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文教学实践研究

2022-06-02袁曼黎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古诗文古诗教学方式

袁曼黎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作为语文教师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通过怎样的教学去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回答这个问题离不开两个基本点: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是由课程标准和教材决定的,除了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之外,教学内容一般不可以做出太多的更改。相比较而言,教学方式就不一定了,持不同教学理念的教师,有着不同教学习惯的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与运用上,都会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但是不同的教学方式又是殊途同归的,其最终的目的总是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加工,然后将教学的目的引向核心素养的培养。既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上述四个要素组成,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当精选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可以发现古诗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对于其他体裁的文本而言,古诗文一方面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又有朗朗上口的一面。以古诗文的教学为载体,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综合来看,古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应依据古诗文文体的特点,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当然,这只是从理论上分析得出的结果,具体的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训需要而进行的古诗文教学,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一、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新内涵

可以说,古诗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现代文所占的篇幅越来越多,但是古诗文依然在教材当中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当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可以说都是千挑万选后留下来的经典,因此古诗文教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众所周知,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我们民族语言文字运用的典范。在古诗文当中所蕴含的思想、胸襟、情致、风骨永远魅力四射。这些古诗文,内涵丰富,意境高远,富有哲理,而且语言凝练,朗朗上口,它传承着祖国文化的精粹。所以一直以来小学语文界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应该致力于感受古诗文情怀,想象古诗文意境,接受古诗文熏陶,积累古诗文语言。那么在核心素養的视角之下,小学古诗文的教学又应当具有哪些新的内涵呢?

其一,有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意味着古诗文教学有了更为明确的指向。

在日常的教学当中,由于应试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古诗文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根据考试要求来教学。这样做最大的坏处在于将一个完整的古诗解析得面目全非,学生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一些所谓重点字词以及句子的翻译的记忆上,无法对这些经典的古诗文形成完整的认识。事实证明这么做并不能让学生有较强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自然也谈不上文化传承与理解。相反有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引,那么在古诗文教学的时候,就应当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去实施教学。

其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可以让学生的古诗文学习过程体验感更强。

有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引,古诗文教学的目的就明确了。明确了这一目的之后,在设计教学的时候,除了解决必要的字词的翻译问题之外,重心应当落在让学生去体验整个古诗文上,从而让学生能够进入古诗文的意境。这种体验感更强的古诗文教学方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更能够与核心素养相匹配。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文教学实践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核心素养之于小学古诗文教学的价值。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就应当努力优化古诗文教学模式,运用直观导入的方式,补充教材中的背景信息,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意境、情怀、语言特色,掌握鉴赏古诗文的方法,促使他们能真正地读懂古诗文的内容,让他们从中获得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有《村晚》这一古诗。全诗共四句:“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首诗从大意上来看并不复杂,讲的就是一个池塘的周围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塘;傍晚的时候,远处的山好像是衔着落日一样倒映在水面上;放牛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慢慢地回家,用短笛不着曲调地随意吹着。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让学生多次阅读这首诗,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与理解,在纸上画出相应的图画,来表示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应当说这是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不同学生的取向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在初步阅读了几遍之后,就尝试去画图;有的学生则是在不断地阅读,以让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更为准确,以使图示更加准确。

事实证明,无论是哪种取向,对于古诗的理解都有好处,这是因为这样的一种教学设计,同时关注了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输入是通过阅读来完成的(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输出是通过画图来完成的。之所以没有选择用语言或文字来描述,主要是考虑到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更强,而且这种任务完成的方式学生更感兴趣。有了兴趣的驱动,学生总希望自己所画的图能够更好地符合诗意,所以即使是重复阅读古诗也不会觉得厌烦,相反在每次重复之后,他们都会有新的发现,于是对古诗中的一些重点字词的理解也就越来越深刻,对整个古诗意境的理解也就越来越准确。尽管不同学生的绘画能力有所不同,但是最终的表现,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比较准确的。

结合这样的学习过程来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可以发现学生反复阅读古诗的过程,就是进行语言建构的过程。学生理解古诗并且尝试画图的时候,思维加工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可以发展并提升学生的思维。尽自己的能力画出最美的图画,并且在图画中渗透诗的意境,这是一个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过程。而描写农村晚景的《村晚》这首诗,呈现出来的自然风光之美,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很大程度上体现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对应着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三、语文核心素养与小学古诗文教学互相影响

通过上面的这样一个例子可以发现,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文教学,要想实现学生积累语文学科知识、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素,然后在古诗文的教学当中充实学生的体验感,让学生有效地输入与输出。在输入与输出的过程当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兴趣保持,不能让学生长时间地处于抽象的学习过程中,更不能让学生去机械地背诵古诗。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让核心素养在古诗文学习的过程中落地。

总体而言,以核心素养为指引的古诗文教学是教育领域的新探索,教师应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着手进行古诗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古诗文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两者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作者简介: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东坪镇萸江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古诗文古诗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品读古诗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