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走荆途
2022-06-03周灼荣
周灼荣
【摘要】学生小雨因为原生家庭原因情绪不稳,出现持续请假,频频自伤、自残等行为。为此,我校采取了“用心发现,合理傾听”“多方联动,合作开展”“调整思维,改变想法”三大措施帮助小雨走出心理困境,改善小雨家庭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小学;问题学生;家访;心得
2021年6月1日,上午的好天气没有延续到下午,晴空万里一转眼却迎来了狂风暴雨。今天小雨仍然没有回校上课,虽班主任已经与家长沟通好,要求家长注意让小雨在家休息,并关注小雨的安全情况。出于对小雨情绪不稳发生伤害事件的担忧,笔者与朱老师原打算放学后去她的家里再一次家访,也好敦促家长带小雨到到专业的精神科医院进行治疗,现在也只能改为电访了。
笔者拨通了小雨爸爸的电话,与他沟通小雨情况,并咨询小雨下一步就医计划,她的爸爸表示要跟她妈妈好好再聊。然而,放下电话大约十分钟左右,小雨妈妈打来电话,笔者只说了一句“小雨妈妈,您好!您打电话来是……”话音未落,小雨妈妈在电话那头大声责骂:“我的女儿没有病,都是你们的老师惯着造成的,她在家里能吃能睡。怎么有病?你们再说她有病,我就去告你们。”
笔者试图心平气和地跟小雨妈妈解释:“我没有说她有病,是人民医院的精神科曾医生在上周建议她到更专业的医院进行治疗,医生也向小雨爸爸说明严重性,当时开的药现在也应该吃完了……”
“那个药,我已经扔了,我是不会给她吃的,没有病吃什么药?你们总说她有神经病,最后有了病也是你们造成的。”面对这样的话语,笔者知道说再多都没有用,就赶紧停止通话,只能让小雨妈妈接受小雨有精神障碍的事实才有可能继续帮助小雨。
自从班主任向笔者汇报小雨的情况以来,从学校心理辅导教师介入谈心,广州市增城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黄老师的心理干预,到人民医院精神科曾智医生的问诊,我们始终跟进关注着小雨的情况。曾经的小雨在电话那头传来求救声,更传来她妈妈挥棍敲打而小雨嚎啕大哭的声音,小雨也因此离家出走过。尤其是她两次准备跳增江河,并割伤自己的手臂,那深浅不一的刀痕,让笔者没有办法不心疼这个孩子。是怎样的生活经历让一个六年级只有12岁的小孩对生活如此绝望、这样伤害自己?又是怎样的过往让她们母女间有如此大的彼此怨怼,让她的母亲如此厌恶自己的女儿?
经过多方面的了解,原来小雨的父母是再婚家庭,小雨是其母亲未婚生育的小孩。小雨妈妈跟现在的父亲因为家庭矛盾已经在闹离婚,小雨母亲已经搬离了原来的住处,而小雨则仍留在继父身边生活。小雨妈妈一直把自己人生的不幸归咎于小雨,认为如果不是生养了小雨,自己的日子就不会变成这么潦倒,是小雨拖累了她,让她不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小雨的存在影响到她的正常生活,口中经常说“不要小雨”。
学校介入因为小雨妈妈的极度反对戛然而止,似乎没有办法继续开展可能,学校也只能把相关情况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多方配合,让小雨有一个正常的童年生活,却在一个偶然事件中发生了变化。
那天是期中考试的最后一天,学校不放心小雨放学后独自回家,让笔者陪同送至家中。笔者问小雨:“爸爸最近都比较忙,弟弟中午也去了托管。那你中午怎么吃饭啊?”“那就吃快餐呗!”小雨无所谓地回答。
“那你有钱吗?”
“没有。”
“给她买个快餐吧!”在笔者的脑海里闪过这样一个念头。但很快就被笔者否决了,试想小雨这样的原生家庭,别人的帮助只能是一时的,只有让她自己学会自强自立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
刚到她的家里,笔者便提议让小雨给自己煮一次饭。笔者和她一起翻找,看看小雨家有什么食材,终于找到一包米粉。笔者教她放水、下面、放配料,做成了一锅热滚滚的面食。在等待她妈妈回来的片刻,笔者发现她的家到处凌乱不堪。于是,笔者建议她收拾自己的家。开始她很不情愿,笔者鼓励她说:“你总说妈妈不爱你,妈妈不要你。你得有一个让人爱、让人疼的理由。”她似乎有点明白,自己动起手来收拾。
过了三十分钟,小雨妈妈终于回来了,人还没站稳就对小雨说:“你怎么要老师送回家?太麻烦老师了。”转过来对笔者说:“老师,辛苦你了,我们一起出去吃个饭吧!”
“不用了,小雨已经煮好面条。你们在家吃就行,我回学校继续工作了。”笔者连忙挥手拒绝,把小雨拉到一旁,轻轻地跟她说,“你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好好跟妈妈谈。”到了晚上,小雨微信告诉笔者,她的妈妈说她很乖,很满意她今天的表现。
后来,街道办联系了广州市三甲医院的精神科医生给小雨和小雨妈妈一起做一个疗程心理咨询。小雨妈妈慢慢地接受了小雨的行为是因为家庭因素、亲子关系、情绪问题引起的,而没有责怪学校、教师。在最后一次的咨询中,小雨妈妈主动地跟笔者说:“老师真抱歉!周六都要你上班,影响了你正常休息。”
2021年7月14日傍晚,经过多方努力,小雨妈妈终于同意由街道办出资送小雨到广州市育明青少年培训中心进行行为矫治。一路陪同,笔者与小雨妈妈都没有太多言语交流。一直等到深夜,小雨妈妈发来微信说:“老师很抱歉。我之前那样对您。”笔者安慰小雨妈妈,“没事,你也只是一时没有办法接受。小雨能变好就成。”
在学生小雨个案里,笔者感受良多,面对这样一个家庭,这样一位家长需要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方法,现总结有以下三点:
1.细心发现,用心聆听。小雨的问题开始是小雨主动跟班主任谈。随着谈话的深入,我们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朱老师已无法辅导时,转由学校心理辅导张老师进行谈心谈话,后来学校也已无法进行辅导,就与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黄老师取得联系进行心理咨询,最终由人民医院精神科医生介入治疗。面对这样一位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的教学资源已没有办法进行有效教育,通过专业人才介入,能让学生及家长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争取早日帮助小雨。
2.多方联动,合作开展。小雨妈妈开始时的极度反对、敌视到后来的同意,和学校联合多方部门合力劝导密不可分,学校上门辅导功课,居委每天中午探视,让小雨妈妈真正认识到我们都是一心一意帮助她们的人。街道办聘请心理专家跟小雨妈妈商谈,更是让她认识到小雨的问题都是因她而起。这些都为转变小雨妈妈的思想奠定了情感基础,让她接受小雨患病的现实。
3.调整思维,改变策略。从小雨的问题,我们可以知道,原生家庭的不幸足以毁灭一个人。尤其是小雨妈妈对小雨的情感与态度最为重要。为此,街道办专门邀请了广州市专业的医生跟小雨妈妈做咨询、辅导,让她认识到问题的症结在何处,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小雨,正因为有了小雨妈妈的思想改变,我们才能送小雨到专业机构进行治疗。
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富裕的、穷困的、幸福的、不幸的。怎样才可以转变他们,让他们跨过荆棘,迈向康庄坦途?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心用情用智去关怀,不舍不离不弃去陪伴密不可分。
责任编辑 罗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