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校企合作文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6-03梁诗琪

速读·下旬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创产业课程模式校企合作

◆摘  要: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开发与输出对国家与地方经济产生积极推动影响。“一带一路”相关政策的签订使得沿线地区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受到重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内外研究一大热点。但纵观研究成果,多从文创企业和市场角度出发,关注文创产品开发与企业、市场发展等方面,以校企合作的文创意人才培养和输送角度研究较少。本文以“一带一路”文化创意为背景,以高校、企业、市场为切入口,探讨校企“共享、共建、共育”的人才培养课程构建。

◆关键词:文创产业;校企合作;课程模式

一、引言

2016年,文化部发布“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强调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切实推动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创新发展。宁波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城市,具有重要的人文、历史、艺术价值。2017年9月,省政府批复宁波为“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要求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放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发展和切实可行的文创人才培养方式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文化创意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柱。文创产业要求创意设计高等教育能与经济发展同步,与技术、产品、市场实现有机结合。教育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提出“沿线各国教育特色鲜明、资源丰富、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巨大。各国互鉴先进教育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推动教育提速发展。”然而,现阶段高校与企业、高校与高校的实际合作成效却并不理想,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大多局限于实习实训,高校与高校的合作交流更是缺乏。所以,在知识、信息、人才、技术等方面开展全方位资源共享,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育教学,丰富线上线下数字课程资源、讲座,建设开放共享的课程体系,是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共同发展的重要模式。

二、校企合作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现状

从国外研究来看,上世纪90年代起,发达国家就分别从培养主体、培养机制、专业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师资要求等角度进行研究,形成了丰富坚实的文创人才培养理论体系。而我国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研究开始较晚。按照人才培养的过程来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产学研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就業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等(黎铮,2012)。针对文创人才培养现状,国内学者也提出了一系列待解决的问题,如高校文创人才培养课程与企业需求吻合度低、培养方式及机制单一、产品转化机制匮乏等(于洋,202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对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定位、新要求。校企合作育人、产教融合的模式是应用型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浙江省作为长三角重要试验窗口,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各地政府联动企业、高校形成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文化创意集市,生产内容既包括传媒出版、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也涵盖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文化艺术教育、创意设计、文创产品研发、电子商务,对市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浙江省文化及相关产业生产值约占地区总生产值7%,其中文化服务产业依然为核心领域,文化制造产业比重也在逐年上涨。以宁波为例,近年来,在政府、大型企业的带动下,建立各类文化产业园区60多个。这些产业园多数以企业为中心建立,用于文创企业生产开发、文化服务等功能。如创客157创业创新园,通过设立园区内部创客咖啡厅、创客餐厅、车间便利店、多功能厅、会议中心、运动场馆以及30-120平米独立办公空间,来满足大多数“小、微、创”企业及部分公司的定制需求。园区建立创业生态圈,拥有完备的风投平台、咨询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初创企业提供各项代理、指导、咨询等服务。部分文化产业园中企业产能与高校教学兼具,形成联系紧密的产教融合基地。如2018年成立的象山37°湾文化产业园,与象山影视学院、象山影视城形成一轴两带的文化产业功能区块。园区招引集聚了浙江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浙江理工大学象山现代针织研究院、中国电科院创新分中心、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等具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院所平台,科技产业全方位赋能文化产业。另一类型文化创业园区以高校建为主力,如宁波宁波市大学科技园(创e慧谷)。在政府支持下,宁波几所高校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平台。此类文化创意园区以科技为主线,形成学生实践基地、小型微型企业孵化、众创空间的等。相较于以成品产出为导向的企业创意园区,高校创意园区更注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由此可见,各类院校与企业都享受到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的裨益,不断加大创新、创意人才培养力度。但从客观来看,现阶段多数院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尚处于探索的阶段,造成文创人才培成果与市场对接不畅,市场转化率不高等现象。如各高校设计类专业的毕业成果,依然有部分高校仅关注于毕业成果展示,而缺少对成果后期应用的追踪,导致部分优秀设计或创意无法推入市场,形成实际经济效益。

三、“共享·共建·共育”为目标的校企人才培养模式

2.1人才培养目标和评价体系的革新

教育的核心目标就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化,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育理念实现了由以学科发展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转变。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培养理念,要求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体系时增加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创造能力、个人品格等方面训练,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终生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此要求下,人才培养体系不应以高校为唯一建设者,具有一线实践基础的企业也可逐步参与其中。企业以市场需求与未来发展为导向,及时反馈人才需求变化,优化、调整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体系结构。

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以为原有的人才评价体系也许进一步革新。传统评价模式以学生成果为主要评价依据,教师是主要评价者,学生部分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评价机制中要及时引入行业、市场多重角色评价。同时将单一成果评价转向多维度的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创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多种能力评价,关注学生成果实际应用价值。

2.2多样化的校企共建课程

从事文化创意产业既,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文化知识和实践技术,更要求学生具有深刻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输送的主要阵地,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体现学科的前沿性与交叉性是基础,同时要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隐性课程。当前“一带一路”背景下,为应对国际挑战,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应充分接轨国际社会与未来,在语言、科学技术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指导。“一带一路”建设承担着弘扬优秀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使命。通过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激活、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设置强化课程、短期课程。高校专业课程以学科知识传授为目的,而强化课程、短期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后,对某项问题进行跟进一步研究。强化课程和短期课程在国外高校应用广泛,通常以企业合作为基础,指导学生通过企业虚拟项目进行研讨。近几年,我国部分高校开始逐步尝试在培养体系中加入强化课程,增强学生问题探索和创新能力。

增强实践课程在总学分中的比重。学生通过参与校内外实践课程“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将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内化和强化。目前多数高校以见习或毕业实习为集中实践阶段,时间长度设置在在2~6周不等。短期的实习实践无法让学生深入实践项目,学生往往刚适应工作环境及项目团队,实践已临近尾声。因此,在培养体系中增加企业实践学分占比,通过考察、见习、实习等多样化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企业实战项目和深度实践机会,让学生从学习者顺利、高效地过渡为文创产业从业者,切合市场与社会发展需求。

2.3行业导师与工作室的教学模式

高校传统教学以教师、学生两方为主体,采用教授专业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迅速发展的新型产业,具有复杂性与不稳定性,需要从业者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创新能力。高校教師在专业理论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对市场及行业深入程度不及一线实践者,因此,聘请理论知识深厚,兼具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人员作为指导教师是切实可行的选择。以米兰新美术学院为例,学院在本科学习阶段中聘请意大利顶尖设计师作为业界导师进入课堂进行理论或实践教学。这些行业指导教师不但能在教学中提供独特的见解,丰富学生的眼界,还能为学生、学校带来宝贵的实习机会。罗马服装学院更是与一线奢侈品牌、知名影视公司、设计公司、文化艺术场馆等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将企业季度项目直接植入学校课程,学生学习成果得到快速变现,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除对口企业实习外,更是有众多毕业生直接被企业聘用。

校企合作工作室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几类:一、以教师为主导的工作室模式。依托于教师社会服务所产生或承担的项目、课题,学生通过课题组或项目组的形式,参与实际团队研究或生产,形成一定产出。教师工作室的背景下能较充分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边学边做的教学模式。二、以企业为主导的工作室模式。将企业工作室纳入到学分体系,企业指导教师定期到学校指定场所展开实际教学,或学生定期至企业进行观摩、学习。此种模式下需要企业导师预先了解学生的理论或实践基础,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从而进行高效指导。

总之,以学生为主体,高校、企业为两翼,“共享·共建·共育”的人才合作培养模式,不仅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能为企业提供前沿的理论与高质量人才,从而推进企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妍.“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汇总华优秀文化传承场域的教育重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0):45-50.

[2]黄敏,王春雨.地域经济背景下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文化月刊,2020(10):162-163.

[3]温为才,时旺弟,黄光辉,朱俊儒.OBE教育模式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课程构建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1(05):167-172.

[4]陈佳靓.国内外城市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探究—以伦敦和上海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07):17-19.

[5]于洋.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艺术工作,2021(01):113-114.

[6]黄敬忠.以共享课程建设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16(03):58-64.

[7]陈坤.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在数字创意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J].美与时代(上),2018(07):29-30.

作者简介

梁诗琪(1992—),女,浙江宁波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史论、美术教育理论。

课题项目:“一带一路”视域下校企文创人才培养的共享课程构建探索研究——以宁波文化创意学院为例(2021YGHZJ018)。

猜你喜欢

文创产业课程模式校企合作
关于博物馆文创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和对策
基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例分析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
基于文创产业发展的设计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