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混合研修的需求策略探究

2022-06-03蔡小玲

考试周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研修信息化信息技术

摘 要:在中学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能够尽快帮助教师适应信息技术的教学思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正确认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内容,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基于此,应该积极从理论认知与实践操作等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信息技能应用水平,为智慧课堂的构建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混合研修;需求

中图分类号:G434+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4-0006-04

一、 引言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让广大教师对教育现代化有了更深刻的认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处理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而且也提升了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不单纯停留在课件制作和PPT展示等方面,更积极主动地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真正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信息选择,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实现信息化课堂建设、教育管理无纸化、提升广大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为依托,深入完成各项任务,并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特点,培养学生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混合研修相关要求

(一)信息素养是终身必备的技能

经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混合研修的培训能够进一步转变广大教师对教育现代化的深刻认知,深刻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及问题,实现教师的自我更新,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必须要具备信息收集能力、处理能力和分析能力,采取多样化的技术手段确保对信息的快速收集和整理,提升教学质量。要想具备信息素养就需要在终身学习中不断满足自身的需求,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网络、电脑、手机等信息化装备,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加工与整理,培养教师的综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教学思想和观念现代化的转变。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形势。

(二)在培训中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混合研修中可以凝聚广大专家的力量,让教师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的解读,以及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案例分析,让教师深刻认识到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就是具备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方法,同时也要争取具备信息化教育的意识,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真正理解信息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通过掌握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处理、办公软件的综合应用,使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与认同,真正地学会运用办公软件,同时也能够对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有充分的了解,提高教师的教学应用质量和水平,从而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丰富教师专业知识。

(三)通过专家引领开拓了交流空间

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混合研修中,教育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通过网络通信技术让广大教师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直到对信息技术全面掌握,真正做到知识的有机融合。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混合研修可以与全国教育专家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真正实现面对面的沟通,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困惑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广大教师可以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提升教学的整体水平,通过观看视频,实现与广大专家近距离的沟通交流。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更主动地驾驭课堂,使广大教师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有更好的处理方式。专家将自己的研修成果和经验总结分享给广大教师,广大教师有所收获,对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积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混合研修中通过注重教学细节上的渗透及组织专题案例讲座和演示操作,让广大教师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巧,使相关教师能够得到有效锻炼,进而提升了广大教师教学的总体质量。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混合研修中,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明显的更新,通过专家讲座、教师交流等相关措施,对今后的教学提供帮助,而且在网上交流过程中,通过与广大教师的深入探讨,能够加深教师之间的友谊、巩固自己原有的知识库。

三、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混合研修的实施发展策略

(一)创新项目实施机制

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混合研修期间,要通过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采取集中面授或网络研修等方式进行专项培训,培养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活动设计中需要,保证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学生参与信息化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工作实践,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够使其保持长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采取丰富多样化的形式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设计之中。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模式,通过点状教学使整个课堂教学划分成不同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不同掌握情况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逐渐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通过点状教学的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python语言具有通俗易懂的教学特点,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Python是一种兼容Linux、Windows等操作系统的能以较好的方式运作、以信息化教学为基础进行数据分析与提取、确保科学决策的脚本语言。在信息化教学产业中,数据分析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讲解Python设计时教师可以预先编写一段小程序,将不同的错误类型划分为不同等级,让学生在运算Python程序时能够快速寻找出现错误的环节,最终根据学生所找出的错误类型进行综合打分,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小红花。学生可以对不同的程序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使学生既能够熟练掌握Python语言的语法编辑,也能够减少学生在今后编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教师通过播放Python教学的知识视频,讲解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编程能力,也可以减少课堂中教学满堂灌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编程水平。中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混合研修通过专家指导混合教学等多种方法,进一步形成可迁移的优质案例,帮助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深入地理解,同时扩大了信息技术的整体应用范围,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有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混合研修可以帮助广大教师充分认识教学内容,進一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样也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情况,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项目制作,以动画的形式不仅使相关理论知识更加生动简洁,而且能够对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将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利用微课视频的教学方式,能够真正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全面增强。学生要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大量的实践,而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过于生硬,学生无法全部记忆和理解,最终影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的形式,将完整的课程进行碎片化设计,使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师的指导和演示之下,学生可以对信息技术进行熟练记忆,如果学生遇到不懂的环节和操作,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来进行分析,最终熟练掌握操作技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学生借助微课视频对重难点知识的讲解,解决各种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46B59788-B242-477C-9FBC-8A13E7CD146F

(二)完善教育资源平台建设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混合研修不断发展的同时要积极满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需求,把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与校园发展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有序开展,增强教师的学习场所、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满足教学实践的发展需要。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要真正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知识实践能力,采用先进的科学方法来满足教学的要求,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励教师从多方面入手,增强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水平。在开展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中,要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如现场问答或者专题讲座等来帮助教师,增强其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完善教学资源平台,提高可视化效果。开发者应该注意导航系统不全面、反馈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定科学高效的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资源可视化,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学习、掌握相关知识。通过增加在线导航系统帮助学生能够快速地找到相关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完善评价反馈机制,满足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增强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要进一步完善师生教育评价系统,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参与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资源实现开放共享和可持续发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形式,为学生营造真实的生活场景,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学生常用的手机软件,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检索,让学生掌握一首古诗词或者学会一首歌,将信息技术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加强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的正确认知,并且鼓励学生能够更好地增强信息技术安全意识,让信息技术为生活提供服务。例如,在开展“作曲大师”软件教学中,教师在导入环节就可以说:“同学们,你们平时上网都做些什么啊?你们都听些什么歌曲啊?打游戏、听音乐、查资料……”通过谈话,跟学生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学习的探索中。“网上有那么多好听的歌曲,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来创作一首好听的歌曲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它叫‘作曲大师。”从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引入主题,进行教育,显得自然,并且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播放资源的搜索步骤,将学生们的计算机与多媒体连接到一起,用投影把电脑桌面映射到大屏幕上,然后让学生们打开百度、谷歌、搜狗等搜索引擎进行资源的搜索,完成整个单元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流程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减轻教师以往在备课、设计内容时的教学负担,以最为直观的方式把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迅速集中起学生们的注意力。

(三)激励机制

在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混合研修中通过现场交流经验总结等多种形式,形成更先进的推广经验,满足教学改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要高度重视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深入指导,将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内容纳入评比范围中,使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满足教师教学的需求,以此形成完善的教育激励机制。对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表现优异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提高广大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每学期末要主动地组织开展教学设计教案,以及课件评比等活动,对教师的信息技术业务水平进行充分的评价,并且与教师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紧密结合,在教学公开课示范课中选出优秀的选手,增强教师的成就感。

(四)完善配套设施

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混合研修背景下,学校应该主动地完善软件和硬件配套设施,升级校园信息化管理的平台,拓展社会服务的相关职能,积极提高教学科研能力。通过项目建设完善相关的网络课程,丰富信息化教学素材。将信息技术纳入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之中,以教学团队为单位形成常态化机制。每月开展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展示课,将信息化技术纳入课堂教学实践中。以教学团队为单位开发一门校级精品课程,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提升工程可以使教学内容的辐射效果全面增强,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已经融入各个领域当中,也给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融入教育领域,不仅推动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而且为教育事业创造了更丰富的条件,与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理念互相贴合。大数据融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更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意味着信息技术教学的地位和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但是从当前形势来看,有些初中学校深深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信息技术不是中考或高考科目,没有给信息技术教学留出足够的教学时长,导致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无论在时间还是在教学質量和教学效果上都存在着很多的阻碍。但是在大数据融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之后,学生和教师都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时代的最新消息,给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可能。第二,大数据技术的融入更能满足当代初中生的成长需要,在互联网快速普及和发展的背景下,新时代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接触非常多的知识信息,这也就意味着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难以满足初中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通过大数据技术能够掌握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以此把握教学的侧重点,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需求,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内容的接受程度,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标。

四、 结语

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混合研修是广大教师相互交流及总结经验的重要基础。只有在研修中不断地充实并完善自己,才能够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新颖。新时期要解决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多方面问题,推动教师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变革,从而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增强广大教师的综合信息素养,使教师的课堂参与感得到显著提高,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效率,为学校的信息化技术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兆明,郑爱翔,刘轩.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J].教育与职业,2019(20):27-34.

[2]焦岩岩.西部地区小学教师培训需求分析——以宁夏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7):10-13.

[3]蔡迎旗,郑洁.幼儿园教师培训需求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1):66-70.

[4]杨福义.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国数据库的实证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6):116-125.

[5]李晓萍.关于区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调研与建议[J].基础教育论坛,2018(3):50-53.

[6]高寒,莫永华.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课程混合式金课建设与实践[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33-39.

作者简介:蔡小玲(1982~),女,汉族,福建漳州人,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研究方向:信息技术。46B59788-B242-477C-9FBC-8A13E7CD146F

猜你喜欢

研修信息化信息技术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