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月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

2022-06-02陈薇薇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0期
关键词:航天中华民族思政

陈薇薇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代。青年大学生如何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探月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意在让青年大学生深刻了解、领会探月精神的实质内涵,鼓励他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砥砺前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关    键   词]  探月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0-0007-03

黨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2020年12月17日,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发来的贺电中,用“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集中概括了探月精神。随着“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的深入实施,探月精神成为中国航天人自强不息、勇攀科技高峰的成功密码,更是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为世界航天史翻开了新篇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探月精神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具有活力的核心内涵之一。只有始终秉承探月精神,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科技自主创新之路,成为世界航天强国的梦想才能实现。

一、探月精神的实质内涵研究

(一)追逐梦想,是激荡中国探月工程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力量源泉

心有所信,方能远行。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智慧书写了辉煌的中华历史。近代以来,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地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在航天科技领域,中国航天人传承了中华民族勇于追梦的宝贵基因,航天人追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飞天揽月之梦。但梦想照进现实是基于脚踏实地、自主创新,在实践中不断砥砺前行才可以实现的。2004年1月,我国开展“嫦娥工程”,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将“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列入国家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实现了我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书写了中国的探月传奇,也在实践中实现了九天揽月。

只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中国才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只有发展科学技术,中国才能真正实现强盛和复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我们更需要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强国。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表明,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会从根本上影响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当前我国正处于第二个百年的奋斗征程中,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必须坚持科技为先,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创新和自立自强,从而带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只有提升科技自主研发水平,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二)勇于探索,是支撑中国探月工程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局势,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加速演变,各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勇于探索彰显了中国航天人树立远大志向、无所畏惧、铸造一流、追求卓越、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和进取意识,这也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关键因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今天,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表明,中国航天人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突破了一道道技术难关,最终永攀航天事业高峰。当今时代,全球科技创新已经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只有坚持勇于探索,中国人的航天强国梦想才能真正实现。

(三)协同攻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中国探月工程上的生动展现

举国体制,是指国家集中配置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以实现特定目标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比如“两弹一星”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举国体制的标志性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科技领域里的各条战线充分发挥了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2016年8月出台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建设高效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努力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通高效配置,从而为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提供强大的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新型举国体制,是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下,充分运用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资源配置;健全宏观调控体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运用举国资源承担国家战略任务;坚持市场驱动,不断激发和释放科技主体的创新活力,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合作共赢,是中国为世界各国间在航天科技领域深化科技交流合作贡献的中国智慧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中国一以贯之积极开展有关国际交流合作,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分享航天科技发展的成果,在挑战面前与各国携手应对;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多个国家建立创新对话机制;在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中,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更多的国家和人民。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航天科技开放合作格局中,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资源、促进人类航天文明和社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体现了大国胸怀和大国担当。C65E6745-5C39-4110-B8CC-6D20C3B63C82

二、探月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研究

(一)探月精神可帮助大学生提升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服务社会、实现个人价值

改革创新的实质是优胜劣汰、破旧立新。青年时期是创新创造的宝贵时期。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把握时代脉搏,迎接和应对各种挑战。改革创新之路充满艰辛与曲折,要求新时代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克服重重困难,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大学生要树立敢于突破墨守陈规的意识,勇于开拓新的发展方向;善于观察发现,敢于大胆尝试,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科学研究中,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带着批判的思维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同时,还要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未知领域往往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探月工程就是我国航天领域挑战的一个全新突破。大学生应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本着“上下而求索”的勇气,秉承探月精神,成为改革创新的主力军。

1.夯实创新基础

改革创新能够推陈出新,是建立在有深厚专业知识积淀的基础上。如果缺乏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改革创新只能是盲目且不切实际的。因此,作为改革创新生力军的新时代大学生,应从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入手,脚踏实地,切勿好高骛远。

2.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性思维是综合性思维能力,是多种思维方式平衡发展、复合作用的结果。培养创新性思维要求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本着严谨认真、求同存异、灵活开放的态度看待各种事物,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3.投身改革创新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生理想的实现也具有实践性。在大学阶段,青年人应珍惜人生中最具创新创造活力的宝贵时期,在举国上下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将改革创新的精神落实到行动上、实践中。比如,大学生可以参加各类实践创新项目,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创新项目中。

(二)探月精神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1.探月精神的实质内涵与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具有一致性

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赓续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伟大奋斗、伟大团结和伟大梦想的探月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思政课堂的切实需要;实现了思政课教学理念的革新,创新了思政课教学方式,实现了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深度转化,提升了教学的生动性、感染力和说服力,更好地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2.探月精神提高了思政课的针对性

探月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全新表现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具有活力的核心内涵之一,是思政课的鲜活教学素材。立德树人是思政课最重要的目标,将探月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不仅符合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还符合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规划。

探月精神融入思政课,通过切实关注学生成长规划实际,结合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努力将中国精神转化为青春行动;在思政课教学中,培养学生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将个人奋斗目标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相统一,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在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中,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理想,这也将对探月精神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

三、探月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一)探月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内容

1.结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大学生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上,未来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做出更大贡献。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长期探索的重大历史选择。大学生只有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能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探月精神体现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是大学生在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之路上要具备的精神气质之一。因此,结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借助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将探月精神融入教学中,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如何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在认知和实践中,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结合中国精神的传承教育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出誉满全球、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更塑造出独特的精神品质。学习和掌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探月精神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实质内容上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历代航天人在追逐太空梦想的实践中,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攻克了一项项技术难题,取得了一个个辉煌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揽月的千年夙愿,推进了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这正是中国航天人传承中华民族的宝贵基因、汲取时代丰厚精神滋养的体现。

3.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认同的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先进性、人民性、真实性的价值立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属性,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探月精神为航天梦的实现汇聚了精神力量,激荡和鼓舞中国人民在科技领域自立、自强、自信,推动中国人民在大好形势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跻身于世界航天强国行列、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二)探月精神的融入引发思政课教学方式的创新

“探月精神不仅是探月工程的制胜法宝,还是我国后续推进深空探测事业、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精神密码。”探月精神融入教学的具体方法,要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上,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坚持正确、鲜明的价值导向,运用探月工程中涌现出的各种鲜活素材,充分发挥新媒体、新技术的作用;思政理论课和思政实践课联手、思政线上课和线下课联手、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联手、思政课程和学生党课联手等,形成一套系统、全面的课程育人教学体系,丰富探月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和具体方式。

参考文献:

[1]冯华.弘扬探月精神 建设航天强国[N].人民日报,2021-12-08.

[2]青平.弘扬探月精神 踏上星辰大海新征程[N].中国青年报,2021-12-07.

[3]包炜杰.从“举国体制”到“新型举国体制”:历史与逻辑[J].学校党建与思想研究,2021(11):105-110.

[4]邱静文.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J].社会主义研究,2021(22):64-66.

编辑 马燕萍C65E6745-5C39-4110-B8CC-6D20C3B63C82

猜你喜欢

航天中华民族思政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的航天梦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逐梦航天日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季札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