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

2022-06-01冶成福

当代医学 2022年14期
关键词:开腹结肠息肉

冶成福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青海 格尔木 816099)

胃结肠息肉是一种可发生于结肠任何部位的消化疾病[1],以呕吐、恶心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多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胃结肠息肉,但其需做套扎处理,可能无法彻底清除患者胃结肠的息肉。随着近年来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胃镜下电凝切除术越来越受医疗界工作者的关注,尤其是胃镜下电凝切除术在实施过程中可通过不同效应(生物与物理等)切除各种类型的息肉[2],可有效弥补传统开腹手术的不足,已获得临床高度关注及认可。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胃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胃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2 月至2019 年4 月本院收治的62 例胃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1例。参照组男16 例,女15 例;年龄28~60 岁,平均(45.23±3.27)岁;息肉直径范围0.3~2.9 cm,平均(1.30±0.12)cm;多发息肉20例,单发息肉11例。研究组男19例,女12 例;年龄29~61 岁,平均(45.31±3.20)岁;息肉直径范围0.3~2.9 cm,平均(1.23±0.09)cm;多发息肉18例,单发息肉13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后经CT、B 超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胃结肠息肉;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血液系统疾病者;不具备手术指佂或手术不耐受者;合并心、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参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切除治疗,患者取平卧位,行硬膜外麻醉,观察麻醉后患者的面色神情等,待睫毛反射消失后以B超检查结果为依据,于患者腹部做3 cm切口,并逐层切开直至腹腔充分暴露,以明确息肉位置。将尼龙套扎器(江苏泓正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证号:苏械注准20172091463)放置于息肉基底部,勒紧息肉后再释放,保证套扎器将息肉基底部紧紧勒住。结合患者情况予以相应的处理,若患者息肉已恶变,可行胃结肠全切,最后缝合腹壁与胃结肠;若患者存在蒂息肉,则结扎息肉后再做息肉切除处理。

研究组行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体位与麻醉处理方式均同于参照组,观察患者息肉情况,包括形态与大小,并制订切除方案。若患者息肉带蒂,可行高频高凝电切方案治疗,将高频电金属相关圈套器插入内镜活检孔中,在基蒂位置将息肉合理固定,并使用钛夹在蒂根部做夹定处理,观察息肉颜色变化,息肉变为紫色后即可通电,将息肉切除。若患者息肉无蒂且呈不规则形态,则行亚离子凝固治疗,打开充满氩气的钢瓶阀,设置功率为40~60 W,热凝深度为2~3 min,氩气流量为1~4 L/min,观察患者息肉位置,在活检孔内插入氢离子探头,对息肉行电凝治疗,此时需保证息肉与探头间的深度在4 cm左右,观察电凝过程中息肉颜色的变化,待呈灼除状态后即可停止手术。若术中发现患者息肉无法一次性切除,应分片切除;针对创面大量出血患者,可喷洒适量甲肾上腺素冰盐水止血。

1.4 观察指标 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切除次数。临床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切口愈合状况良好,且临床症状(胃部疼痛、恶心与呕吐等)均已消失;有效,患者治疗后,切口愈合状况一般,且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病情加重[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包括迟发性出血、腹胀与肠粘连。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切口小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切除次数均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参照组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n(%)]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45%,低于对照组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临床上通常将胃结肠黏膜突出至肠腔,且未明确病理性质的息肉状病变称为胃结肠息肉,待患者经病理检查后,以病理性质为依据,将息肉划分为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等类型。据相关研究报道,因大部分患者息肉恶化后可诱发大肠癌,故临床医护人员建议胃结肠癌患者病情确诊后,应及时接受相应治疗,将息肉组织切除,以改善临床症状(胃部疼痛、恶心与呕吐等),阻断病情进展。

传统开腹手术是临床治疗胃结肠息肉的常用手段,大部分患者反映术前会出现紧张与焦虑情绪,难以调整心态等待治疗,且术中可能需要对息肉进行多次切除,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4]。因此,如何弥补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不足,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轻手术及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的影响,成为困扰消化科医护人员的难题。在医学与微创技术日益发展与成熟的背景下,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的引进不仅拓宽了胃结肠息肉的治疗途径,而且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接受度与依从性,促使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广泛应用于临床[5]。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术具有微创、简单等特点,切除息肉的过程中使用生物、物理等不同效应,可促使息肉组织发生相应变化,降低切除难度[6]。同时,有研究[7]显示,胃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结合患者息肉情况制订切除方案(高频高凝电切、亚离子凝固与热极灼除等),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切除次数,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切口小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切除次数均少于参照组(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传统开腹手术切除治疗切口较大,可促使腹腔暴露后明确息肉的位置,但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具有一定的风险,且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套扎不紧导致蒂息肉残留而引起复发[8]。而胃镜下电凝切除术包括高频高凝电切与亚离子凝固两种方案,高频高凝电切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痛苦轻等特点,治疗过程中可发挥高频电金属相关圈套的高热作用,使息肉组织水分气化变为紫色后进行切除[9]。同时,相关研究报道,高频高凝电切可切除不同类型的息肉或一次性切除多个息肉,可避免多次切除对其他组织造成损伤,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0]。亚离子凝固切除治疗使用的氢气钢瓶可提高蛋白组织的温度,使息肉组织脱水,促进血管壁胶原蛋白的粘合,仅需做小切口即可分解与切除息肉组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8]。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患者,息肉切除相对彻底,切口较小,有效避免或减轻了切口过大带来的风险,且术后易缝合,可缩短手术时间并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避免切口迁延不愈引发并发症[11-12],患者的接受度、认可度均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胃镜下电凝切除术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胃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患者效果优越于传统开腹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小,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切除次数,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开腹结肠息肉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效果研究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肠息肉为何不切净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一例猫巨结肠症的诊疗