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2022-06-02邵辉
邵辉
摘要:教学过程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面对千变万化的信息社会,学习不是仅仅把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于是让“课堂转型”教学模式走进数学课堂,整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程改革 数学教学 课堂转型 学生
实施中的課程改革,让我们在机遇与挑战中和全新的理念同步成长。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课堂转型”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教学,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思维、启迪智慧、培养悟性、培育创新精神上下功夫,使课堂充满生趣,充满孜孜不倦的探索。下面我根据自己在“课堂转型”教学中的看法,并且在前人研究、探索的基础上,浅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
在“课堂转型”的今天,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数学,对数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我们数学教师要有好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来学数学,听我们的数学课。而学好数学课的前提是能够自主预习新课,并能解决简单的直接应用新知的问题。
课前预习作为学生学习常规之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因为它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学生终身受用的良好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的新知识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理解,初步掌握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一些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就会积极参与课堂上的讨论、提问,对学习与自己便有了信心。同时多剩余一些时间讨论与思考,可以多做一些题,增强做题的熟练程度,拓展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当然,预习是学生课前的自学、思考的过程,通过预习可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去掌握一定的知识,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事事要靠别人,自己也行!这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有一定的作用。
二、“邀请”学生在课中积极讨论
课中讨论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在每一次讨论中,小组内的成员有相对明确的分工: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组长)、总结报告员等。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就是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找好各种难易程度的题目,引导每位学生去思考不同的问题、去探索不同的规律,让每位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位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讨论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会”学生在课后总结反思
教师在教学之后要进行反思,同样学生在接收新知识之后也需要进行总结反思,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学习效果。
一堂课的学习之后,可能收获了良好的数学思想方法,可能取得了某一类习题的新的解题方法或技巧,也可能知道了某一种类型题目的一系列变式,……当然,一堂课的学习之后,可能有些地方还未搞清楚或不懂的学生就得想办法解决,向教师或同学请教,这样就更有利于自己的学习。这些都是作为学生在课后需要总结与归纳的。所以,课后记下这些收获,是为后面的综合型大题目做好辅垫与积累成功和经验,以便更加精益求精,使学生的学习水平、手段、方法更加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