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四度,构建生动课堂

2022-06-02张红学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赵州桥说明文知识点

张红学

众所周知,说明文作为初中阶段阅读教学的文体之一,受到了各位语文老师的重视,但说明文的教学效果——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得不到明显的提升。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找到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大量的事实与理论研究均表明,形成以上矛盾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授课时一味强调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套路和术语,把语文课上成了地理课、生物课,使得课堂空洞而乏味;二是学生对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缺乏形象的认识,只是一味地运用固定模式,在老师固化的套路中去解决问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达不到活学活用的效果,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总是要求学生的说明文写作最大可能地靠近考试的要求,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学生的基础。学生在这一思路的影响之下,也只是去寻找能够应付考试的写作模式。长此以往,说明文教学效果难以提升。笔者有机会聆听了专家关于说明文教学的报告,结合自己在说明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获得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要让说明文课堂有精度

说明文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种重要文体,有它固定的知识点以及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素。老师在课前准备时要深入文本,既要基于文本,又要高于文本。

一堂课的成功是建立在老师对所教内容的充分把握之上的。只有对内容和知识点做到烂熟于心,才能把说明文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因势利导地传授给学生。

如说明文知识点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说明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们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显得十分呆板,枯燥乏味,学生只是机械式地接受,效果当然不会很好。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在讲授这一知识点的作用时,我们首先可以结合即将学习的课文内容,去弄清楚说明方法与说明对象之间的关系,它是突出说明对象的哪一些特点的,并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使用这些说明方法。其次,可以把使用说明方法的语句与未使用说明方法的语句同时标出来,让学生细细品读、思考、揣摩,从而深入领会说明方法的作用。再次,从文中精选一些语句,让学生结合已学的说明文知识,结合说明对象的特点,独立自主地添加一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中的作用。这样学生既巩固了已有的知识,活学活用,又提高了知识点的生成能力。

二、要让说明文课堂有跨度

相对于散文而言,说明文的教学确实枯燥一些,学生容易对其产生厌烦心理,從而失去学习的兴趣。面对这种情况,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老师,就必须让自己的说明文课堂有跨度,在让孩子掌握说明文固有知识点之外,还能有其他方面的收获。

如在学习茅以升先生的《 中国石拱桥》一文时,虽然作者对赵州桥作了形象的介绍说明,但学生面对枯燥的数字与文字,仍然难以准确地把握赵州桥的结构特点。这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在各自的笔记本上画出自己所理解的赵州桥的形状。学生通过线条与联想完美地呈现出赵州桥的形象,这就是说明文教学与美术教学的完美结合。

另外,可以把说明文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联系课文进行写作,可以在应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应用把课文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如在执教《松鼠》一文时,面对现实社会中,森林被大肆破坏,动物的栖息地急剧减少,松鼠的生存环境堪忧,让学生为松鼠画一幅像,附上简明扼要的介绍,制成一张简易的海报,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号召大家一起来保护我们的小动物,保护大自然的精灵。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要让说明文课堂有高度

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把握和定位,也尤为重要,这也是作者创作一篇说明文的情感动机。教师在教学说明文时必须抓住说明文的每一个情感触点。

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可以让学生诵读文中的语句。如:“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慢慢体会到我国古代石拱桥建造技术的先进,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由此引发对创造这些奇迹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同时,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观看近现代中国在建筑方面的成就,如港珠澳大桥、苏通大桥、江阴大桥、三峡大坝等。外国人眼中根本就难以成为现实的工程,在神州大地拔地而起。这会让学生领会到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让文化自信、爱国情怀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潜滋暗长。学生有了情感的触发,在教学活动中也就变得积极主动起来。

老师在讲授说明文知识时,也应该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让每一堂课都能保证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情有所感,德有所立。

四、要让说明文课堂有创新度

新时代,新课标积极提倡新的学习方式,变过去的传授教学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变消极被动的灌输式教学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说明文教学也应该从过去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转换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探索和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探究方式和探究结果,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课外,让学生带着课堂上探究的结果去实践,检验自己的成果。这样既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提高了探究的效率。

如在学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时,学生利用课本上的知识探讨得出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理。

二是让学生的说明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只有把生活中的活水引入到我们的说明文课堂,才能让说明文教学真正活起来。学生在学习说明文时要善于把握生活中的小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把握课文。

在学完一篇说明文后,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学习科普类、生活类说明文时,更应如此,让学生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因此,说明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应成为说明文学习的重要一环。

总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呼唤着课堂改革,我们的说明文课堂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从以上总结的“四度”出发,还学生一堂真正生动的有所得的课堂。那么学生就可以在这样的课堂上,提升写作能力,而语文教师也可以利用说明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会说明的过程当中认识事物,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石庄初中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赵州桥说明文知识点
你不知道的赵州桥
你不知道的赵州桥
说明文阅读专练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说明文写作注意事项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学了就要用,不用就没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