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订婚四年不相见一见幸福六十年

2022-06-02韩勋

金秋 2022年2期
关键词:俊杰老两口

◎文 韩勋

2021年国庆节前,我去兴平市桑镇三解村采访一对老年夫妇。男的叫屈俊杰,女的叫许秀琴,他们同是1941年生,整整80岁。他们1961年结婚,到如今整整六十年了。六十年是钻石婚,两人的婚姻果真能像钻石那样宝贵,像钻石那样历久弥新?

那天我们坐在他家小院儿说收成,说六十年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笑声不断。我发现老两口记性特别好,对六十年前发生的许多细节记忆犹新。看他们的笑容,应该与新婚时一样的灿烂;看他们的身体,倒像是七十岁左右的年纪。比如每天的三顿饭,仍是许秀琴亲力亲为,面条自己擀,馒头自己蒸。比如后院堆得像小山一样的柴火,都是屈俊杰一斧头一斧头劈出来的。80岁的老夫老妻,腿脚灵便心情敞亮便是福了。

这个“福”字的源头,自然是从1961年婚礼开始的。但令我吃惊的是,他们两人是1957年订的婚,从订婚到结婚,四年里两人竟然没有见过面。许秀琴的娘家在兴平汤坊乡,距离桑镇也就是十来里路,四年里两个年轻人就没有偷偷约个会?还真的没有。陪同我采访的同村两位战友都拿自己的经历说事,他们从订婚到结婚也都没有同未婚妻见过面。

那个年代,兴平一带应该都是这个习俗:订婚是双方家长的事,订婚之后由家长知会两个当事人。掐指一算,屈俊杰许秀琴订婚的时候都是16岁,还是学生。一方面,两个学生相信家长在订婚大事上是认真的,对方的条件应该是不错的。另一方面,两个学生难免会有担心:即使长相不会差,脾性如何,会不会持家?四年里时时刻刻都在担心中等待结婚见面的那一天。

1961年,屈俊杰应征入伍,两人的年纪也都到了20岁,双方家长一拍即合——趁这个机会把两个娃的婚事办了。于是在结婚当天才见了第一面,两个人恐怕都在心里念了一声佛——还好,人样子挺不错。如今,两位八旬老人回忆起那年那天,都说婚事办得简单而热闹,院子里摆了五桌酒席款待亲友,菜是兴平一带风行的“八碗子”,酒是散酒,当年国家还在困难中,婚礼能办成这样很不容易了。

结婚第二天,屈俊杰乘火车到了青海西宁,许秀琴的户口转到了三解村,开始了侍奉公婆、参加村上集体劳动的生活。

屈俊杰到部队后不久,即参加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他记得很清楚,有一次他所在的部队集中100门大炮,40分钟里发射2万发炮弹,一举摧毁印军炮兵阵地,掌握了战争主动权,最终赢得那场战役。

战斗胜利结束,部队回到西宁休整。1963年,日日牵挂丈夫的许秀琴到部队探望。她说那时候的西宁火车站规模很小,甚至还不如她们老家的马嵬坡车站。她在部队住了一个月,看到了丈夫的衣食住行,心彻底放下来。

应征入伍是人生的一个节点,战士复员也是人生的节点。到1964年底,屈俊杰已是老兵,退伍后去哪里工作是摆在他面前的大事。幸运的是,他们那个年代战士复员都可以安排工作,他在营部任职,所以得到的信息要比一般战士多一些,选择的余地更大一些。部队先后安排他在康藏公路管理部门、兰州发电厂等单位工作,他都没有去,他对组织说他想回陕西工作,可以就近照顾老人和妻子儿女。最终,他被安排在位于兴平的陕西柴油机厂。这家工厂离家只有20里路,每天下班可以回家,他和全家人都觉得这是最圆满的安排。

刚一结婚就奔赴青海的屈俊杰,四年后终于与妻子团圆了。那时屈俊杰三兄弟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共同抚养老人,一大家人和睦相处。到1974年,村上为三兄弟分了庄基地,一大家变成了三个小家,许秀琴从儿媳妇身份升格为独当一面的家庭主妇,经管丈夫、孩子的穿衣、吃饭成了她的家常事务,还要参加生产队劳动,劳累着,幸福着,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屈俊杰在厂里是电工,技术过硬,被村里特聘为生产队电工,每个礼拜天在生产队上班。那时节村里电器已经不少,水泵、电磨、电碌碌等,凡是电路出了问题的,屈俊杰都能在最短时间内修好,从来没有耽误农时。但是少数村民对他有意见:在厂里拿一份工资,在村里还拿一份工资,不合理。队长听到这话也不多说:“你们谁能拿下电工活,我也给他记双份工。”于是就没有人吱声了。直到1980年左右,村上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屈俊杰才卸下电工的担子,不过谁家电器出了问题,他仍然是随叫随到。

1989年他提前退休,二儿子接班进厂上班,正式接了父亲的班。

如此说来,屈俊杰已经退休30多年了,30多年里夫妻俩朝夕相伴,日子过得咋样?屈俊杰对他们婚姻的评价是“顺风顺水”,许秀琴的评价是“生活越来越好,很满足,很幸福”。屈俊杰每月有退休工资,所以比起大多数农村老两口,他们的日子更殷实一些,殷实也为“幸福”加了分。如今,他们与大儿子一家同住一院,相互照应。老两口的几亩地,都交给年轻人打理了。我去采访那一天,他们的大儿子正好拉了一车玉米棒回来,秋收的序幕已经拉开。

但是最近几年,他们却与年轻人分锅分灶了,原因是他们年事渐高,都喜欢软烂的菜饭,与年轻人的爱好相去甚远。最关键的是老两口身体都不错,可以自食其力,也有不愿意给儿女添麻烦的意思。近两年,老两口分别因病住过医院,都是子女送医问药前后照应。据说,在城里有个“一碗热汤”的说法,意思是父母与儿女的住所越近越好,方便相互联络。如此看来,屈俊杰许秀琴老两口与儿子同院居住分灶吃饭的方式,应该是最佳的养老模式之一了。

采访中,许秀琴特别表扬了丈夫:结婚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进过厨房;“从去年起,我做饭时他开始帮我烧火,已经一年多了。”帮忙烧火,看起来是小事一桩,在我眼里却标志着重大转变。据我所知,兴平一带男人主外,基本上都不进厨房,与年龄无关。80岁的屈俊杰进厨房烧火,一是意识到老伴年龄越来越大,边烧火边做饭可能会顾不过来,帮她一把,便是帮她减轻一份负担。二是认识到人老了,男女界限就没有必要分得那么清了,女人的活儿男人干,男人不但不丢份儿,而且也多了老两口语言交流的机会,何乐不为?八十岁是老夫妻,但时代却是新时代,新时代里的老夫妻心心相印,互敬互爱,才算是活得明白,活得潇洒。

在兴平,在农村,一段最普通的60年婚姻走到今天,幸福的成色更足了。有诗为证:

订婚四年不相见,

一见幸福六十年。

白头偕老今方信,

不羡年轻不羡仙。

猜你喜欢

俊杰老两口
务付出十四载讲述 八旬老两口把社区变花园
能自律者为俊杰
俊杰印象
表演大师
我的同桌
过度伺候不利健康
选美
拍拍手,灯亮了
清道夫
我给桌子“洗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