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朝有三个闪光点

2022-06-02起点文史

金秋 2022年2期
关键词:官学新鲜事科举制度

文/起点文史

一直以来,人们对宋朝的评价不佳,史家说它“积贫积弱”,很多文学作品笔下的宋朝大都任人宰割欺凌,辽、金、西夏、蒙古,似乎任何跟宋朝毗邻的势力都能来捞一把油水。北宋时期虽然签订了“澶渊之盟”,表面上宋辽以兄弟相称,其实宋国每年要往辽国送钱送东西,来维持两国的“平等友好”。

到了南宋,有一段时间连皇帝登基这样的事情都要预先向金国“请示”,哪有一个大国该有的气度和魄力?蒙古更是灭了南宋,将这个赵氏家族建立的国家完全抹杀。

正是因为宋朝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扮演着“落后挨打”的形象,在许多人心里便会出现一个吏治腐败、君王昏庸、百姓颠沛、无能窝囊的形象,可是宋朝真的这么不堪入目吗?实际上并非如此,两宋立国三百余年,在这漫长的时期,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在中国历史上几乎属于唯一),社会安定,经济和贸易高速发展,民众享有很高的自由度,从这三点来说,宋朝民众的幸福感是很高的。

经济大飞跃

各位对宋朝经济的飞跃应该有所耳闻。有宋一代,不管是人口、垦田数量和粮食的产量,都到达了一个巅峰。当时的首都开封拥有两百多万人口,这么庞大的人口,没有大量的粮食支撑是不可能生存的,谁能喝西北风活下去?虽然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战争状态,但是人口并没有因为战乱而锐减,反而节节攀升,可以说明它的经济实力相当雄厚。

在宋朝,去酒楼吃饭不是什么新鲜事,《水浒传》里有许多故事都发生在酒楼。宋朝那些特别上档次的酒楼被称为“正店”,这些店里器皿酒具用纯银打造,也就是说只要你有钱到大酒楼里吃顿饭,小二端上来的杯碟碗筷都是真金白银,光这一桌子吃饭用的家伙据说就要上百两银子。这样的高档酒楼并不罕见,单单开封城里的正店就有70多家。一个酒楼老板都能这么阔气,想想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差不到哪里去。

幸福的日常生活

宋朝百姓的日常生活没有想象中那么水深火热,相反还很惬意。生活很便利,商品丰富,市场活跃,虽然跟我们现在不能比,但是在古代就算是非常发达了。唐代长安是国际大都市,但是长安的集市也只有两个地方,一个东市、一个西市,你要开店叫卖必须在那两个市场,居民区里是不允许开店的。沿街开店的便利形式,是从宋朝开始形成的,逛街采购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消费欲。

宋朝还有多姿多彩的夜生活。唐朝有宵禁制度,到了某个时间,城里所有的门都要关上,不能随便在街上乱走,自然就不需要路灯了。史载唐玄宗要把贵妃接回来,都要写一份手谕,让守城士兵把门打开,把灯点起来。所以我们说唐朝百姓是没有夜生活的,就算在外面走走都不可以。宋朝就不一样了,宋朝开始有了夜市,一到晚上灯火通明,工作了一天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夜生活,店铺也延长了营业时间,宋朝经济的发达,和宽松的市场环境息息相关。

平等的待遇

始于隋唐的科举制度,打破了魏晋以来门阀限制,平民子弟获得了进入上层社会的机会。但是隋唐的科举制度还有很大漏洞,首先替考成风,找人做枪手在那时不是什么新鲜事,著名诗人温庭筠,绰号“温八叉”,这人在当时的名声,除了诗作得好,做“枪手”更出名。有一次他曾经替八个人考试,还提前交卷,由此得名。除了替考,在唐朝推举制度依然适用,王维就是靠玉真公主推荐入朝为官的,而李白也想得到玉真公主的推荐跳过科举考试,获得一官半职。

相比之下,宋朝的科举考试加入了“誊录”和“糊名”两项制度,极大地杜绝了作弊的可能。誊录,是请专人把考生的试卷重新写一遍,想在考卷上做记号、看笔迹作弊就被杜绝了,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电脑阅卷。糊名,是把考生的名字糊起来,不让阅卷官看到,杜绝相互串通,我们现在大部分考试都采用糊名制。

因此,史家大多认为宋朝是真正落实了科举制度的朝代。

办学校在宋朝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地方上的官学普遍都设有小学,专门招收年纪小的学生读书,除了官学,私人开设的学堂也很普遍,虽然没有“义务教育”一说,但是全民学习的风气已经初见端倪。

所以我们说,宋朝虽然“积弱”,但绝不“积贫”。军事上不行,但是国人的生活比较富足自由,社会发展很快,是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为数不多的“黄金时代”。

猜你喜欢

官学新鲜事科举制度
乡村新鲜事
奶奶家的新鲜事
自然新鲜事三则
明清时期太谷县教育刍议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宋代官学教育经费及其政策
我们家的新鲜事
宋代书院的发展及其与官学的关系
宋代“学田”的几个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