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响音像的角度看近十年雷剧之流变
2022-06-01陈华丽梁惠娣
陈华丽,梁惠娣
(1.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音乐系,广东 广州 510303;2.宁波大学 音乐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一、雷剧与雷剧团
(一)雷剧简介
雷剧是广东省雷州市用雷州方言演唱的地方传统戏剧。雷剧是当地居民的娱乐活动,对不会其他语言或方言的当地居民来说,雷剧是这一群体欣赏戏剧的唯一选择[1]。雷剧经过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雷剧四个发展阶段,到剧种形成历时300多年,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雷州半岛的“活化石”。
雷剧相比于广东其他剧种来说,更“接地气”。从音乐本身来讲,叶春生先生这样说道:“雷州歌好,抒情写意,人文风骨,尽显其中,那是这方红土哺育的人民吐露的心声,也是他们的性格写照。”[2]从雷剧的演出来讲,在湛江每个村子都会有一座专门为了听雷剧而建立的戏楼,大多建立在宗祠前,当地人会在一些特定的节日邀请戏班子来进行演出,一演就是大半个月。
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发现,学者们对雷剧的研究集中在民俗学、教育学、人类学、戏曲学等方面,至今无人从音响音像学的角度研究雷剧。本文试图从此视角探究。
20世纪开始雷剧DVD录制被人们重视,市面上流传着大量的雷剧音像资料,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通过网络、音像店以及雷州雷剧公众号主编等途径,本文收集从2009—2020年11年间共126个不重复的完整剧目的视频。还通过网络以及2001年版、2005年版的《湛江艺术》期刊收集到了照片80余张,并于2021年1月21日采访了湛江艺术团团长洪保荣,2021年3月25日采访了雷州市莉花艺术团何庆凤以及雷州市雷韵雷剧团李金霞,2021年3月26日采访了雷州市中信雷剧团团长陈茂,2021年3月28日采访了徐闻县青年艺术团团长陈法树,这些前期工作都为开展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文通过采访湛江部分雷剧团、观看影像资料、现场看戏、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资料,探析雷剧在疫情影响下的发展现状,梳理近10年来雷剧剧目、服饰脸谱、唱腔唱法等方面的流变和传承。
(二)雷剧团简介
在湛江,目前记录在册的共有41个雷剧团,他们的演出地点并不固定,哪里需要唱戏,他们就会去哪里。每个雷剧团都会具备一支乐队、演员团队、管理团队,一些更为专业的雷剧团还会有老师班对雷剧进行排练及指导。
湛江41个雷剧团名字如下:湛江市实验雷剧团有限公司、港城雷剧团、星晨艺术团、粤凯雷剧团、华平雷剧团、半岛青年雷剧团、声裕雷剧团、湛江艺术团、声凤艺术团、东昇雷剧团、春蕾雷剧团、聚龙艺术团、雷州市雷剧团、雷声雷剧团、徐闻县雷剧团、明升雷剧团、中翼雷剧团、湛星雷剧团、长城艺术团、传隆雷剧团、金旭星雷剧团、群艺雷剧团、莉花雷剧团、聚源雷剧团、凯晨艺术团、雷韵雷剧团、嘉裕艺术团、奇艺实验雷剧团、名艳雷剧团、中信雷剧团、吉利雷剧团、湛江青年雷剧团、艺校青年雷剧团、文明雷剧团、艺民艺术团、东园雷剧团、泽源雷剧团、徐闻县青年艺术团、蓝英雷剧团、弘源艺术团、湛城艺术团,等等。
这些雷剧团中除了湛江市实验雷剧团有限公司之外,其他剧团的人数都为30-40人之间不等,有从湛江艺校培养出来的专业演员,也有自学的业余演员。业余雷剧演员比专业演员多一半以上,专业演员演唱的歌词会规范及严谨一些,业余的演员的演唱的歌词会更接地气,以逗趣为主,一般来说专业演员演唱高音,业余演员演唱低音。我们以此推出雷剧有着1200人以上惊人的固定演员数量。
雷剧团的伴奏乐器大多都以雷胡、二胡、扬琴、笛子、唢呐、萨克斯、锣、鼓、钹、鼓这些乐器为主。大多数的雷剧团的演出剧目是新旧曲目混合演出,但往往旧的剧目都会相对较多,主要以《皇帝姐妹》《陈瑸放犯》《黄帝告状》等的这类剧目为主。
雷剧在湛江地区是最炙手可热的一门戏曲艺术,笔者在雷州地区数次采风,数位本地居民和数位剧团团长说,雷州本地的雷剧团一年365天几乎是每天演出。遇到节日,多者有数十个剧团同时在不同宗祠演出(见图1)。
图1 湛江市部分雷剧团演出天数统计
由图1对所采访的雷剧团的演出天数的统计可以看出,一个雷剧团一年365天,平均每个月的演出都在26天以上,同一天在雷州半岛不同的地方演出至少有8个以上的剧团,这也是其他的剧种所不能企及的,也从侧面体现出雷剧在雷州半岛地区的受欢迎程度。
二、近十年雷剧音响音像资料汇总
从20世纪开始,随着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录制雷剧的音像资料也愈来愈受到欢迎与重视,无论从各年份所录制的影像资料还是雷剧的现场来看,雷剧给人的听觉与视觉带来的惊艳感始终都存在。
21世纪以前,雷剧的传播大多是依靠戏班子到各地演出,群众在演出的时间聚集到戏楼观看,传承的方式也主要是口传心授以及依据书籍谱面进行学习。
到了21世纪时,对于雷剧的改革已经基本稳定了,这一时期的社会人士以及雷剧艺术家们有了录制成DVD的意识并开始尝试录制,相比起于口传心授的传承方法,这样更能使得这些经典的剧目更能被人们所熟知并流传下去。这一时期代表的艺术家仍是林奋、曾健、曾成等老一辈艺术家及他们的几位学生,如唐金凤、何冬娟等也都开始崭露头角。到2010年底,雷剧库立项并成立了“艺术研究室摄制中心”,雷剧DVD的录制更被重视,市面上的DVD更加普及,剧目也更加丰富。例如,林奋2001年所创作的《梁红玉挂帅》、2005年创作的《貂蝉》、2008年创作的《雨仔落泱泱》、2013年创作的《黄飞虎》、2014年创作的《岭南圣母》,这些剧目随着时间的演变越发经典,成为各地“草班子”演出的必备剧目,也成为雷剧DVD录制的首选剧目。
(一)近十年音像资料汇总
本文收集到近10年公开发行的音像剧目有127个DVD光盘。其中2009年的有《春草闯堂》《还阳公主》《美女扮丑揭皇榜》《双玉碟》《刁蛮公主》《白梨香》《文武香球》《了断情缘》《恩怨情仇》《白马王子》《大脚王后》《顺母桥》《状元桥》《主仆情深》《阉儿恨》《双枪陆文龙》《乱世情仇》《屠猪状元》《红罗衫》《黄帝告状》《宝莲灯》《陈瑸放犯》《穆桂英招亲》《论文叙传奇》《姐妹情怨》《琴心剑胆斩枭雄》《包公斩郭魁》;2010年的有《怒斩郡马》《貂蝉》;2011年的有《陈世美》《玉明宝袋》《玉堂春》《桃李梅》;2012年的有《露水姻缘》《黄飞虎》;2013年的有《月光湖新传》《皇亲国戚》《雌雄王子结奇缘》《一把存忠剑》《皇家婚事》《孤雁泪》《黄帝点状元》《双球惹祸》《夜情泪》《祸出青云庵》《薛刚闹花灯》《旧仇新恨十八年》《巧知县》《黄飞虎》《媳妇泪》《花王之孙》《寻亲记》《重回鸳鸯》《媳妇泪》《王成日审妻》《汉宫风云》《龙图风波》《半边剪刀》《张剑山戏嫂》;2014年的有《黄飞虎》《知县审驸马》《陈世美》《皇家婚事》《哑女告状》《中国公主杜兰朵》《忇利天宫》《岭南圣母》;2015年的有《旧愁新恨十八年》《妻歉夫小》《琥珀记》《捕房节夫》《黄帝算命》《五子登科》《武则天》《周仁献妻》《乞丐皇帝》《淫性败汉》《儿女情》《巧脱姻缘》;2016年的有《挎蛤》《黄帝寻妹》《黄帝算命》《文武香球》《了断情缘》《情天恨海》等;2017年的有《五子登科》《巧审血案》《新官生子》《婆媳鸣冤》《高僧弃妻》《神秘杀人针》《杨延昭招妻》《真病假断》《金英投庵》《状元桥》《汉宫风云》《担水惹上祸》《莲花梦》《再世红梅记》《光棍假娘》《命歹造化好》《女太子》《奇案团员》《太子出世》《香罗案》。2018年的有《草莽英雄》《张剑山戏嫂》《莲花梦》《张剑山戏嫂》《命歹造化好》《皇姐抢亲》《皇姑搜宫》《莲花梦》《太子出世》《洛阳会母》《采新桥》《血洒订情剑》《凄凉姐妹碑》《二弃寒江》《换妻奇缘》《碧海狂僧》《寒梅芳心》《秦楼情》《莫玖传奇》;2020年的有《月光谣》《洗马桥》《状元打更》。
(二)统计学视角下近十年雷剧音响音像资料
由图2可以看出近10年所录制的雷剧剧目以历史剧为主要的题材,大多为根据历史人物的故事改变,例如:《陈世美》《穆桂英招亲》《陈瑸放犯》。在对雷州市莉花雷剧团团长的采访中他提到,即使到现在一些经典的历史剧的剧本现在仍然在使用,就像他在采访前两天所演的《皇帝姐妹》一样。笔者认为历史剧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历史剧剧本剧情构思已经有了事实框架,不会太费劲;第二,购买历史剧剧本的费用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剧本较低;第三,历史剧的受众程度比其他体裁的受众程度更高。
图2 雷剧题材统计
由下图3可得知,雷剧的歌词内容以叙事的内容居多,例如《太子出世》《洛阳会母》。首先是因为叙事内容更有利于演出剧情的推进;其次是叙事的歌词更易于观众弄清楚剧情的内容及人物之间的对话。
图3 雷剧歌词内容
根据雷剧的题材及歌词内容可以从侧面看出雷剧在湛江地区如此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它符合观众的审美趣味,易于观众理解。对雷州市中信雷剧团团长陈茂的采访,他说,“时至今日雷剧的观众仍然有很多,从现场的情况来看,从尚未识字的孩童到70岁80岁的老人,都看得津津有味”。
随着录制技术的进步,市面上所盛行的雷剧DVD的剧目越来越丰富,使得雷剧也被其他地区的人们熟知。但由所录制的DVD可以看出,雷剧所流行及演出的剧目总是一些经典的剧目,缺乏创新意识,即便有创新的剧目也仍然逃脱不出经典剧目的阴影,这似乎也成为了雷剧止步不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雷剧要新的发展,就必须要在创新上下功夫,与时俱进,才能在发展中继续传承下去。
三、音响音像学视角下近十年雷剧的流与变
(一)音响音像学视角下近十年雷剧的流
本文以收集到近10年雷剧的音响音像资料为依据,探析雷剧近10年音乐上的流。
第一,在唱腔唱法方面,近10年的雷剧较好保存了传统的唱腔和唱法,虽然现代新编雷剧使用大量的混合腔进行创作,但仍保留部分与雷州歌相近的雷讴唱腔,其中常用的“雷讴①雷讴:“讴”是戏曲声腔中的独特技巧。在中国地方戏曲中,有四五十个剧种仍保持着“讴”的技巧,雷剧就是其中一个剧种,其特点是字腔分离、真假嗓分明,本嗓唱字后,突然翻高八度行腔。调式”是根据雷州歌商调式的音阶排列方式演变而来,包括“do、re、mi、sol”及其变体“do、re、fa、sol”[3];第二,在乐器的使用上,乐队也没有很大的改动,仍然使用雷胡、二胡、扬琴、笛子、唢呐、萨克斯、锣、鼓、钹、鼓等乐器进行现场伴奏,通常雷胡是主奏乐器,较有名的雷胡演奏家有陈丛先生;第三,在剧目的传承上,各剧团将部分原有的经典剧本很好地继承了下来,例如《春草闯堂》《红灯记》;第四,在演唱上,演员在舞台上说唱兼备,对白通俗易懂,例如在雷剧《岭南圣母》中,小冼英在许愿树下与小达猛采用念白对话的方式交托出故事背景;第五,在妆容上,现在雷剧的脸谱妆容是在早期雷州歌剧的脸谱“静脸”“画脸”“开脸”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第六,在戏剧的分场上,仍然使用拉幕布的去区分不同幕的表演。
在演员方面,老艺术家虽已很少活跃在舞台上,但仍然在从事着雷剧的教学活动。如今,群众们熟知的雷剧的正旦有湛江市实验雷剧团的唐金凤、徐娇艳;广东省港城雷剧团的卓梅清、戴雪丹;遂溪县星辰艺术团的谢小妹等,比较受欢迎的文生有黄桂、蔡桂宁等人,知名的编剧有林奋、吴茂信等;知名作曲有陈湘、曾健等人。通过访谈得知,现在湛江的雷剧团的专业演员大多从湛江艺校学习毕业,少部分跟从名师学习,许多雷剧团都表示在疫情前雷剧团在招募新人上并不存在困难,只是现如今受到疫情影响,剧团的经费欠缺导致部分演员不肯演出。
近10年的雷剧在不断地发展,对经典剧目的传承、对唱腔唱法的继承等方面,都使得雷剧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留传。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雷剧只有在继承中发展,才能世世代代地流传下去。
(二)音响音像学视角下近十年雷剧的变
随着雷剧的不断发展,录制雷剧音像资料的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
首先,2009年所录制的雷剧影片,录制现场所使用的的是有线的立式话筒,录制出来的音质不好,有白噪音,由于录制时演员都围绕着麦克风演唱,导致人声与乐器的音量不均衡,人声音量过大,伴奏音量过小的现象,总体较为清晰。在音像方面,音像的画面为局部画面,较少全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摄像设备的落后,为了让演员能够清晰地出现在画面中而导致的。
其次,这一时期的影片画质低,画面噪点多,有透视性,音画同步,并无字幕。到了2013年的雷剧,场景的布置更为精致,与前面的幕布相比,这一时期在场景的布置上更加精心,而不仅仅只是使用幕布。这一时期的音响的真实性、连续性、平衡性都有所加强,在收声上,混响有所加强,导致有些影片有回声。2015年在录制的水平上大幅度提升了,画面的切换更为自如,演员的上下场衔接的更加自然。在音响上,人声清晰,不用字幕也能轻易听懂的程度。总之,随着录音技术与摄像设备的进步,时至今日,市面上所录制的雷剧的DVD已经十分成熟了,在音响音像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更加注意音像上的色彩、色调、画面的切换等方面的问题,在音响上则会更加注意音响的真实性、音质、连续与平衡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分析近10年的音像音像资料后得知:
第一,现代新编雷剧的创作主流是混合腔,唱腔中 采用“起逗变化、拖腔、扩充、浓缩、戴帽、垛句、重句”等腔式变化,以及“散板、快板、中板、慢板、偏慢的中速、稍慢、轻快、慢速感叹地”等板式变换,展现不同人物的情绪特征,使剧中各角色的唱腔更贴近人物性格,旋律也能跟随情绪产生变化[3]。
第二,演员在上下场时的走台以及与剧情的衔接更为合理规范,例如在2013年所录制的雷剧《哑女告状》第七景中,姐姐下场时的台词以及音乐的设计,都使得她的退场并不突兀,更贴合剧情。
第三,演员与话筒的互动更加自然,早期演员害怕话筒收不到声总是围绕着话筒附近进行表演,例如2009年的《双玉碟》,而现在演员使用更为便捷的夹麦,表演不再拘束。
第四,演出现场音乐与人声的更加均衡。
第五,剧目的变化,在表演传统剧目的基础上,新创作的神话题材的剧目也越来越受到欢迎,例如《岭南圣母》。
第六,音乐风格的变化,早些时候雷剧所使用的是经典的雷剧伴奏,《岭南圣母》这部雷剧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创新,在传统的雷剧音乐的基础上融合了广东音乐繁荣元素,使得音乐听起来更加灵巧,更加贴合剧情烘托戏剧气氛。
第七,在服饰、脸谱、扮相上都有所变化,早期的服饰甚是简朴,后逐渐繁丽,服饰会根据剧情的及题材的不同而进行更换,现在雷剧服装有“莽甲”“官衣”“披风”等种类,与兄弟剧种无异。具有本剧种特色的是其早期服饰,如便服红腰带的装饰、花旦的平袖大襟尚衣、武生的汗衣裆裤等;雷剧脸谱也随着雷剧发展而逐渐丰富;在扮相上也力求出新,越来越能显示出身份性格,还具有本剧种特色[4]。
由此可见,在近10年雷剧的发展上,无论是在雷剧的传播上,还是在剧本、唱腔、脸谱服饰等方面,雷剧艺术家们在不断地寻求突破。
四、雷剧发展瓶颈及未来展望
(一)雷剧发展瓶颈
在雷剧发展中,无论是雷剧团还是雷剧本身的发展,总是会存在着问题,但雷剧则在不断变化中传承发展。
本文通过对雷州市中信雷剧团、徐闻县青年艺术团等雷剧团的访问,对他们所提到的雷剧目前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做了简单的总结。如图4所示,笔者所采访的雷剧团如今发展最大的难题就是在疫情的影响下,许多地区的雷剧无法正常演出,例如麻章地区、太平地区,这对于雷剧团维持生计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而雷剧团的发展关乎着雷剧的发展,因此,首先雷剧团的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其次是雷剧剧本的创新问题,雷州市莉花雷剧团的何金凤先生同笔者说,当前的雷剧团都想对雷剧的剧目进行创新,但是却没有经费,而一些剧作家也写了许多剧本但是却没有人买,所以许多雷剧团演出的剧目仍是经典剧目,例如《皇帝姐妹》《陈瑸放犯》这类的剧目,这种现象似乎成为了一种恶性循环。本文对近10年所录制的雷剧剧目中的经典剧目与创新剧目的占比可以看出,雷剧团演出剧目的创新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近10年间存在的一个顽固问题。
图4 湛江部分剧团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当前雷剧所面对的最紧要问题是如何维持剧团的收支,使剧团有新剧本可唱,在创新中推动雷剧团和雷剧的发展。大多数的老前辈都认为,雷剧是湛江的一个古老传统文化,他们希望能够把雷剧好好的传承下去,这其中免不了政府的支持,如果政府能够给剧团一些补贴,剧团的创新与发展也会更好。雷剧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雷剧团的发展,只有雷剧团发展得好,雷剧团才有更多经费去整理录制雷剧的音响音像资料。
(二)对雷剧未来发展的设想及展望
首先,传统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雷剧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创新。雷剧的创新除了剧本的创新之外,在戏服、舞台陈设等方面也需要创新,湛江市中信雷剧团团长向笔者说道,他们要定做一部戏的戏服就要上万元,演员的费用、购置道具等都是一笔大开销,每年剧团都要压进去20-30万元,由于剧团经费不足,很多演员都另寻他就了,他认为雷剧是一门传统艺术要好好传承下去,因而一直在坚持剧团的运营及演出。因此笔者认为当前剧团要创新最大的阻力就是经费不足,笔者认为政府应当对雷剧给予一定的补贴及帮助,减少雷剧团的压力,推动雷剧良性地传承下去。
其次,雷剧本身的唱腔也要有所创新。当前雷剧的唱腔只承前无创新,缺少戏曲的那些喜、怒、哀、乐,不同剧团的唱腔都千篇一律,板式、拖腔、音韵、律线、调式、句幅、顿尾、落音等都缺乏创新元素[5]。笔者通过观看近10年的雷剧音像资料发现,雷剧的近10年的唱腔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大部分仍然使用混合腔。雷剧作为一门传统艺术虽要固本,但也要与时俱进,逐步满足现代审美需求才是发展的长远之计。
再次,有竞争的雷剧才有发展。徐闻县青年艺术团的团长陈法树认为,雷剧要想好好传承,就要把雷剧推广到其他地区,才是雷剧可以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他觉得政府应该多组织一些好的雷剧团到其他地区或者是其他省份进行比赛,这样能够吸收其他戏曲的精华,同时将雷剧的魅力传播到其他地区。在2001年12月由陈京松、林奋、唐熙凤编剧的雷剧《梁红玉挂帅》晋京演出首都新闻媒体称之为“南国吹来的一股暖流”,而林奋饰演的梁红玉更是荣获1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实现雷剧零的突破[6]。由此可见,雷剧是一门非常具有潜力的艺术,它与其他的戏剧艺术一样,都是中国戏剧艺术的瑰宝,与其他戏剧艺术相通又各自具备独特的魅力,并不会因为它使用的是雷州方言演唱而具有局限性。
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许多自媒体平台都看到一些雷剧艺人所录制的短视频,在雷州雷剧公众号就收录了许多艺人们私下所录制的视频,这是一个有利于雷剧传播的现象。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发展的趋势,着力于去传播一些雷剧现场演出的视频并且鼓励艺人通过自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增加雷剧的知名度。
通过调查发现(见图5),许多剧团对于自己的演出是没有录像或者录音保存的习惯的,这对于雷剧的传承与后世的研究是十分不利的。政府重视、有组织地定时录像并保存,这样便于后人对雷剧的研究以及传承。
图5 部分剧团是否会录像调查
本文通过雷剧的音响音像资料分析,可知雷剧的流与变与雷剧自身的发展紧密相关。首先,在雷剧未来的发展上,雷剧各方面的创新对于雷剧自身的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其次,雷剧各剧团到各地竞赛演出是雷剧扩大影响力及完善自身的重要手段;最后,处于信息时代中的雷剧应多利用自媒体手段去普及传播雷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