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南瑶族服饰的现代变迁和未来构想

2022-06-01

肇庆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瑶民瑶族刺绣

吴 勇

(肇庆学院 美术馆,广东 肇庆 526061)

一、连南瑶族服饰研究现状

广东连南瑶族服饰以其风格独特、色彩绚丽、精于刺绣及织染而散发出独特的民族魅力,因而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在瑶族服饰的文化变迁、功能与象征意义、艺术价值、制作工艺及其传承发展、综合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其中研究文章25篇,基本可分为下面两类。

一是对连南瑶族服饰的历史渊源与本体讨论。尹娜《广东连南瑶族刺绣艺术探析》侧重从瑶绣文化内涵和瑶绣纹样艺术特征两方面结合图例进行了分析;代园园《连南排瑶服饰针刺图案造型特征分析》侧重对瑶绣图案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审美特征进行分析;黄琳《连南瑶族刺绣艺术的人文特征探析》一文侧重从人文视角对瑶绣进行了分类;欧冰颖的《清远连南排瑶刺绣文化研究》则从连南瑶绣图案的艺术风格和刺绣花样的文化内涵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

二是对连南瑶族服饰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的广泛探讨。蒋玖荣《清远连南排瑶服饰艺术研究》对连南瑶族服饰图案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对如何有效继承与发展提出了实践意见。陈慧《连南瑶族服饰刺绣的传承和保护》一文则根据实地走访调查结果对连南瑶绣传承与保护提出了对策探讨,并对保护、传承、发展瑶绣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另外一篇《艺术的符号:瑶族刺绣的历史与发展——以连南排瑶为例》对连南瑶绣历史和瑶绣分类做了探究,对排瑶刺绣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刘子川《试论广东连南排瑶传统刺绣艺术的保护性创新策略》一文依据Leong,D.与Clark,H.的研究方法对瑶绣的文化意义与瑶绣传承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瑶绣传承提出了创新策略,有一定实践意义。卢成杰《连南排瑶刺绣艺术价值观与产品创新问题探讨》对当前连南瑶绣产业化创新与文化保护产生的冲突进行了分析,参考日本“双轨制”文化保护政策并结合瑶绣艺术的特征对排瑶刺绣产业提出创新策略。蔡蕾《非遗视野下连南瑶族服饰刺绣在现代服饰中的运用与实践》则从连南瑶绣新产品开发的困境与在现代服饰运用与实践进行了探讨,还有设计产品图例展示。赵宇《基于参与式设计理念的粤北瑶族服饰数字化保护与设计研究》从参与式设计理念的角度对连南瑶族服饰数字化保护与设计进行探索,并进行了数字化保护设计实践。徐云《连南瑶族刺绣文创产品的创新性路径研究》则对连南瑶绣文创产品创新困境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创新途径和创新发展路径。龙雪梅《瑶族刺绣的发展与创新》则根据实际调研总结了连南瑶绣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变革与创新路径。

专著方面的成果较少。李筱文《五彩斑斓:广东瑶绣》一书从历史概貌、地方风格、制作技艺和文化底蕴方面作了较为完整的总结归纳;龙雪梅,盘志辉《瑶族刺绣》分排瑶服饰和过山瑶服饰两个部分,用文字与图例相结合的形式对连南刺绣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整理;刘红晓《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传统技艺:瑶族》也对连南挑花刺绣有较为系统的整理;其余还有地方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一些的整理与研究等。

从以上研究成果看来,学者们对连南瑶族服饰的探讨成果丰硕,既有对连南瑶族服饰历史沿革和本体类型的分析,也有对连南瑶族服饰的保护与发展进行的广泛探讨,对连南瑶族服饰的现代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形态也进行了讨论。但是,这些探讨还是有其时限性和局限性,尤其是面对未来已来的“万物互联”时代,瑶族服饰如何适应当下变革来获取发展机遇,并未能提出较有效的策略,对此,笔者对连南瑶族服饰的现代改创形态及其应如何适应当下的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连南瑶族服饰的现代改创形态

连南瑶族服饰为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日益多元化但在总体发展方向上又面临趋同的社会进程中,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进行了现代变迁,在图案、材料、工艺、用途及传承方式等方面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一)图案同质化

连南瑶民经过长期的生活积累形成了独特的装饰语言,每一个图案都代表着民族的智慧,“从目前所见的资料和各地瑶族服饰来看,瑶族服饰图案纹样大多是从现实生活与自然界中吸取素材。”[1]几何纹样、自然纹样和动植物纹样是瑶族服饰的三大素材,并且以抽象纹样为主,一部分是独立纹样,另一部分通过简单纹样的重复排列,以二方连续形式呈现为多。

这些纹样是瑶民在长期的生活中不断吸取素材提炼变化而来,里面蕴藏着瑶民经历千年所汇聚传承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在我们所生活的当下社会鲜活时空里,人们已无限扩大了在空间与维度上的信息获取,所以,连南瑶民的刺绣图案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如与其他民族图案的交融,商业行为的变化更改,自发形式的改进创新,等等。所以出现了将瑶民有代表性的图案盘王印、龙角纹、马头纹等组合纹样进行抽离,以标志形式出现在印染服饰或者生活器具之上,图1就是一组由瑶族图案装饰而成的茶杯,将图案抽离并点缀在适当的位置,这种做法高度切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要求。也有将图案进行重组嫁接到时下人们常用的背包、家纺等日用品上,图2就是一款抽离龙角纹、眼珠子纹等进行设计创新的现代女士手提包。还有根据瑶族图案特征进行创新而产生的装饰画等。这些对连南瑶族服饰图案进行的多种尝试,在一定层度上顺应了商品社会的发展需求,获得了部分消费者的亲耐,扩大了人们对瑶族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加速了瑶族图案纹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原来较为单一的民族信息谱系——图案的有序传承,致使同质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假设将图1和图2的产品放在社会商品中不作解析,其民族特征势必将被市场所湮灭。

图1 瑶艺堂文创茶杯

图2 瑶艺堂文创女士手提包

(二)材料多样化

连南瑶绣使用的面料以平纹土布为主,绣线主要是纱线[2]。连南瑶绣使用材料的单一性主要来自于技术的制约。据李筱文考证,在新中国建立之前刺绣的原料来源已经主要为汉族地区,连南瑶民原本有纺织技艺,但在多次战争辗转迁徙过程中早已失传,只有蓝靛印染技艺还有传承。

平纹布在现代纺织工艺的大力推动下,已经出现了各种类型、材质和色彩的广泛运用,如图3,绣娘使用的斜纹绣布就是现代工艺的产物,面料显然更有韧性,在穿着的舒适度上也更贴合人的需求。刺绣使用的纱线不再是唯一,色泽亮丽的涤纶线和毛线等已成为主要用线,因为这些线首先在制作工艺上使刺绣更加方便,使用上不易掉色且经久耐用;装饰材料也因各种工艺饰品的涌入当地市场,加之网络售卖平台的飞速发展和快递业的及时通达,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装饰材料皆可供绣娘们根据喜好自由选择,然后直接装饰在绣衣的某个位置,图4中绣有“喜”字的绣包上配饰了多种颜色的装饰珠子,一眼可辨均是工业产物,这些装饰品价格实惠又好看,所以得到当地绣娘们的喜爱。这样一来,完全打破了以往连南瑶族地区受经济、通讯及交通条件等限制导致刺绣材料的单一性,瑶族刺绣材料的多样化已成现实,并且还在继续加速变化。

图3 绣娘在工业面料上刺绣

图4 绣有“喜”字并有多彩装饰的绣包

(三)工艺融合化

广东连南瑶绣是一种挑花绣,以反面挑花正面看为主要特色。在挑制时,利用绣花布的经纬纱线按图案隔一根或几根纱线插针,不能错乱[3]。龙氏总结的连南瑶绣这一工艺特点,其工艺并不复杂,但仅靠人工就显得耗时耗力,一套上等的绣衣要经年累月才能完成。

瑶绣作为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属于瑶族同胞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挑花的针法主要有十字挑、斜挑、平挑、锁边、结绳和滚边6种。现在连南瑶寨还有极少部分年纪较大的老年人还坚持传统工艺,在南岗千年瑶寨里,极少年轻的绣娘一边摆摊做着小生意卖点农副旅游产品,一边还在飞沙走线进行挑绣,挑秀的材质基本为工业时代产物,包括配饰,诸如纺织绣片、花边、帽饰等,一些绣娘还使用现成的配饰直接镶嵌于衣服上,图5便是网络平台售卖的机制瑶族图案绣片,其价格也很便宜实惠。这样一来就省时又省力,直接缩短了成品绣衣的制作时间。尤其是机绣技术的发展,使机绣能够模拟手工刺绣,并且有极高的相似度,加之印染技术的成熟,批量生产瑶族手工艺服饰已成为现实,一些用于演艺、拍摄、展示的服饰皆是此类技术的产物(见图6)。

图5 网络平台售卖的机制绣片

图6 网络平台售卖的瑶族服饰

(四)用途商业化

瑶族服饰是瑶民的创造,其主要为自用或为族人缝制,主要是在节日喜庆时穿戴,在“三月三”“盘王节”等重大节日时可看到瑶民们的盛装,并举行盛大的节庆仪式,瑶民们此时还会载歌载舞跳起“耍堂歌”,整个连南县一片欢腾的气象,这正是瑶民们身份的象征。然而,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承载着瑶民千年历史的节庆仪式也成为了推介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在连南的南岗、军寮的村寨实地走访时发现,有年纪较大的老人还保持着一定的着装传统,但平时穿着的是利于事务的便装,甚至在连南县城也偶尔有中老年人穿着,但绝大多数人已与当下社会接轨,与汉民地区穿戴无异。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瑶民们的服饰除用于自己穿戴以外,均可作为商品单独进行销售。外界人士出于各种原因愿意购买瑶民的服饰,有用于日常穿着,有用于研究,也有作为收藏、展示等。为了在传承中推进连南瑶族刺绣服饰的发展,相关部门还组织瑶族服饰专题设计推介展会,如2019年5月,连南瑶族自治县政府和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共同启动了“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文化采风汇报会暨连南瑶族文化推广大使评选活动”,举行了系列推广活动,包括邀请16组设计团队对瑶族服饰进行现代设计改良并由模特在流花国际服装节上走秀展示,希望通过此举“推动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文化在服饰方面的创新应用和发展”,以期瑶族服饰不至于只保存在博物馆中。一些年青的自由设计师还进行了各种大胆的尝试,所以品类也由日常生活之用的服装和帽子、头帕、腰带、绣花带等简单饰品之外,出现了如刺绣装饰画、首饰、文具家居软装类(如图7)和生活日用品类,如图8就是一款将盘王印与马头纹进行抽离整合设计的实用餐具。甚至运用于家具和建筑中,开启瑶绣的跨界应用,并在实体与网络平台进行售卖,不仅让瑶绣走进了现代人的生活空间,还走入了人们的虚拟世界,可以让更多的人接受连南瑶族的服饰文化。

图7 伟艳瑶绣工艺作坊设计的各类产品

图8 用瑶族图案设计的餐具

(五)传承多样化

连南瑶绣的技艺得以在发展中传承至今,是数辈勤劳的绣娘口授心传遗存的宝贵财富,仅靠单一的师承,在现代社会加速奔跑中,瑶绣的技艺传承很快将会自然消亡,这是时代特征所带来的淘汰。为了加强保护,各级政府对连南县瑶绣的保护采取了系列措施,当地群众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连南县修建中国瑶族博物馆(广东瑶族博物馆)并于2013年开馆运营,该馆对连南瑶族服饰进行集中展示,对瑶绣非遗传承人进行名录整理,对瑶绣相关技艺进行全面梳理,出版瑶绣专著,录制瑶绣影像等。2017年该馆还启动瑶族传统服饰的仿制工作,对广西、贵州、云南、湖南等地瑶族4大支系30个分支的瑶族服饰进行仿制,共计86件(套),覆盖各支系瑶族成年男女盛装、儿童服饰等。不仅成为了解连南瑶族刺绣文化最集中的展示地,还对瑶族服饰的保护工作进行了支系延展。当地人力资源局和非遗部门联合,长期举办瑶绣专题短期培训班,培养了多位绣娘和瑶绣爱好者,并形成一整套评优与评价体系,鼓励刺绣艺人的发展。民间团体自发建立瑶族刺绣工艺坊,《伟艳瑶绣工艺作坊》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团体(图9),先后培养了近千人,并集中一批绣娘进行刺绣加工,创新瑶绣品类,拓展外销渠道。教育系统还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开设瑶绣课程。如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小学在4-6年级学生中开设刺绣课程(图10),每两周一节课,还有第二课堂刺绣兴趣班,采取自愿形式报名参与,每周一次课。为配合课程教学,民族小学于2007年编印校本课程书目《排瑶刺绣》一书,并不断完善补充修订,不定期邀请具有较高水平的瑶绣非遗传承人到学校授课,孩子们接受的是地道的瑶绣技艺。课程中有男同学学习刺绣技艺,这也打破了只有女孩子习刺绣的历史。该课程已连续开设15年以上,成为该校的特色美育课程,并获得国家、省市多项奖励与扶持,多位孩子在学校就掌握了瑶族刺绣技艺。2016年4月,该校学生的刺绣作品就入选了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通过以上举措的实施,对连南瑶绣可谓进行了较为系统而又立体的整理与保护,传承方式多样化了。

图9 伟艳瑶绣工艺作坊

图10 连南县民族小学瑶绣课堂

三、连南瑶族服饰的未来构想

连南瑶族服饰的刺绣图案及装饰已逐步被工业印染取代,服装配饰也从复杂、精致的手工操作向批量化生产的简单装饰演变,很多装饰工艺濒临失传,款式结构的改变为了更加适应现代生活,色彩或多或少的改变也让大家更为融通,共性取代了差异,同样消解的是民族的特点。用料更加便捷让穿着者更加自在舒适,配饰的简洁化倾向让穿搭更简便,图案纹样的多彩变化使服饰更趋向自由化,制作方式的快捷让古老服饰批量化生产成为可能,用途的大众化带来服饰的同质化更快,使用群体的多样化让瑶族文化在传播方面更加广泛,但同样消解的是民族的个性,传承方式的多样化看似繁荣,但技艺的传承仍然面临后继无人。这完全打破了以往广东连南瑶绣相对朴实、田野的风格,与传统的具有浓郁山地气息的瑶绣风格迥异。

站在社会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变化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这些看似合理的变化,也在无形中消亡连南瑶族服饰的文化特性。瑶族服饰是瑶民在长期与自然相处、与人竞争、不断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服饰本身不仅为了御寒挡风,更重要的是承载着瑶民的文化记忆和民族传承。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万物互联”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生活,在如此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有效运用“算法”并适应社会,是瑶族服饰在未来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虽然现代性的步伐只会向前奔跑,瑶族服饰要在传承与发展中寻求相对合理的延展,这就需要社会和瑶民们共同努力。

第一,加强技艺传承,活化瑶族服饰。在连南瑶族服饰手工艺传承上各级政府与社会组织已做了大量工作,不至于让古老的技艺很快失传,并有一批专业人士在给予关注,这为技艺传承的活化做出了积极贡献。而这需要长期坚持开展并有效推进才能真正实现活化,就目前看来这仍值得担忧。卢成杰在《连南排瑶刺绣艺术价值观与产品创新问题探讨》提出参考日本“双轨制”文化保护政策对连南瑶绣进行保护传承,这不失为一种借鉴路径,连南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也在实际操作中推动着“两条腿”发展路径。结合实际而言,笔者认为仍需加强传承教育,扩大传承群体。如对中小学《瑶族刺绣》校本课程内容进行深入优化,加强课程实操性并对其评估检验,再将课程在连南有限范围内进行推广,扩大学习覆盖群体,这不仅拓展了传承范围,更推进了民族文化认同教育,有助于更大范围的推广连南瑶族服饰文化。在社会培训方面要坚持开放原则,尝试更多途径和形式进行推广,如与校、企进行合作培养人才,加大对传承人的扶持奖励机制,推动拔尖人才的成长并带动产业发展等。希望通过这些举措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并愿意为民族技艺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运用“算法”加强图像到设计制作的运用转换。目前,学者们对连南瑶族的服饰图案及其特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整理,基本廊括了现有的存在形式,并已转换成图像、文字等加以保护。要让这部分成果得以有效发挥作用,就应加强图像到设计制作的运用转换,使信息科技更加深入的介入,并用“算法”对瑶族图案进行信息重组。在运用过程中,多位学者都指出应在“不失瑶绣特质”的前提下进行尝试与延展,这就要求我们提炼出连南瑶族服饰图案的核心要旨,再运用“算法”依据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及使用场景进行设计重组,并进行拓展衍生,使之更加贴合大众适用需求,如此才能让民族图案得以在现实生活场中真正实现活化。

第三,通过“万物互联”探寻新的发展机遇,拓展受用群体。拓展受用群体才能更加有效的促进瑶族服饰的传承,目前,虽然已有一定数量的经济实体在推动瑶族服饰的创新发展,网络平台与各种媒介也有一定的推广,政府部门也在政策、经济、宣传等方面进行了有力驱动,而这些并未从根本上推动瑶族服饰的发展。而“万物互联”已成为未来的“进行时”,连南瑶族服饰是否能在未来获取发展机遇,就得打破闭门守旧的观念,通过“万物互联”将连南瑶族服饰向世界推广,让更多人看到、关注并喜欢穿戴瑶族服饰,或者运用、推广瑶族服饰元素到其它领域进行融合创新,让“万物互联”为瑶族服饰发展提供有效路径,获取新的发展机遇。

只有如此,瑶族地区文化和经济才能繁荣,瑶族传统文化才能得以有效延续,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看到瑶族服饰能在现代社会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瑶民瑶族刺绣
明清时期桂北瑶民起义与朝廷治边策略的调整*
瑶族织锦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清新唯美的刺绣
瑶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瑶民为何迁而复返?
——太和新农村系列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