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06-02方剑锐张尚尚李玉爽苗丽华
方剑锐 张尚尚 李玉爽 苗丽华
【摘要】 目的 探究采用中医方案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出门诊2018年11月- 2020年11月收治的100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病患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黄芪建中汤加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程度及胃肠道症状积分、幽门螺杆菌清除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胃肠道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能提高其临床疗效程度、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幽门螺杆菌清除率。
【关键词】 中医;脾胃虚寒型;胃溃疡;黄芪建中汤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13--03
胃溃疡已成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胃肠道系统疾病。因病程长、复发率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也有所下降,甚至自行停药而不复诊。临床治疗上西药常选抑酸药及抗菌药等,长期用药会出现耐药现象并影响疗效[1]。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逐步扩展,通过西医检查手段,应用中医药治疗疾病,已明显走向成熟化,并明确了中医药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地位。虽然西医治疗能够改善或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在长期服药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对临床疗效带来不利影响。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黄芪建中汤的临床作用,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门诊2018年11月- 2020年11月接收的100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疾病患者。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年龄18~80岁,病程超过6个月;经胃镜检查确诊是胃溃疡活动期者,且溃疡直径在3~20mm,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4周内未使用抗菌药及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肝、肾疾病严重者;血糖异常者;出血性疾病、恶病质、妊娠及哺乳期女性;精神疾病及意识障碍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或有禁忌证者。根据用药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0.92±10.35岁;平均病程13.76±6.56月。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2.52±10.24岁;平均病程13.60±5.87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此研究已经得到本院伦理组委会的审批与支持,且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2]。
(2)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内科学》[3]脾胃虛寒型胃脘痛:胃痛隐隐,绵绵不休,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温喜按,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选择西药方案进行治疗,指导患者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2次/日;阿莫西林1g/次,2次/日;甲硝唑0.4g/次,2次/日,患者服用2周后,更换治疗方案,单纯选择奥美拉唑药物进行治疗,20mg/次,2次/日,继续服药4周,总计6周。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方案,指导患者服用黄芪建中汤,其组方包括:黄芪25g、饴糖25g、白芍10g、桂枝5g、干姜10g、大枣2枚(约15g)、炙甘草4g;加减方:胃部胀满者加木香10g、三七5g;疼痛者加延胡索10g、三七5g;胃酸者加浙贝母5g、煅瓦楞子10g、乌贼骨15g;腹胀者加大腹皮10g、厚朴 10g;大便溏稀者加肉豆蔻5g、炒白术15g;气滞血瘀者加丹参、郁金各10g;嗳气反酸者加黄连3g、吴茱萸6g;虚寒甚者加党参15g、砂仁 6g。以上加水浸泡1h后文火煎煮,然后过滤取200ml药液,每日早晚2次空腹服用,治疗6周。
1.4 观察指标
(1)胃肠道症状评分:依据《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4]对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胃脘疼痛、胃灼热、食欲减退)进行评分,采用 4 级评分法,按照从轻到重分别以0 分(无症状)、3分(轻度)、5分 (中度)、7分(重度),总分为3种症状评分总和。
(2)幽门螺杆菌清除评定标准:患者停药28天后复查胃镜及13C尿素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阴性,判定为根除。
(3)临床疗效程度评定[5]: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为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70%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证候积分减少≥30%为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为有序分类变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程度比较
由表2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积分比较
由表3数据可知,治疗前两组患者胃脘疼痛、胃灼热、食欲减退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胃脘疼痛、胃灼热、食欲减退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比较
由表4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90.00%,对照组为74.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脾胃系统疾病,发病与感染幽门螺杆菌及胃酸、胃蛋白酶刺激和破坏胃黏膜等关系密切,胃黏膜损伤后出现溃疡[6]。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对胃黏膜的破坏是非常明显的,也是患者病情加重的一个关键原因。一般通过西药治疗遵循的是修复与保护胃黏膜为原则,虽然这种治疗方法能够控制病情,但频繁用药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耐药性,并且这种情况愈发严峻,造成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持续下滑。
胃溃疡属于中医“胃脘痛”等范畴,与患者的情志失调、外邪侵入、饮食劳倦等有很大的相关性。脾胃虚弱、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失温、脾阳不振导致胃脘痛为脾胃虚寒型胃溃疡主要发病机制[7]。黄芪建中汤是《金匮要略》中传统名方,具有温中散寒、益气养血、和胃止痛功效[8]。在这一方剂中,黄芪具有健脾益气、补阳调阳功效,饴糖能够发挥补虚镇痛功效,桂枝有温经助阳功效,干姜有祛寒温中功效,白芍有补血养血、镇痛缓急功效,大枣有益气和中功效[9],炙甘草调和诸藥。有研究表明,黄芪建中汤可增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改善了胃肠黏膜血供,对胃黏膜损伤修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黄芪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对胃黏膜正常新陈代谢进行有效调节,并促进溃疡面愈合;甘草则能够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内pH值,并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合成糖胺,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修复[10-12]。另需注意的是,胃溃疡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一般与作息不规律、暴饮暴食、工作压力大、过度吸烟、过度饮酒、精神焦虑等存在直接的关联性。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远离生冷硬等刺激性食物,方可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对预防病情复发等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常规用药加上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能提高其临床疗效程度、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4 参考文献
[1] 万亚存,杨金枝,赵林灿,等.五味消毒饮与黄芪建中汤配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溃疡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9):4376-4378.
[2]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9-187.
[3] 张伯叟.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34-137.
[4] 杨春波,劳绍贤,危北海,等.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10,苏州)[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19(1): 66-68.
[5] 刘鹏妹.黄芪建中汤加减对胃溃疡脾胃虚寒证患者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 26(1):68-71.
[6] 杨波,刘小华,刘柳英,等.幽门螺杆菌检测对四联法结合中医辩证疗法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2016,36(5):117-119.
[7] 邢建华.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3):155-156.
[8] 田军,廖志峰,李彦龙,等.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40例[J].西部中医药,2015,28(2):97-99.
[9] 黄龙男.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9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9):149-153.
[10] 倪永华,周艳,南志成,等.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12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1):99-100.
[11] 杨翠娥.黄芪建中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9):3862-3863.
[12] 田武生.甘草的化学成分和临床研究概况[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6):31-32.
[2022-01-13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