.5×5mm=22.5mm,导管尖端位于气管隆突下2.25cm,与胸部正位片定位2.5cm基本一致;通过导管高密度影可明显看出,导管外径与左上腔静脉内径比例<45%,追踪所有切面左上腔静脉管径均无占位效应,可以使用,目前患者使用此PICC已近1个月,无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永存左上腔静脉发生率很低,但是心电图定位在永存左上腔静脉同样适用,其定位特点与正常右上腔静脉不同,不是单纯的高尖P波,而在进入左上腔静脉时P波起始部便出现负向波,同时P波正向增高,随着导管继续送入,P波负向继续加深,正向增高后降低,直到完全变为负向波,因永存左上腔病例罕见,临床经验不足,仍需要拍摄胸部正位片,甚至胸部CT来对永存左上腔静脉进行诊断,并对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到合理位置进行指导,验证永存左上腔静脉心电图定位P波的特点。因病例罕见,永存左上腔静脉心电图定位波型特点还缺乏更科学、规范的描述,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正位永存尖端
纳米尖阵列屏蔽效应与发射面积耦合机理仿真
风格永存
关于铁路货车制动管系漏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在记忆里永存
Finding Another Earth
经典永存
郭绍俊:思想碰撞造就尖端人才
金融委的意义在于为金融“正位”
论媒体监督在司法领域的“正位”回归
“魔力”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