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祥林嫂的悲剧性格探析

2022-06-02王定军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封建礼教祥林嫂悲剧

王定军

《祝福》一直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保留篇目,以其超越时代的冲击力震撼着世人,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艺术的享受,其语言艺术更是魅力无穷。在感悟语言本身运用之妙的时候,作为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语言,去理解文中的人与事。所谓事又总是与人密切相关的,因此人更加是小说中的核心。在《祝福》当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人物就是祥林嫂了。对于这样一个人物形象,解读者公认的观点至少有两个:其一,祥林嫂是一个悲剧人物;其二,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是吃人的封建礼教。

在实际教学中应当从这两点切入,引导学生通过对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能够产生批判封建礼教的意识。与此同时,笔者还持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对祥林嫂这样一个人物形象的解析,也应当从内因入手,因为只有知道了祥林嫂的悲剧与其自身性格的关系,才能从内外因结合的角度,建立起对这个人物的完整认识。

一、从社会原因向个人原因视角切换

如果说封建礼教作为社会原因是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外因的话,那从其个人原因角度分析悲剧命运,就是站在悲剧性格这一内因角度了。人们常说作为经典名篇,《祝福》具有解读不尽的意蕴,常读常新。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性格,就是“常读常新”的有力注脚。

社会原因就是指封建礼教,尽管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封建礼教是当时封建社会的一种制度,其摧残的主要是当时的社会女性——当然也有男性深受影响,但毕竟封建礼教本身不是空洞的,接纳封建礼教并以之作用于社会的,也是社会中的人——主体自然是男人,当然也有女人。因此在《祝福》一文当中,短工、四叔、祥林嫂的婆婆、抓祥林嫂的两个男人、四婶,都是祥林嫂周围代表着礼教的人物。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课文前面很大的一段篇幅里,祥林嫂是没有感受到封建礼教的压迫的。尽管其被抓回去改嫁且生了儿子,尽管其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反抗并失败,但这个时候其内心向往的美好生活的火苗依然是闪亮的。这个时候祥林嫂还没有步入悲剧命运。

这与日常社会中的很多人一样,在个人生活当中总是怀抱着满腔的热情走入生活,而在一个人生的转折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这个转折点上,如果选择不同,那么后面的命运就不相同。这个时候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性格。比如说在遇到挫折之后,强者可能东山再起,而弱者只会怨天尤人,于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当然,祥林嫂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普通女性,其走入悲剧命运有其必然性,不应对其本身有任何的指责,但是从个人性格角度分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无论是对学生理解课文来说,还是从学生自身成长的角度来看,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

二、祥林嫂悲剧性格及其相应的佐证

对经典文本的解读总需要寻找突破。对祥林嫂的悲剧发生根源进行深入的拓展性研究,通过对文本中人们容易忽视的细节信息的发现,冲破现在已有的解读定论,深化作品的主题,从而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和鉴赏作品。如此去理解祥林嫂的悲剧性格,也就是符合经典文本解析的思路的。

在《祝福》当中,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是从“只得疑惑的走开”开始的。

在“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祭祀”中,祥林嫂的遭遇有十分明显的变化,原先“最忙”变成了现在的“清闲”,两次“祥林嫂,你放着罢”使得其“只得疑惑的走开”。这个疑惑还伴随着后来的好多事情,比如说“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假如是一般的人,那么会很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变化,也会思考这种变化的原因。应当说像祥林嫂这样的普通人,包括鲁镇上的其他绝大部分普通人,在遇到这种变化的时候,往往很难有批判社会的视角,更多的是从个人的角度去寻找原因,并且试图做出一些改变,以让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可惜的是,祥林嫂终于没有做到这一点。她是“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可以说就是这两句话,点明了祥林嫂的悲剧性格。

当祥林嫂“全不理会那些事”的时候,意味着她完全割裂了自己与身边人的社会关系纽带。尽管在今天的人看来,这种社会关系纽带上承载着太多的封建礼教,需要批判,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时的社会里,这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得以延续的关键纽带。当自我割裂了这一纽带之后,必然就断绝了与社会的关系。

如果说这是祥林嫂悲剧性格的外在体现的话,那造成这一表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是因为其被迫改嫁并生了孩子吗?是因为其“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吗?是因为“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吗?对于祥林嫂周围的人而言,这些都是理由,但是对于祥林嫂本身而言却不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了。如果有这种意识的话,在祭祀的时候她就不会“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了。由此也可以看出,在祥林嫂的内心世界里,她还是原来的自己,她意识不到在别人的眼里她实际上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了。

由于这种自省意识的缺乏,使得她“全不理会那些事”,这就标志着悲剧命运的开始。而其“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更是推动她走向悲剧命运的另一个推动力。正如文中所说“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一个在祥林嫂眼中已经是天大的悲剧的事件,在他人的眼里沦落如斯,这是祥林嫂所想不通的,但某种程度上讲又是社会的现实。认识不到这种现实,祥林嫂的命运注定是悲剧的。

因此,从祥林嫂个人角度来看,对社会关系纽带的忽视、自省意识的缺乏、将自己个人的悲惨命运不断地向他人重复,使得她一步步地与他人(实际上就是与社会)割裂,一步步地走向了死亡……

三、经典文学中人物形象的解读视角

从祥林嫂个人性格角度去剖析其悲惨命运的必然性,虽然显得有一些冷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内因”分析也往往更具教育意义。当一个人将失败甚至是悲惨的原因完全指向“外因”的时候,本质上其实并不能改变什么;相反,只有当所有的人都认识到“外因”有问题的时候,这个社会才能发生质的改变。

当然,我们不能奢望祥林嫂个人能够改变封建礼教,因此解析祥林嫂的悲剧性格本身也不是为了批判祥林嫂这样一个人,而是想通过这种解读视角的切换,让学生在经典文本的学习当中,更好地借助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来完成对个体、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而对于教师来说,这种解读视角的切换,更有助于教师形成更加立体的教学认识。这种认识无论是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诚如有《祝福》解讀者提出的一个观点:温情,悲剧的另一种推动力。仔细琢磨这一判断也有其道理,这种道理非经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深刻解析而不可理解。

总体而言,《祝福》一文中,祥林嫂的悲剧让人扼腕叹息,造成这一悲剧,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性格原因。如此有一个更加完整、全面的解读视角所形成的综合理解,当可为文本的解读形成一个更加完整且丰满的认识。

作者简介:江苏省洪泽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封建礼教祥林嫂悲剧
伟大的悲剧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祝福》人物形象分析
祥林嫂形象之悲剧性探幽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