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东兴高州单人木偶戏技艺研究
2022-06-01王伽娜
王伽娜,梁 豪
(肇庆学院 音乐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前言
梁东兴先生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州单人木偶戏传承人,拥有炉火纯青的表演技艺和突出的成就。他30岁时,表演已经相当出色,在本市屡获木偶戏优秀奖、一等奖。1982年后,梁先生开始在广东省湛江、顺德、番禺、台山、恩平等地表演,受到当地人的喜爱,获奖无数,名声远播。1988年,他受邀到德国进行为时一个月的高州木偶戏表演,与德国木偶戏专家交流学习。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2011年到中山大学进行为时一周的表演,2016年参加台湾世界木偶戏交流。先后荣获“岭南特色文化奖”“广东省民间艺术大师”“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州单人木偶戏传承人”等奖项和称号。
然而,对于已近耄耋之年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学界对他的记录和研究并不多。以梁东兴和他的单人木偶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文章只有3篇:倪彩霞的《一个人的艺术盛宴——高州单人木偶戏艺人梁东兴专访》《访高州单人木偶戏艺人梁东兴》和何朗的《高州木偶戏传承人保护的调查与研究》。这3篇文章从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角度,展现了高州木偶戏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梁东兴的从艺经历和表演技艺,但未深究其戏剧音乐本体的内容,特别是梁东兴个人技艺的特点。笔者虽曾在早年以高州木偶戏为调研对象,写过3篇文章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性危机——以高州木偶戏和采茶戏为例》,发表在《人民音乐》2012年第5期;《高州木偶戏和采茶戏的浪漫风格——西方音乐美学的视角》,发表在《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高州单人木偶戏与大班木偶戏表演之比较》,发表在《肇庆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但对传承人及其技艺也未多加关注。
鉴于此,我们通过收集整理梁先生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对两次采访他所得的材料进行研究并整理成文,以研究梁氏高州单人木偶戏在演唱、伴奏、道具、教学方面的技艺特点。
一、演唱
(一)唱腔
高州单人木偶戏唱腔作为戏曲唱腔,与其他戏种唱腔即有相似之处,也有其独特之处。
高州单人木偶戏唱腔因最早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的福建昆腔,所以最初采用昆腔发音为福建方言音调,这让高州的民众无法理解。于是,木偶戏艺人在随后的400年表演过程中,结合高州话音调和当地观众喜好,逐渐形成目前的高州单人木偶戏唱腔,梁先生称之为高州唱腔。高州唱腔的发音不会强调“开牙关”“张大口型”来改变声带原有的音色,而是顺其自然地清唱。民间表演时常没有字幕,观众需要耳听获取故事内容,所以梁先生唱戏时,每个字、每个句都唱得清楚、清晰、明白。
高州唱腔要求气沉丹田,用肚力顶气。气沉丹田要尽可能把气息存得深,有足够的气息保持唱好每一句词。而肚力顶气则是肚子送气时把握一定技巧,要稳定、均匀,不能一下子把肺部的气息用完。这种气息保持方法与民族、美声或者其他戏曲唱法大同小异,都需要有意识地运用气息进行歌唱。在气息用完时要换气,可在唱完四句曲词打响锣鼓的时候吸气,也可在唱戏时句与句之间的呼吸口来吸气,吸气间隔时长要保持适中。梁先生说,要做到稳定气息,还需要多做多练,熟能生巧。
梁先生的单人木偶戏,多是说唱结合的形式。其中的“说”,是有一定节奏的念读,或带有音调的吟诵,在叙事之中抒情,其结合方式有3种形式:一为半说半唱,一句歌词中有说也有唱;二为说唱交替,即说——唱——说——唱交替;三为似说似唱,这种手法运用高州语音的特点,根据现场情绪的需要,在字调与语气上加以润色,节奏上加以变化,达到既是说又是唱的艺术效果[1]。演唱者时常会按照小说、历史典故的故事情节发展,进行即兴的说唱。
演唱时既要保证发音准确,还要保持气息和音量的平稳进行,同时又要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并且唱句之间连贯而自然。
梁先生高州单人木偶戏的演唱有无拉腔与拉腔之分。吟唱无拉腔戏时,一词对应一音,不会一词同时吟唱多个音,直截了当表达歌词意思,不拖泥带水,果断把一句话唱完,偶尔会带有押韵的旋律尾音和押韵的戏词,如谱例1梁先生吟唱无拉腔的片段。
谱例1①本文谱例均由梁东兴先生演唱演奏,梁豪记谱。:
而拉腔与无拉腔有鲜明的对比。吟唱拉腔时,常常在句内或句末一个词对应多个音,不间断哼唱一段较长的旋律,一般在唱段中的高潮点出现,能充分表达人物或忧或喜的种种内心情绪,有着异峰突现的戏剧效果,让人听着精彩,极富表现力,如谱例2梁先生吟拉腔的片段。
谱例2:
高州单人木偶戏的演唱还分男声与女声,即一个人唱出明显的男声或女声。表演生行角色,男性演唱者不会改变自己喉咙原有的结构,用最自然的原声唱戏。而到男性演唱旦行角色时,需要伪女声,但不会整句都伪女声,而是需要梁先生所谓的“男声头,女声尾”,这是传统的习惯,用男的原声唱前句,让人能听得清楚该歌词,女声拖唱尾音,让观众明白此时表演的是女角,如谱例3梁先生吟唱女声的片段,假音上方唱的是伪女声。
谱例3:
除了上述分类中的演唱技巧,还有更多,如书生出场,唱戏和对白都需要有书生儒雅气息,表现得斯斯文文,有礼有貌,时而吟诗作对,时而点头鞠躬,以突出书生的风格特征。表现勇猛战将或是绿林武生时,要唱得响亮威武,声音洪亮,力压群雄,讲话、做事干净利落,打斗起来漂亮不拖泥带水。表现丑角“大颈佬”“歪嘴佬”“丑鬼佬”等样貌比较丑陋的人物时,唱出的声音也跟样貌一样变得不自然,通过改变喉咙结构把原声压得尖细难听。戏中各式各样的人物有不同的人物特征,梁先生都唱得形象,演出了相应人物的个性,通过各种各样的发音技巧把木偶唱得鲜活。他说,要连贯唱好一部戏,首先,要熟悉小说的故事情节,有一个完整的思路。其次,在表演前,反复熟记说词,要做到顺口唱出,保证不出任何差错。诗词则要完整熟练地背诵下来,从而达到连贯性。最后,在说的过程中即兴加入唱腔,配合木偶的动作,做出流畅自然且引人入胜的表演。
(二)唱词
高州单人木偶戏的唱词内容主要来源于小说和历史典故,根据唱词剧本编写的要求,分为总江戏和行江戏(也叫爆肚戏)。总江戏是具体的剧本,需要艺人按照特定人物情节写下来,唱熟后表演,通常高州本地粤剧团做的大戏就是总江戏。高州单人木偶戏通常做行江戏,行江戏不需要写剧本,看熟小说故事情节便可直接唱出来。梁先生说:“有时候到一个村需要连续表演二三十晚的戏,或者到庙堂表演四五十本戏,写不了那么多总江戏,一般表演的就是行江戏。我也写过几本总江戏,不过哪写得过来那么多戏,通常以行江戏为主,总江戏为辅。”
梁先生的高州单人木偶戏唱词按照行江戏创作,主要是熟读书本内容,熟记小说的故事情节,以讲故事的方式说唱出来。如熟读《三国演义之桃园三结义》之后,要记住刘备有怎样的性格,关云长、张飞有怎样的出身,他们三人是如何认识的,发生了怎样的矛盾,如何结拜兄弟等相关情节,表演时直接给观众讲述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讲述中他会根据需要,穿插具有旋律的腔调,称为“随口跟内容唱”,也就是即兴演唱。这是根据以前老师父传统的演唱习惯,大致的旋律腔调走向进行的表演,也是最考验表演者技艺的环节。
根据整本唱词的多少,可分为全本戏和散本戏(也叫节纸戏)。全本戏主要以长篇小说的内容为主,连续表演的戏剧,可表演很长时间,甚至能连续演出一个月,例如《西游记》《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水浒传》《岳飞》《杨家将》《五虎平西南》《再生缘》《鸡爪山》等。散本戏是某个历史典故或长篇小说里的片段,通常一晚上二到三个小时就能演完,例如《杨展救母》《陈世美》《哪吒填海》《哪吒出世》《龙书火帝》《高文举》《烈女从军》《两国为王》等。
高州单人木偶戏说的词多是高州方言讲述的故事情节,人物内心自白。唱的词则多数是诗词,以七字诗为主,每句伴随押韵,每唱四句七字诗句,敲锣打鼓进行伴奏,同时操作木偶表演。
二、伴奏
(一)乐器
梁先生演出使用的伴奏乐器有锣、鼓、木鱼和铃盏。乐器的作用是配合说唱,以及为木偶人物渲染现场和感情气氛,衬托人物特征,使歌唱与歌唱,歌唱与木偶富有节奏地连贯起来,从而达到把控整部戏剧的情绪。演奏时最多使用三条鼓棒,左手用单鼓棒,右手抓双鼓棒,双鼓棒的末端绑在一起,形成一个大“V”字型,方便单手同时敲击多个乐器,极其灵活。敲击时手掌发力,通过手腕来回转动,上下敲击乐器,手型自然放松,跟随说唱进行演奏。
梁先生的单人木偶戏有文场和武场之分。在京剧中武场乐器为打击乐,有大锣、小锣、铙钹、堂鼓。高州单人木偶戏同样用打击乐,有锣、鼓、木鱼、铃盏,以鼓锣为主。武场伴奏偏重于武打戏,有着“硬乐”之称。在戏台表演时速度较快,力度较大,打击密集,被称之为“涌台”。通过武场伴奏,使表演进程分明,准确表现出木偶人物的情绪,渲染烘托舞台的气氛。文场与武场则相对,在京剧中文场的乐器为管弦乐,有二胡、板胡、笛子、唢呐、琵琶等。高州单人木偶戏不同,用管乐和打击乐,有唢呐、锣、鼓、木鱼、铃盏,以鼓和木鱼为主,音量大而闹的锣用得较少。梁先生称,在过去,单人木偶戏文场会用唢呐,现在没什么人用了,因此目前的文场戏都用打击乐。文场伴奏用于文戏、情感戏、悲戏,有“软乐”之称,打击乐要敲得相对慢些和柔些,烘托出剧中人物较细腻的情感,以达到抒情文静的舞台效果。
(二)节奏
高州单人木偶戏中不同人物或场景相对应不同节奏打法,速度和力度也有所不同。男角伴以中速节奏出场,女角出场就相对柔情,敲击相对慢些。皇帝出场节奏相对较快,敲的乐器较多,有锣、鼓、木鱼。丑陋的人出场节奏很快,以突出粗人的性格特征。梁先生打击的节奏如谱例4至谱例7。
谱例4:男角出场节奏
谱例5:女角出场节奏
谱例6:皇帝出场节奏
谱例7:墨痣婆出场节奏
不同人物出场用不同的打法,可以凸显其人物性格。男角与女角的打击节奏有明显的差异,男角出场的节奏多为十六分音符,明显比女角的八分音符快,而且男角前快后慢的节奏配以更有力道的打法,能显出男人的铿锵阳刚之气。女角的节奏则多用八分音符,表现出女人的温柔似水,不紧不慢。不快的小切分节奏可以表现女性略有着急或欢喜的神态。伴奏乐器一打,即使人物还没出场,观众也能猜测到是男是女。皇帝出场的节奏比一般男角的节奏多了四个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后跟一个稍慢的八分音符,这样的节奏表现出霸气、隆重、威猛的人物形象。墨痣婆是丑角,她的出场则配以急躁的、不稳定的三连音节奏,让人物显得焦虑而怪异。
伴奏节奏除了根据人物形象变化,还会根据不同剧情细节或场景变化,下面列举几个剧情和场景配合的伴奏节奏。
行礼的节奏与说唱结合,唱词与打击乐紧密相连,起到承接和引导的作用,赋予对话的节奏感,让一个人唱出多人对话的舞台效果。通常短对话或某一个动作衔接的伴奏不会太长,见谱例8。
谱例8:行礼节奏
说唱的伴奏节奏见谱例9。
谱例9:说唱节奏
行台的节奏要根据人物和剧情的变化而变化,如人物进行一个长时间的动作时,伴奏也会相应加长,如下面谱例10。
谱例10:行台节奏
退场的伴奏节奏由急转慢,提示整场戏即将结束。见谱例11。
谱例11:整场戏收场节奏
文场的伴奏节奏敲的稍微慢些,不能连续打得太密集,节奏不会出现密集的十六分音符,以八分音符的节奏型为主。见谱例12。
谱例12:安静的文场节奏
武场的伴奏节奏通常比较激烈,速度稍快,力度较大,以十六分音符为主,有均匀的四个十六分音符连用,也有不稳定的切分节奏和快慢不一的前后十六分音符节奏,各种打击乐器相交融,造成欢快明朗、有震撼力的、“涌台”立体音响效果。见谱例13。激烈的武场节奏一般用在预示表演即将开始,调动舞台气氛,表现武打戏,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时候。
谱例13:激烈的武场节奏
高州单人木偶戏的伴奏具有规律性和联系性,演奏时根据人物性格和场景特点随时变化伴奏乐器和节奏,按照动静规律随时调整,以达到最好的舞台效果。文场注意规避响亮的锣,节奏敲得较慢,保持“文”得够静。武场则多用锣,节奏敲得较快,显得热闹非凡,“武”得足够声势。同时,木偶每个动作细节也有相应的规律,如上述列举的谱例,其伴奏节奏也会随着木偶动作持续的时间而变化。木偶表演动作持续的越短,衔接的伴奏就会越短,往往是一到三个音的伴奏。持续的动作越长,其伴奏就会相应的加长,会持续一到两个小节以上。梁先生说,这些有规律的伴奏也可以灵活地适用于每一部戏剧,所谓熟能生巧,只要足够熟悉单人木偶戏的伴奏思路,那么每部戏剧的伴奏都能做到举一反三,敲打出恰如其分的节奏。
三、道具
(一)木偶的分类与制作
梁先生有一整套木偶像,一共30多个,分为杖头木偶和布袋木偶,其中包括通用生、旦、净、末、丑行当的系列木偶,也有人物特征特殊的木偶,还有常用于武打的布袋木偶。具体见表1。
表1:梁东兴整套木偶
生行代表年龄、面貌不同的男性角色,主要分为文生与武生,角色正向,扮相洁净俊美。旦行代表年龄面貌不同的女性角色,主要分为文旦和武旦,角色妆容美丽。净行有黑净、武净和不同年龄段的净,代表拥有一定地位的人物。末行主要是官员、衙差、打手,代表古代官僚人员。人物特征特殊的木偶是孙悟空与猪八戒,只在《西游记》戏份时拿出来表演。布袋木偶则是表演武打戏专用木偶,表示武艺高强的猛将与士兵。
梁先生的生、旦、净、丑、末系列以及孙悟空、猪八戒的木偶由专业木偶师制作。根据制作工艺水平,现今一个木偶的费用在500-2000元不等,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制作一个木偶10多元就可以了。为梁先生制作整套木偶的木偶师也是高州农村本地人,遗憾的是已故多年。梁先生为节省开支,他自己制作了部分木偶,如丑行、末行的木偶和所有布袋木偶。他谦虚地讲到自己制作木偶的水平不及木偶师,但毕竟木偶也不便宜,能自己做尽量自己做。制作木偶的木材,本地称为白汁木或株松木。这种木头材质够轻、够密、够滑,做出的木偶够精美轻盈,适合单手操作表演。用白汁木雕刻出杖头木偶犹如人拳头大小的头、头冠和手掌。再在木偶内部安装上带有控制面目表情和手摆动的机关。木偶师通过精细的头坯刻制、裱褙、打磨、彩绘,再搭配相应的服饰,制作出精美会动的杖头木偶。木偶身高约40公分,双手张开宽50公分。布袋木偶相对杖头木偶身形较小,制作简单,头部是木头雕刻,身体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简单布料包裹,没有具体的手脚。布袋木偶中猛将和士兵形象较多,部分木偶身上装着武器与盾牌。
(二)木偶的动作与神态
高州单人木偶戏中对木偶动作和神态的操控非常精细。木偶的动作跟随故事情节发展而进行具体的表演,此时,梁先生左手把木偶捧正,不可歪歪斜斜,即不能把木偶摆得太高,把操控的手暴露出来,更不能把木偶陷得太低,使观众看不见表演。右手常在敲击完乐器进行简单的伴奏后,紧跟左手一起操控木偶。木偶下半身有机关与其手、腰、脚、肩的部位连接,可供同时操控,使木偶能够灵活做出行礼、走路、敬酒、打斗、挥剑等简单的日常生活动作和复杂的武打动作。木偶行礼的动作要双手合十,身体向前微微倾斜,表示对人恭敬。走路要走的像人,有步伐感。向人敬酒要配合台词做出捧起酒杯的动作,碰杯之后,做出喝酒的样子。打斗挥剑是难度最高的动作,左右手通过提、拔、拉、挑、勾的功夫操控木偶,让对打的木偶挥舞刀剑,做出拼杀的动作,同时加入各种腔调的“嗬”“哈”“嗨”等语气助词,再配合伴奏,营造刀光剑影、喊杀声四起的舞台音响效果。打斗挥剑通常是两个木偶进行战斗,在梁先生表演的《岳云退金兵》中,锣鼓敲击伴奏结束后,两木偶开始打斗挥剑,你打我一拳,我劈你一刀,伴随着梁先生口头台词“呀呀呀”“哎呀哎呀”“我打你”“嘟嘟嘟”“看剑”,场面激烈并带有几分幽默。两个木偶打得不分上下,时而累到停下来做喘大气的动作,时而表现出被砍伤时楚楚可怜的样子。胜利者则继续独自舞刀弄枪,耍起威风,配合锣鼓的伴奏,表现出得意洋洋,旗开得胜的样子。打斗场面中也常用布袋木偶,其灵活性强,表演时将手直接伸进木偶衣服里操控,做出开扇、搏杀、舞棍、翻跃等高难度动作,使之栩栩如生,令观众盛入其境,回味无穷。
木偶的眼、鼻、口等部位均可用机关操作,能做出喜、怒、哀、乐的表情。梁先生说:“在高州、化州、茂名本地地区的观众还能听明白说唱的语言,但如果去了外地,在广州、台湾甚至德国这些地方表演,观众往往听不懂高州话,就要特别突出木偶的神态和表情的细节。”这些细节有眨眼、讲话、看书、摇头晃脑等。木偶的神情在舞台上也可以与观众进行充分的互动,如对着观众眨眼,看着观众讲话,嬉笑怒骂,台风十足。
(三)戏台的搭建与摆设
外出表演时,梁先生都会带着他的一担戏箱,内部装有二三十余个木偶、锣、鼓、画布、戏台的红色围布、搭建戏台的4柱8横木、外放声音喇叭、一张正方形的桌子。他的戏台需在挑选合适的地方放置妥当,表演前两个小时临时搭好。首先用绳子绑稳戏台的4条竖柱与8条横木,搭成高5尺,宽4尺的长方体,四周用大红色围布围住戏台。然后把一张正方形桌子摆在里面,桌子上方是表演区,下方两边放着两个戏箱稳固舞台。表演区上挂幕布、布景装饰。梁先生坐在布景后方,左右挂起将要表演的木偶。因木偶在搬运过程中衣服会出现掉落或穿衣不整,头手部会有剐蹭、掉漆、缺陷等问题,表演前梁先生定会仔细检查木偶是否带齐,木偶的穿衣打扮是否得体,仪容仪表是否精美。若发现木偶缺陷问题严重,还需要提前修复木偶。桌子前方挂着锣、鼓、木鱼和铃盏,表演前,梁先生也会仔细检查伴奏乐器的数量和发音情况。桌子后方摆放连接扩音器的调音台,扩音器放在舞台的左前方。最后一切准备妥当,才开始正式表演。
四、教学
梁先生现年77岁,从30岁开始带徒弟,共有8个徒弟,其中5个50岁以上,2个40多岁,1个30多岁。8个徒弟大部分已经出师,其中学得比较好的是吴国铭,高州分界人,现年60多岁。这8个徒弟采用一对一口传心授的传统师徒教学模式,除此以外,梁先生也有现代大班的教学模式。大班教学以宣传高州特色文化为主,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长见识,教学生木偶戏基础知识、熟悉故事情节、唱戏、打锣鼓、操作木偶,以兴趣课、选修课的方式授课。在梁先生提供的纪录片中,有一幕他教小学生唱木偶戏的场景。先是带学生唱熟诗词,接着边唱戏边操控木偶手臂,让学生跟随练习。在进行木偶表演示范时,梁先生一边喊拍子,一边做动作,每个拍子对应每个动作。例如教授行台的基本功时,梁先生边说边做,第一拍挥出左手,第二拍挥出右手,第三拍双手靠拢。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十分认真地跟随其后学习。这教学场面其乐融融,温馨自然。在问到如何练好高州木偶戏时,梁先生回应,“要多做多练,勤加练习,多听从师长教诲。以前农村人没文化,要学三年才能出师,现在有文化的、有学历的人一般一年多就可以出师,去稳食①稳食,当地方言,意思为赚钱。了。”梁先生又说,“学习两、三年木偶戏虽然可以出师,但技艺不是三五年就可以学精的。这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要运用适当的方法,打好木偶戏的基本功,才能不断深入学习,拥有精湛的表演技艺。”梁先生言传身教,如春风化雨,热心投入高州木偶戏的教学当中,还不收徒弟学生任何学费。梁先生称,“有人想学习高州木偶戏,都可以到高州文化局找我,我亲自上门授课。”正是这样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教学精神,梁先生受到了很多学校的邀请,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中、到大专院校,包括高州第一幼儿园、茂名第一幼儿园、茂名桥头小学、高州文明小学、高州东山小学、化州一中、茂名职业技术学院、茂名新世纪学校、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其中在茂名新世纪学校教授的时间最长,有两年之久。从2018年开始,每周一节课,直到2020年疫情爆发才停课。
在到过的众多学校中,梁先生没有遇到一位明确表示想学好木偶戏,把木偶戏传承下去的年轻学生,曾经有两位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提出过这个想法,但没有付出实际行动。目前只有部分学校开设木偶戏兴趣班,没有专业班,前来学习的年轻人大多出于好奇,而立志想做高州单人木偶戏传承人,将其作为未来职业的年轻人却寥寥无几。加之疫情的影响,木偶戏表演场次骤然减少,也是影响其传承和发展的因素。在2020年以前,梁先生每个月都能接到25场以上的戏。疫情期间2020年农历一月到七月不能聚众表演,取消提前预约的表演,直到2020年农历八月开始,才慢慢有所恢复,但每月最多只能接到十几场至二十场戏,疫情的影响很大。每年春节和高州年例期间是最能接戏的月份,但2021年也只接了16场戏,其中农历二月仅仅接了两场戏。虽然现在演出减少,但梁先生还是非常乐观的。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地方传统文化,为缓解疫情带来的影响,解决高州单人木偶戏传承的困难,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不断向高州单人木偶戏拨款,补贴木偶戏传承人,让传承人可以安心生活,专心表演和教学,不再为生计发愁。其次,提倡地方政府、文化局和学校举办木偶戏演艺班、学习班,让木偶戏传承人有专门的地方展示才艺,进行专业的教学活动,也使得学习者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渠道。梁先生就是得以受惠的一代传承人,他作为高州单人木偶戏国家级传承人,拥有高水平的技艺,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独到的教学理念,在高州单人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他希望能把高州木偶戏文化发扬光大,把自己一身的技艺传承下去,多一些接班人,并推荐中专以上学历的年轻人学习高州木偶戏,有文化基础的学生更容易学会、学精,为高州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结语
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梁先生六十余年专注于高州单人木偶戏事业,奔波在演艺教学第一线,兢兢业业,勤学苦练,以炉火纯青的技艺和耐心严谨的教学,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和喜爱上了高州单人木偶戏,为推广东高州单人木偶戏,并使其可以在新时代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作出了重大贡献。而把梁先生掌握的表演技艺及其相关的经验知识进行研究和记录下来,永久保存,是我们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州单人木偶戏能做的点滴工作,如果这能弥补由于记录的缺失而导致的高州木偶戏在传承中的缺位,我们将更加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