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

2022-06-04刘秋红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环境活动教育

刘秋红

摘要:环境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热点问题,在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更是刻不容缓。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适时地对学生实施环境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问题,树立良好的环境觉悟,养成文明的环境行为习惯。

关键词:环境教育  环境问题 地理教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增长,全球的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解决环境问题,教育的作用已深入人心。

一、高中地理渗透环境教育的意义

高中地理渗透环境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学习地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学会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一方面,只有对知识掌握得足够全面,才能知道我们的环境存在的问题,才能去着手保护环境,所以渗透环境保护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另一方面,渗透环境教育可以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做一个有责任的良好青年。

二、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地理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方面的知识内容相当丰富,教师要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对学生進行环境教育。

例如在《水资源》教学中学习了水资源是有限的,是人类生命宝贵的资源。在课堂中安排了“我是小当家”的出谋献策活动,让学生就“如何保护水资源”或“如何节约水资源”想办法。学生都能积极思考,想出了许多办法:如在农业方面可以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灌溉,推广喷灌;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在工业方面,可以提倡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对污水进行处理,达标排放等。

再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这节课,学习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成因及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了解了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人类社会以及国家安全的影响。进行合作探究:碳排放中如何进行国际合作?《京都议定书》中“清洁发展机制”涉及的目标就是发展经济的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即发展低碳经济。2001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近200个缔约方达成了《巴黎协定》。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1.我们国家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那么,什么是碳达峰? 碳中和又是什么意思呢?   2.美国为什么退出《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3.作为中学生,你可以为减少碳排放做出哪些努力?积极参与节能减排的宣传活动;身体力行,践行绿色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少开空调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养成爱护地球环境,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实现了环境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三、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还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手段获取环境知识、发现环境问题、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学习环境治理的方法,用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借鉴治理方法,使学生对环境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搜集到一些相关的资料。如在新闻中了解到中国治理沙尘暴的方法;在新闻媒体上了解到俄乌冲突给经济人类环境带来的危害,进而唤起国际社会要维护和平,不要战争。在短视频上学习到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知识,如《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境意识的加强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时刻想到地理课堂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地理教师应把环境教育“渗于课内,教于课外”,重视在实践中渗透环境教育。组织学生参与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课外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很多,可以是让学生调查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也可以是让学生学习水、气、噪声等污染的测定方法。活动形式主要为知识讲座、参观考察、社会调查、样品采集、实验测定等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在向学生传授环境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责任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主动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以及热爱环境的情感。

总之,环境教育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密不可分,地理教师有责任将环境教育继续溶入到地理教学中,使环境教育与地理教学共同进步,达到双赢。

猜你喜欢

环境活动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环境清洁工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漫观环境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