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语文课程中合作教学的开展路径
2022-06-02扈秀云
扈秀云
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领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教师要在拓展学生语文知识和文化基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采用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实现学习能力上的提升。在“双减”教育政策不断深化实施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中极为重要,因为小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探究能力,特别是小学中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在这种前提下,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将课堂还给学生,推动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养成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从而提升语文课程教学成效。
一、小学语文合作教学的内涵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是,教师将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分配在同一个小组内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根据不同小组在合作过程中的主要表现进行有针对性评价的课程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语文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语文知识的弊端。在为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教师将关注学生的差异,以更高效的语文课堂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
由此,在小学中段语文课程中应用合作学习法,需要教师仔细观察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语文学习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数量,针对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语文课程探究任务,从而推动学生解决不同课程问题的语文课程模式。推动合作学习法在小学中段语文课程中的有效应用,能够使学生在合作完成课堂任务的过程中主动与同伴开展沟通与思考,帮助不同的学生形成个人学习能力上的优势互补,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通过创新性的课堂评价体系考查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
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学习水平是不同的,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存在差异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环境、学生的语文学习程度、学生的学习特点等,这些内容導致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和应用能力上的不同。而推动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程中的实施,能使学生在能力互补的过程中消除学习差距,真正让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推动学生的共同成长。
在小学中段语文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需要学生就不同的问题进行共同的探究。由于不同的学生存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这就导致学生之间在问题导论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地交流与沟通,同时学生在围绕着同一课程目标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会主动帮助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同时在完成课堂任务的过程中会相互解决学习方法上存在的短板,从而在团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经验的有效交流,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开展问题分析,这是以往的“理论讲解+重点板书”的语文课堂模式难以做到的。在“双减”教育政策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日益凸显,那么在学生主动接受语文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合作是人们开展有效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形式,团队合作精神是学生共同完成不同项目的应具备的精神。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从而提升语文课程教学成效。
二、小学中段语文合作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主要是指教师在构建学习小组的过程中,应确保群体成员的差异性。主要是指教师应确保团队成员在综合学习能力、语言成绩和学生个性方面相互促进。这种分组原则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在语文讨论和交流过程中的个人思维和学习观念。组间同质性原则主要是指不同学习群体在整体综合能力上应达到相应的平衡,不应存在太大的差距。在分配小组成员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同合作小组的整体学习水平和认知特点,避免不同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学习差距,影响小组竞争的公平性。
(二)角色轮换,能力提升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过程中,教师需要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设立相应的组织者,负责将学习任务分配给不同的成员,督促学生及时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同时,团队负责人还需要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所以每个团队负责人的选择不能一成不变。相反,应该为所有学生提供机会,尽可能提高他们的知识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中段语文课堂合作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目前,虽然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探索全新的语文课程教学模式,但是教师在追求学生卷面成绩的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进行不同课程理论的讲解,在课堂中教师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学生在语文课程中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应处于主体地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为学生灌输理论化的语文知识内容,势必会导致学生在被动接受语文读写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厌倦心理,不利于课程教学成效的提升。现阶段很多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组织学生发言和讨论,但为学生讲解课文和组织学生背诵的方法仍然是主要形式,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学习热情不高。
(二)学生课堂主动性不足
虽然语文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但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缺乏了解,也缺乏对汉语重要性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语文课程的内容与个人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所以没必要直接系统性地学习语文课程知识。这些现象导致学生缺乏积极学习语文知识的动机和意愿。此外,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往往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不注意学生缺乏积极性的原因,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开展的小组合作教学是肤浅的,没有把握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本质,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
(三)课程资源的应用有限
语文课程内容具有广泛性和人文性的特点,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和整合不同的教材内容。在当前的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资源的理解是片面的,教学范围几乎局限于教材和一些辅助教材内容,这是一种片面的做法。现代社会教学资源的内容已不再局限于这些传统的教学必备资源。报纸、杂志甚至网络内容都可以作为优质教学资源。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新认识教学资源,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为教学内容的创新提供丰富的资源基础。
(四)教师的课程指导有限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创造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学生与学生之间必须要开展深入的学习合作,形成良好的氛围,在浓厚的合作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实现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在当前的小组中段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教学的科学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表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局限于固定的套路,而教师在教学中却受固定思维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小组合作方法的灵活运用,对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的个人学习行为缺乏指导,很多学生的小组讨论活动逐渐成了课堂闲谈的环节,教师在学生小组学习的中课堂指导不足,小组学习活动的课程质量难以保障。
四、小学中段语文课程中合作教学创新开展的主要策略
(一)科学合理分组,增强课程参与
在小学中段的语文课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思考,分析学生的不同特点,思考学生分组,以增强小组的整体实力和凝聚力。教师划分的学生小组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小学生的个人思维能力以及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要让学生“有事可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具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要观察不同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和优势,在划分不同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把握学生的学习优势,增强学生的课程参与积极性。
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时,应鼓励每一名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所负责的内容,小组合作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要一起干,既要让学生开展充分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和提高合作能力,也要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注重培养个体的差异性。这样能增强每一名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惠崇春江晚景》这首古诗的主要内容时,除了为学生讲解诗歌中的字词内容之外,还要组织不同的学习小组描述诗歌中的主要的内容,以及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等。通过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布置针对性的课程学习任务的形式,推动学生探究诗歌主题,并且在讨论诗歌内容和意境的过程中,对基本的诗歌学习思路形成理解,帮助每一名学生都获得进步。
(二)利用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形式
在信息时代,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现代社会许多方面的变化颠覆了人们的想象,这也启示我们,教学工作必须推陈出新,摒弃与现代教学目标不相适应的陈旧落后内容和方法,积极采用有利于教学的新方法。这不仅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更好地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内在要求。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适合教学的新资源,积极将其转化为教学工作,从而设计更好的教学内容。现代社会,信息获取渠道越来越广泛,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样。教师可以整合这些资源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从而丰富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例如,在“故宫博物院”一课的阅读活动中,小学生对故宫博物院非常感兴趣,他们想了解故宫博物院,因为他们没有去过故宫博物院。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手段收集故宫的资料,可以是图片、视频或文本文件。然后,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平台为学生展示他们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搜集的材料,并邀请小组代表为同学们讲解关于故宫博物院的主要内容。那么在这样的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获得更多关于故宫的信息,提高阅读文章的兴趣,开展趣味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三)转变教师角色,重在课程指导
推动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有效应用,重点在于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以及浓厚的课程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相应的环境中,增强知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成效,需要教师转变自身的课堂角色,优化语文课程的指导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融入学生的讨论活动。教师不仅仅是课堂的引导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转变教学角色,适应新时代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少年闰土》这节课程的主要内容时,为了深化学生对鲁迅作品内容的理解,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各个小组开展自主的阅读活动,并在阅读之后要试着运用文章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开展对身边人物的讲述,讲一讲自己身边的某一个人具备怎样的性格,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特别是要分析出文章中的语言、外形和動作描写的主要内容,在分析和对比人物前后语言和形象的过程中,对鲁迅的写作风格形成直观的理解,在这样的合作教学情况下,就可以提升学习效果。
(四)组织课堂实践,丰富学生情感
文学作品是一种注重内涵价值表达的艺术形式,其体现的不仅是作者的文字水平和写作技巧,更加能反映作者在创作时的所思所想。思想情感教学有必要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以便能帮助学生获得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获得有益的思想感情。名家作品蕴涵了深邃的思想情感文化,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把握和体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一起共同讨论文学作品中蕴涵的文学知识和思想情感,每个人的认识都是不尽相同的,互相交流沟通之后,就可以形成全新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名著欣赏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共同探讨交流,感悟作者的写作艺术和深邃情感。教师除了为学生讲解作者的写作技巧之外,还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作者的生活事迹,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借此丰富学生精神生活。
五、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当前教学应用已经非常普遍,有的学校甚至已经将其作为主要教学手段,虽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教师积极寻找对策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纠正,相信小组合作教学方法一定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现小学生语文能力素质的提升。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